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探讨唯物论, 续科学与信仰话题跑题出来的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2 18: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这一概念就是指“客观实在”。列宁已经做了很明确的定义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09: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客观实在”也有问题啊。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客观实在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即物质世界。

但注意,在给一个傻瓜讲“客观实在”是什么意思之前,你还是要先告诉他“人的意识”是什么意思。循环逻辑问题依然没有被解决。

换句话说,如果真的先有客观实在,后有人的意识,那么一定有一个没有人的意识只有客观实在的时间。我就在这个时刻出现,我是一个傻瓜,给我独立于“人的意识”讲讲客观实在是什么意思吧。

列宁是这么定义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恩格斯也对物质有确切的解释:“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运动无非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象‘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这一概念的内涵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它是一个抽象概念,即对何种实物的抽象;它的内容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的存在。这就有别于之前的唯物主义——特指作为世界始基的某种不可分的基本存在或“实体”,如原子论中的“原子”,这类似今天的微观物理。

“循环定义”指这样一种定义,即定义的概念直接或间接地包含在被定义概念里,如将“麻醉“定义为“麻醉药品所产生的作用”。而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通过揭露物质的最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来实现的,这属于关系定义和实质定义。因此,列宁的定义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我知道,你欲要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是在以意识来定义物质,再以物质来定义意识,因此是“循环逻辑”。但列宁说得很清楚:“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在内容上,实在是没有循环逻辑之嫌,而在形式上,单纯地在形式上,则容易给人一种误觉,即什么都没有定义,并没有揭示物质与意识的内容,但实际上,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定义物质与意识,并不是“循环逻辑”。

哲学,并不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纯粹思辩,而与科学一样,亦要以事实为根据。如你说的,物质必定先于意识,为什么呢?因为,据当今科学的研究发现,地球存在了数十亿年,而人类的诞生及存在不过是近数百万年前的事情,人类有了文明,即高度的认识能力,又是近数千年的事情;往小说,我们作为个人的诞生及存在仅是数十年的事情,而在我们不存在之前,这世界就不存在了?因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这一观念得到了当今世界哲学的普遍认同或是默认,而当今哲学主要的问题是,认识论。你说独立于意识怎么解释物质,这纯粹是不讲究事实的思维的结果,今天的物质定义难道不适用于没有人类存在、或没有你我存在的世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09: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9-13 08:26 发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世界上的万物本来没有名字,等有了名字,万物就被区别开来了。
起名是人为的,但存在却是不以起名这个行为为转移的。
在起名之后,才能准确区分事物。
你却要问起名之 ...

哈哈,逻辑很精巧,赞一个。不过,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按你的理解,可是错了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0: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9-13 09:55 发表


这种断句也不是俺的创见了。
《帛书老子校正》: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从下 ...

按你的“无名”、“有名”是指“名字”一说,实际上就会造成老子的自相矛盾。“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说明了“始”与“母”为一体,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岂不使得这种统一体既有名又无名了?因此,这段话应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结合“故有无相生”,就是说,“道”是有无相生处于变易之中的统一体,为万物之始亦为万物之母。所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当是指“有与无”,其二者各是道的一种形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1: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9-13 11:09 发表

《史记·日者列传》:居三日,宋忠见贾谊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

那么,“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的意思够明确了吧?而按你的意思所带来的矛盾,不是通过摘引古籍、他人的理解就能解决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1: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3 11:23 发表



末日朝阳的帖子已经很明白了,不知道你是真没看懂,还是故意装作不懂?

按你的定义:

  

     如果A没有“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那么,按你的定义,A必然不是物,也就是说“为我们 ...

这是列宁的定义,而非我的,关于逻辑,不如先去弄懂什么叫“关系定义”再来讨论好了。而物质与意识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对其的这种定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1: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3 11:32 发表
冒牌:
1。你的定义确有逻辑问题,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已。轩辕无忧引用列宁对物的认识,部分的解决了你的逻辑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回复,见恢复轩辕无忧部分。至于说我是否“能够脱离诉讼过程,独立于“被 ...

我一直在说的是列宁的定义,而恩格斯的那一段是对物质这一概念的解释、说明,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定义,而其也没有循环的成分在里面,不是吗?

“意识不属于物质”、“物质的属性不属于物质”这两个命题你是从何得出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1: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3 11:41 发表



哦,那倒是新鲜,难道所谓的“关系定义”能够掩盖逻辑混乱?

太神奇了,倒像是“中国特色”的万用灵丹哦

哈哈,列宁对物质的定义,是说意识对物质反映是物质存在的必要条件,这才是我听到的笑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2: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3 12:00 发表






这是列宁的定义,请问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是不是物质的必要条件?

