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肃杀于2005-05-26, 6:26:02发表
原帖由东海麋子仲于2005-05-25, 20:17:43发表
是啊是啊,三国演义干脆在“会当有变时”后边加上个“任自为之”,就更称心了。
如果是被误解,崔琰完全可以上书解释。
崔琰如果认为自己犯的是反对称王这条,估计早就自杀了,不会等到曹操暗示自己,彼不见荀文若乎?
魏略:时太祖亦以为然,遂欲杀之。乃使清公大吏往经营琰,敕吏曰:“三日期消息。”琰不悟,后数日,吏故白琰平安。公忿然曰:“崔琰必欲使孤行刀锯乎!”吏以是教告琰,琰谢吏曰:“我殊不宜,不知公意至此也!”遂自杀。
三国演义?崔琰反的是曹操称王又不是反曹操,“会当有变时”至多算是诅咒,“任自为之”那就是教唆造反了。反对曹操称王似乎哪条王法都没犯吧,如果是教唆造反曹操可以直接砍了,何必大费周章的搞什么暗示。
荀彧之死和崔琰之死有其相似之处,荀彧之死也不是他主动自杀,按魏氏春秋记载也是曹操先暗示之后,荀彧才自杀的。
荀彧与崔琰站在了相同的立场,荀彧都没主动,凭什么到了崔琰这里就要要求他主动自杀?
我的意思是,三国演义加上后边“任自为之”一句,那么崔琰这个反对曹操称王的立场就很明显了,而如果没有这句,便是一个永远都没头的公案。
至于三国演义上这个“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任自为之”是什么意思,我想还不是兄认为的教唆犯罪,他在教唆谁啊?我觉得这个“任自为之”,大概是有两个可能的意思,一个是对杨训不满,说随他怎么吹捧;二一个是对曹操称王不满,说随你怎么嚣张,“会当有变时”,
反对曹操称王什么罪都没犯?是,那么这个“会当有变时”的罪名就大了,犯的是和曹操不一条心的罪名,曹操能让汉朝忠臣活着? 公开的秘密。所以说如果崔的话是反对曹操称王的意思,那么崔死的就一点都不冤枉。
文若死在崔之前,他的遭遇,正是反对曹某称王的前车之鉴,这个崔琰都看不出来?唯一的解释就是,崔琰没有针对曹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