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搜集]使用各种兵器的名人们……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搜集]使用各种兵器的名人们……
曹操
(自在人)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84
编号
1671
注册
2003-10-25
来自
辽宁
#1
发表于 2005-11-19 08: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枪
外观和用法
枪是以刺为主要攻击方式的兵器,由铁制锐利的枪头和长柄构成。这种枪是它的基本型。各部分别叫做枪头、枪缨、枪杆和作为后堵的鐏。此外,还有一种“双鉤枪”,这是在攻城战中常使用的一种特殊兵器。
枪头有各种各样形状。其中,又以带鉤的这种对付骑兵或者攻城战俑的枪最普遍。在前述的鉤鎌枪中已做介绍。但是,在武术界使用的长枪,几乎都是这种类型。鐏,是在挫枪立地时使用的部位。在紧急关头,如枪头被敌人砍落之时,可用鐏当枪头继续作战。鐏是跟据战斗需要而设计的。所以,武术界的枪,多数没有这个构件。
枪的长度,虽依使枪人而别,但是最低也要比使枪人略长一些。在《周礼》考工记中规定,枪也和其他长兵器一样,其长度以不超过使枪人身长的三倍为限。当然,枪越长,越可先刺到敌人,这也是长兵器的一个重要优点。但是,枪杆过长就会发生弯曲,反而降低了兵器的威力。因此,必须长短合适。据明末清初枪术家吴X所著《手臂录》记载,枪之长度因流派不同而异,马家枪为310cm,沙家枪为576-768cm,杨家枪一般为448cm,最长的达512cm左右。吴X主张,超过384cm的枪不好使;而310cm左右,无论适用于战场,还是练武所用,都是最理想的长度。
枪的重量,和枪杆所用材料及粗细有关。吴X主张4.8kg左右的枪最合适,低于3kg,因过轻法呢不好使用。
枪的材料,枪头和鐏为金属制成。枪杆可用木制也可以用竹制造。使用木作枪杆,则必须是硬制木料,而且在削制时,必须顺着木纹取料,否则,枪杆容易折断。用竹代木作枪杆,虽然比较轻便,但是,因竹软而易弯,这是不如木制枪杆之处。前述流派长枪之中,马家枪和杨家枪,均为木杆,而沙家枪则是竹制枪杆。
作为特殊的枪,那就是包括枪杆在内,都是用铁制成,及铁枪。铁枪不但可刺,还可利用自身的重量,作打兵器来使用,而凶猛异常。由于铁枪很重,若无相当的气力,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槌枪是一种训练专用的器械。为不伤害对方,在枪杆前端安有一个木球,柄的长度和普通枪无大差别。训练时,也并非只使用槌枪,这种训练专用枪,有时还可用长棍进行训练。
枪是以直刺为主来攻击敌人,通常称之为“扎”,这也是枪的最基本和最终要的技法。这种攻击敌人的技法,称为“戮法”。而把通过抖动枪杆,使枪头上下左右盘旋,用以的当和躲闪直刺过来的敌枪的防御技法,称作“革法”。
枪缨
中国长枪的已达特征,是在枪剑下方栓有称作缨的枪穗。缨多用绒绳或兽毛制成,而且还特意染上颜色(以红色为多)。有关枪缨的传说和理由,可列举一下三点。其一是,刺中替人时,防止血顺着枪头流到枪杆,使手打滑;其二,用以鼓舞战场士兵们的战斗士气,在演武场,则是一种漂亮的装饰;其三,蒙古的成吉思汗西征时,为记录功绩,割下敌人的毛发,栓在长枪上,作为褒奖勇士的一种象征或者军权的象征----即"苏鲁锭"。以上三点,究竟哪个时真实的,的确无法考证。
但是关于成吉思汗西征所用的"苏鲁锭"枪的这种传说,未必如所说那样。因为在他之前的唐代,就以经有栓红缨的长枪了。
历史与发展
就枪的起源,宋代的《事务纪源》说,皇帝和蚩尤打仗时,就有了枪。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但是,在汉代以前的书籍中,便已多处出现过“枪”这个字。
这些枪并非指我们所想象中的这种兵器。“枪”字愿意是指“两端削尖之木”。如在《墨子》备城门篇中就有“枪十二枚”的记述。这里的“枪”,不是带长柄的兵器,指的恰恰时“两端削尖之木”,即用以组织敌人入侵用的障碍物。
