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对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分析。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5-30 18: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7-5-30 07:27 发表

如果承认这个共识,那么可以继续讨论,首先请楼主先立论吧。

为什么关羽的武力会引起文丑的心窃?

马岱兄,立论似乎有些不妥吧?

文中我的观点已经全表达了,那就是文丑被斩的直接原因是他转身跑,如果不跑他可能一时死不了;他跑的原因是心怯;心怯的原因是他的对手关羽!这是我要表达的意思,也是寻求认可和讨论的观点。

至于兄所问的“为什么关羽的武力会引起文丑的心怯”,呵呵,这就像:为什么吕布能和张飞打一百个回合?答:因为他们武力相当!

这就是答案,就不是论证过程了。你所问的,那我只能回答:“因为关羽比他厉害,所以他感到心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5-30 19: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7-5-30 11:56 发表
病知君好~

呵呵 因为是中途参加讨论 所以有些观点也没说清楚 这里就多谈几句“措手不及”

关于措手不及,我一贯的观点是,只要在单挑中出现了该词,这场单挑就不属于严格单挑有效战例,这场单挑在武力评 ...

兄台好,多谢赐教,欢迎继续讨论!

关于武评,我觉得还是该多方面考虑,因为在书中,称的上严格意义的单挑是非常少的,而有些武将的露面机会更少,所以我觉得,每次战斗都有它的意思,都应该合理的考虑一下。

“措手不及”确是个比较难以判定的词语,有偶然和突然的因素在里边。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分析偶然和突然的成分有多少,以及被斩方为什么会措手不及,是手脚慢?还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有别的什么原因。而不能一见措手不及,就认定这不是有效单挑。

如,甘宁斩张凯。张凯已经见马延死了,而且自己又是挺枪上来迎战,因此他是有准备的,而在甘宁大喝一声之后又“措手不及”,这一方面说明了他胆气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甘宁的动作比他快多了!而速度和胆气,应该都要算做武力的一部分因素吧?因为,战场上不是一味看你个人的武学修养如何,而是看战绩!只要不是偷袭之类,两人交手你被杀,心理素质也好,胆气也好,似乎都不是太重要。因为我们不可能希望每个武将在每一战中都能不受任何客观干扰、百分之百的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觉得分析时应该考虑战绩,和战场上一贯的表现,对于“措手不及”也应当如此。如果被杀方确实没有任何反应的余地,如马岱斩魏延,这很明显是偷袭,魏延没有招架的机会,这就不能算马岱的武力表现。而甘宁斩张凯,我觉得那就是甘宁的武力表现,张凯不管怎么说是自己主动迎上来的,措手不及只能说胆气太弱和实力差距过大!同样关羽斩程远志也是如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5-31 14: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7-5-31 07:27 发表

本来我还准备了一番长篇大论,论证文丑的心窃主因非关羽的武力,没想到解释如此简单,那就算了。

前面我已经说了,我的一切观点都在文中,我是通过分析文丑的设身处境,得出他们交手时不应该存在外力影响,从而得出文丑的心怯是关羽的武力引起的,这就是我的观点。但我写的时候是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先下了结论然后再寻求证据来证明。窃以为武评需要有个人的观点,但撰文的目的是通过论断来得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去论断!

所以,兄所问的“为什么关羽的武力会让文丑心怯”,呵呵那我只能那样回答,因为你要的是答案。而论证过程我已经写过了,不需要在重复了吧?因此,兄需要做的是要证明我的论证不合理,或者不完整,得不出我所认为的观点,而不是要我再来一次论证!

兄所问的也确实让我很迷惘,说清楚点是我不太明白你究竟要问什么!“为什么关羽的武力会引起文丑的心怯”,我反复看了还真吃不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究竟对不对!关羽、文丑等人都是作者设定的,作者给他们有武力强弱的定位,而他们的武力是怎么来的,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我不知道。因此,对于所有的两人交手战例,如果是公平对决,前者杀了后者,那我就只能得出前者武力大于后者的结论,而我不可能论证出为什么前者武力会大于后者!

或者我对兄所说的那句话理解上有错误吧,还盼赐教!

[ 本帖最后由 病知先生 于 2007-5-31 14: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5-31 14: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云舞飞扬 于 2007-5-31 12:57 发表

言之有理,这就像:为什么张合能和张飞打一百个回合?答:因为他们武力相当!

问:为什么周仓能活捉庞德?答::“因为周仓比庞德厉害,所以周仓能活捉庞德!”

呵呵此说似乎稍有不妥啊!

张合要是公平的和张飞打一百个回合,那答案就是他们武力相当!这个我想是正确的。但你要证明他们确实是公平交手,然后才能得出这个答案啊!

周仓活捉庞德有他的客观环境影响,只要你合理论证了此战的公平性,那得出这样的答案才是无可厚非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5-31 19: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云舞飞扬 于 2007-5-31 17:52 发表


文丑战关羽似乎也不是在阵前公平单挑吧?

文丑和关羽那三个回合交手是完全公平的,没有外力因素干涉,具体的我已经论证了,不需要重复了吧!

至于你所要证明的"周仓擒庞德",那最多也只能得出"周仓在水里比庞德强的多",而得不出"周仓武力比庞德高",因为大家讨论的都是正常状态下的马上对战,而不是水里战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1 00: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7-5-31 23:25 发表

我要答案有什么用?我要的是你的论证过程,要不然反驳都无处下手,所以只能算了。

难道文中都不是在论证?还需要论证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1 01: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云舞飞扬 于 2007-6-1 01:02 发表


你对文丑心怯的论证就是先用文丑战退张辽徐晃的表现来否定战场劣势对文丑影响,然后将关羽战文丑定为完全公平的单挑,最后得出文丑武力远不及关羽的结论

我明白了!

