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新语, 连载——初定写到西汉末年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6 13: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好大的坑啊!我挖十年的坑就够呛了,mm挖两百年的坑,先支持一下吧!

开篇还不错,“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历史上是一个复杂而极有争议的人物。我倒是比较相信佛家的话,“善有善缘,恶有恶缘”一个人的性格好坏,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与童年遭遇有很大的关联。

赢政童年在赵国渡过,秦赵是战争中的死敌,作为质子的父母与幼小的赢政饱受赵国社会的歧视与不公正的待遇。赵人把对秦人的仇恨发泄在他们一家身上,这使得小赢政的人生观与性格受到极大的扭曲。他过早的接触了世间的冷酷与仇恨,这对他今后接受“人性本恶”的法家思想,无疑起着某种引导作用。机遇一旦使赢政从一个邯郸街头的流浪儿成为一个最强大国家的君主,使用暴力鞭挞天下便成为了他的选择。

有的时候,我常想这麽一个问题,纷争了四百年的天下,为什麽会注定要在赢政的手中统一?秦始皇的狠气,霸气、雄才、伟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这一切原因似乎要从赢政早年“贫穷贵公子”的并不幸福的童年去探求一二了。

赢政从出生倒死亡都是一个充满迷雾的人物,关于他是否是私生子的问题一直就有争议。痛恨秦国与赢政的人,没有什麽比相信他是私生子更解恨的了。总之秦皇是一个横空出世的传奇人物,同时他也在创造着伟大的传奇。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就是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的最好评价。两千年过去了,即使再过两千年,也仍然会有人谈论他。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6 22: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5-26, 15:55:46发表
兄台不觉得秦始皇的一些作为很任性,很孩子气吗?
所以我总觉得他童年过的很爽
事事顺心,双亲宠爱.
应该是个阳光少年
不同的是比较有心计罢了
他老妈也是个值得注意的人物
我才不相信她只是夹在3个男人之间的花瓶.
那种躲在幕后,看两虎乃至三虎相争的行为,母子俩的风格非常一致呢.

双亲宠爱也许不错,作为赵姬与秦庄襄王的第一个儿子,赢政受到父母关注也是正常的。

但是谈不上是阳光少年吧!他在赵国的那段童年生活很不开心,最起码是在惊恐中度过的。当时的情景,连他的父母都自命难保,一个小孩子就别提了。这段生活对赢政的性格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多年后,当他成为秦王时,所展现出来的任性可以解释为是一种叛逆。这是在不正常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经常具备的一种性格。我觉得早年的秦皇不是阳光少年而是一个缺少社会关爱的“问题少年”。客观环境使他过早接触了人性阴暗的一面。不过严酷的环境也锻炼出他的冷、狠、霸的性格,他与顺境中成长起来的秦国王孙很不同。

秦皇的母亲赵姬,邯郸歌姬,原本就不是良家妇女。风流是具备的,当然也具备在男人面前周旋的能力,但心计似乎还谈不上,后来的所做所为更多的是一种放纵。最倒霉的要数秦庄襄王,异人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但不是一个好国王,继承王位没多长时间,就神秘的死去。总之,在三角关系中,秦庄襄王是一个倒霉角色,很难把这麽一个窝囊的人与雄才伟略的赢政联系到一起。后人怀疑秦始皇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也很正常。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6 22: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觉得秦庄襄王的能力不怎麽样,从邯郸到咸阳,异人就象是吕不韦的傀儡。如果,异人的能力很强,吕不韦是不会下那麽大的本钱,将他扶上王位的。一个有能力的君主是很难被人操纵与控制的。吕不韦之所以拿异人去下注,他必然对赢异人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扶持一个有能力的君主,这种傻事吕不韦是不会做的。当时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吕不韦的选择很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6 23: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5-26, 23:07:29发表
昭王的孙子是很多
但是以吕不韦的身份,去扶持其他人谈何容易?