最早的枪这种长兵器,是三国时代蜀国诸葛亮发明的。他制造了数量审度的这种兵器,作为军队的一种装备。该枪长290cm左右,枪头用铁制成。
但是,在诸葛亮发明此种枪之前,已经有了被称为“枪的原型”的矛和铍,强制不过是这两种兵器的发展。实际上,“原型”和强制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到了隋唐两代,才把矛和枪彻底的分为两种不同的兵器。在此以后,枪即作为“诸兵器之王”而广泛用于实战和武术界。可是好精不常,火器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冷兵器的“王位”,枪也得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历史上有很多神枪名将,其中,又以人称绰号“王铁枪”的王彦章最有名气。他是五代初期的人物,是手使一根(也有两根只说)60kg种铁枪驰骋沙场的一员猛将。
在以枪为主要装备的部队中,最有名的要属明代的秦良玉统率的白杆兵。白杆兵一律使用白蜡树(即小叶枔)作柄的长枪,故此的名秦良玉是中国战史上的第一位女将军。她率领的白杆兵,在镇压杨应龙之乱和抗御后金(后来的清)以及评定奢崇明之乱和张献忠之乱中,屡立战功,被传为佳话。
被誉为“百兵器之王”的枪,在武术界也又很多流派。就是在以拳法或者其他兵器为主的流派中,枪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器械。享誉中外的少林、武当、峨嵋这三大流派也不例外。
其中,峨嵋枪,和少林棍,武当剑一样,作为流派象征,而驰名天下。
拐
外观和用法
拐是一种带有把手的棒,属于打兵器,主要流行在民间和武术界。拐有很多样式,其中,以在90-130cm之间,依其长短,而分为长拐和短拐。长拐的长度约130cm,用一只手使用。短拐,有单手使用的单拐和两手各用一根的双拐两种用法。也有把拐作为其它短兵器的辅助兵器来使用的。
拐在用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手握的部位多变不定。不论是哪种类型拐,既可握于棒身部分,又可握把手,可打可戳,令人感到神出鬼没,难以躲闪。不仅可用棒把,还可用把手部分拦拐敌人兵器,使之无法施展。若打敌人要害关节部位,更使之酸痛难忍,不战而败。
历史与发展
在宋的《武经总要》中,就能看到有关拐的记述,把拐说成是挖掘坑道时使用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对付敌人的兵器。拐,作为一种打击武器来使用,不是开始于元代,而是在明代以后,据说是把带柄的“仗”,作为武器来使用的。
在特殊拐中,有十字拐(也称“阴羊钩镰枪拐”)这种兵器。这种十字拐,在用于横握的短柄上,有两个向上弯曲的钩,上面有矛尖,下面的呈月牙状。使用时,不仅用棒的部分来打击敌人,还能用三个锋利的尖刺伤敌人。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以使用铁拐而著称。而最先使用拐的,据说是战国时代被称为孙子的孙膑。然而他从未把拐用作武器,只因脚残,以拐代步罢了。
钩
外观和用法
护手钩,是在钩上带有月牙状护手的一种兵器。全长约87cm,月牙护手长23.3cm,钩身到月牙之间,约宽4.7cm。钩和月牙护手都是金属制成,握手部分用布或革缠绕,而且整个钩体都带锋刃。
护手钩可用其钩部钩挂敌人兵器使之不能施展,又不能钩住衣服或肉体,使敌人难以动作。还可用两端锋尖扎刺敌人。护手月牙有尖带刃,具有很强的杀伤威力。由此可见,钩是可攻可防,非常厉害的兵器。但是钩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如果使用不熟练,更会伤了自己。使用方式,和其它短兵器一样,即可使用一把钩,也可两手各握一把使用双手钩。
历史与发展
