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实三国之灭吴, 连载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8 19: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经典的较量之第二个回合
  
  下面就是第二回合了, 时吴国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于是老羊先生(真是有点象披着羊皮的狼,呵呵,有点不敬古先贤了,罪过罪过)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每次两军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
    羊祜常会集部队在江沔一带游猎,但范围往往只限于西晋境内。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于是一时吴晋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枯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晋书·羊祜传》)!仰而服下。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晋书·羊祜传》)。可惜最后还是老羊得到了想要得到的,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晋书·羊祜传》)。孙皓无言以对,274年,西陵之战的后年,陆抗重病,死于任上,临死上书告诫孙皓要重视对西陵和建平的防守,吴主不以为然.羊祜老先生一听大喜,即日上书晋武说明情况,可惜的是晋武犹豫不决,一直到羊祜老病调回也没有下攻吴的命令。
     呵呵,这一回合才真是算两人的真正较量,真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留下一段千古佳话,总结起来,两人由于各自的皇帝决策原因,还是平手,但是陆抗没有老羊的运气好,老羊临死之前推荐了姓杜的武器库,终于灭掉了吴,但是杜武库灭吴的思路和具体想法与陆抗给孙皓大混蛋的奏章内容(还有羊祜给晋武的奏章)毫无二致.看到此处,俺只能说,厉害呀呀呀! (羊祜与杜预这两个人也可以分别细写,待俺以后再写给大家等待砖头)
      陆抗死后,吴国再无良将。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晋军伐吴,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忧虑的完全一样。
    点评:吴国自孙策平定江东以来,名将不绝,先有周瑜、鲁肃,后有吕蒙、陆逊、陆抗,使得魏、蜀虎视江东而不敢妄自动兵。除陆逊外,四人皆英年早逝,五人死后,吴国即迅速灭亡,可悲、可叹!《三国志》对陆抗评价如下:“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下面就该说到小陆了,不过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即著名的晋初双陆,陆抗病逝,子陆晏嗣。陆晏与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领陆抗之兵。其中陆晏与陆景,陆玄皆在晋灭吴的战斗中战死.陆机,陆云回家闭门读书,
     历时十年之久。两人所作之文名倾天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西晋二陆”。晋太康末年,陆机、陆云兄弟离开华亭,来到首都洛阳。丞相张华很重视陆机兄弟的门阀与才能,大为爱重,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广为称扬,使陆氏兄弟享誉京师,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将他们推荐给朝廷任职。京师名宦文士争相
邀见,二陆酬答繁忙。有一次,陆云与京师名士荀隐在张华府中相见,张华对陆云与荀隐说:你们都是名士,
不必说一般客套话了。陆云遂抗手自报字号:“云间陆士龙。”荀隐回答:“日下荀鸣鹤。”鸣鹤乃荀隐字,日下指首都,荀隐为颍川郡人,与洛阳相近,故作此语。两位名士的自我介绍,一时名扬天下,时人称为“名对”。
   从此,云间成为华亭的雅称,后人常以云间代指华亭.当时贾谧当权,开阁延宾,一时文士辐凑其门,其中著名的有24人,号“二十四友”,陆氏兄弟亦入其列。历任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太安二年为怨家所谮,被杀,夷三族。二陆是西晋太康、元康间最著声誉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9 21: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廖化兄又要辞职而去,实在令人伤感,古人云:有白发如新,有倾盖如故,吾与廖兄网上一见如故,又逢新春佳节,良辰美景而遇此神伤之事,真所谓人似秋鸿来有信,事若春梦了无痕。
   此篇写到此正应该是到了佳处,可叹,可叹,希望廖兄之公司能柳暗花明,山回路转,兄弟静候佳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9 23: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一: 陆抗之死

  西陵战后,陆抗因功被封为大司马,领荆州牧,他在与羊祜对恃期间,又给吴主孙皓上了N次奏章,吴主一概不理,陆抗无可奈何,只好尽自己本分,守好边疆而已。
  西陵战后第二年,邓艾的事情被一位小官叫段灼的提起来,他向武帝上书说:“邓艾怀着极大的忠诚平定了巴、蜀之地却受到夷灭三族的惩罚。虽然他性格刚强急躁, 不能和朋友、同事和谐相处,所以没有人肯为他申辩,但现在陛下你即天子之位,应显扬您的宽弘大度,给邓艾平反,给他的后人落实好党的政策,才能天下归心。”晋武帝很赞许他的话,但却没有照办。呵呵,这也是晋武帝的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听得进去话,却不执行。
  后来晋武帝向蜀国旧臣樊建询问诸葛亮治理蜀国的事情,樊建当然大大地说了诸葛亮多姿多彩、传奇般地一生,司马炎很是向往地说:“难道我偏偏不能得到一个像诸葛亮那样的人作我的臣下吗?”樊建跪拜于地,说:“陛下了解邓艾的冤情,却不能为他平反,即使得到诸葛亮,也不会应用他吧?”晋武帝笑了,说:“你的话提醒了我。”于是任命邓艾的孙子邓朗为郎中,算是做了件好事

  第二年的三月份,司马炎就露出色狼本性, 他下诏,召取清白人家以及小将吏家的女子共五千人,入宫进行挑选。母女的号哭声响彻宫中,声音传到了宫外。
  七月份,任命山涛为组织部长。应该说他这个组织部长当得还行,虽然也很注意拍司马炎的马屁。史载山涛甄别选拔人材,对每一个人都进行评量品题然后上奏,当时的人把这称为《山公启事》。
    他做得一件很够朋友义气的事就是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为秘书郎;这位时代叛逆者的儿子却是一位大大的忠厚之臣,后以身救傻瓜皇帝而死,这位傻瓜皇帝不肯脱染上嵇绍血的衣服,倒也有点人性和脑子。
  嵇绍走马上任,东吴的柱石陆抗病情严重起来,他死之前念念不忘国事,向孙皓上了一封遗书,读来非常精彩感人,对东吴的严峻局势作了极其透彻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鉴于篇幅有点长,不再附述,我总其大概归纳几条:
  1:西陵、建平,是国家的屏障,地势既处于上流,二郡边境的西面、北面又与敌人的边境接壤。如果西陵有忧患,就要竭尽国家的力量去争夺它。这一点说得非常沉痛,后来杜预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用奇谋使孙皓换了守西陵的名将张政。
  2:诸王年幼,不要给他们配备兵马,使要紧的事务受到损害。力求保持一个中央集权的体制,看来评价陆抗一心为国,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3:请求特别下诏书对黄门宦官进行检查,凡是清理出来的,都把他们补充到边境地区经常与敌人冲突的地方,以使军队兵员满额为八万。可以看出,吴这时的宦官问题是很严重的。
  4:节省、停止众多的事务,集中力量准备防御,也许可以避免忧患。如果不这样作,那就非常令人担忧了。我死了以后,请特别注意西方边境。
  大家可以看到,陆抗对于上游非常的不放心,头尾重复了两次,再三地提醒孙皓同志,后来灭吴时王浚楼船就是从上游千里而下,充当了灭吴的主力,孙皓真是一位千古难见的昏暴之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9 23: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二: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
  
  这篇题目也可赠与廖化兄,呵呵,大家都是一样,人生很难是一帆风顺的,不必着急、失望,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诸位同勉。
  陆抗死后,吴主让陆抗的儿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别统领陆抗的士兵。陆机、陆云都善于写文章,名声为当世所推重。
  而且陆机、陆云还收了个很有名气的学生,这个学生的名字大家在小的时候就知道了,他不是别人,正是周处同志,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大家都是很了解的,我就不多嘴了,他跟随陆机、陆云,向他们求学,专心致志地读书,磨炼操守与德行。过了一年,州郡的官府争相征召他去作官。
  这个周处是谁的儿子呢?原来是当年剃下头发诈降曹休的周舫,那一战把曹休活活气死。而周处呢,他的事迹也是挺感人的,后来他仕于晋朝,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名臣,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周使君,由于晋朝内部人事制度混乱,导致他英勇战死沙场。得到晋武帝的通报表扬,追认为烈士。
  在现在的南京城南老虎头43号,还留有一处周处的历史遗迹——周处读书台,因为它象征着改恶从善、读书做人以及浪子回头等深远意义,曾经引来无数游人慕名访古。然而就是这样一座198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读书台,如今却成了一个居民大杂院。有关媒体疾呼周处读书台保护刻不容缓。
  而羊祜看到陆抗病死,东吴再无名将支撑,讨伐东吴的时机非常的好,于是向晋武帝上了一篇奏折,请求开始伐吴行动,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我认为和陆抗临死时写的那篇奏折真是可以称之为一时瑜亮之作,共同的特点是都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语言修饰,质朴而有力量,令人读之击节赞叹。
  也是鉴于篇幅关系,我仍然总其大概归纳几条吧:
  1:先帝在西面平定了巴、蜀地区,如果不用一次大规模行动把敌人彻底消灭,那么兵役就没有停息的时候。
  2: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这是最有名的一句,极其有力地说明了局势对晋朝的有利性。
  3:兵分几路,率领梁州和益州之兵沿水路、陆路齐下,荆、楚之兵进逼江陵,平南、豫州的军队直趋夏口,徐、扬、青、兖各路兵马在秣陵会合,这样的话,吴国依凭其一隅之地,抵挡天下之众,必然会分兵把守,所守之处,处处危急。然后,乘其空虚,从巴、汉出奇兵袭击,只要有一处被摧毁,就会引起上下震动,灭吴必矣。多么精彩和明白,晋武帝真是一位不太称职的皇帝。
  4:孙皓放纵任性,为所欲为,常常猜忌臣下,结果使人心离散,是最有利的灭吴时机。
  5:吴虽有长江之险,但一旦我们过了长江,吴军绝对不会是我军的对手了。
  说得如此明白,但是朝中却很少赞同,晋武帝虽然同意羊祜的建议却也犹豫不定,他牵挂西北方树机能的反乱问题,羊祜就又上书说吴平则西北部的边患自然能平,朝中议论大部分不造成伐吴,尤其是奸臣三人行小组,更是不遗余力地反对,羊祜面对这种情况,发出了千古知名的一句长叹:““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
   当然,还是有人支持他的,是谁呢?一位就是财政部长杜预,杜武库。一位就是丞相张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9 23: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babylion于2005-02-09, 23:14:40发表
你除了诸葛亮和蜀国后期以外别的几篇文章在哪里,这里好象没有嘛?

