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谈孔明六出祁山的真实目的, 小生在此献丑了,写的不好,诸位勿见怪。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09: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3-12-13, 0:10:34发表
不,占领关中和占领陇右的含义并不一样。
    占领关中的话,由于有了长安作天险,汉中部队可以轻而易举的去占领陇右,那样的话,蜀国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甚至可以超过吴国的实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魏国在关中地带的控制,洛阳失去了西面可靠的屏障,岌岌可危。那时明帝恐怕不得不考虑迁都去邺城(可能的话),魏国失去了关中,实力会大大降低,这样吴国会有怎么样的危机感?蜀国的强大对吴国来说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当然,如果吴国那时也同时攻下了魏国的江淮地区的,那是另当别论。
    吴国的背盟向来是出名的,荆州之袭就是前车之鉴,魏国在面对蜀国的强大,不会不考虑利用吴国偷袭蜀国的背后来达到他的收复长安的目的。那样的话,单是永安的驻守军,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挡荆州陆逊的大军的。蜀国大军都在长安,若远水救不了进火,成都又无能将提防,蜀国岂不灭的更快。

1、当时东吴已占有交州、荊州等地,力量比原本的大不少。
2、当时东吴连宛都攻不到,更別提什么收复长安。
3、出师无名,长安是东吴的什么地?东吴有什么资格抢?难不成蜀汉是它的手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1: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秋雨冰风于2003-12-13, 11:26:57发表
得意好象没看清楚,帖里说的是“魏利用吴来达到收复长安的目的”,可不是说东吴想抢长安。当然,如果机会成熟,条件许可,孙权是会毫不犹豫地参与争斗的,这不需要什么资格,也谈不上什么师出有名或无名,政治斗争就是如此,争霸天下也必须如此。

回秋雨兄:
1、为何孔明占据陇右便不会?
2、有什么证明吴会被利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2: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秋雨冰风于2003-12-13, 12:08:14发表
对于第一点,我也不太赞同,蜀国若能全据关陇(有时间消化后),虽说从实力上来说还是魏国略占上风,但蜀处于形胜之地,诸葛亮非马超可比,蜀汉也不象凉州集团般一盘散砂,倒不必过分担心。

但是,外交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蜀汉实力暴涨,破坏了三国间势力均衡,吴蜀联盟唇亡齿寒的根基趋于淡化,偷袭荆州之事很可能重演,到底蜀国实力过分强大不合孙权利益。

回秋雨兄:
1、蜀汉占南中,实力也"涨"了起来,东吴有偷袭否?
2、当时东吴已占有交州等地,蜀吴混战后,荆州殘破,不少人都避难至交州等地,而且交州等地亦是当时的海外商业点,孙吴不也是实力暴涨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4: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3-12-13, 14:41:51发表
我说过了,荆州被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关羽大军威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满宠等谋士便提出了让孙权偷袭荆州后方,曹军死守樊城。关羽主力被牵制在襄阳,而荆州南部全部归了孙权,落了个兵败身亡的惨剧。
孙权此人性格反复无常,为了利益,他会有机可趁,落井下石的。



QUOTE:
1、蜀汉占南中,实力也"涨"了起来,东吴有偷袭否?
2、当时东吴已占有交州等地,蜀吴混战后,荆州殘破,不少人都避难至交州等地,而且交州等地亦是当时的海外商业点,孙吴不也是实力暴涨吗?

一、孙权早把荆州属于他的了,长安呢?
二、荆州早被孙权攻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5: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3-12-13, 15:10:22发表
晕~~~~拜托你把我说的话看看清楚再说好不好!
长安跟孙权有什么关系!
长安只跟魏国有关系而已!
真搞不懂,你看帖子怎么会把长安和孙权联系到一起的呢!
我说的是魏国可以利用孙权的反复背盟(指吴国攻击蜀国后方)来达到令蜀军前后不暇,从而轻易收复长安之说!