作为兵器的护手钩,是汉代出现的钩镰。这种最早的护手钩,是在护手上按上把手和钩的一种兵器,是在使用刀或剑等短兵器时,用另一只空手以它代盾来使用。用它钩住敌人兵器,再用刀或剑攻击敌人。在汉代,又把这种兵器称之为“推镶”或“钩引”。
把钩作为兵器使用,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在《墨子》备穴篇就有关于用铁钩距作为坑道白刃战兵器的记述。这是一种长度不超过90cm的铁制钩,用来在坑道里钩捕敌人。
斧钺
外观和用法
斧、钺的外形至今仍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在木柄上安上一个宽大带刃的斧头的一种兵器,属于以劈、砍为主要攻击手段的长兵器。
宋朝的大斧,是中国古代最大又最有威力的斧。全长约3m,钢刃斧头部分长60cm,重约5kg,用两手握着使用。普通弓、弩射不透的铠甲,却难以抵御大斧的威力。在战场上,大斧的主要攻击目标,是马腿和人的胸部。因为只要把战马的马脚砍断, 马上的士兵当然就失去了战斗力。知识
钺的形状像斧,但是比斧大,圆刃长柄。钺有“斧王”之称号,多用于打仗。
历史与发展
斧原本是一种生产工具。历史悠久,可以说,人类有工具的时候,就有斧。人类的祖先用石制造了石斧,用发和现在使用的斧一样。“斧”字的意义是“甫”,即“开始”之意。制造各种工具,都是从以斧伐木开始的。因此,斧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最基本的生产工具。
军队里装备有很多斧这种工具,用来筑城或构筑营地。在功城的时候,捣毁城墙、挖坑 这也是常常使用。所以,把具有很大杀伤力的斧当作临时兵器来使用,这在军队里是很自然的事。
最早把斧和钺作为兵器来使用,是在商代,是用青铜制造的。由于车战出现,诸如矛、戈这种长兵器,在发达的周朝已经不时兴,只是作为一种仪仗兵器来使用。这些仪仗兵器,最初是用金属制的,但是,不久就由不能用于实战的木制品或玉制品所代替。这些被用于仪仗的斧和戟,在以后的元和明也被广泛使用着。黄戟就是当时举行盛大仪式时最常用的一种。在将军出征时,由皇帝把这种象征权利的黄戟赐给出征的将军。是用铜制造,锋刃镀黄金,故有黄戟之称。
斧、钺除了用作工具和仪仗品使用外,还有一种用途,那就是用在法场砍杀犯人的头。当然,这种执法用斧的斧刃部分是用铁,而不是铜。
斧、钺重新作为兵器用于实战,和装甲骑兵的出现有关。当然,最初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兵器。《晋书》石季龙传记里,就有这样的记述:由于武器用光了,就把农家大斧,安上长约2.4m的长柄作武器来使用,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杀敌效果。许多兵器,都是在这种偶然机会被发现和使用起来的。
到了宋代,辽、西夏和金这些宋国的敌对国家,常常以装甲骑兵作为主力来攻打军队。面对披甲戴盔的装甲骑兵,除了使用弓箭应付,在战争上,宋军常常束手无策,甚至大败而归/可是到了南宋初期,出现了用大刀、大斧和铠甲装备起来的装甲步兵。宋军就是依靠这些兵器,分别在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的顺昌和第二年的柘皋这两大战役中,打破了装甲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亲宋金军元帅完颜兀术就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宋军武器之中,最好、最厉害的是神臂弓,其次就是大斧,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兵器了。
到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由于火器威力的不断提高,才使威风不可一世的斧、钺失去了昔日的优势。
