标题: 扫盲: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浅谈外国人日渐叹服而列官迷茫的失落文明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5-30 15: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庞桶于2005-05-30, 15:21:35发表
记得陈寿的《三国志》里经常提到的那本神秘预言书(柏杨这么翻来着,原名我倒记不起了),这个能和大家讲讲么
*只记得袁术认为预言书和自己暗合就举旗造反了(什么“当涂”就是路的意思,袁术字公路)。。

是一句谶文,“代汉者,当涂高也”

《三国志》: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

在汉末,周舒又作了解释: “当涂高者,魏也。”

后来许芝为了让曹丕当皇帝名正言顺,又作了歪解:

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5-30 19: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庞桶于2005-05-30, 15:47:55发表
对对对,就是这个玩意

这个“谶”是不是有本专门的书?

好像被历代统治者信奉啊

转篇文章,应该可以明白吧:


谶谣——中国人的预言


谢贵安

  

  中国古代政治预言—谶谣,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史籍
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显得神秘玄妙,似有灵验,历朝虽久禁而不衰。
本文作者钩沉索隐,以严谨的治学方法将为你一解悬疑。

  
什么是谶谣

  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唐朝之后,是一个战乱仍频的时代,叫
“五代十国”。在十国中,有一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叫南唐,南唐
的最后一个君主叫李煜,人称李后主。李后主统治南唐时,喜欢吟诗
填词。一日,他听见近侍来报,说都城金陵的街头有一群儿童传诵着
一首莫名其妙的童谣:

  索得娘来忘却家,后园桃李不生花。

  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

  李后主一听便知,这不是文人所作的诗词,而是一首神秘的谶谣,
只是他无法破译这里面所包含的有关未来的信息,便不再费神思索,
而继续写诗填词去了。

  据古代史书《南唐近事》所载,这首童谣所“预言”的事竟“验
若合符”。事情是这样的:李后主喜欢吟花讽月,自然喜欢美人坐怀。
他娶了一位美妃周氏,接着又把她扶为皇后。自娶了周氏以后,李后
主便与她形影不离,拥美饮酒,对花赋诗,完全把国事忘到九霄云外。
这就是诗谣所“预言”的“索得娘来忘却家”,娘指娘子,这里指周
后。就在李后主耽于酒色之时,北方的王朝北宋取代了后周,正在厉
兵秣马,准备统一全国。公元975年,北宋大军攻克金陵,俘虏了
李后主,灭南唐,李氏从此绝统。这就是歌谣里所预言的“后园桃李
不生花,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后园桃李,指李氏后
代,不生花指绝统。猪儿狗儿是中国古代的两种生肖,与地支亥和戌
相对,指戌年和亥年。都死尽,指戌年和亥年都过完。公元975年
灭南唐时,正是乙亥年过完的时候。猫儿患赤瘕,猫子眼瞎,比喻看
不见南唐的未来了。至此,童谣里所“预言”的事都“应验”了。

  这种用双关语、生肖法和拆字法等手法来组织韵语,从而使它带
有神秘性、朦胧性以预言未来的歌谣,就是谶谣。谶谣是对未来所作
的预言,或模仿预言形式所伪造的假预言。与西方预言相比,谶谣具
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它是东方神秘主义的表现,是中华传统文化土壤
中产生出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核心的神秘文化
的一种形式。它以拆字、生肖、五行等中国特有的方式隐含未来的信
息,对未来前景进行预测,是西方预言所没有的特殊形式。所以说,
谶谣是中国人的预言。

  
谶谣的传播

  既然谶谣是古代预言家、方士及方士化的儒生和政客为了各种目
的所制作的,那么他们一定会通过种种途径令其流传,并让它披上神
秘的外衣,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引起他们对未知命运的关注。谶谣传
播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儿童传谣,二是铭文石刻,三是题壁展示,
四是僧道传谣,五是典籍传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5-30 19: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过我国古往今来对这玩意儿非常信奉的人倒是真的不少啊。

再转一文:


谶言数则

邹士平


    谶言者,感应之言也,不唯物主义。不妨给历史放一把野火。

    高祖刘邦一次经过柏人,天晚了,想睡觉。刘邦多疑,问手下:“此地是甚所在?”秘书说:“这是柏人”。刘邦大惊失色:“柏人,迫于人也,此地不可久留,赶快走人!”策马而去。果然,有个叫贯高的家伙早已埋兵在此,准备夜擒刘邦。

    唐时,窦建德想救难兄难弟王世充,尽率大军至“牛口”,李世民得知,快活得手舞足蹈,“豆(窦)入牛口,必死无疑”果然,擒获窦建德。

    后汉时,岑彭伐蜀,到了“彭亡”,就歇菜了。

    唐朝,马燧讨李怀光,引兵扎寨,问何地,老百姓说:“埋光村”,马燧大喜,修书回家告诉老婆:“等着我升官进爵吧!”果然,把李怀光埋了。

    辽主进犯中原(后晋),一路杀得鸡不留首,人不留头。千不该,万不该,他敲着得胜鼓,班师经过“杀胡岭”,把老命丢在了异国他乡。

    明弘治中,广西马炫参议和都司(团长?)马某,去和瑶族同胞搏斗,到“双倒马关”,二人被瑶人一齐放翻在地。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07:3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65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