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执金吾于2004-05-22, 17:10:02发表
近读轮回兄之《我为什么反对诸葛亮》一文,深感兄标新之建树,弟当仰视之。然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是依据准确全面的史料。如均似轮回兄这等以偏盖全,不用说武侯,就是尧舜、孔孟也要到中国社科院上访。闲话不多说,现就《我为什么反对诸葛亮》文中“刘封非罪,诸葛因何谗之。党同伐异,诸葛者,真小人也!”一句,与轮回兄商榷。
一、刘封是否“非罪” 我为什么反对诸葛亮
《三国志·刘封传》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以上述为据刘封至少有两条罪责。
1、关羽战樊城时,也是最需要兵力配合时,而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不接受关羽的命令。
关羽于公是荆州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于私是刘封的叔父。奉公命为忠,奉私命为孝,不承公私之命,不尽忠孝之事,如诉诸法律便是渎职,在道德法庭上也能判个“不尊敬老人”。况且“山郡初附”与“关羽围樊城、襄阳”哪一个急、哪一个缓,刘封应当分得清楚。襄、樊之战不利,刘封所守的上庸焉能太平。似乎刘封有不分轻重、鼠目寸光之嫌。
2、与孟达不和,夺其鼓吹,致使孟达降魏。
刘封与孟达忿争不和,但为何在与关羽协同作战的问题上不与孟达谏诤,而与孟达异口同声做推辞状?知而不谏是为不仁,见危不救是为义。另外,忿争不和也就罢了,刘封还与同事孟达处理不好工作关系,夺了孟达的鼓吹,这是典型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
似刘封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何“非罪”之有?
二、“诸葛因何谗之”之辩
《三国志·刘封传》载“……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以此段看,应是“先主责封”在前,诸葛亮“劝先主”在后。刘备对刘封的罪责已经心中有数,何用诸葛亮谗之。在说说什么叫“谗”。《康熙字典·正字通》曰:崇饰恶言毁善害能也。上述刘封的行为,何谓之善、何谓之能?诸葛亮又何以谗之。
孟达降魏后,曾写信劝刘封也降魏。后来刘封在临死前还慨叹“恨不用孟子度之言!”。象这样一个至死都未看清自己的错误,后悔没及早投降敌人的冥顽不化之辈,谗之何防?
在下对三国知识知之有限,在此仅是就事论事,追穷事之正理也,望轮回兄斧正。
呵呵,打搅一下,轮X那厮的观点谈不上什么创新,基本都是旧人的观点结合起来踩翻诸葛亮而已,琅邪的杜车别赫、友盟的猪哥孔明,基本上都是类似的一旦被人批驳就发了疯一般辱骂古人的“高材生”,这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既然执金吾兄把刘封的一段批驳了,那么我顺便把轮X那段“法正为恶,孔明为何纵之”那段也批驳了。
如果我没猜错,轮X那厮估计是以这段来骂诸葛亮的: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历来很多人都以这段来证明法正地位比诸葛亮高,也有人用这段证明诸葛亮不敢对法正治罪,所以诸葛亮是执法不公。
那么现在我就这段来反驳一下。
首先,诸葛亮当时的职务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 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那么法正的职务是什么呢?———— 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基于蜀郡是益州郡治,而且法正成为了刘备手下的主要谋士,所以后面那句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恰好形容了法正当时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法正敢于“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呢?————除了法正地位提升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三国时期太守的本身权力。
三国时期的太守本身就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杀人少的太守称作“慈爱”,杀人多的太守称为“严能”,所以曹丕才会下诏给征南将军夏侯尚说:“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可见法正“擅杀毁伤已者数人”并没有超出太守的本身权力范围,并不存在什么有什么地位高于诸葛亮的问题。
那么诸葛亮本身有无惩治法正的依据呢?————答案是没有。因为法正干的事并没有超出太守本身的权力范围,并不算是犯法,所以向诸葛亮诉苦的人只不过是请求诸葛亮启告刘备,让法正收敛一下而已,所以才说是“抑其威福”。
那么诸葛亮有没有惩治法正的权力呢?————答案同样是没有,因为即使要惩治法正,也不应该由诸葛亮出手,因为诸葛亮没有这个权力,能当时法律规定能控制法正的,只有领益州牧————也就是当时的刘备。 所以裴松之解释得很清楚: 诸葛职为股肱,事归元首,刘主之世,亮又未领益州,庆赏刑政,不出於己。
那么刘备会因此制约法正吗?————答案是不会,因为诸葛亮解释的很清楚:“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鉴于法正对刘备的贡献很大,所以当时想通过刘备控制法正的办法是很难成功的。
既然诸葛亮本身无法管辖法正,而当时的刘备又不会主动制约法正,更何况当时法令又不是诸葛亮说了算,那么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干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只能如此,并不存在什么“纵容”的问题。
那么诸葛亮有没有办法对付法正呢?————答案是有!不过那要等到适当时机后才出手。 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诸葛亮既然能趁法正外出就夺去太守之权,而且诸葛亮推荐的杨洪在不久后还升任益州治中从事,蜀郡太守一职也再没有归还法正,那么也恰好说明了诸葛亮地位高于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