荆州是蜀吴联盟分裂所在。反复背盟?笑,吴背盟是因为荊州,可不是什么"反复背盟"。照你这样说,魏国可以利用孙权的反复背盟来攻灭蜀汉 。。。
原来孙权夺了荆州后,还不明白虢、虞的故事道理?还想要长安?孔明北伐时,东吴哪时认真攻过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6: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秋雨冰风于2003-12-13, 15:41:35发表
一、南中本是蜀国的,是平叛,不是占领,也没带来多大的势力扩张。
二、即使如此,雍闿将张裔缚送到东吴,孙权不是任命他为永昌太守吗?而且“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摆明了就是要干涉蜀汉内政。
三、交州本就在东吴势力圈内,和南中一样,要不是地理位置不允许,诸葛亮不插手才是政治低能呢。

二、它干涉到吗?
三、之前,士燮犹如半独立政权把持住交州,他去世后不久,才是属于东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6: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3-12-13, 15:06:37发表
按你这样说,蜀国北伐前,蜀国的实力仍然在吴国之下,蜀国仅有益州,南中(还是不毛之地)。吴国则有扬州,大部分荆州,交州(后期的南方商业交流中心——交趾)。
在实力上吴国还比蜀国略胜一筹,所以孙权不必担心。
但如果蜀国攻下整个关中富饶地区的话,在势力上就打破了三国均衡,在实力上也造成了魏国和吴国两国的实力退缩。
这点是不能不考虑的。当然我说过了,如果,仅仅是如果。诸葛亮攻下关中,而孙权又占领了整个淮河流域的话,那蜀吴两国实力仍然是个均衡,只要这个均衡不破坏,两国的联盟就会持续下去。
如果,孙权进攻江淮失败,而诸葛亮又顺利攻下关中。蜀涨魏缩吴不动,这点均衡被破坏,那孙权就不得不考虑他的利益了。同时,魏国也会考虑让蜀吴自相残杀来收到更好的效果。
至于占领关中为什么会那么重要,就因为长安本身是个中原西部重点都市,秦汉均建都于此。东有险关据守,北有渭水流过,南有秦岭横据,西有大片渭水平原。从西面进攻长安较容易,但从东面进攻长安就非常难,光潼关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当年马超之流怎么能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若得关中,直接威胁洛阳,天下闻之震动。
但据守陇右,形势是不一样的,魏国虽有损失,但威胁不到洛阳。这样的长期拉锯战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不想再重复。

你还是不明白长安和荆州在东吴之別?算了,我前一帖已解釋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6: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秋雨冰风于2003-12-13, 16:38:05发表
一、现在讨论是是孙权有没可能,有可能不等于一定做,一定做也不等于一定成,别人都摆开架势了,有了行动了,你考虑问题时难道还不考虑这个吗?
二、我说的是势力范围,不是占不占的问题,这和辽东公孙一样。再说士燮兄弟早在建安十六年步骘任交州刺史时就已经“相率供命”了。

一、当时孔明还沒遣使和吴。
二、与势力范围有何关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9: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3-12-13, 18:50:30发表
我在次修正一点,孙权不是要长安,而是要可能得到的利益?或是江淮,或是益州!
谁说孙权要长安了。你自己看贴都没看明白!
蜀军北伐前,蜀国的实力是三国之中最小的,所以魏国和吴国都不必担心会破坏这个三国均衡,唯一要担心的就是蜀国本身,它要保证生存下去,不被其他两国灭掉。
东吴有没有认真的伐过魏,看看吴主传便知,我不想多说了。

一句话:证据。
假设,谁不会?
孔明北伐时,东吴守的时候,倒是挺认真,至于"攻"那方面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9: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3, 19:19:21发表
孔明啊,你这就不对了,三国志上有记载的呢。自己找找去吧

孔明北伐时,不就是打了些局部战便走?东吴守的时候,倒是挺认真,至于"攻"那方面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9: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3, 19:32:27发表
自己找书吧,恕在下庸懒,蜀汉北伐就第一次象样点

自己找书?什么意思?除了周鲂那次外,打了些局部战便走,算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19: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3, 19:42:18发表
难道你家里没有三国志?我懒得翻书啊,看看吴国的几个皇帝传吧

是"孔明北伐时"啊。除了周鲂那次外,打了些局部战便走,算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20: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3, 19:48:22发表
你说孔明北伐时东吴没有认真攻过魏,而不是第一次北伐时。就算是第一次,击伤曹休并使其病死,难道这样的战绩不辉煌?人家曹休可是元帅啊,孔明连同样是元帅的曹真也没有搞定啊。
好了,我打游戏去了,88

除了周鲂那次外,打了些局部战便走,算什么?

