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三国志》看诸葛亮, 啸 原创
性别:未知-离线 蓝啾啾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3
编号 17093
注册 2004-9-5


发表于 2004-12-30 15: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4-11-24, 13:16:18发表
廖化兄:很高兴能够达到共识,这个在论坛上似乎是很不易的,呵呵。不过我认为诸葛亮首伐中原的确是很好的机会。从陇右到新城,无有不反者。然而诸葛亮的对于反魏派的支持工作实在作的不怎么样,结果诸处反叛先后被司马懿,张合和曹真平息。这样以来,诸葛亮失去的其实不止是一次机会,而是以后几十年没有人敢在西线叛魏(夏侯霸例外,因为他和蜀国有亲戚关系)。

super兄:同意曹真,张合的统兵能力都应该在诸葛,司马之上;至少历史上诸葛亮在此二人身上从来没得过什么便宜。张合之死完全是司马懿吓指挥造成的。演义毕竟是小说,把不少事都曲解了。

不过我不同意魏蜀实力差距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借口。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实力不是决定性因素”。OK,就说诸葛亮没看过<毛选>,但在他之前的孙武,吴起,韩信,刘秀等之流也不少打以寡破众,以弱破强的战役。战争的胜利与失败最主要的还是看战场上的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英明的统帅几乎都会不昔失去一切来掌握主动。在冷兵器时代,西方发明了先进的武器,得到战场的主动权,因而能连续击败清军。后来,毛泽东同志的游击战,运动战的思想无非是在装备较差的情况下,把主动权从敌人手里夺回来,最终统一了中国。而遍观诸葛亮作战,不管小战赢多少次,战争的主动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魏军手里。最后一次打得司马懿要尿裤子,但人家一个死守不战,还是把主动权抢了回来。这其实才是为什么诸葛亮不能称之为一流统帅的原因。

所謂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諸葛亮不斷主動出兵伐魏也許是想使魏內部混亂...消極地等待時機的到來不如自己創造時機...
孫武,吳起,韓信等的以少破多...他們當時身處的國家國力差距並不大吧...
劉秀不知兄指的是何時?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8 20: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5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