在古典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使大斧的英雄好汉。记述隋末动乱到唐代建立这段历史故事的《说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就是手使一把宣花大斧而称著于世的猛将。在历史上,程咬金是唐太宗李世民帐下的一员猛将,常挂先锋帅印,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板斧
在斧这种兵器中,除了大斧这样的长兵器外,还有单手用的板斧和宣花斧这样的短兵器。板斧,柄长约89.6cm,斧头约38.4cm,刃宽约28.8cm,斧柄为木制,斧刃是在软铁上包上硬质钢锻造而成。宣花斧,柄长约86.4cm,斧头约22cm,刃宽24cm左右,所用材料和大斧相同。
短柄斧,和大斧一样,也是以劈砍为主的兵器。这种短兵器的板斧和宣花斧,也常常是两手各握一把成对使用的。
历史与发展
斧作为兵器,重新出现在战场上,是在宋代,最有名的有娥眉罐和凤头斧。这些斧,既是挖掘坑道的工具,又是一种杀伤力很大的白刃格斗兵器。所以在后来的明代,就把板斧和宣花斧作为近战的主力兵器来使用。
使用板斧,要算《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最有名气。他手使一对板斧,在战场上,象一股旋风,杀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凶猛异常,由此得到“黑旋风”的绰号。
鞭锏
外观和用法
鞭和锏都是以青铜或钢作为材料制造的棒类兵器,而且都是靠其较大的重量而获得打击力的一种短兵器。和大刀、大斧一样,都不受铠甲的影响,而给敌人致命伤害的兵器。又由于鞭和锏是金属材料锻造而成,且为多棱构造,所以在和敌人兵器对打时,坚硬无比,绝无折断之虞。这两种兵器虽然外形和刀、剑相似,而且技法、套路也基本一致,但是杀伤力却比刀、剑大的多。
鞭,全长约90cm,手柄部分20cm左右,重7-8kg。鞭身,即打击部分带有竹节状的棱刀,虽然打击敌人的接触面小了,但却加大了打击效果。鞭是单手使用的一种短兵器,但是,也有两手各执一支使用双鞭的。
锏,全长约90cm,手柄约20cm。打击部分有方形和三角形两种类型。手柄与打击部分之间有护手,乍一看,和剑一样,但是锏没有锋刃。这种兵器不仅只用“面”打击敌人,而且棱角部分更有杀伤力。这是这是由于打击面小了,反而增大了打击力度。为了提高这种打击效果,也有锏身(即打击部分)制成凹凸而多棱角形状的。
历史与发展
鞭和锏是唐代前后出现的兵器,尤其在装甲骑兵盛行的时期,由于这种重而坚的打击兵器具有很大的打击效果,所以骑兵都爱使用。
北宋的呼延赞就是使用鞭的一位名将。呼延赞是北宋建国时的一位战将,武艺高强,常挂宋军先锋帅印,在攻打北汉太原城(现山西省太原市)战役中,名声大震。
在描写从隋末动乱到唐朝一统天下的《说唐演义》这部小说中,尉迟敬德和秦书宝就是使鞭用锏的勇将,所以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宠。由于这两个人勇猛无比,后来,人们就把他俩作为抵御恶魔小鬼的门神敬奉起来,把画有他们两人手持鞭、锏雄姿的画铁在门上以保平安。
《水浒传》中的的呼延灼和孙立、孙新兄弟俩,都是以鞭为兵器的英雄好汉。当然,呼延灼是按照北宋的呼延赞的形象虚构的人物,是使双鞭的一员猛将。孙立和孙新各有一个绰号,叫病尉迟和小尉迟。他们兄弟俩的这个绰号,就是从《说唐演义》中的使鞭名将尉迟敬德得来的。
《封神演义》中的主人公姜子牙使用的是打神鞭,并不是铁鞭,而是木制的鞭。但是,这并不是一件普通的兵器,而是威力无比、斩妖降魔的法宝。在《封神演义》中,还有一位使鞭的神仙,那就是峨嵋山的赵公明。他用的铁鞭,不是什么有神奇功力的法宝,而是很普通的兵器。赵公明帮助殷纣,使姜子牙吃了不少苦头,从而名声大震,成为神的象征,这就是被成为赵公元帅的道教护法神。在晋的干宝所著《搜神记》中,对这位神仙曾有过记述,他是很久以来家喻户晓的一位神仙,被人们供奉为招财进宝的财神。赵元帅是西北方位的神仙,这个方向具有金水合一的性格。这种性格,在赵公元帅的眼服饰和容貌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黑色的胡须,象征着水(黑色是象征北的颜色,北气则为水)。头戴铁冠,手拿铁鞭,则是金遇水的象征。另外,骑虎也象征着水。整幅形象,都是“水中金”的一种性格表现。
