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河北颜良 于 2007-5-27 10:20 发表
为何就不能换个位置替文丑考虑一下当时与关羽就地单挑一百回合环境是否合适,身中伏兵,仍杀退张辽、徐晃两员上将,孤身追击,体力消耗过甚,马也乏,而关羽此时率刀斧手于曹军地界以逸等待劳,本身就是生力军,
只战三合,那是出于多方的考虑,俗话"穷寇莫追",本来就中计,又孤身深入曹军地界贸然追击,与关羽一交手,文丑便判断出绝无二十合内取胜的把握,长时间纠缠,张辽、徐晃必将返身杀回,以一敌三,必有性命之忧,退回与援军会合再从长计议才是上策,都说文丑胆小,心理素质又如何不好,我却不这么认为,单骑就突入公孙赞十万大军中以一败四,追得公孙赞失魂落魄,中计后仍追得张辽、徐晃沿河狂逃,文丑不是胆小,而是太勇了,而反观关羽在麦城中了伏兵后居然连马忠都将他生擒了,庞德中埋伏落入陷井还能步行杀出重围呢。
如果说正常条件下文丑与关羽连三五十回合都难以支撑,那如何解释关羽三十合连纪灵都拿不下,关羽战纪灵时可没中何埋伏,两军一字排开,公平竞争,也不象文丑那样连挑两员上将,体力消耗。
颜良兄,我在文中也分析很多了文丑的处身环境。
首先,文丑好象没有兄说所的那样人困马乏之类的吧?这从作者的字面上完全没有看到有这些因素,再者,文丑战徐晃肯定时间不长,我觉得体力方面应该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对于文丑中计,我也分析过很多了。文丑开始中计是不错,但从后面的局面上看,完全没有受这个的影响,而且徐晃为什么退却呢?文丑又何以敢追击呢?写的很清楚,“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显然,战局上并不是开始的那样河北军大乱之类,如果曹军局面上完全占优,那就不会存在徐晃会因恐寡不敌众而退却。因此,文丑不是孤军深入。文丑好歹也是河北名将,而且大风浪见多了,不会那么没有头脑。
相反,文丑的这一系列表现都可以作为文丑心理素质过硬的表现!
如果说文丑“军溃时挺身独占、撤退中射翻张辽、迎敌徐晃、追击徐晃”这些都不能说明文丑的心理素质过硬的话,那就没法讨论了。
再次,书中的字眼是“心怯”,而不是“拨回马”之类的正常撤退。所以,兄的理论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