很想看一下,谢啦.

  

大汗,愧不敢当,一个方法是到炎黄春秋和世界风云上一点点找,一个快捷的方法是点我的名字,在出现我的个人资料网页上,点击观看此人所有贴子,即可,谢谢捧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13 23: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朋友来了有好酒,呵呵,小弟扫塌以候,倒履相迎,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之谓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14 15: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来肃兄与蓝兄已经辩论到了精微奥妙之处,吾等只有望洋兴叹而已了。
二十三:老狐狸再次出手

  陆抗死这一年是公元274年,羊祜上书要求伐吴是公元276年,在这中间的275年也发生了一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拓跋家族在南北朝时期曾经辉煌一时,建立了对中国历史影响极大的北魏王朝,冯太后更是一位传奇的女性。这个家族是怎么来的呢?
  据史料所载,最早的时候这个家族是活跃在大兴安岭北部一带, 根据1980年7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东麓的考古,发现了一个石室。石室内还保存着北魏世祖拓跋焘太平真君四年(443)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告祭天地时的石刻祝文。石刻祝文与《魏书·礼志一》所记大体一致,仅个别字句稍有出入。石室的发现,证实了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一带是拓跋氏族的最早居地,正是从这一地区南移居匈奴故地的。
  而从拓跋力微开始,拓跋氏向南逐渐发展,定居到匈奴故地,力微被称为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在拓跋氏历史上,力微是有贡献的,因此他被称为始祖。
  我们来看后来的五胡史可以知道,五胡乱华时鲜卑族的代表并不是这个家族,而是令人感到非常浪漫和有趣味的慕容家族,若非参合坡一战,鲜卑族的代表仍然会是慕容家的。
  为什么拓跋家族如此晚成呢?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卫瓘这位老手。本来拓跋力微的儿子叫拓跋沙漠汗,这个青年非常聪明有能力,当时被拓跋力微公款派出国留学深造,到的是哪呢?洛阳城,当时班上有几个同学,他们是刘渊、张轨、慕容廆,大家看到这几个熟悉的名字就会吸口凉气吧!呵呵,都是建立国家的人物,而拓跋沙漠汗应该不次于这几位,如果正常发展的话,做个海归派建立个小鲜卑国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不过这位朋友不够运气,他遇上了一位克格勃出身的人物,卫瓘。原来情况是这样的:
  公元275年6月,拓跋力微又派遣太子拓跋沙漠汗前来朝贡。拓跋沙漠汗聪明好学,老谋深算的卫瓘对此深为忧虑,就竭力挽留拓跋沙漠汗在洛阳当留学生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并买通了他的随从叫他们在拓跋部落多捣乱。
  三年后,拓跋沙漠汗学成回国。这时的拓跋力微已经一百零四岁,在位五十八年,早就昏庸无比。大臣们问拓跋沙漠汗在中原都学了些什么本领,拓跋沙漠汗就拿出来了个弹弓,对着天上啪一下,打下来一只鸟。
  拓跋部落的大臣们从来没见过弹弓,于是大惊,认为太子在中原学了邪术。私下议论说:“太子才艺非常,引空弓而落飞鸟,是似得晋人异法怪术,乱国害民之兆。若继国统,变易旧俗,吾等必不得志。”怂恿拓跋力微将拓跋沙漠汗处死。
  于是卫瓘培训的那些间谍纷纷传言,说拓跋力微后悔杀死太子,要追究那些大臣的责任。“可汗恨汝曹谗杀太子,欲尽收汝曹长子杀之。”于是那些大臣们只好四处逃亡。结果把拓跋力微气死,拓跋部落开始衰败。而卫瓘则因此功劳被封侯。 呵呵,这位卫瓘真是可与后来隋时的长孙先生相比美。
   而被冤枉杀死的沙漠汗的儿子拓拨猗卢后来统一了分散的部族,使鲜卑族逐渐强大起来,这位猗卢我们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帮助的一位晋朝孤忠志士的名字则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他就是:刘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14 23: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四:一位迷一样的人物

  东线处于对峙状态,那么西线呢?秃发树机能部一直在不停地打游击,使晋朝的边疆十分不安宁,于是在277年的时候,晋朝派了一位非常传奇也非常令人感到神秘的人物来平定西疆,这位朋友是谁呢?  文鸯。
  这位文鸯是当年文钦的儿子,他最早的事迹是在毋丘俭反叛司马师的战斗中,当时这个小青年单枪匹马直杀到司马师的营帐前。而司马师刚刚割了双眼皮,伤口还没好,被文鸯惊得眼珠掉出来一只,随后文鸯面对尾追上来的百名魏将,来了个个人表演,杀了一个六进七出,于是罗贯中把他和赵云相提并论,并作诗赞他:“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后来,在寿春之战中,他的父亲被诸葛诞所杀,文鸯气不过,反出寿春城,投降了司马昭。这以后就从历史中淡出了,一直到这一年,晋朝派他统率秦凉雍诸州军事,讨伐树机能,史料上所言很简单:三月,平虏护军文鸯,统领凉州、秦州、雍州各军征讨发树机能,将其打败,胡人各部落共二十万人归降晋,此一战令文大爷又一次名扬天下。
  但更奇怪的是,随后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朋友就又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了,而且最奇怪的是,第二年也就是278年,树机能等人又反了,还杀了刺史,司马炎大为忧虑,在客厅里叹气说没人来替他平乱。我就纳闷,既然文大爷如此厉害,还派去不就得了嘛。真是前后矛盾,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矣!
  令人伤感的是,文鸯再一次出现的时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在292年的八王之乱中,他被诬陷,一代武林奇才被灭了三族,看史到此,真是令人不胜叹息!
  史料上对他的事迹记述得很少,以至于有的朋友认为历史上可能没有这个人,是虚构出来的,我个人倾向于是有这个人的,毕竟晋书和通鉴上都有他的记载,而且所封官职也都历历在目,他被封为关内候。
  在晋书上没有他的传,也就没有史评,但是晋书上却有他自己说的一句话很可以作为对他的评价,这句话是:“我以勇闻,故百姓仗我。见人被略而不救,非丈夫也。令众失望,谁复为我致死乎! ”应该是很豪侠的人物吧?
   个人猜想,可能不被司马炎喜欢,所以他就英雄寂寞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15 20: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司马兄,这个段文鸯和文鸯不可相提并论,段文鸯是鲜卑人,他的哥哥段匹迪(左边一个石,右边一个单)虽然是鲜卑人,却非常忠于晋朝,和刘琨结拜为兄弟,虽然两人不幸发生误会,刘琨被杀,但这位段匹迪却坚持到底,和弟弟段文鸯战斗到底,被石虎所擒,石虎也曾经和他结拜过兄弟,但段匹迪穿着晋朝衣服,表示不与他合作,于是被杀,他弟弟段文鸯同时被害.
  而这个段文鸯在勇猛方面和文鸯还有点象,都是勇冠一时的人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1 12: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五:退休