锤
锤,是一种带有球状打击部,打击力甚大的复合棍棒。由于球状打击部类似秤上的秤锤,故此得名。又因锤头部分酷似冬瓜形,所以又称之为“瓜”。依锤头部分安装的形态,又分为立瓜和卧瓜两类。后者很象我们平时使用的木槌。这种兵器,柄是用木料制成,而作为打击部分的锤头,除了木制的以外,还有用铁包起来的,也有全部是用铜或铁等金属作成的。其中,又特意把用金属制的锤,叫做“金瓜”。
锤有长兵器、短兵器之分。骨朵为长兵器的一例。全长约201.6cm。其中,锤头由金属制成,长19.2cm左右,柄长约172.8cm。这种长柄锤既可用双手,也可单手使用。因为锤形象蒜头,所以又有“蒜头骨朵”之称。
短柄大锤全长约80cm,锤部长度25.6cm左右。这种短柄的短兵器,多是两个作为一副来使用。所以,就有了“双锤”的叫法。
锤头很重,利用杠杆作用,能产生很大的打击力,是一种比棒类兵器具有更大杀伤效果的兵器。
身穿厚重铠甲的敌人,并不惧怕刀剑这类轻兵器,然而,这种头重的铁锤,却能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为了有更大的打击力,就造出了在锤头上带有锐利尖刺的新型兵器,这就是铁蒺藜骨朵。
历史与发展
锤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最早出自春秋战国时代。但是很长时期里,并未把它用于实战,而是作为仪仗用的兵器来使用,并用漂亮的花布把锤包缠起来,成为仪仗用的装饰品。
到了三世纪前后,由于装甲骑兵的出现,和其他打兵器一样,锤也被再度重视起来,并用于实战。锤的最盛时期,是在宋代。在《武经总要》里,就清楚地记载了两种使用最多的骨朵。当时,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很愿意使用这种武器。后来灭掉宋朝的蒙古族就是把这种兵器作为军队的常规兵器来使用。
棒
外观和用法
下面介绍在统称为“棍棒”的诸多打击兵器中,为提高打击力度经过强化处理的几种强化棍棒。诃梨棒出于宋代,是一种使用多种材料制成,威力很大的典型强化棍棒。长约120cm,用铁缠卷,木制棒身,增大了强度。棒的前部加粗,使重心前移,用以提高打击力度。
钩棒也出于宋代,是一种前端带尖的强化棍棒类兵器,长约150cm。其特征是在前端安有带两个钩的锐利枪头。由于这一特殊构造,不仅能象棍棒那样进行打击,而且可用尖刃刺戳,或用两个钩拉倒敌人。前端尖刃用铁制成,比木柄重,使重心前移,提高了打击能力,据说,这种棒一直被使用到十七世纪。
历史与发展
在中国,强化棍棒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当然那只是一种被称做“殳”的简单棍棒。
如全所述,棍棒作为正规兵器用于战场的历史并不太长。到了后来,主要是作为仪仗用的兵器来使用。增加了打击力度的强化棍棒,也经历了同样的兴衰历程。到了今天,“殳”这种中国最早的古代兵器,只能从出土实物来加以考证。
在宋代,人、马读披铠戴盔的的装甲骑兵盛行一时。为打击兵器的复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前以作为仪仗用品的棒状打击兵器,再度出现在波澜壮阔的古战场上。
杵
外观和用法
杵是棒的一种,因其两端粗,中间细,故此得名。手握中间,用两端粗的部分打击敌人。打兵器的打击力与自身的重量有关,越重,打击力越大。所以,把杵的两端做的又粗又重。杵用木、铁、铜等多种材料制成。有的,是以木料做芯,外包铁皮,用以增加打击力。也有全部用铁制成的铁杵,威力更大,即使打在厚重的铠甲上,也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伤害。
一般的杵棒,为宋代之物。两端为木芯外包铁皮制造而成。全长约150cm,两端打击部的长度各为45cm左右,前端有约15cm长的锋尖,是用来刺戳的。为进一步扩大杀伤效果,在两端粗大的打击部上,还安有许多长1.5cm的铁钉。