不要告诉我,你连小学语文都没学会


你搞笑也要有个限度,列宁是这么说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而按你的说法,列宁显然是在说物质依赖于人类的感觉而存在了。这不是断章取义就是有眼无珠了。

而“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是对客观实在的解释、说明,说明、解释得是什么呢?是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类的感觉而存在,为人类的感觉所反映的特征,而在你儿倒好,成了物质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不是因果关系,谢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2: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3 12:17 发表



那好吧,好费劲

按你的意思:"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不是物质的必要条件。

举个例子,A不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也不依赖于人类感觉而存在。但A也可能是物质 ...

这里谈得上“必要条件”吗?这里是“因果关系”吗?列宁揭示的是客观实在的基本特征,即其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比如,你不认识我,就是说我这个客观实在没有被你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而我就不存在了?你认识我了,对我有所了解了,不是你的认识决定了我的存在,而是我的存在决定了你能认识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2: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俺有说过“物”是“心”的本体么?
俺明明是在说“心”跟“物”仅仅是在观测中的两个概念。在观测之外,应该另有本体存在。
而在观测之前“物”有本体,“心”没有本体,所以“物”在“心”先。

你是如何理解“本体”这个概念的?而举个例子(在你回答你对“本体”的理解之前可能不准确),在你观测河流之前,河流存在,而你的意识就不存在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3: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3 12:51 发表
......没有充分或者必要关系的定义......

ok,ok, ok ......

再说多少都是多余的...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指什么?有甲则必有乙,则甲是乙的充分条件;无甲则必无乙,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这种因果关系在你所举的陈述并不存在,而且按你的观点,则列宁在定义中自相矛盾了。我举的例子已经说明了,你没有认识我而我也依然存在,但我的存在能使你能够认识我,这正符合了列宁所说的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而为人的感觉所反映。还是多学习一下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3: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9-13 13:00 发表

“本体”就是与名相对的实,换句话说就是客观存在。
在对河流的观测行为中,
物是河流,或者说客观世界中的河流;
心是你对河流的印象,或者说主观世界中的河流,并非指全部意识而言。
在观测河流之前,客 ...

在观测河流之前,人的确无法有对这河流的印象(假如这是第一次观测),但问题是,假如人没有意识,如何有对这河流的印象呢?同样的道理,客观世界存在,而若人没有意识,如何产生对客观世界的印象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3: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9-13 13:13 发表

没看明白你想跟俺说啥

心因境有,对境生心。
与河流这一“物”对应的“心”是对河流的主观印象。没有河流,对河流的主观印象就无法存在。
但没有对河流的的主观印象的话,河流依然存在。
这说明 ...

我是说,意识、精神、思维等,若不是先于你观测河流而存在,你如何会产生河流的印象及观念?就好比你的眼睛若不存在,如何获取河流的景象?而河流,不依赖于你的观测(意识)而存在,是肯定的。

将这个道理一般化,就是说,若人的意识、精神、思维等不先于人认识世界而存在,如何产生对客观世界的印象及观念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3: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9-13 13:28 发表

意识、精神、思维等与河流不是直接对等的关系。
前者是多,后者是一,不是一一对应的。
与意识、精神、思维等对应的,或者是整个客观世界,或者是人体本身。

人的眼睛与河流也不是直接对应关系,但人没有眼睛,头脑中就不能产生河流的景象。人类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同认识的对象一样,都是先于认识的。认识的要素,就是要有主体和客体,即认识者和对象,而认识者依靠什么去认识对象?感官及意识,前者是感性认识,后者则是理性认识。因此你搞错了这个问题,即“物”作为认识的客体先于认识而存在,“心”作为认识的主体也先于认识而存在,认识的结果,知觉、表象、观念等才是在认识后而存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4: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3 13:55 发表



我看没看懂的是你吧,你的结论跟“不依赖意识存在的就是物质”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仍然把物质的概念建立在意识上面,不是我喜欢嘲讽你,实在是你自己脑子不清楚。

嘲讽别人也得看你有没有那份学识,对方有没有那么无知,否则无非是在暴露自己的无知、荒唐与可笑罢了。

定义又称“界说”、“界定”,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表明事物的本质的短句”,其方式就是通过对概念的内涵的描述来说明、确定概念。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出发,指出了物质的本质、唯一特征就是“客观实在”,而客观实在,就是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又为意识所反映的存在。这不是建立在“意识”上面,而是通过其与意识的关系揭示了客观实在,即物质的本质、特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5: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an老忘密码 于 2007-9-13 15:29 发表
回冒牌132楼


哈哈,前面这些话本不是说给你看得哦。

其实这问题,一路看来,我想起码对我不是空谈。俺有所得。  天宫俺不确定。

你多少有拉来的意思,还是看你自己的感受。这个俺帮不上。

此二人所谓“各有千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5: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9-13 15:35 发表