  有些忙,现在开始写.
   文鸯从我们眼里又一次消失了,与此同时,羊祜的身体也开始多病,于是他向司马炎打了申请报告,司马炎批准了,羊祜就退休回到了洛阳。
  到了朝廷,晋武帝让他乘着车子上殿,不行拜礼坐下。羊祜向晋武帝当面陈述伐吴的计划,晋武帝非常赞赏。因为羊祜有病,不便一次一次地面见晋武帝,晋武帝便派张华去羊祜那里询问伐吴的谋划。
  羊祜对张华说:“孙皓凶暴残酷已经到了极点,如果现在行动,可以不战而取胜。假如孙不幸而死去,吴人再立一个贤明的君主,那么我们虽然有百万之众,长江也不是我们可以窥伺的了,这样就将成为后患!”
  英雄所见略同,张华非常赞同他的话。羊祜说:“成就我的志向的人,就是你。”
  司马炎很有意思,竟然想让羊祜卧病在车上总领各位将领,羊祜说:“夺取吴国我不一定要去,但是等平吴之后,就要劳累您圣明的思虑了。我不敢居于功绩与名声之间,但是如果事情结束,应当委派官员去东南地区镇抚时,希望您慎重地选择合适的人选。”
  我们可以看到羊祜对吴国情况的了解程度是惊人的,而且预见到胜利后吴这个地区不好统治,因为什么呢?吴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很不够的地区,名门大族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封建化很不够的一个区。羊祜一代将才在行政事务上也有着极杰出的见解。
  不过羊祜刚入朝,就发生了一场大的洪灾,区域是司、冀、兖、豫、扬各州洪水泛滥,基本上是全国都涉及到了,这时财政部长杜预又一次显露出极高的行政管理水平,他设计出了一个连环方案以救灾:
  1:命令兖、豫等各州,修理汉代遗留下来的池塘,用来蓄水,把多余的水引走。这样,饥饿的百姓就可以得到丰足的螺蚌鱼菜充饥,这是眼前就能得益的每日的供给。
  2:等到大水退了以后,淤泥的田地,每亩能收获几种粮食,这又是明年就能得到的好处。
  3:另外,朝廷的牧业局有四万五千多头种牛,这些牛不耕田,不驾车,甚至有的牛到老鼻也不穿绳。可以把这些牛分给百姓使用,让这些牛赶上春天的耕种,等到粮食丰收以后,再向老百姓索取租税,这又是几年以后可以得到的好处。
  结果按照杜部长的思路,百姓和官府都得到了好处,这是杜预任财政部长的第七个年头,经他斟酌修正的种政务数不胜数,为他赢得了“杜武库”的外号,意思是说他富有才干,像一个储藏武器的仓库,无所不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1 20: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六:堕泪碑

  这一篇或者是有续,我想好好地来写一下羊祜这个人,他的对手陆抗已经先他而离开了人世,对于羊祜和陆抗这样的人来说,世界上能有如此的对手存在,这件事本身就令人感到一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后三国有这两位杰出的人物存在,而且幸运的是他们也在各自生命中最有经验、最成熟的时期相互对峙,使后三国时期原本平淡的岁月激发出十分耀眼的光芒,这也是我们后来读史人的幸运。而我猜想,这两位朋友在斗智斗勇的时候心里对敌对的对方是不是也有一种超越于敌意之上的惺惺相惜的感情存在呢?
  羊祜六月份退休回到家,我们不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但是很快,到这年的十一月下旬,病情就恶化了,也许是癌症之类的病。临死之前,他做了一件影响中国历史的事情,推荐了杜预代替他的位置,这位外号叫做武器库的财政部长没有辜负羊祜的培养和推荐,也没有辜负他这个外号,完成了羊祜的遗愿,这是后话。
  羊祜离开人世这一天,历史记载天气非常冷,可见当时的暖冬现象基本没有,而司马炎放声痛哭,眼泪流到胡子和双鬓上竟然冻成了冰,回宫的路上一路思念羊祜,唉,看史到此,我不由得感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选择了皇帝专权制度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似乎能看到电影画面上羊祜死之前一心为国,司马炎贵为一国之帝,放声而哭。而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退休了,门前就立即鞍马稀了,死的时候会有人来为你真心一哭吗?
   羊祜留下遗言,不让把南城侯印放入棺木。晋武帝说:“羊祜坚持谦让已经有很多年了,现在人死了而谦让的美德还在。如今就按他的意思办,恢复他原来的封号,以彰明他高尚的美德。”
   消息传到了羊祜曾经战斗的地方,荆州的百姓们听到羊祜去世的消息,为他罢市,在里巷里聚在一起哭泣,哭声接连不绝。就连吴国守卫边境的将士们也为羊祜的死而流泪。羊祜喜欢游岘山,襄阳的百姓们在岘山上建庙立碑,一年四季祭祀。望着这座碑的人没有不落泪的,所以人们称这座碑为堕泪碑。
   而羊祜的为人不但感动了当时的人,在一千多年后,一位叫做金庸的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在他的一篇作品《神雕侠侣》中也提到了这位羊太傅,而且把小说中的主人公扬过比作了羊祜,金大侠小说为什么如此耐看,就是因为书中含有我们中国浓厚的历史积淀在里面,可惜被张纪中,尤其是李亚鹏周迅之流糟蹋了不少,可惜,可恨。这一段见神雕中第三十五回三枚金针,左右无事,将此段摘抄如下:
  “黄蓉越想越是放心不下,悄悄起身,来到城边,令看守城门的军士开城,径往城南的羊太傅庙来。
    时当四鼓,斗转星沉,明月为乌云所掩。黄蓉手持一根白蜡短杆,展开轻功,奔上岘
山。离羊太傅庙尚有数十丈,忽听得“堕泪碑”畔有说话之声。黄蓉伏低身子,悄悄移近,离碑数丈,躲在一株大树之后,不再近前。
    只听一人说道:“孙三哥,恩公叫咱们在堕泪碑后相候,这碑为甚么起这么一个别扭名字?可挺不吉利的。”那姓孙的道:“恩公生平似乎有件甚么大不称心之事,因此见到甚么断肠、忧愁、堕泪的名称,便容易挂在心上。”先一人道:“以恩公这等本领,天下本该再也没有甚么难事了,可是我见到他的眼神,听他说话的语气,似乎心中老是有甚么事不开心。这‘堕泪碑’三字,恐怕是他自己取的名儿。”
     那姓孙的道:“那倒不是。我曾听说鼓儿书的先生说道:三国时襄阳属于魏晋,守将羊祜功劳很大,官封太傅,保境安民,恩泽很厚。他平时喜到这岘山游玩,去世之后,百姓记着他的惠爱,在这岘山上起了这座羊太傅庙,立碑纪德。众百姓见到此碑,想起他生平的好处,往往失声痛哭,因此这碑称为‘堕泪碑’。陈六弟,一个人做到羊太傅这般,那当真是大丈夫了。”那姓陈的道:“恩公行侠仗义,五湖四海之间,不知有多少人受过他的好处。要是他在襄阳做官,说不定比羊太傅还要好。”姓孙的微微一笑,说道:“襄阳郭大侠既保境安民,又行侠仗义,那是身兼羊太傅和咱们恩公两人的长处了。”
   黄蓉听他们称赞自己丈夫,不禁暗自得意,又想:“不知他们说的恩公是谁?难道便是
暗中相助襄儿的那人么?”
   只听那姓孙的又道:“咱哥儿俩从前和恩公作对,后来蒙他救了性命,恩公这待敌如友
的心肠,倒可比得上羊祜羊太傅。说‘三国’故事的那先生还道:羊祜守襄阳之时,和他对抗的是东吴大将陆逊的儿子陆抗。羊祜派兵到东吴境内打仗,割了百姓的稻谷作军粮,一定赔钱给东吴百姓。陆抗生病,羊祜送药给他,陆抗毫不疑心的便服食了。部将劝他小心,他说:‘岂有<枕的木旁换酉旁>人羊叔子哉?’服药后果然病便好了。羊叔子就是羊祜。因他人品高尚,敌人也敬重他。羊祜死时,连东吴守边的将士都大哭数天。这般以德服人,那才叫英雄呢。”
姓陈的摸着碑石,连声叹息,悠然神往,过了半晌,说道:“恩公叫咱们到此处相会,
想来也是为了仰慕羊太傅的为人了?”姓孙的道:“我曾听恩公说,羊祜生平有一句话,最是说到了他心坎儿中。”姓陈的忙问:“甚么话呀?你慢慢说,我得用心记一记。连恩公也佩服,这句话定是非同小可。”
那姓孙的道:“当年陆抗死后,吴主无道,羊祜上表请伐东吴,既可救了东吴百姓,又
乘此统一天下,却为朝廷中奸臣所阻,因此羊祜叹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恩公所称赏的便是这句话了。”那姓陈的没料到竟是这么一句话,颇有点失望,咕哝了两句,突然大声道:“孙三哥,羊祜羊祜,这名字跟恩公不是音同……”那姓孙的喝道:“禁声!有人来了。”
黄蓉微微一惊,果听得山腰间有人奔跑之声,她心想:“与‘羊祜’音同字不同,难道
竟是‘杨过’?不,决计不会,过儿的武功便有进境,也决计不致到此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人想说的不会是‘音同字不同’。”
过不多时,只听上山那人轻拍三下手掌,那姓孙的也击掌三声为应。那人走到堕泪碑
前,说道:“孙、陈两位老弟,恩公叫你们不必等他了,这里有两张恩公的名帖,请两位立即送去。孙三弟这张送去河南信阳府赵老爵爷处,陈六弟这张交湖南常德府乌鸦山聋哑头陀,便说请他们两位务须于十天之内赶到此处聚会。”孙、陈二人恭恭敬敬的答应了,接过名帖,藏入怀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1 22: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七:堕泪碑续