1、曹真也中过孔明的计
2、曹休中计,主要因为他过于轻敌,贾逵早就料其"必败",贾逵当时又是什么职位?这不是以职位而论的。
3、武都、阴平一战当如何处置?"甲首三千"一战又当如何处置?孔明也干掉了魏征西车骑将军张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20: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或曰:张郃本不想追击孔明,只是司马懿强迫他追而已,实在不见得孔明此战中有何高明之处。

答:张郃追不追击孔明是战略问题,而张郃中了孔明的埋伏则是战术问题。张郃已有王双的前车之鉴,卻仍中了孔明的埋伏,这正是孔明此战中的高明之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20: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3-12-13, 20:44:27发表
你在干什么啊?自问自答吗?
你说孙权打的是局部战,那诸葛亮自第一次北伐之后的几次跟局部战有什么区别?
不是不尽力,是无能为力。
魏国的强大不是吴蜀两国所能想象的。

<三国志 。陆逊传>曰:"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还,遇敌於沔中,钞逻得扁。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乾,宜当急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葑豆,与诸将弈釭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慼,得专力於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军到白围,讬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馀人。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干扰侵侮。将家属来者,使就料视。若亡其妻子者,即给衣粮,厚加慰劳,发遣令还,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

孔明是尽力去打,孙权等人是打些就退,怎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23: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3-12-13, 22:00:06发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主动的战略出击,以后就是战术骚扰了,和吴国差不多。

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3 23: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秋雨冰风于2003-12-13, 22:46:50发表
怎么能说吴国没尽力呢?赤壁之战后,孙权亲临前线都有十一次之多,而且几次大战兵力不是十万,也有七八万,以东吴的两线作战,能动员这么多兵力应该说是倾巢出动了。

至于撤退,这和能力、运气以及战场形势有关,没有进展或者吃了败仗难道还不撤退,诸葛亮不也攻陈仓不下而退吗,总不能说孙权无聊到发动几万大军去前线做做样子吧。

秋雨兄,请给出伯言胜后即退之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09: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4, 9:27:30发表
吴书二,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
这次北伐的规模比蜀汉第一次北伐还大呢。
所以魏帝都亲征了。
除了蜀汉第一次北伐是调动了魏军主力外,后来几次魏军主力始终在东吴一侧啊!(后来的诸葛恪北伐也是声势浩荡啊,司马家也帅主力出击的)

这倒是。

蜀汉第一次北伐是调动了魏军主力?笑。

<晋书 。宗室传>曰:孚以为擒敌制胜,宜有备预。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10: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4, 10:00:40发表
注意,中军并不是代表魏军主力,只是魏军的中央部队。所谓主力是要看数量的。
司马家时,司马孚守西(后来是望),而东面一直是司马师和昭,重要性一看就知道

你当中央军是什么?
魏大将军(后来是魏大司马)曹真、魏大将军司马宣王、魏左将军(后来是魏征西车骑将军)、魏雍州刺史郭淮都是应付孔明的。
未知孔明第五次北伐时,魏军用何方神圣对付吴呢?
除了孔明第五次北伐时,魏军主力对付吴外,还有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10: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4, 10:01:58发表
我的意思就是,他从中央调了3W去防蜀汉,这能叫魏军主力吗?
而在吴魏边境,魏国常住部队就在15W左右

中军奔赴是指中央军也要为其奔来奔去,守蜀的先是魏(孔明北伐早期的)大将军(后来是魏大司马),后是魏大将军司马宣王,难道这样也算不重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12: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4, 12:02:28发表
东吴那边更多,举不胜举啊。首先,皇帝还亲征好几次呢。而对蜀汉,除了第一次明帝到长安坐镇外,其他时候那里惊动过皇帝啊。
关于大将军的问题。魏制,大将军对蜀汉,大司马对东吴。所以大将军在西线很正常。至于二流将军,东吴那里更是多。其实原因很简单,蜀汉和魏国的战争一般都是在雍州(有时候在凉州,还牵涉到司州),而东吴和曹魏的战争有荆,予,杨州,牵涉的州更是多好多