历史与发展
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据说,是由伏羲发明的,也有说是由皇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杵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在“版筑”这种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施工法中,通过把土捣实,来修筑墙壁或打基础。而杵就是把土捣实的工具。许多古代的城墙,也多是采用“版筑法”修建的。所以,军队里就有杵这种工具。久而久之,士兵们就把杵作为一种兵器使用起来。在《武经总要》中介绍了杵棒,这种杵型打击兵器出自宋代。在重装甲骑兵盛行的时代,杵棒作为一种能给披铠戴盔敌兵以重创的有力武器而被广为使用。在历史上,曾出现了许多使用铁杵的英雄好汉,王(王圭)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王圭)是宋代人,是左手使铁杵、右手用铁鞭的武林名将,也是一位抗御西夏(党项族)的英雄。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军队包围了宋塞,接受敌将挑战的王(王圭),在右臂被枪刺伤的一刹那,用左手握的铁杵,将敌将闹脑袋打的粉碎。又一敌将用枪向他刺来,他左臂夹住敌人的长枪,腾出右手,一鞭将敌将打死。西夏军吓的目瞪口呆,纷纷逃命而去。但是在第二年的好水战役中,宋军遭到了失败。为了去救被困的宋将,王(王圭)冲入夏军的重重包围,以一挡百,杀死西夏军近百名,但因眼睛中了敌箭,只得退下阵来,因伤重而阵亡。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韦护使用的厢魔杵就是典型的杵类兵器。在佛教护法神中,韦护是一位威望最高的人物。也是《封神演义》昆仑十二仙之一,是道行天尊的得意门生。在殷周争霸的年代,韦护受师傅之命,在军师姜子牙率领下,英勇地抗击了助殷的各路仙子的进攻。韦护使用的降魔杵,不是普通的杵棒,是他师傅道行天尊倾注了毕生心血铸就而成的法宝,是法力无边的超兵器。手拿此物,轻私鸿毛,可是命中敌人时,却重如泰山,致敌于死命。
狼牙棒
狼牙棒是一种打击兵器,在纺锤的木制或铁制的锤头上,固定有很多象狼牙一样的铁钉,锤头安着长柄。在宋代使用的最普遍。
狼牙棒也有长短之分。长的约170-190cm,短的只有1m左右,锤的长度都是一样的,在40-60cm之间。
这种兵器的打击效果,不仅靠它的重量,锤头上的诸多尖锐的铁钉,常常产生奇特的杀伤作用。就是对身披铠甲的敌人也有很大的威力。所以,在万马奔腾的骑战战场上,是绝对少不了这种兵器的。
历史与发展
这种兵器的历史很久远,在有了“殳”这种古老兵器的春秋战国时代就被广为使用。对“殳”这种神秘的兵器,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只能从一些文献上得到一些了解。只知道是一种长约270cm、没有刃的古代兵器。后来,在1978年出土的战国时代文物中,找到了有关“殳”的记述,才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原来是一种尖端为三棱锐尖,并带突起有两个打击部分的兵器。由此可以认为,狼牙棒的前身大概就是叫做“殳”的这种兵器。
在现代武术中,又是又把狼牙棒称之为朔。小说《水浒传》中霹雳火秦明就是使用这种兵器而名扬四海的。
棍
棍,是把坚硬木棒削圆而成的一种简单的打兵器。长度因其流派和使用者的不同而异。长的,要算太极拳的太极大杆(约3m),是用双手使用的棍,短棍有鞭杆,长约1.1-1.4m,分单棍和双棍两种用法。
棍的制作材料,除木棍外,也有用铁做的铁棍。虽然不能象刀剑那样用棍劈砍敌人,但因其长而重,所以有相当大的威力。
棍比矛、枪这类长兵器的柄粗而坚硬,所以不象长兵器那样,容易被倭刀之类的锐器砍断。由于棍本身就是一根棒状打兵器,它不同于以锐尖为主要攻击手段的矛和枪,所以,即使被砍断,仍然可以继续作战,而威力不减。