   这个续篇我想好好写一下羊祜以往的事迹,羊祜出身望族,九代都是非常清廉正直的官员,这在现在的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不要动辄说咱们中华历史的坏话。
   而羊祜的亲戚关系真是让我们现代青年们大伤脑筋,我说说,你听听:
   1:羊祜的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
   2:羊祜的姐姐嫁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司马师是司马炎的叔叔。
   3: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他,夏候霸这个人物我在上一篇诸葛亮身后的世界里已经说过了,他是张飞女儿的族舅,而张飞是后主刘阿斗的岳父。
    大家看了这三条后有什么头绪没有,反正我已经晕得差不多了,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实在是弄不清楚,大家闲来没事时候可以研究一下。
    虽然乱,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就是当时的局势是司马家和曹家正处于激烈斗争的时期,而羊祜就夹在这两个家族之间,可想而知,处境可以说是左右为难。这种情况以后唐朝后期时候大诗人李商隐也遇见过,他就没有羊老夫子的运气好了,李商隐一生不得志,抑郁而死。
   处于夹缝中的羊祜不愿意卷入到旋涡之中,所以采取了回避态度,  由于门第关系,尽管羊祜基本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但从思想感情上说来,他对司马氏的一派显得更为亲近一些。
   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蜀国,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划清了界限,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这也是他最令人感叹赞赏的地方,当时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从不亲亲疏疏,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司马炎上台后要封他为公,但是羊祜说什么不要,就被降一级封为候,羊祜是比较谦虚的一个人,但是他对于一些看不惯的东西是很嫉恶如仇的,因而颇受荀勖、冯紞等奸臣的忌恨。
   晋朝第一吹牛大家王衍是他的堂外甥,羊祜在荆州时,曾来见他陈说事情,言辞华丽,雄辩滔滔。羊祜很不以为然,王衍拂衣而去(他不会料到自己到老却被石勒推墙压死)。羊祜对宾客说:“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 。”西陵之战,羊祜曾要按军法处斩王戎。而王戎是王衍的堂兄,所以,王戎、王衍都怨恨他,言谈中常常攻击他。当时人说:“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后来羊祜到了荆州任上,与陆抗对峙的事情已经说过了,除此之外,还有两点趣事可以补充一下:
   1:羊祜在军中,虽然不腐败,却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呵呵,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  !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羊祜倒也识抬举,连忙正色改容,连连道歉,而且从此很少外出。
   2:羊祜生性喜爱山水,每逢风景佳丽之日,一定要登上岘山,置酒观赏,吟咏品玩,终日不倦。有一次,他面对山中美景,慨然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
  这个同事邹湛很会说话,就说:“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我们可以说这个同事是个天才的预言家,这座山和羊祜一起果真是名传千古了,并且我觉得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仍然会如此,而这个同事也很有幸地在青史中留下了本没有可能留下的名字。
   看来还不够,下一篇说完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2 12: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八:堕泪碑续完

    羊祜一生清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族人、赏赐将士,因而家无余财。 他的女婿曾劝他“工作之外,弄点生意做做,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羊祜默然不应。回来后对自己的儿子们说:“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羊祜还曾给堂弟羊琇写信,信中说:“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疏广是吾师也”。疏广的事迹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是很熟悉的。
   在用人上,羊祜非常值得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学习,羊祜曾在两朝任职,掌握着机要之权,朝廷政治事件的斟酌损益,都要征询他的意见,他从不钻营谋求权势利禄,他的好多嘉谋谠议,草稿都焚毁了,因而世无知者。他所推举荐拔的人,连本人都不知是谁荐举的。有人批评羊祜过于慎密。羊祜说:“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放眼我朝中的共产党干部,买官卖官,货贿公行,干部制度有名无实,提拨干部唯钱唯关系,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比起来是多么地与时俱进啊!
   三国时期很奇怪,名人们总是象是商量好一样一块见马克思。羊祜病逝这一年,晋国同时死去了二个名人,他们是老丞相何曾,检察院长傅玄,傅玄我们前面提到过,他性格严厉急躁,常常向皇帝上奏揭发罪行的文状,有时写完正当黄昏时分,傅玄也手捧状子,整理好上朝用的簪笔和身上的衣带。由于心绪不宁而无法入睡,他就坐在那里等待天亮,因此王公贵族震动恐惧。傅玄与尚书左丞、博陵人崔洪友好。崔洪也是清廉严历正直的人,喜好当面斥责别人的过失,但在背后却不议论别人,人们因此而尊重他。
   何曾呢?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司马家的老关系户了,在晋书和世说上都有他的趣事,我就说两个:
  1:何曾很有眼力,他曾经忧愁地对人说:“现在朝中高官在一起没有说过什么国家重要的事,却说一些平常的小事(有点象现在的社会),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早晚祸患会降临到我的儿孙们头上。”后果如其言。
  2:他生前生活腐化奢侈,一顿饭要要一万钱,却还说没有可以下筷子的菜来吃。他的儿孙也都奢侈小气,后来都死于非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2 23: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二十九:奇袭

  杜预走马上任了,他来到荆州,这位朋友的上任开场白是别开生面的,与羊陆二人大为不同。史料所载说他于羊祜死后,278年十二月底到任上,立即挑选精锐士兵,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对吴国发动了突然袭击。
  袭击的目标是什么地方呢?当然是陆家父子念念不忘的西陵了,高手们的特点就是一眼就找准最重要的穴位。
  袭击的对手是谁呢?东吴名将张政,当时为西陵最高军事长官。但是这位张政被称为东吴的名将,我找很多资料也找不到他的生平,他因为什么被称为名将呢?在历史上他在史料中只出现这么一次,而且还是被杜预袭击打败,然后很没面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真是让人莫名其妙。
  而史书上又说,张政是吴之名将,耻以无备而取败,不把实际情况报告孙皓。我就更不明白了,自己身处要害之地,怎能不好好防备呢?当年周亚夫的军营连皇帝都不让轻易进去,这位朋友被叫作名将真是令人感到奇怪得很了。
  这个杜预却不管这些,一看有机可乘,立即施展离间计。于是公开地把战斗中的缴获都交给了吴国。吴主孙皓一看大怒,果然立即召回了张政,派武昌监留宪代替张政,这位留宪水平估计不如张政,杜预顺利达到目的。
  但是张政回到中央后是什么情况呢?是同级调回还是降级使用,又或者是赶回老家,我又不知道了。
  应该说杜部长这个开场白唱得还是真不错,为以后顺利灭吴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篇不想多写了,回应楼上美眉的称赞,好好写一下杜预先生以前的事迹,杜预能被称为武库,可想而知,他会的绝不只是打仗、左传、救灾,我总结如下:
  1:他的祖父在魏国政绩第一,清廉爱民。他的父亲站在曹家一边,结果被司马懿弄进监狱病死。
  2:司马昭很服气杜预的才能,把妹妹嫁给他,并封他为候,极力拉拢他。
  3:参与灭蜀之战,安全回国,并不惧卫瓘报复,当众指出他冤杀邓艾的错误。
  4:制定晋朝法律即《晋律》,他是主力,这部法律上承汉律,下启唐律,对后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响,唐人称赞它“实曰轻平,称为简易”。
  5:鉴于官场混乱黑暗,向晋武帝建议实行考课制度,提出完整思路,可惜未被采纳。
  6:杜预还兴建常平仓、调整谷价、管理盐运、制定税赋和建置边防等。在任上,杜预共向晋武帝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都被采纳。
  7:当上财政部长后,元皇后的灵枢将迁往峻阳陵。按旧制,灵枢埋葬之后,皇帝和群臣就可以换上吉服。尚书上奏,说皇太子也该脱下丧服。杜预则认为“皇太子宜复古典,以谅闇终制”,得至朝廷的同意。
  8:杜预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不合晷度,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差舛,修订出《二元乾度历》。此历经过验证,终于取代时历,通行于世。
  9:杜预认为孟津渡口水险,有覆舟之患,提议在富平津修建河桥。有人认为该地曾为殷商故都,历代圣贤没有立桥,其中定有不可立之理。杜预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从设计到施工杜预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等到桥梁建成,武帝和百官都到桥边视察宴饮。武帝举杯赞扬杜预:“非君,此桥不立也 。”杜预则谦虚地回答:“非陛下之明,臣亦不得施其微巧”。
  10:周朝太庙中有欹器(古代的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人君可置于座右以为戒),至汉代还放在御座旁,汉末动乱,此器不复存在,其形制也失传了。杜预把它重新设计制造出来,奏献武帝,武帝赞叹不已!
   主要的就是这些了,我们可以总结杜预同志是位军事家、政治家、建筑学家、文学家、学者、科学家、经济学家、法律学家,应该是比较不夸张的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3 08: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楼上,请各位随便转载,没有知识产权这一说,呵呵。历史研究,人越多越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3 22: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十:279年之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