从某个角度来说,唯物是理性的,唯心是感性的,人都有两面,绝对唯心或唯物的人是不存在的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哪个“唯心主义哲学家”是“感性”的?而且,如贝克莱,宣称“存在即被感知”,再如列宁,宣称“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这算不算绝对的唯心和唯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7: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3 16:13 发表



别人指出的你非要视而不见,定义竟然跟所定义的对象并无充分或者必要关系......
如果你坚持这么认为,不和你继续讨论下去无疑是明智之举。

哈哈,对于你的“指出”我已经做过回复了。

定义对象的存在得依赖于人对它的定义,这我倒还第一次听到——难道说我对你的定义是你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你的存在是我的定义的充分条件?而我没有对你定义,你就不存在了?

当然了,按你之前的说法,你是想说一个命题之中,谓语应是主语的必要条件,而主语则是谓语的充分条件。那么,比如“totti是轩辕春秋的会员”这一命题,谓语“轩辕春秋的会员”是主语“totti”的必要条件?或者说主语“totti”是谓语“轩辕春秋的会员”的充分条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7: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9-13 15:56 发表

又来抬杠了,
从方法论来说,唯物必讲证据,难道不是理性?
唯心以个人想法或者天意为先,难道不是感性?
俺是没啥兴趣继续炒鸟

哈哈,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其哲学,都是属于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而你说这些哲学家都是纯粹以个人想法或天意为根据?你的依据何在?假如你读过他们的著作,就该知道,他们的哲学,亦是建立在对客观现象的思考、严谨的逻辑的基础上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8: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3 17:28 发表



你的话本来就不对,

totti 是轩辕春秋会员,这句话不严密。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才是严密的说法,也才是正确的说法:

                  截至目前,已经在本帖里发言的叫作totti的会员是轩辕春秋的会 ...

哈哈,“totti是轩辕春秋会员”为什么“不对”?根据?它违背了命题的哪点规定?

而你的这段“截至目前,已经在本帖里发言的叫作totti的会员是轩辕春秋的会员之一”,“本帖”即我们讨论的帖子,是轩辕春秋的主题帖子,而你说了“已经在本帖里发言的叫作totti的会员”无疑已经交代了你是轩辕春秋的会员,在轩辕春秋的主题中发言的会员是何处的会员?还用得着你在后面继续说道“是轩辕春秋的会员之一”吗?这与我说:作为男人的totti的人是男性之一,有什么区别?

恐怕是你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3 18: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totti 于 2007-9-13 18:25 发表



很简单,罗马王子也是totti,  没有定语的totti可以是任何论坛的会员...... 而这里的totti,分明是特指,只不过由于语言习惯,我们省略了
他的定语。

这也不牵扯任何的循环定义 ,因为定义的是特指的t ...

根据“totti是轩辕春秋的会员”这个命题,你还能将其认作罗马王子或其他论坛的“totti”会员吗?若是“不”,那么在内容上,说它“不严谨”是不能成立的;而在形式上,我依然要问,其违背了命题的哪点规定?若没有,则我的这个问题上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无可指责的。

说你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是因为你说的是“已经在本帖里发言的叫作totti的会员”,前面已经说了,“本帖”是指轩辕春秋的主题贴子,而在轩辕春秋的主题帖子发表回复的“会员”不是轩辕春秋的会员又是什么?这与“轩辕春秋的会员之一”不是一回事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5 11: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心”只有你说的解释么?“心”只能是人类的精神、意识、思维等?
古人说对境生心,难道你的精神、意识、思维等是在观测时才出现的??
古人还说心物不二,难道你的精神、意识、思维等跟河流是一回事?

再者说了,你说的是“心”么?
你能看到是因为有眼睛,有视觉系统,你的眼睛属于意识?
人有感知世界的能力,是因为有感官,这明明是物质么。
人的感官居然属于感性认识?俺还真是要膜拜一下。
《楞严经》有七处征心与八还辨见的说法,俺也来分析一下你所说的“心”。
在你的意识里,对山的印象来自山,对水的印象来自水;
你看世界的能力来自你的眼睛,听世界的能力来自耳朵,你的意识无法决定能不能看到或能不能听到。
把以上晚于对应“物”的“心”剥离,你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在哪儿?你的“心”又是什么?

以上算是题外话,下面才是正面回复。
俺在说镜中花与花的关系、水中月与月的关系是一虚一实;
你却冒出来说镜与花、水与月,说这是主客关系。
这不是没事找事欠抽么?
俺说比尔盖茨是男人,你跳出来说“你搞错了,比尔盖茨是美国人”,你说是不是太闲了才在瞎抬杠?