棍,虽是一种没有经过特殊加工的简单棍棒,但是靠使用者精湛的技法和集聚,作为宜攻宜守的有力兵器,它得到很高的评价。
历史与发展
人类最早使用的古代武器,就是棍棒,这是一种不经过任何加工的简单棍棒。为了提高使用性能,不久就出现了经过加工的棍,称之为“殳”,为“五兵”之一,是最简单的兵器。棍作为实战中的兵器历史并不长,在汉代,把它作为仪仗用装饰品来使用。相传,那时就有称之为执金吾这样一种专门负责维持首都治安的官职。因为这种官吏手持棍状的镀金铜棒,这就是执金吾官名的由来。由此可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棍棒也是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被使用着。
从汉代到唐朝,把经过削加工的棍棒称之位白棓。把它作为兵器使用的有名例子,在葛洪的《抱朴子》书中就可以看到。书中说,在三国时代吴将贺齐讨伐山贼的时候,有一个山贼不使用带铁刃兵器而使用秘术,但是贺齐军队却打不过他。后来,贺齐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于是他就制作了一根没有锋刃的棍棒,来攻击山贼,终于平定了山贼之乱。
到了宋代,为了抗击装甲骑兵,打兵器开始被广泛使用,而且种类很多。不仅经过加工的强化棍棒,就连最简单的一般棍棒,也作为兵器用到了战场上。在宋代的《武经总要》中,汇总了几乎所有类型的棍棒。在未经加工的简单棍棒之中,有细长的杆棒,还有稍微粗一点的白棒。
在明代,称做杆或这种细长的棍棒叫做棍。在这个时期,棍法发展很快,并形成了实用而精练的技法和套路,从而迎来了棍的最盛期。对此作出很大贡献的是征战在讨伐倭寇战场上的俞大猷(1503-1580)。他写的《剑经》,就是他留给后代人的一本有关棍法的名著,精练地总结和介绍了少林寺的实用棍术。抗倭英雄戚继光对俞大猷的棍法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把许多棍法用以训练管兵。此外,程宗猷也是明代一位造诣很深的棍法研究者。他曾在少林寺学习棍法,《少林棍法阐宗》是他的代表作。
少林寺与棍
提起少林寺,许多人就会想到拳法。当然,拳法在少林派武术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名震天下的少林武术,还要算棍法。棍已成为少林派的代名词,如同峨嵋派的枪、武当派的剑一样,已成为代表流派的一种兵器。
少林寺棍法的始祖,应该是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7)在少林寺的紧那罗和尚。相传,在元朝末年的某一天,少林寺遭到红巾军的攻击。有一个和尚手持做饭用的烧火棍,面对强敌,舞棍如风,变化莫测,打退了众多的红巾军。为颂扬建立了功绩的这种棍子,少林烧火棍从此名扬天下,成为佳话流传下来。
此后,大约又过了二百年,俞大猷来到少林寺,不仅使少林寺棍法的套路面目一新,而且更加适用于实战。俞大猷把自己多年研究出来的实战棍法传授给少林寺,极大地发展了少林寺的棍法。在俞大猷指教过的少林寺僧侣中,许多人都参加过抗击倭寇的战斗。他们手使18kg重的铁棍,威力无比,令倭寇闻风丧胆。从此,少林武术(尤其是棍法)名扬天下。
古典小说《西游记》孙悟空用的如意金箍棒就是棍这种打击兵器的典型代表。这是一根两端嵌有金箍一万三千五百斤(约6.7吨)的乌黑铁棍.金箍棒可长可短,不用的时候,可变成珍一样大小,收进孙悟空的耳朵里。相传,这根金箍棒是夏代禹王治水时,量测大河、大海深度使用的。后来,成为东海龙王敖广用来镇海的宝物收藏于龙宫。孙悟空得此金箍棒也是天意。孙悟空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兵器,来访龙宫。也许是为了祝贺和自己真正的主人相遇,金箍棒光芒四射,瑞气弥空。这跟金箍棒原本不是兵器,象这样大的重量,只有神仙才能使用。真要是把金箍棒作为兵器兵器来用,是没有任何普通兵器敢和他正面交锋的。在和天兵天将战斗中,孙悟空手舞金箍棒,打败了十万天兵天将。至今,武术界还保留着猴棍、齐天大圣棍这些效仿孙悟空棍法的套路。