   时间来到了咸宁五年,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年头,大家知道灭吴行动的展开是在这一年的下一年,即公元280年,但真正重要的却是279年这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东线和西线同时都发生了大的动作,为清楚起见,列个表先:
   1:一月份,西部树机能又反乱,派军出发;
   2:四月份,杜预等上表要求伐吴;
   3:十一月,决心伐吴,进行战前总动员,同时西征军到达战场;
   4:十二月,西征军取得胜利;
   看上去很平淡,但看史书上这一段却是惊心动魄,尤其是西征军传奇一般的故事,令人为之拍案称奇。
   一月份,西部树机能又开始造反了,他这次又杀了刺史,这是九年里杀的第四个刺史了,前三位是谁呢?我们回忆一下,依次应该是:胡烈、牵弘、苏榆。这四位朋友中,胡烈、牵弘、杨欣当初都是灭蜀时转战沙场的老将了,结果被一位自己从被子里出生的鲜卑人杀死,也算窝囊。
   消息传到洛阳,朝中震动,面对这长达九年的边乱,司马炎忧心仲仲,每次临朝议政都叹息地说:“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朝中无人相应。于是引出一位创造奇迹的人物:马隆。他毛遂自荐,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马隆当时任官很低,是司马督,应该是在宫内保护卫队的小队长之类的官职吧。而且生卒年都不知道,这样一个人本来应该是在史上寂寂无名的,但由于树机能给他的机会,导致他青史留名,后来人们评价他为西晋名将兼兵器革新家,呵呵。
   司马炎发出忧愁的叹息后,马隆挺身而出,并且说得非常有把握:“陛下如能任用我,我一定能平定树机能。”司马炎很高兴,说:“你如果一定能平定贼人,我为什么不用你,你的打算是怎么样的,说来听听?”马隆说:“我打算招募三千名勇士,不管他们是从哪儿来、从前是干什么的,率领他们向西去,只要让我放手去做,一个树机能都不够我打的。”
   晋武帝非常高兴地同意了。大年初一,任命马隆为讨虏护军(前年文鸯也是这个官职)、武威太守。官员们都说:“我们目前的兵员就已经很多了,不应当再任意地设立赏格与招募,马隆这个小将不过是胡说,不值得相信他。”晋武帝不听,这也是司马炎的长处,能够用人不疑。
   于是马隆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他立即招募勇士,其条件是,只要能拉开一百二十斤力的弓,能拉开相当于九石力的弩,就录取。这个标准用现在的标准换算就是:拉开弓的力量是六十市斤,拉开弩的力量是二百七十斤。这应该是比较高的标准了吧。自清晨至中午,共招募勇士3500人,马隆很自信地说:够用了。
   下一步就是领武器了,于是来到武器库。虽然你马隆现在是红人,但县官不如现管。管仓库的小头目根本不吃马隆这一套,给了他很多魏朝时朽烂的武器。两人遂当场对骂开了,这一骂又惊动了检察院的同志们,于是向司马炎告了马隆一状。马隆气乎乎地来找司马炎诉苦, 马隆说:“我将要上战场上尽力拼命,武库令却给我魏时的朽烂兵器,这可不是陛下委派我的用心。”
   司马炎一听就下令,武器库中的兵器任马隆挑选,并且一次性供给他三年的军用物资,这才平息了事情。马隆提的条件全部得到满足,于是就带着这三千五百名大头兵出发了,我估计很多人都认为他有去无回。
   不过大家看到这一段是不是觉得有些眼熟,好象现在的中国各个单位还是这样的,一把手不说,你越是干业务实事的人越是倒霉,越是干后勤服务的主还越神气活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3 23: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ciph朋友,突然想起你在异国他乡,春节气氛如何?忘记遥祝春节元宵节快乐,在此补上。
  三十一: 279年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马隆的出发点离凉州的距离有上千里,他元月份出发,消息传回来是年底十一月份。这中间经历了四季,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1:东吴发生少数民族起义,一派混乱,孙皓更加暴虐,人心离散;
  2:四月份,上游和中游的二名大将都向司马炎上书请求迅速伐吴,他们是王浚和杜预;
     王浚的奏章上所说的和羊祜所说的有些雷同,他也认为吴国孙皓无道,正是灭吴的最好时机,一旦发生什么变故,吴国换了一位贤明的君主, 那么就成为我们的强敌了。
     而且王浚说得更沉痛的话是:“我造船已经七年,每天都有船因腐烂而毁坏;我年已七十,离死亡没有几天了。这三点只要一有失误,那么伐吴的大事就难以实现。我真诚地希望陛下不要失去机会。”
     杜预呢?这位有着学者气质的朋友说得就更加细致,分析的非常周到,他前后上了二篇奏章,第一篇的意思大概是分析了吴国兵力的部署情况,提出吴国西部绝对空虚,可以大胆一试,成功机率非常的大。这一篇递上去了一个月没有回音,于是杜预又写了一封,发了上去,这第二篇文章的意思说的更加进一步了,并且提到了羊祜,意思有两层,一层是羊祜生前和你秘密地商量灭吴大计,那么现在就不要再和众多的文人商量,应该毫不犹豫地执行以前羊祜制订的计划;二层意思也担心孙皓如果有了警觉,迁都于武昌,大修工事,大迁民众,则我们明年再进攻时候就没有现在这么有利了。
  这封信很幸运,为什么说幸运呢?有二层意思,一是信到的时候,正好司马炎和张华下棋,得到了张华的大力支持,使司马炎下定了伐吴的决心;二是当时张华推秤而起,而这盘没有下完的棋也列入了中国围棋大事年表中,这封信便和这局棋一起留传千古了;
  当时张华推秤而起说的一段话是很精彩的,录之如下:“陛下圣明英武,国富兵强;吴主邪恶凶残,诛杀贤良有才能的人。现在就去讨伐他,可以不受劳累而平定,希望您不要再犹豫了!”
  司马炎终于不再犹豫了,他下定了决心,当场任命张华负责伐吴的总后勤工作,按计划从水路运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4 11: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多谢楼上,是我的错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4 13: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十二:279年之西征---装甲车与磁铁

   这一年其实是东西线时空交错进行的一年,这边司马炎几经周折终于下了灭吴的决心,与时同时,西边呢?马隆正带队艰难地前行.
    当时不可能象现代军队那样,有摩托化快速反应部队可以迅速到达战斗地点。马隆带着这一队精兵,饥餐渴饮,从洛阳出发,到达温水,即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市东部,竟然已经是当年的十一月份,走了十个月的时间,我猜想一路上是不是公费旅游了?呵呵。
   一到温水,就进入了险境,于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装甲运兵车就被马将军发明出来了。据史载:马隆改革兵器,作扁箱车。在广阔地带,依八阵图联车为营,插鹿角于车的外围;遇道路狭窄,则将扁箱为木屋置于车上,以挡矢石。这种思路很象英格兰狮心王在十字军东征时与当时阿拉伯世界的萨拉森名王对决一战,当时狮心王也是长途远征,为防守名王的骑兵冲击,他排成牢固的方阵,外长矛内长弓,使一代名王亦无可奈何。
  不出马隆所料,秃发树机能等部众数万人,据险阻击其前军,设伏袭击其后军。马隆随机应变,胡兵虽有埋伏,箭矢射在装甲兵车上不能伤人,也觉技无所施,就骑马出来拦阻,亦被马隆逐个杀退。马隆且战且前,并命令所蓦勇士挽弓四射,真是弹无虚发,发无不中。胡兵多应弦倒地,均皆骇散。因此马隆冒险进兵,如同平地,转战千里,未尝遇到失败,反杀伤胡虏数千人,得直抵武威镇所,我们可以总结两个字:持重。
  这个装甲运兵车是可信的,但晋书还载有磁铁的事情,就不那么可信了。据晋书载,他还令晋军着皮甲,于道旁累磁石干扰身裹铁甲的鲜卑人行动。我觉得晋书有的地方真是有点太过神奇了,不太可信。如果想起到干扰敌兵的作用,那么路旁放的磁石就一定得数量很大才行,而且晋兵也用的是铁制武器,自身也会受到影响,实在是不合情理。
  而这漫长的十个月,对于洛阳朝廷的大臣们来说,基本上都对马隆不抱任何希望了,大家一致认为这位吹牛皮的家伙肯定一命归西了。马隆也非常持重,不象现在有些官员,先吹后干,干得少,写得多,安全到达武威后,马隆才派了使者星夜回报喜讯。
  于是在一个夜里,这位使者把喜讯送到了司马炎面前,司马炎大喜,抚掌欢笑。第二天早朝,武帝对群臣说:“若从诸卿言,是无秦、凉也。”于是下诏:“隆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呵呵,群臣怀惭退去。
  喜讯报到是十一月,司马炎下定决心灭吴也在十一月,从史书上看不出这两件事哪个更早一点,不过我觉得应该是下决心灭吴更早几天,但马隆的喜讯报到显然更有助于灭吴的进行,因为没有了后顾之忧。
  从马隆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司马炎作为一国开国之主还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4 16: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十三:279年之西征---迟来的胜利
  
