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读史有智慧~, 比较适合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的一篇随笔
性别:未知-离线 championle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1
编号 16640
注册 2004-8-29


发表于 2005-1-5 20: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最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怎样一种状态可以被认为是懂历史呢?
    我知道六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我知道三国两晋之后是南北朝,跟南宋并行的还有金元辽;我知道佛教兴盛于唐,当时主要教派为净土、天台、维识、华严、禅等五宗;甚至,通过地摊文学,我知道清朝皇帝的野史要远远多于我哥们的情史 。
      我相信以这样的能耐来定义懂历史一定会被笑话,尤其对那些正准备考公务员的有志之士来说,当他们可以熟练到用下意识作答哪一个朝代有洋葱卖,哪一个年代有麻布衣穿,我的这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来的历史都不好意思自称“懂历史”。
   
    以前读樊树志的《国史概要》、《万历传》,确信他是懂历史的,毕竟人家能简明扼要又不失优雅的说历史;后来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确信他是懂历史的,毕竟人家可以用一个宏大的叙事角度来重新写人们熟悉的过去;接着读钱穆的《国史新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也确信他是懂历史的,毕竟他老人家可以贯古今、融诸端的提出“自秦以后中国不再封建”。。。
    形而上地讲,如果一个人能从历史中看出端倪、读出未来,或者可以如古人所言“以史为鉴,明镜正身”,“以史为鉴,修身治国”,他便算得上懂历史了。遥想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把《资治通鉴》当其一生之书,“虽穷读17遍,至书矾残破,仍手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俱获益匪浅”。
   
    有云“知识可以学,智慧不得学”。大概是指智慧本是一种文化提炼,一种人生体验,它不可能象知识技艺那般言传身教。事实上,只有当一个人的身心内外都参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的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
    孟子云:“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鲁迅也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毕竟影响有限。若以仁眼观史,则可得天下之大智慧。若以捣鬼之心态窥探历史虽可得一城一池,但终非正道,亦难成大器,甚至节操不保、身败名裂。”
    用心去读历史,总是能收获一些智慧的(比如三国?  )。智慧的大小通常取决于读书人的心态,小智慧不是不好,而是它往往会演变成小聪明、小把戏而被用来经营算计;而大智慧则能让我们面对历史长河澄明心境,择其精良于自我修为。
    国外有些史学家将历史定义为成王败寇之学,虽有些情绪化,但它却暗示我们需要时刻审视、修正对于历史的态度。正所谓“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文化版 专栏文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hampionle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1
编号 16640
注册 2004-8-29


发表于 2005-1-23 16: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没想到三国MM居然在此爆料,不禁莞尔~~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hampionle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1
编号 16640
注册 2004-8-29


发表于 2005-1-23 16: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爱上三国的女人于2005-01-23, 16:15:11发表
不过说道大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从沉重的史书中发现什么笑料。
我仔细留心观察自己,发现只要有诸如”落荒而逃“,”大怒“,”大笑“之类的,都会忍不住..........他们说我一定是我的”笑点”太低了。。。。。。。。

这个。。。 看来引起 你的大笑 的 阈值太低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9 05: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33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