精神、意识、思维等是西方哲学的概念,相当于我国古代哲学的“心”这一概念,这在“哲学词典”上有定义,但若论“心”这个字的意思,则还指心脏、中央、思想情感等。“对境生心”、“心物不二”出于何处?其意如何?“心”当什么讲?你说来听听。

足下在何处看到我说眼睛“属于意识”了?我不过是打个比方,意在说明足下没有眼睛不可能获得景象,没有意识,便不可能获得对于某物的意识。而足下将我的话归结为我说“眼睛属于意识”,是当真不理解呢?还是刻意而为呢?

关于“感性认识”,足下与其在这里惊讶,不如去看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西方哲学,感性认识皆指感官认识;“主体”和“客体”,哲学上多指认识及实践的承担者和对象,认识者与对象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又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意识依赖于人的物质结构——脑,因而将意识定义为特殊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其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那么就是说,你必须有这种机能存在,才能进行认识。因此说,即便你没有树、河等的观念,也只是表示你没有它们的意识罢了,而不是说你没有意识,没有人脑所特有的这种机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5 11: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典型的回帖不看帖。
俺前面说的清清楚楚,人都有两面,绝对唯心或唯物的人是不存在的。
柏拉图到黑格尔难道能纯唯心的活着?
你可以试试一下在生活中怎么个唯心法。
去银行取钱,不要带存折、信用卡这些“物”,直接叫银行给你拿一百万,你想要应该就能拿到,意识决定物质么,看看会有啥结果
去商店买东西,别用钱,直接拿了就走,反正这是你想要的,意识决定物质么

哈哈,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以精神、意识等作为世界的本原,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而既然他们生存在他们认为是精神的世界中,自然是纯唯心的活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5 11: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虽然说“物是独立于心”,但在心这个概念建立之前,你怎么判别一个 X 是否属于物的范畴?这也就是说,在我们有能力判别什么是物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有能力判别什么是心,然后测验发现一些 X 果然独立于这个“心”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称 X 为物。那么请问,在我们刚刚知道什么是心,还不知道什么是物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心一定来源于物?所以说,这里其实已经有了一种信仰成分在里面。唯物论的正确性其实是在赌日后脑物理成熟后,我们可以用科学来证明大脑的一切思维均来源于物。那么在 neural physics 不健全的情况下,说白了唯物论其实是在建立一种类似于神学的迷信而已。

支持唯物阵营的,不妨出来定义下“心”是怎么回事吧。呵呵。

这个问题之前我就回答过:“你说独立于意识怎么解释物质,这纯粹是不讲究事实的思维的结果,今天的物质定义难道不适用于没有人类存在、或没有你我存在的世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5 18: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我也觉得独立于人的思维,是无法讲清楚物质是什么的。所以我反对思维是由物质来决定的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说法。可你既然支持这种说法,你就必须独立于思维给出物的定义。

公主是深通哲学的人,人如何认识事物,想必公主再清楚不过了。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的感知、概念化而形成的,而作为一个事物的性质,可以是其他事物,比如太阳的性质是能够散发光和热,光和热是其他事物,这里却成了太阳的属性,也可以是从关系出发、指出其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比如整数凡是不能被二整除的都是奇数,而列宁的定义正是运用后者,这并非不能“自圆其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7 17: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6 22:37 发表
我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建上,马克思除了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外,辩证唯物主义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列宁发展的,而马克思的主要成就,在社会学上而非在哲学上,尽管他对哲学 ...

依我看,人在认识之前,必须满足主体(精神、意识、思维)和客体(对象,如客观存在、经验、感觉材料或人的观念)两个必要条件或因素,至于对二者的理解,自然得从二者的关系入手,独立于主体而定义客体是不可能的,独立于客体而定义主体也是不可能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7 17: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当然,这不是说我同意二元论,而是说,就认识这种行为来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7 17: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是在不能证明上帝存在之前,俺们就跟上帝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前一样,当他不存在吧。
在主观世界里没有而已。
在没有提出这个概念之前,人不了解该项事物,所以主观世界里没有该项事物的存在。

“主观世界”里没有“上帝”的存在,那么你的头脑中所想的、你的嘴上所说的“上帝”是什么呢?

当然了,这只是你的逻辑问题,你的意思是,“上帝”由于未被人认识,即人没有经验“上帝”而不能证明上帝的“客观存在”,但同样的逻辑,在你不认识我之前,我就不存在了?显然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因此按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这么断言:“上帝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还没有经验它从而证明它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7 17: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9-17 17:21 发表

独立于客体来定义主体还真不是不可能,只是在唯物论的前提下不可能而已。

在这种认识行为中,如何独立于客体而定义主体?还望指教。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11: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443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