   马隆在武威站住了脚,我们知道落后的民族虽然一时强大,但是有一条铁的规律,他们一定会在内部先分裂,从而极为快速地衰落下去,因为他们在社会结构简单时效率很高,但一旦人员增多,结构复杂后就会在社会管理上产生极大的问题。
   马隆刚站住脚,当地鲜卑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率万余户投降。于是到十二月,马隆联合没骨能等部与秃发树机能决战,晋军大胜,秃发树机能被部下所杀。凉州遂告平定。
   此役,马隆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在战法和兵器的结合上运用尤为巧妙,故能长距离征战,以少胜多,安定边塞,为尔后晋灭吴解除了后顾之忧。
   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好,精彩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战最精彩的是战前的动员,战中的运动,当然也包括战后的风波。
   战斗胜利结束,司马炎朝议准备加赏马隆等将士,于是管理后勤的部门就又上奏说:“隆将士皆先加显爵,不应更授。”这时武帝的小舅子出面反驳,力劝武帝马隆等人如此艰苦,平定了边乱,应该加赏。司马炎遂从杨珧之言,重奖马隆等将士。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了,树机能的反乱前后竟然达到九年之久,死了四名刺史,伤亡了无数士兵,而一个地位低下的马隆只带了三千名士兵,转战千里,竟然几乎没什么伤亡地解决了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个人的思考有以下几点,请各位斧正:
   1:政策问题,凉州刺史杨欣因与羌族关系不和睦,马隆在年初就料其必败。这说明当地刺史不注重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要知道少数民族也是人,也想过安定的生活,只要官员清廉爱民,那么少数民族也一样敬爱这些官员,后来马隆在边疆任职就很平定。
   2:人才的选机制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马隆在挑选士兵的时候,他要求不问任何出身,只要有能力即可。这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才机制,与当时门阀制度(现在也是)相比,充分地显示了他的威力。
   而马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简单地概括如下:
   1:太康年间,他又一次出征,平定了现在青海西宁一带的胡族反乱。
   2:太煕年初,他已经在边境任职十余年,在少数民族中极有威望。但是司马炎的岳父杨竣的铁哥们想占马隆的位置,就跑关系走后门,马隆被调回。
没想到的是,这位哥们刚上任,少数民族就想反叛,于是马隆就又被调回。
   3:马隆随后病死于任上,他的儿子也很英勇,后来死于八王之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4 17: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十四:279年之滑稽的人事安排

  马隆的事情结束了,我们回过头来看灭吴的事情,张华在推秤而起说服了司马炎后,再加上马隆的胜利喜讯传来,于是司马炎更加下定了决心伐吴。
  这时奸臣三人行一听这件事,急忙跑来劝司马炎不要轻举妄动,说来说去,司马炎面对这三个亲近的人也感到有些不耐烦,于是拿出皇帝的威风,国骂了几句,贾充等人一看不对劲,急忙谢罪。
  于是灭吴之行终于成为定案了,而这个时候山涛却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把原文摘之于下,大家看看是什么意思。当时山涛回到家就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释吴为外惧,岂非算乎!”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反对伐吴,似乎山涛觉得司马炎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不如放着东吴不伐保留着,以使司马炎勤政一点,如果天下统一了,司马炎肯定会搞出来内乱,从以后的八王之乱来看,山涛的预见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下面就是人事安排了,一共派了六路人马,齐头并进,这六路人马是:
   1:镇军将军、琅玡王司马伷自 驻地下邳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
   2: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由和州出击);
   3:建威将军 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
   4:平南将军胡奋出击夏口(属今湖北武汉市);
   5:镇南大将军杜预自 驻地襄阳进军江陵(今湖北江陵);
   6: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 而下。
   为了协调行动,司马炎命王濬的军队下建平时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即吴都建业,今江苏 南京市)时受王浑指挥。晋军分路出击,意在迅速切断吴军联系,各个击破,其中西面 晋军主攻,东面晋军牵制吴军主力,最后夺取吴都建业。 这都没有什么奇怪的,这六路主帅以后要细说。
   但是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司马炎竟然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总统众军。贾充本来就认为伐吴不利,一听这个命令,就自言衰老,不堪元帅之任,想撂挑子不干。司马炎还就盯住他了,说:“你要是不去,我就替你去。”话说到这份上,贾充不得已,乃受节,将军南屯襄阳,为诸军节度。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莫名其妙。也可以看出贾充在司马炎眼里是多么地可爱。后来这位总帅连续上书要求撤兵,不然有什么事他老人家不负责任,并要求从腰部杀了张华,呵呵。
   说到这里,279年也到了尽头,而灭吴之战本身并没有什么精彩可言,因为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比赛,下篇再说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4 21: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十五:六路大军七位统帅

  由于不是棋逢对手地对战,所以这场灭吴战争本身不是很精彩,不象灭蜀时候,蜀国还有一位高手姜维来对抗,很有些看头,而且蜀国是力战而亡,吴就不同,简直是一败涂地.所以灭吴之战最精彩的地方反倒是晋军统帅之间的争功礼让等表现。
  和写灭蜀时候一样,我也先把这几位统帅简要地介绍一下:
  1:司马伷 司马懿第五子,司马师、司马昭之同父异母弟。司马伷年轻时就有才能和名气,又由于是皇亲,所以仕途得意,一路作的官名太多,都记不胜记了,但他虽然位高,却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得谦恭节俭,没有骄满之色,他手下的官吏办事尽力,百姓也乐于接受教化,史书说他善抚华夷,是很有水平的一位高干子弟。他最早出现是在曹毛集合队伍想和司马昭玩命时候,当时他任屯骑校尉,见曹毛不对劲,当即引兵拦住,结果被曹髦厉声喝退,倒也符合他的脾气,如果他坚持拦住的话,曹毛可能不会惨死。
  2:王浑 这是一位很矛盾的人物,他是太原王家出身,娶妻钟氏是钟繇的曾孙女,夫妻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出自世说:“有一天王浑和钟氏坐在屋里闲聊天,儿子王济从外面回来。王济是个帅哥,还有文才。王浑见到仪表堂堂的儿子心里美吱吱的,就对钟氏说:“我们能生这么个儿子,这辈子该知足啦。”听了王浑的话,钟氏笑笑说:“我要是能和你弟弟结婚,生的儿子肯定比他还强。”有意思吧。他的儿子更有意思,非常可以写一下,不过扯得就太远了。王浑本人有很多优点,他非常欣赏刘渊,如果不是他说情,司马炎可能会听司马攸的话杀了刘渊,就不会有以后西晋被刘聪所灭的事情发生了。
  据史料所载,王浑在任时,非常爱民,遇灾年,他立刻开仓放粮,百姓很敬爱他。灭吴后,他对吴人虚心接纳,使吴地很快平定了下来,在吴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当然他有一个很大的污点,就是和王濬争功,被人讥笑。
  3:王戎 呵呵,这是一位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他的父亲也叫王浑,不过不是上面说的那个王浑。王戎是一位非常有意思和个性的人,总结如下:
   (1):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2):王戎小时候就是神童,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和一群小伙伴在大路边玩,自然,当时的大马路是真正的大马路,没有汽车等危险物体,行人也很多,突然发现一颗枝繁叶茂的李子树,上面的李子个大皮红,小伙伴们纷纷表演猴子上树,只有王戎仍然静若处子,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李生大路而无人摘,必苦也。”
   (3):魏明帝把去掉爪牙的老虎放在宣武场上,让众人观看,王戎七岁,也随着大伙前去,老虎在里面怒发冲冠,仰天大吼,声震于天,观者莫不惊骇,有胆小者甚至跌倒,唯有王戎仍然稳如泰山,脸上平静,殊无惊骇之意。
   (4):王戎做了大官,人却吝啬起来,《世说新语》俭啬第二十九,点评讥讽整个魏晋时期的吝啬鬼,总共九篇,王戎这位昔日神童就占了四篇,真正让人大跌眼镜。
   (5):王戎的女婿借了他几万铜钱,结果每次女儿回娘家省亲,王戎总是“脸不愉”,女儿当然知道父亲肚子里的肠子是怎么转弯的,赶紧把钱还了,王戎这才嘻皮笑脸起来;更可笑的是,还有一次,他堂侄儿结婚,这位堂叔送了一件薄薄的单衣做贺礼,过了一段时间,又向堂侄儿讨还,真把脸皮都丢尽了。
   (6):王戎夫妻两个经常一道在烛光下用牙筹计算财货,家政会计工作一直做到深夜。
   (7):王戎家有棵好李树,卖李时唯恐别人把种子留着栽植,因此,经常用钻子把李核钻坏。
   (8):西陵之战中他在羊祜手下没有按时完成作战任务,羊祜想斩他,有人说情才没事,于是他和堂弟王衍到处说羊祜的坏话。
   但在灭吴之战中,他的表现是中规中矩,没太出彩,也不丢人,正常。
   待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4 22: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十六:六路大军七位统帅续

