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火枪与近代中国的兴衰
性别:男-离线 捕风捉影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9
帖子 2997
编号 173
注册 2003-8-27
来自 长沙,深圳.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9 12: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首先,日本首先大规模使用火器的不是丰臣,而是织田信长。即使如此,日本军队装备火器的比率并不高,不会超过一半(具体百分比是多少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本论坛的广成子道兄应该有比较详细的资料,可以去问他)。在朝鲜战场,明军火器装备对日军是有压倒性优势的,战场失利是指挥的原因。当时明军装备的大炮远远优于日本军队,火枪的性能差不多。此贴基本为臆测之词。

关于当年明军和日本的火器,记得当初本论坛曾经因此发生过一场大战,建议楼主首先多翻翻资料,或者看看论坛里面过去的帖子,应该能有更好的认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捕风捉影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9
帖子 2997
编号 173
注册 2003-8-27
来自 长沙,深圳.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9 19: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们看看明军的火器装备表: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 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 斤;  
       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标准车营):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辎重车256辆。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明军装备的鸟铳并不多,主要以连发近战的 3眼枪为主。这是
因为明军大量装备远射程的火炮(数量快赶上现代装甲师啦!),所以所以对单兵火器的
射程并没有太高要求,只要火力够凶猛就行,明军才会创造出三才阵等适合火器的诸兵
种合成作战阵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捕风捉影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9
帖子 2997
编号 173
注册 2003-8-27
来自 长沙,深圳.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9 19: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需要说明的是:
一、3眼枪射击完毕后,可以拿来当锤使用;
二、明军的鸟铳均 负有一个枪叉,和欧洲同时代的火绳枪相同,技术参数差不多,可见威力不小;
三、明 军三才阵中,有一种骑兵叫“跳荡队”,估计是使用 3眼枪的骑兵部队;
四、明军大量 使用火器,因此骑兵和军官均装备轻型铠甲;五、明军骑兵装备火器比例达到 48%左右 ,设想如果有大量骑兵突然冲出施放火枪,一般的军队是难以抵挡的;
六、明军骑兵装 备的鸟铳数量极少,主要装备的是连发多管型近战火枪。
七、戚继光认为鸟铳也适宜骑 兵使用,因此推断戚家军的火枪骑兵应当是以枪法准确著称;
八、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建 制应该更接近朝鲜壬辰战争时期的明军,孙承宗在戚家军战术的基础上创建的车营编制 比例和现代的装甲师已无区别,是在平原地区和骑兵作战的利器;
九、袁崇焕的直属部 队——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皆装备有 5眼火绳枪,其火力突击能力在当时天下无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捕风捉影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9
帖子 2997
编号 173
注册 2003-8-27
来自 长沙,深圳.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9 19: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篇帖子在明朝万历援朝战争中的那一段简直是胡说八道。
当年明军入朝时候,朝鲜和日本军队都是甲胄齐全,而明军则很大一部分军队不着甲胄,朝鲜人都很吃惊,他们以为是明军为显示自己的英勇所为,其实,那时侯明军已经普及火器,在火器面前,甲胄徒增负担,所以干脆不穿。

与此贴所说恰恰相反,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明军火器对日本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有压倒性优势的。平壤失利是明军轻敌冒进,骑兵突入平壤市区,陷入巷战所致。
在陆地战场,明军入朝的第二年,明军节节进逼,中朝军队互相配合,进攻平壤。李如松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与日军展开激战。在中朝将士的攻击下,日军支持不住,纷纷溃逃,中朝军队一举攻克平壤,歼敌一万多人,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日军被迫退据釜山,朝鲜国土绝大部分被光复。 丰臣秀吉假装与中朝议和,诱使明朝撤军。公元1597年,他再次派兵人侵朝鲜。明神宗派兵部尚书邢玠率兵援朝。在中朝军队的打击下,日军损失惨重。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军人心涣散,仓皇撤退。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1 17: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44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