多节棍多节鞭
多节棍
外观和用法
在强化棍棒威力的诸种方法中,有一种方法,是为了充分利用杠杆原理用铁链或坚绳把几根短棒栓在一起,这种兵器统称为多节棍。
用铁链把一长一短的木棍栓在一起的,叫梢子棍。其中,又按棍的长短分为长梢子和短梢子两种。长梢子,长棍约160cm,短棍41.6cm左右。两手握着长棍使用。短梢子,长棍约64cm,短棍约25.6cm左右。一般是用一只手握着长棍来使用,但是也有使用双棍的。此外,还有用铁链(环)栓两根长度相等的二节棍和栓三根的三节棍。
多节棍比普通棍棒具有更大的打击力,即使有铠甲护身,也会遭到指明损伤。由于这种特殊的构造,多节棍攻击套路奇特而多变,使人很难躲闪。往往是挡住了长棍而躲不过短棍,躲过短棍,躲过短棍,长棍又打了过来,实在是使敌人难以应付、深感头痛的一种兵器。
历史与发展
在中国,把多节棍作为一种兵器使用,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墨子》书中称做“连挺”的,即为此种兵器的最早记述。这是一种用50cm长绳把两根50cm木棍栓在一起的多节棍。用这种连挺守城,打击来犯敌人很有奇效。
到了宋代,多节棍已被普遍使用。这种多节棍曾是西方一些民族的骑兵武器。在作战中,中国军队也用这种兵器装备自己。具有代表性的是这种兵器,就是《武经总要》中所说的“铁链夹棒”。
多节棍的原型,可认为是打谷用的连枷,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农村普遍使用的一种农具。因此,农民出身的中国士兵使用铁链夹棒实在是得心应手,再适合不过了。最早想起把连枷作为兵器使用,应该算是少林寺的腾蛇棍
多节棍的起源,在宋太祖赵匡胤(929-976)的传说中可以找到。这是有关赵匡胤作后周武将时候的故事。当时,以棒为兵器的赵匡胤,在一次战斗中,手中的棒折断了。他用铁链把折断了的棒栓在一起,又重返战场。没想到,这种临时栓上的二节棍却以外地好使,而且威力大增。从此,他爱不释手,成了他的专用兵器。武术套路中的宋太祖盘龙棍,也许就是由此得来的。
多节鞭
外观和用法
多节鞭属于软兵器、起源和原理与多节棍相同。是一种用铁环把多支金属短棒栓在一起,具有很大打击力的兵器。多节鞭分七、九、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三十六节几种。长度,七节鞭约76cm,三十六节鞭则在3m以上。多节鞭由手握部分的把和用环连结一定节数的金属棒所构成。多节棍最前面一节类似镖状,具有刺戳功能,而增加了多节鞭的杀伤力。为增加打击力度,也有在连接处的环上再栓上砣、铃等部件。单手握鞭是多节鞭的基本使用方式,但是也有使双鞭的。这也许是短兵器的一个共同点。
对付铠甲,多节鞭的杀伤威力没有多节棍那么大,但是由于是许多节组成的,而具有不易闪躲的特殊攻击效果。又由于每节金属棒很短,便于携带隐藏,故可作暗器使用。
历史与发展
《武经总要》中的连珠双铁鞭可谓是多节鞭的最早形态,是在一根长棒上用铁环连结两根短棒的一种兵器。和铁链夹棒一样,也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但是,把它改造成多节长的短铁棒这种结构形态,却表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在少林寺,有一种叫做佛珠的特殊兵器。佛珠本身是僧侣念经时的用具,所以,平时僧侣拿着它,并不是作为兵器使用的。当然,也不属于暗器,只是用做护身武器。而作为兵器的佛珠,使用的是铁珠。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6 04: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68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