  4: 胡奋 提到这位朋友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不过被树机能杀的第一个刺史胡烈是他的弟弟。胡奋出身是非常有名的安定胡家,安定胡姓出过不少人物,始祖为《晋书》中记载的胡遵。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就是这位胡奋。当年他曾跟随司马懿北伐过公孙渊于辽东,以后就和司马家关系近了起来。他在作地方官时很有政绩,在防守边境时对少数民族很有恩惠和威望。
      当然,胡奋之所以得到司马炎的特殊照顾也是由于他的女儿胡芳被纳入后宫的缘故,晋书上所载非常有意思。胡奋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儿子早死,结果女儿被选入宫中的那一天,这位沙场硬汉放声大哭,说道:“可怜我这老头子,只有两个子女,儿子在九泉之下,女儿又到了九天之上,一个也见不到。”
   这时皇后的父亲杨骏大权在握,十分骄傲自满,胡奋对杨骏说:「你女儿是皇后了不起是吧﹏自古以来与天子家通婚的都被灭门啦!你行为这么嚣张,最好小心一点。」杨骏说:「你女儿还不是与天子家通婚。」胡奋酸酸地说:「我女儿只不过是你女儿的婢女,有什么关系呢?」
  胡奋的后代到了南北朝时的北魏一朝,有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太后,是谁呢?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亡国之后,胡太后。其实整个北魏时期的历史最有名两个太后,正好是鲜明的对比,正面典型当然是文明冯太后了。
   5:杜预 不用多说了吧,前面说了很多了。加一点,这位武器库朋友却不怎么会骑马,射箭的准头更是差劲得很,武艺更是半点不会,简直就是位手无缚鸡之力的一流大将,呵呵,晋人很有个性吧!
   6:王濬 前面也说了很多了,只加一句,他年轻时候是个标准的美男子。
   7:唐彬 这位也有些陌生的朋友其实是很可以一写的,如果树机能的地盘让他去治理,一定不会发生什么反乱,他在灭吴后到幽州做官,有威有惠,鲜卑视他为父母,百姓在他活着的时候就立碑歌颂了。  
    唐彬对邓艾的评价是这样的:“ 邓艾非常自傲,和他一鼻子出气的就说他有见识,讲话直的人就说他忤逆,身边的人常被他骂,平常很没礼貌,大失人心。邓艾又喜欢劳师动众做事,陇右人都不喜欢他,听到他死了还很开心。今天我们大军过去足以镇压内外,不要害怕。”
    而司马昭对唐彬的评价是:名不虚传。
    唐彬后来当邺令、弋阳太守,都有非常好的政绩。蜀汉灭亡后,益州监军位置空着。朝中建议用武陵太守杨宗或唐彬。司马炎问散骑常侍文立,文立说:「杨宗、唐彬都是好人才,只是唐彬多财欲,杨宗好酒。」什么不多、就是钱多的司马炎于是说:「财欲可足,酒者难改。」就用了唐彬。呵呵,人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贪点财照样很爱民,是不是?只要别贪污得太厉害就成了,这做官的分寸在人家唐彬这里真是把握得绝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5 15: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十七:千寻铁锁沉江底

  有一图是灭吴图片,很实用,不会贴,图地址如下:http://www.unitedcn.com/01ZGZZ/images/01GUDAI/jmw.jpg,请高手贴上.
   当年王濬在上游造大船时,木头片顺流而下,建平太守吾彥拾着木片,立即向孙皓报告说:"请立即增兵建平,只要建平守住了,晋兵就渡不过长江."可惜孙皓竟然无动于衷,吾彥没办法,只有自筹资金,在江中设置铁锁横江,又作铁锥暗置江中,三国演义上说是奸臣岑昏所提议,不过这位吾彥朋友却没想到派兵据守一下子,也有点不象话,后来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登陆时,德军在海滩上设置的障碍使盟军损失很大,不过那里有兵在岸上守卫,效果就好得多.
   而是王濬还是羊祜抓到吴国间谍得知这一军事秘密的,也并不重要,反正是晋军事先知道了,于是王濬造大筏数十个,缚草为人,立于筏上,让水性好的士卒乘筏先行,铁锥插筏而去,又用大火烧融铁锁。顺利排除了障碍的王濬一路挺进,克西陵、夷道、乐乡,进入荆州,可以说西陵和建平这两个陆抗生前念念不忘的战略重点都是被王濬领队攻取的,陆抗地下有知,一定死不瞑目。
  从西到东,王濬是第一队;与此同时,第二队是杜预所领,他的战斗经过还有点精彩可说,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陈兵于江陵。江陵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杜预遂对其围而不攻,以断绝上游吴军的退路,阻止下游吴军西进,动摇其整个西部防御。同时派参军樊显、尹林、邓圭和襄阳太守周奇等人率众沿江西上,攻夺城邑,以接应王濬。仅十几天便夺下众多城城邑,皆如杜预所料。
         
      二月,杜预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800乘夜渡江,奔袭乐乡城。在巴山(今湖北松滋西南)多张旗帜,点燃火把,迷惑吴军。并分兵袭击乐乡附近的各个要害地区,以挫吴军士气。吴都督孙歆震恐,在给伍延的信中说:“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晋书·杜预传》)。吴人慑于兵威,降者万余。周旨、武巢还在乐乡城外安排伏兵,待孙歆遣军阻击王濬大败撤退时,随吴军进入城内,直入帐下,擒孙歆。因此军中有歌谣说:“以计代战一当万”(《晋书·杜预传》)。
         
      擒获孙歆,等于拔除了江陵犄角。于是杜预下令进逼江陵。吴国督将伍延假装请降,暗中却把兵布置在城上,负隅顽抗。杜预挥军猛攻,一举拿下江陵。长江上游一经平定,沅江、湘江以南,直到交州、广州,吴国的州郡皆望风而降,杜预代表朝廷将其安抚。杜预所部一共斩俘吴国都督、监军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百二十多人。杜预还依仗兵威,把吴国将士和屯戍之家迁往江北,充实该地区人口、劳力;给南郡旧地设置长吏,施政理民。于是荆州人心安定,吴人赴者如归。
          王濬占乐乡后,为争功,竟上报朝廷,谎称他已得孙歆之头。后来杜预把孙歆活着送往朝廷,洛阳人大笑不已,一时成为笑柄。
  这也是灭吴之战中第一次出现的内部争功,不过杜预很有风度,根本不在乎这件事,反倒指点王濬抓紧时间直下南京,于是爱争功的王濬竟然飞船千里赶在王浑之前解放了南京,使王浑气愤不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5 15: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十八:一片降帆出石头

   与此同时,第三队胡奋克江安(今湖北公 安西北),所到之处,大多不战而胜。 随即司马炎又命王濬为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要他和唐彬率军继续东下,扫除巴丘 (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第四队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骛,直造秣陵”。同时命杜 预南下镇抚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县)、衡阳(今湖南湘潭西)。于时 王濬遵命即克夏口,与王戎联军夺取武昌,随后又“泛舟东下,所在皆平”。至此,晋 军主力已完全控制了长江上游地区。
    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这些战役:“不战而胜。”呵呵,只有那位吾彥同志,坚城固守,直到孙皓降令下达,这才投降,司马炎很器重他,还让他作太守,不过换了个地方而已。
    下边就是长江下游,第五队人马为王浑,其实六队人马中,除去王濬是水战外,其他五他陆战中只有人家王浑打了一场硬仗,虽然规模也不大。为什么呢?因为王浑这一队直扑孙皓的老窝南京,于是孙皓就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命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3万人渡江迎战。三月,张悌军渡江,围王浑部将城阳都尉张乔于杨荷(今安徽和县北),张乔兵仅7000,闭栅请降,实为缓兵之计。诸葛靓看破张乔意图,欲斩之以除后患,张悌不允,遂受降后继续北上。旋与晋讨吴护军张翰、扬州刺史周浚遭遇,两军结阵对峙,沈莹率丹阳精锐士兵5000人三次冲击晋阵,不能破,沈莹退兵时部众混乱,晋将军薛胜、蒋班乘机反攻,吴兵崩溃,张乔又率军自后面夹击,大破吴军于版桥(今安徽和县境,长江西岸),斩张悌、孙震、沈莹等7800人。此战基本宣告吴国灭亡,士气离散。
  那么此战中张梯是应该负一定责任的,他是个丞相,在打仗方面实在欠缺太多,虽然人品还不错。在决定渡江前,沈莹劝他说:“我军优势在于长江,不要渡江去以吾之短击敌之长。”张梯却说:“吴之将亡,贤愚皆知,如果不渡江振奋士气,晋军大至,则不可收拾矣,此一战,若侥幸成功则吴可保全,若不成功,则成仁,亦复何恨。”
  结果他在败后,诸葛靓拉着他一块逃命,张梯死也不走,被晋兵所杀,也算得其所哉!诸葛靓率百骑逃走,后来归降晋朝,他姐姐就是第六路军统帅司马伷的妻子,他本人和司马炎小时候是同学好友,司马炎很想见他一面,可这位朋友说什么不干。于是司马炎就请他姐姐从中安排,姐姐叫弟弟来喝酒。既来,司马炎就也碰巧来,两人得以相见。酒席上,司马炎就很回顾当年同学的感情,没成想司马靓说:“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而且当场放声痛哭,司马炎一看把老同学惹哭了,于是惭悔而出。原来诸葛靓是当年寿春一战中诸葛诞的儿子,所以记恨这司马家的人。
   最后也是最东一路人马是诸葛靓的姐夫,呵呵。也没什么可说的,轻松取得胜利,逼近南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5 16: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十九:一片降帆出石头续