当时的巨商大贾与公子王孙结交的很多。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动荡,等级观念没有后来那麽森严。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常君都结交屠夫走卒,鸡鸣狗盗之徒。

吕不韦如果连在贵族之间结交斡旋的能力都不具备,还怎麽扶持异人即位。吕不韦将关系都疏通到华阳夫人门下了,结交个把王孙应该不是问题。扶持谁即位取决于吕不韦的能力,与身份没有关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7 00: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猜测吕不韦之所以会扶持异人,主要有两种考虑:

在邯郸的异人当时的地位岌岌可危,基本上是一个落魄之人,虽说是公子王孙但活得很不像样子。吕不韦此时帮助异人,无异于“久旱见甘霖”。这麽一个没多大能力,失去了傲气的秦国王孙,显然更利于吕控制,同时也更对吕的援助感恩戴德。异人在吕的帮助下,组建了家庭,也有了孩子,并且还有可能回国即位,异人对这麽一位大恩人是很感激的,不知不觉被吕操纵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关于秦始皇到底是谁的儿子?向来争议很多。史记记载,赵姬怀孕十二个月生下赢政,以此来论,赢政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应该不会错。但还有人认为,史记记载的是赵姬怀孕时间,并没有说赵姬怀孕是在嫁给异人之后,仍然不能排除赵姬婚前有孕的可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27 00: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吕不韦的钓奇之谋,我觉得难度很大。具有某种偶然性,这个计谋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吕怎麽安排。如果子楚不上套,赵姬不配合,钓奇无从谈起。就是赵姬有孕而后嫁子楚,如果生的是一个女孩,钓奇也要流产。没有人能够事先确定赵姬一定能生下男孩。我觉得吕不韦钓奇的故事更象是一种事后的杜撰。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5-31 12: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写得好!六国的覆亡,我最同情赵国与魏国。

魏国是战国时变法制度的输出国,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人才输出国。魏国李悝变法与秦国的商殃变法一样成功,但最终秦国胜利了,魏国失败了。原因就是丧天时,无地利,失人和。看来变法可以使一个国家强大,但是不能保证一个国家永远胜利。魏国如此,秦国也一样。

在魏国历史上,孙膑与范雎的出走以及魏公子无忌受到压制,是魏国不可挽回的损失。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1 00: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将军所言极是!

变法可以强国,变法也可以亡国,变法之初的成功之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以转化为败亡之因。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就拿日本明治维新来说,算是成功的变法了吧?然而它确立的军国主义体制,恰恰是日本走向失败的主因。

所以,法不能不变,法不能乱变,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保守旧法与保守新法
同样不可取。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1 21: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一百五十年来,秦国的法家体制,一直在调整,但如何调整也只能在法家体制内进行改动。不可能调整到道家的“无为而治”休克疗法,也不可能调整到儒家的德主刑辅。秦国是典型的法家人物掌权,秦国统一天下后,更是将法家推向极至。
法家给秦国带来了成功,也带来了危机,秦朝统治者只看到成功的一面,而忽视了危机的一面,秦朝不可能主动改变法家国体,所以你幻想的改革根本就不存在。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1 23: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法家与道家有什麽渊源,不明白了?老子是最反对严法苛政的,“民不畏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提出“法越滥,而盗贼起”这同法家思想是对立的。

道家是无为而治,法家是有为而治,两者有本质区别。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1 23: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种理解是不对的,韩非子说的“术”是权术,也就是人主御臣之术,君主用“术”充分发挥臣下的才能,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有为”,这与道家提倡追求的“无为”是不同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1 23: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商殃提出“重罚重赏”论,韩非更进一步提出“重罚轻赏”论,主张“赏一罚九”当然韩非也提醒统治者“刑严,而民不惧”(老打,孩子就皮了,就不怕打了)但这种警告是以“重罚轻赏”为前提的。

