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新开一贴,与燕兄万兄切磋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新开一贴,与燕兄万兄切磋, 长安可下否?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1
发表于 2005-7-12 22: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子午谷之计以其在军事史引起前所未有的争论和猜测而著名,我个人看了高手们的争论,真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虽然大家引经据典,各出奇谋,但是总是各说各的,谁也说服不了谁,在下才疏学浅,更是不敢露丑,但有一个问题不明,特开此贴求教于各位方家.
这位魏延朋友从子午谷出发,经过十天的急行军,没有帐蓬、登山鞋、防潮垫、头灯、压缩饼干、冲锋衣裤(呵呵,活跃气氛而已),我想出了谷口后一定会有些疲惫了吧,而来到长安城下时候,就象魏先生所讲,长安城中一定是无能之辈,被惊走,长安城被占领,于是下一步就是占潼关了。
可是这长安城那么大,应该是魏国西部战线的战略物资中转基地吧,有那么容易被占吗?
用我们现在的军事术语来说,这片地方应该是长安军区的中枢所在,会不驻扎一些精装部队吗?
我们就说被魏延占领了,于是下一步是去潼关,这就有点牵强了吧?
你想呀,潼关是什么地方,门户呀!对这个地方不派精兵驻扎,不太可能吧?再说了,魏延占领的长安城可是大城,不可能魏延把所有的人都圈住,不走掉几位朋友吧?这几位或者是几十位朋友逃到潼关一说,潼关还不进入紧急状态,而且立即燃起烽火狼烟,这就相当于现在的手机电话呀!潼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魏延占潼关岂不是痴心妄想。
再有,我对燕京兄的两个论点也有些不同的意见,提出如下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2
发表于 2005-7-12 22: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而且对燕京兄的两个论点我提出个人的看法:
1:燕京兄说这个烽火只是说明有敌人,而不传递敌人规模的信息,这是很错误的。请看:
汉代的邮驿通信和烽火通信情况,我们在历年发现的汉简里,可以得到很详细的记录。
汉简是汉朝当时人留下的刻写在木简或竹简上的信件和文书。从汉简里我们可以较为细致地了解汉代的边防通信情况。所幸的是这些汉简近年来考古发现很多,仅居延一带就发掘出三万多枚,它们成为研究汉代邮驿的珍贵资料。
在甘肃敦煌、居延出土的几份《塞上烽火品约》,是目前知道的最为详尽的汉代烽火通信的重要资料。所谓“品约”,就是规则。这样的规则通常由郡一级的地方机关制订。从这些品约规定可以看出,当时按敌情不同,把情报分为五品,即五个等级。敌人在10人以下者称为一品,情况不十分紧急;敌人10人以上500人以下者称为二品,情况稍急;敌人有千人以上且入塞者称为三品,情况更为紧急;敌人千人以上而且攻打亭障者称为四品、五品,情况至为紧急。敌情的不同级别,有不同的举报烽火的信号。汉简中还记录了当时边防烽火的施放部位,告诉人们施放烽火的地方有高台,有望楼,有坞墙,有小城,还记录有各种放烽火的器具材料。这些珍贵的资料,使人们对汉代烽火通信制度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大量汉简中还可以看出当时邮驿通信的程序。简中所说的“以邮行”、“马行”、“驰行”,说明了当时邮驿制度根据轻重缓急的不同情况,规定信件的投递方式。“以邮行”就是步递,“驰行”是快马急传的文件。这些规定都在邮件的封面上明白写清。这好像相当于现今平信、快信的分等。另外,汉简中还可以看出当时公文信件标明的发出方向,有的简上写着“入西书”,有的标明“南书”、“北书”,就像如今的邮政编码,使投递时不至混乱。
从汉简上还可看出汉代人封发公文的格式。一般在公文中都写上寄件人发信日期、地址以及姓名,同时写上收件人的官名、地址和姓名。这些格式都和现代相仿。可以看出,汉代的邮递制度已经有了严格的程式。
在汉简中还可看出,汉时对公文信件的收发规定是很严格的,若投递转送中有失误,要负法律责任。有一份汉简中有这样的记载:“日限奉书,不及以失期,毋状,当坐罪留。”是说限制书到的日期,假如按期不到,则应受到法律的处罚。
从上述汉简的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汉朝时的各种通信,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它保证了公文发放的及时。当然,也就维护了国家政策的有效施行。
曹操和他的继承人加强了对邮驿的管理。曹丕建魏后,把长安、洛阳、许昌、邺、谯五个北方大城市建成五个军事重镇,称为“五都”。围绕这五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联络通信网。那时,曹魏的通信,绝大多数是军事文书,主要是靠快马投递,步邮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秩序还不是十分稳定,步行邮递很不安妥。即使少量的步行邮递,也不用接力传送,而是找一些善于快跑的人,专程邮递。这些人,被称为“健步”,后来称为“急脚子”或“快行子”。他们往往跑完全程,中途不换人。曹魏有些专门的信使级别很高,他们常常可以与公卿同坐。女诗人蔡文姬有一次为丈夫董祀向曹操求情时,即曾碰到过驿使与公卿共坐的场面。《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当时的情景说:“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此时信使的身份较高,其原因可能与社会不安定有关,信使必须由较为亲近的人充当,才为可靠。而这些显贵的亲信,一般身份是大大高于过去充当信差的吏卒的。
曹魏时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邮驿令》的制定与实施。这是在魏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时由大臣陈群等人制订的。内容包括军事布阵中的声光通信、“遣使于四方”的传舍规定以及禁止与五侯交通的政治禁令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邮驿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可惜的是,这部邮驿法原文已经失传,只是有些内容可以在《初学记》、《太平御览》等一些后人的辑文中看到。比如《太平御览》有几处引用了这部法令中有关曹操行军用声光通信的内容:“魏武(即曹操)军令: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闻雷鼓音举白幡绛旗,大小船皆进,不进者斩”(《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四一)。鼓音是声,白幡绛旗是色和光,这是古代声光通信的继续。书里还提到了紧急文“插羽”,即插上羽毛,颇类似后来的鸡毛信。