  王浑大破吴军后,却不立即渡江进攻南京,驻军不动等着王濬归他节度一块进攻,于是手下别驾何恽和大将周浚都劝他说人家王濬正急着立功,谁会理你,咱们先下手为强,别让王濬把功劳给抢跑了。聪明人王浑这时却糊涂起来,不听,痴等着王濬。
  谁知这位王濬赶到秣陵时,王浑派使者请王濬暂停舟师,上岸商讨战事。王濬却说“风这么大,船都刮得停不稳,没法上岸”,不肯上岸。
   王濬摆脱了王浑的束缚,独率大军,直扑南京而来。孙皓着了慌,派将军张象带领水军一万人抵抗。张象的将士一看,满江都是王濬的战船,无数面的旌旗迎风飘扬,连天空也给遮住了。东吴水军长期没有训练,看到晋军这个来势,吓得没有打就投降了。
   却有一位牛皮将军陶濬,正在这时候去找孙皓。孙皓问他水军的消息。这个陶濬是个糊涂虫,他说:“益州下来的水军情况我知道,他们的船都小得很。陛下只要给我两万水兵,把大号的战船用上,准能够把晋军打败。”
    孙皓马上封他为大将,把节杖交给他,叫他指挥水军。陶濬向将士下了命令,第二天一早就出发跟晋军作战。没想到当天晚上,所有水兵就逃得一干二净。
  这位糊涂的朋友虽然可笑,但他的七世孙陶弘景却是很有名气的,在道教被尊称为茅山贞白陶先生,又被人讥讽为“山中宰相”,不过他准确地预言了候景之乱。
  这样孙皓没有什么办法,只有一条路,投降。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朋友也抬了棺材,出城投降。三国志中好象就只有蜀后主和东吴孙皓的抬棺投降,可能是只有君王投降才有资格抬棺材吧,呵呵。
    于是终于抢得头功的王濬亲解其缚,接受宝璧,焚烧棺榇,派人将孙皓送到晋都。同时,查收吴国图籍,封存吴国府库。晋武帝派使者犒赏王濬的部队。
  喜讯传到洛阳,司马炎端着酒杯流泪说道:“这都是羊祜的功劳啊!”群臣一齐贺喜,只有一个人没有贺喜,这个人就当初投降过来的孙皓的堂弟孙秀,他听到这个消息,很感叹地向南流泪说道:“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为墟,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5 22: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四十:三笑 二王 一成语

   战争结束,我们可以慢慢总结了,经过搜集,我认为在灭吴中有三个笑话,还有二位姓王的表演得很火。
   这三个笑话依次是:
   一:前面已经说过,王濬占乐乡后,为争功,竟上报朝廷,谎称他已得孙歆之头。后来杜预把孙歆活着送往朝廷,洛阳人大笑不已,一时成为笑柄。
   二:当初,还没有攻陷吴国的时候,大臣们都认为不可以轻易进军,只有张华非常坚定地坚持进军,认为一定能成功。贾充当时上表说:“吴地不能全都平定,现在正是夏季,长江、淮水下游地区潮湿,必然会发生疾病瘟疫,应当把各部队都召回来,以后再作打算。即使腰斩张华,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 荀勖又上奏,大致上与贾充的看法相同。晋武帝没有听他们的话。杜预听说贾充上奏请求停止进兵,急忙上表晋武帝,坚决地争论,派使者拿了给晋武帝的表文,飞驰而去。使者走到时吴已经投降了。贾充又惭愧又害怕,到宫里去请罪,晋武帝抚慰了他而没有追究。
   三:晋武帝派人把归命侯孙皓以及投降的吴人带来相见。孙皓登上大殿向晋武帝叩头。晋武帝对孙说:“联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孙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贾充对孙说:“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的眼睛,剥人的脸皮,这是哪一等级的刑法?”孙说:“为人臣子的,杀了他的君王以及邪恶不忠的就处以这种刑法。”贾充沉默无语,非常羞愧,而孙皓却面无愧色。
  二王呢?即是王浑与王濬争功的事迹,王浑气王濬抢了头功,不服气他节度,于是前后向司马炎上了几道书,一共说了以下几件事,打小报告:
   ( 1 ) 私藏吴主的珍宝 ;
   ( 2 ) 放火烧孙皓的行宫;
    ( 3 ) 不受自己节制 ;
    ( 4 ) 私自放火烧毁吴已投降的船队,合计三百五十艘。
    把王濬气得受不了,后来王浑被评为上功,王濬被评为中功,王濬更是气忿到了极点。所以每次进见晋武帝,总要陈述他讨伐攻战的辛劳以及被冤屈的情况,有时候忍不住愤恨与不满,竟不辞而别,晋武帝总是宽容、原谅他。
   益州护军通对王浚说:“你的功劳确实值得赞美,但遗憾的是,你以别人的赞美自居,这就不完全值得赞赏了。你应当凯旋之后就隐居在自己家里,嘴里不谈平吴的事情,如果有人问到平吴之事,你就说:‘这是圣明的君主的德行,是各位将帅的力量,我这个老头子又有什么功劳!’蔺相如就是用这个办法把廉颇降住了,王浑他能不惭愧吗?”王浚说:“我开始那样作是吸取了邓艾的教训,害怕把灾祸惹上身,我不能不说,但是我最终也不能放开这件事,还是因为我心地狭窄。”当时,人们都觉得王浚的功劳大,但是对他的报偿轻了,都对此愤恨不平。博士秦秀等人一起上表,替王浚叫屈,晋武帝于是授予王浚镇军大将军官职。王浑曾经到王浚那里去,王浚设置了森严的戒备、护卫,然后会见王浑。
   王濬的脾气有点象邓艾,但终于能听从部下的忠告,及时悔悟,没有出现第二个邓艾这样的悲剧,这是他的幸运,后来王濬活到很大岁数得以善终。
   这一个成语当然肯定是武器库发明的,换别人也没这个水平和文采。战争中间,杜预与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方春水生,难于久驻,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遂指授群帅方略,径造建业。这位提议稍后再用兵的将领后来也特地写信表示对杜预的敬佩之情,而这句势如破竹的成语也就流传下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2-25 22: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四十一:结局

  写到此处,应该是到结束的时候了,再把有关人物的结局交代一下,算是有始有终。
  孙皓被封为归命候,在洛阳住了两年后死去。
  司马炎喜欢和降臣交谈,他问了替孙皓写降书的散骑常侍薛莹,孙皓为什么会亡国。薛莹回答说:“孙皓亲近小人,任意地施行刑罚,大臣和各位将领,人人都不能自保,这就是孙灭亡的原因。”又一天,晋武帝用同样的问题问吾彦,吾彦回答说:“吴国君王才智出众,辅佐的大臣贤能聪明。”晋武帝笑着说:“要是这样,为什么会亡国?”吾彦说:“天赐的福禄永久断绝,天道却有归属,所以才被陛下所擒。”晋武帝赞赏他的话。
   司马炎在灭吴之后,开始露出原形,但他毕竟还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所以随后的太康年间晋国显得很繁荣安定。灭吴后他又活了九年,由于过分好色,于五十五岁就病死了,他死后不久八王之乱就爆发了。
   灭吴后二年,贾充也病死了,他的女儿继承他的本事,把西晋王朝带上了不归路。同年薛莹也死去,石崇和王恺斗富,同时北方的慕容家族开始慢慢兴旺起来。
   而参与灭吴的七位统帅在这十几年间依次老病而死,都享受了人间富贵,没有一个是不正常死亡的,从这一点看我们可以评价司马炎是位比较宽容的皇帝。
   结束,再下去就是两晋南北朝了,呵呵,打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16 19: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ciph朋友,你说的很对,我确实在机关工作,看来你在外国的日子也很滋润嘛,呵呵,现在又开始学习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了,很枯燥,希望你在外国越过越好。QQ我不是经常上,有机会就聊,没有机会也没有办法。
  WZ朋友,火焰塔我不熟悉,他是不是写的五胡录,我看过两篇,写得是很不错的,正因为如此,所谓崔颢有诗在上头,所以不敢动笔,呵呵,再加上想复习考试,就更难下决心写,不过我计划从灭吴后接着写下去,速度不去要求,有时间就写一点,没时间就算,不过没办法发在这个三国坛子上了,很遗憾,同时谢谢两位朋友的鼓励支持和错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18 16: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还想发在三国这里,呵呵,有感情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2 18: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666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