秦王朝在法家思想的实际运用中,也基本贯彻了韩非的“重罚轻赏”思想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2 00: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是秦王朝一百五十年来奉行法家思想的一种“走火入魔”。
秦朝统治者过于迷信刑罚的作用了,认为只要有刑罚作后盾,什麽苛法都可以推行。这种用猛药的结果只能加速秦王朝的灭亡。

另外汉承秦制,承的主要是官制,而不是法制。汉律虽说也很严,但比秦律要宽松多了。

汉初奉行黄老之学,后期“霸王道杂之”。道家无为之治可以形容为统治者用消极手段,达到积极目的一种统治术。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2 00: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韩非子》言辞犀利,论述深刻,但不要当教条。法家思想有太多的阴暗面,它是实用的,同时也是有害的。

老庄、孔孟、墨子、杨朱、孙子的思想都有可取之处,兼读则明。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2 0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无为之治”是符合汉初国情的,无为即有为,这与老子的哲学思想是符合的。

“无为之治”也可以比喻为一种政府尽量不干涉社会的休克疗法。利用社会自身的恢复能力,弥合战乱伤痕,从而达到社会复兴,培养国力的目的。大治无为,大巧似拙是有道理的。汉初实行无为之治,在一定的时期内,是非常有效而且成功的,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北击匈奴的非常之功,不是一代人的成就。

可见,法家、道家、儒家对治国而言,不分彼此,各有千秋,应该因时而用,过分拘泥一种思想,常常是国家衰落的根源。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2 1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hqqkq于2005-06-02, 0:34:37发表
杨朱好像看到的一个评价是极端的自私,孟子说他是“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至多算是一个有见识的利己主义者

杨朱子的思想“厚己养生”“不入军旅,不入险地”“不拔一毛,而利天下”有人说他是自私自利。

但仔细一想,杨朱的思想与儒法不同之处在于立场不一样,自然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儒法两家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看问题的,他们的价值观是一种统治者的价值观。所以说,儒法两家貌似不同,本质相同,都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殊道同归!

墨翟与杨朱是站在民众个体的立场上看问题的,所以有人将墨子的思想誉为博爱主义,将杨朱的思想喻为人本主义。杨朱的思想是珍视个体的,也是珍惜生命的,反对人民被统治者利用,而成为争霸的牺牲品。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墨子与杨朱的思想,一个讲兼爱,一个谈
厚己,貌似不同,但立场相同,实际上也是一种殊道同归!

也正因为如此,崇尚仁政的孟子才要在文章中极力诋毁墨子与杨朱,但我们看不到孟子对法家人物有那麽激烈的批评。这是令人深思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2 15: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法家理论作为一个系统理论成型较晚,但是作为实用手段在战国初期就逐步的使用,并且不断探索积累。孟子生活的时代,出现过不少法家人物,比孟子稍早的商殃,以及更早一些时候的,西门豹,李悝,申不害等等。这些人虽不游学天下,著述立说,但他们推行的法术,对各国的影响很大。孟子游历魏国,说梁惠王,实际上魏国就是最早推行法家改革的国家。法家思想虽没有形成系统理论,但在主要大国中已经发挥影响了,法家人物已经开始执政了。墨子、杨朱是当时显学,却不受主要大国的青睐。孟子批墨子与杨朱主要是因为立场不同,(与儒家本质上是相抵触的)这与是不是显学没有必要的联系,谈不上是嫉妒不嫉妒。

法家理论是先实用,而后升华为系统理论的。而其他学说有不少是先有理论,而后实际运用的,或根本没有运用。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2 16: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韩非是集法家于大成的人物,韩非是理论家,他要弘扬的是法家理论。要让法家理论成为各国的主导思想,他当然要揭批在各国统治集团中尚有一定影响的儒家了。老庄不入世,杨朱不救世,他们不会与法家竞争,韩非子批他们干吗?

法家人物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是有功利性的。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 09: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01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