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5-20, 16:14:17发表
受王佐兄之邀前来拍砖,只好硬着头皮上架,见笑诸位了
王佐兄的叙事部分语言轻松幽默,议论部分又严肃缜密,我认为这样写很好。
叙事部分让人在轻松的心情下了解历史,议论部分又马上给人以警醒,我是比较欣赏这样的文章的,感性中透出理性。至少我个人是非常支持这样写的。当然,两个部分的衔接要尽量自然,不要给人以当头一棒的感觉,循循善诱更加启发读者。
王佐兄曾问我这篇大作是否太长而显得拖沓,就现在看来我觉得还没有问题。我觉得这就要看主干部分与枝节部分的比重掌握了。举个例子,王佐兄曾就幽云问题回溯到宋夏战争和方腊起义,这段确实也是必要的,应该写,但我觉得还应加以从略,因为这毕竟不是主要论点。如果要把每个问题都加以详细论述的话不免让人有厌烦之感。
当然这要取决于王佐兄的文章的目的及受众。是主要给一般的历史(政治、军事、外交)爱好者看,还是主要给深入研究这方面的人看。如果是前者,议论部分可点到为止,主要问题当然要多论,但不必每个细节问题都论述,有的地方一笔带过即可;如果是后者,议论部分要全面详细,叙事部分就能省则省了,因为这类读者对事件都已相当了解了。
另外宋辽金作为这个故事的三个“主角”,因为主题是写靖康之祸,辽金之战自然从略,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主要进程概述一下,金的兴起,反辽,经历宁江州、达鲁古城、护步达冈诸战节节胜利逐步壮大,这时期的金军主要将领也是后来金灭宋的主要将领,在辽金战争中稍微着着墨,也有助于铺垫后来的宋金战争。还有西夏、高丽在这一时期的动作也可略微交代一下。
先说这么多,都是一家之言,仅供王佐兄参考。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见笑诸位的同时如能稍有助于兄的写作进程,予则不胜荣幸之至。
建昭说的不错,本来这篇文章没想写那麽长的。照这个样子发展,得写十余万字。看来今年其他的写作计划全都得放下来。
实际上,我想每章加序加议,再附有总论。关于靖康之难,前人撰文很多。我这篇文章既然叫探微,就必须写出一些观点来,不然就不叫探微了,论述部分实际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重头戏。史实部分,尽量交待清楚就可以了,谁写都大意相同,不同的就是每个人的叙事文风而已。(实际上就是相同的故事,讲述的方式不同,不过我会尝试将这些故事讲的新颖一些。)
关于辽金的史实与北宋的灭亡有关联的,在文中必须交待,无关的就不写了。另外,建昭兄说的不错,我也觉得论述部分过细,实际上只要突出主干,简略枝节就可以了。下一步将集中文墨将主要观点阐释清楚,其他的一笔带过。另外,我也想把总论部分的篇幅压缩一下,
尽量将论点与故事结合在一起。
最后,非常感谢建昭兄的宝贵意见! 建昭兄对宋史较擅长,以后免不了向你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