从上述材料看来,三国时曹魏的通信设施是比较发达的。
魏晋时期,继承两汉的邮驿管理制度,主管邮驿的机构归法曹。两晋时,法曹的官吏还利用邮驿宣布新法律。《晋书·刑法志》记载,西晋时主管法曹的官吏张华,曾表抄新律死罪条目,张贴在各地邮亭以示百姓。
三国时期,中外交通有较大发展,南方的吴和北方的魏,都和西方的罗马有交通往来。那时我国史书将罗马称为“大秦”。据说,孙权统治东吴时,大秦人秦论来到孙吴首都,受到热情接待。曹魏也与大秦有陆路交往。《魏略》记载,大秦的邮驿制度与中国极为相似:“旌旗黎鼓,白盖小车,邮驿亭置如中国……人民相属,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史书上既如此记载,可以推测,那时曹魏和大秦也定有邮驿往来。
刘备建汉后,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在汉中地区建立了北伐的军事基地。为打通军输要道,在四川与汉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国还在汉中设置了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楼。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在与东吴交界的荆州地区,大将关羽也在沿江设立了军用通信的“斥堠”,烽火台从后方一直通达襄樊前线。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3
发表于 2005-7-12 22: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2:燕兄说潼关在魏国国内,不会有多少兵马驻扎的,所以魏延仍然可以轻取之.
窃以为此言差矣至矣,我国现在幅圆广大,但国内各个地方驻扎兵马可不少,何况当时潼关是西部军区的门户所在,是洛阳的西大门,这时的魏明帝是很有能力的一位皇帝,不会不注意到他的天下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隘需要驻扎一些精兵。
潼关位 于秦、晋、豫三省交会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重地。潼关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载发生于潼关的战争达40余次,其中有名的大战十余次。
潼关南依秦岭,东南有禁谷之险,谷南有十二连城巩固秦岭诸谷;北带渭洛二川如屏障,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望无迹涯;中通一条狭隘的羊肠小道,往来仅能容一车一马,人行其间,仰视悬壁,俯察洪流,盘纡峻极,险扼天下。
1937年,日寇进犯华北,北平、天津等地先后沦陷,继而太原失守,敌人南犯,至晋南风陵渡,与潼关隔河相望,敌企图进而越过潼关,占领陕西,进军西北。
守住了潼关,就守住了陕西、守住了西北。从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轰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关顶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成了日寇无法逾越的雄关!
潼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发生的战事多不胜数;潼关还是日军轰炸重庆、西安、汉中等地的必经之路,这不仅说明了守卫潼关的重要性,也让潼关遭受了日寇更多的炮火袭击。
当年轰炸的见证者沈钧海说:“潼关人可怜,中国8年抗战,这其中,潼关挨炮弹就挨了7年多,一拨又一拨的军队走了来了,来了走了,全是潼关人供应粮食草料、架子车、树木、门板!”
日寇到底朝潼关打了多少炮弹?据文献记载,潼关当时有敲钟报警者,1938年钟被炸坏后,敌人每打一发炮弹或扔一颗炸弹,打钟人就朝盆里扔一粒豆子,抗战胜利后,一数豆子,竟然有14800多粒!
但是:7年守关,雄关未失。小日本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只有向我国投降。
如此的实力差距尚且不能有所作为,魏延这一万疲惫之师能攻下潼关吗?
哟,方向有点相反的说,不过也能说明点问题吧,呵呵。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4
发表于 2005-7-18 09: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曹丕建魏后,把长安、洛阳、许昌、邺、谯五个北方大城市建成五个军事重镇,称为“五都”。
对这五都之一的长安竟然不驻扎精兵良将,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候笨蛋很有可能想跑,但很有可能手下一位谋士幕宾对他陈述利害关系,守则万全,跑则依罪当斩,这位夏候手下又有兵有将,长安又大,粮草也丰富,一番犹豫,很有可能死守长安,然后大放烽火狼烟,潼关一看接着放,不要小看古代的烽火,它可以在一天之内将紧急的敌情传递到上千里之外,中央预备队马上赶来,即使时间紧张赶不来,潼关一守,魏延还会有什么作为呢?
燕京和万兄很长时间没来了,呵呵.等的花儿都谢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5
发表于 2005-7-18 23: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2005-07-18, 21:21:15发表
“五都”应该是指五个大城市不是指五个军事重镇吧
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6
发表于 2005-9-2 19: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青蓝
于2005-09-02, 19:19:53发表
对于某燕那绝世无双的逻辑,我可以从王平传直接反驳您,王平在马谡被破后以千余兵就可让张合却步,街亭又怎会无可守之地?张合传又何苦说其不下据城?所谓责任不在马谡,那是大大的谎言。
这个论据很有力.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2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5 17: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38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