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12: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当然,你拿魏大司马曹休、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孔明北伐早期)来装装样还可以。吴军有多少次令到魏军"中军奔赴"?难道要魏大司马曹真、魏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是小儿科?难道要魏大将军(后来是魏大司马)曹真、魏大将军司马宣王、魏左将军(后来是魏征西车骑将军)、魏雍州刺史郭淮应付孔明也是小儿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12: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4, 12:35:25发表
小弟啊,在下不和你争论了,你不要老是叫我找证据啊,我很忙的。要打游戏,要聊天。自己仔细看看书吧,OK?

叫人仔细看看书又不給证据。现在问你呀,魏军"中军奔赴"是不是小儿科?魏大司马曹真、魏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是不是也是小儿科?魏大将军(后来是魏大司马)曹真、魏大将军司马宣王、魏左将军(后来是魏征西车骑将军)、魏雍州刺史郭淮应付孔明是不是又是小儿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13: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你們知不知孫權何以背盟?
1、視荊州為己物
2、荊州為赤壁戰后他應得的
3、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16: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算了,论据哪么抽象,再辩下去也说服不了对方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16: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3-12-14, 16:09:46发表

QUOTE:
原帖由得意孔明于2003-12-14, 13:11:23发表
你們知不知孫權何以背盟?
1、視荊州為己物
2、荊州為赤壁戰后他應得的
3、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

小孔明没有说错,但是你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它的实质!
荆州是什么,荆州对于孙权来说,就是一个统一天下的即得利益。能不能够统一天下,是荆州也好,是江淮也好,只要是孙权势力周围的地区,能得到的就要都得到。魏军的地盘我拿不到,我就夺蜀军的地盘,总之,在不破坏大条件(就是己国灭亡)的前提下,攻占任何地区都是可能的。只要能趁虚而入~~~
这个理论不仅对东吴一样,对蜀国,魏国也一样。只要有即得利益在眼前,而又不损害己国灭亡的前提,这个利益是能把握到自己的手中~

到底也是你猜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4 22: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三国观潮于2003-12-14, 21:22:43发表
魏国对西线的中军奔赴,都是临时拼凑,直到第五次北伐,才是专门的西线中军专门对付蜀军。这支专用军队,是第四次北伐后才建立的。

晋书-司马孚传:

    孚以为擒敌制胜,宜有备预。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

观潮兄,你说这些话有什么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6 17: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3-12-16, 10:47:02发表
还是一句老话,东吴对曹魏的威胁比较大。

请注意,现在讨论的是"孔明北伐的时候"。

请问魏军"中军奔赴"是不是小儿科?魏大司马曹真、魏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是不是也是小儿科?魏国先后有魏大将军(后来是魏大司马)曹真、魏大将军司马宣王、魏左将军(后来是魏征西车骑将军)、魏雍州刺史郭淮应付孔明是不是又是小儿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6 17: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诸葛丞相于2003-12-16, 17:13:12发表
小孔明一直在计较这个小问题干什么啊?
这些都只说明魏军十分重视蜀国的北伐而已~~~

只是有人把魏明帝的一次东征当是宝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3-12-16 21: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孤穷赵云于2003-12-16, 21:41:32发表
什么啊!怎么就只提那一次呢?
要知道,整个后三国时期魏吴大规模交战的次数远多于曹刘交兵(注意:不要包括姜维在陇右的小打小闹,那根本就没动摇曹魏筋骨),吴攻魏,魏也攻吴。魏攻蜀可只有三次,两次雷声大雨点小,第三次就把蜀给灭了;反观魏攻吴,多次都是大规模出动,曹家祖孙三代还都有过亲征。

仔细比较一下,要不是吴对魏的威胁更大,会这样吗?

回秋雨兄:
1、请注意,现在讨论的是"孔明北伐的时候"。
2、我好像沒提过蜀吴交战的规模比魏吴交战的规模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9 14:1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57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