你们的意思是应该先定位出关羽的武力,然后再定位出文丑的武力,然后再拿来分析为什么文丑会心怯,是吧?

我写文的时候就没有想要从此战中得出双方的武力都是多少,我只是从这两战的具体情况开始分析,推理出这两战的合理性所在,从而得出关羽武力胜于后两者的结论!并不是我先定好关羽强于两人,然后再依此来讨论这两战。我没有想过要详细考证关羽、颜良、文丑三人的武力各是多少,定位在哪个层次,我只是根据此两战的过程推理出关羽强于颜良、文丑,是“关羽斩颜良、文丑是合理的因此关羽强于颜良、文丑”,而不是“因为关羽强于颜良、文丑所以关羽能斩他们”。

我是由推理而得出结论,不是用结论来进行推理!

所以我觉得,认为我的论点是错误的,你要指出我的论证过程的错误在何处,以及不完善的地方是什么。我与几位的分歧在于:我是从这两战的合理性中得出“关羽强于颜良、文丑”这个结论;而几位所要的是“关羽为什么强于颜良、文丑”。这是要通过统计学和数字学旁征博引来分析的东西了,就不是我从这两战中可以得出来的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1 01: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的大师,呵呵我明白了,刚才上边那个帖子也说了。

武评的标准和看法各有不同,很正常。我写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两战的合理性来得出关羽强于颜良、文丑;而有几位是要我给出“为什么关羽会强于颜良、文丑”。那就不是这两战能得出的了!

我也明白了,马岱兄几位是先认定“颜良不可能被关羽一出手就斩杀”,从而来否定这一战的合理性;“关羽的武力不足以三个回合就让文丑心怯”,来否定文丑的心怯不是因关羽武力而引起!

呵呵,方向和出发点不一样,达不成共识是应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2 00: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云舞飞扬 于 2007-6-1 02:00 发表


颜文二人武力比徐晃怎样?关羽战徐晃又是什么结果?如果关羽能完全靠武力在三合内斩杀颜文这个级别的武将,恐怕能抵挡关羽三合以上的人没几个了,孟坦和关羽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孟坦武力难道和文丑是同级别的 ...

我强调好多次了,我只说关羽武力大于颜文,没有说颜文就只是关羽三合之敌!不要总拿“不可能”来说事,除非你也拿出相应的论证来。况且看看三国演义,武将的武力没有一成不变的稳定,都有起伏的,包括心态也是如此,最典型的看看许褚吧,有人专门发帖子揪他的污点,那就是证据。

关羽战徐晃是什么状态?分析清楚了再拿来说。

另,孟坦好歹也在关羽手下走了三个回合。你要说孟坦跟颜文不是一个级别的,请拿出证据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2 00: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云舞飞扬 于 2007-6-1 02:47 发表


我对数据没兴趣,只是反对不考虑战场环境WS过程,只看结果的观点

我觉得我对战场环境分析的够多了也够清晰了,我也不是抛开书本自己在这里空口说白话,你要说我分析的不对,或是不完善,那请直接指出来,大家讨论。我前面也强调了,我是从过程分析得出来的结果,不是拿着结果在分析过程。所以,欢迎批驳指正,但不欢迎一棍子打死却不说理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2 00: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6-1 02:59 发表
关于武力浮动,我很顶这种说法。我们不妨看看徐晃 vs 许褚的两次交锋:
洛阳附近: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铜雀台:褚更不回答,竟飞马来夺袍。两马相近,徐晃便把弓打许褚。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拖离鞍鞒。

关羽战徐晃正常发挥是什么结果?公曰:“徐晃与吾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

如果每场都分析战场环境,最后的结果是你想作废哪场,你都可以作废那场。因为哪个准则重要,那个准则不重要都是主观的。就拿心怯比起料敌不过来说,100个人有100个解释方法:你可以说心怯不代表打斗失败,你也可以说料敌不过比心怯败退的更从容。随便了。。。以后回来哪怕再发一贴也是多废口舌。

公主好,武力浮动的说法我也赞同,所以我才会说这两战是关羽武力颠峰的表现!但很多人不认可。

关羽单刀匹马冲阵去斩颜良,之所以不被人认可,原因在与“颜良怎么可能一刀就被斩杀?”或“通过数字分析得出颜良武力还要大于关羽所以怎么可能被关羽斩杀”!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存在,你分析的再客观也不管用,轻轻一下子就全部否定了!所以,河北军的“波开浪裂”是主动让路,颜良的“措手不及”是关羽偷袭。呵呵,书中的措手不及大约起码有十几处,就颜良这个最光辉!凡是说到“措手不及”就拿这个说事,而别的那些都是合情合理的!

也因为这,所以文丑的心怯绝对不会关羽武力引起的,为什么,因为“文丑的武力不应该是这样的表现”,所以,文丑的心怯和关羽的武力没有任何关系,必须要到别处去寻找理由!

其实综合分析并得出一个中正的说法我是赞同的,但不能动不动就说某一战不算数,无效。在我看来,每一战都有他特定的意义,都有他所要提供的信息,所以,客观分析环境还是必要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2 00: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另,说一下华雄!

书中没有任何地方能说明华雄的武力就很低,够不上高手!只看他斩祖茂,祖茂好歹和程普、黄盖、韩当并列,就算武力不如,起码不会太差劲吧?就算他的武力只有程普的五分之一,这个格已经降的很低了吧,还是被华雄一刀所杀,过程都没有,大概也属于“措手不及”的那类吧!我本来还觉得祖茂出来是半偷袭状态,结果马岱兄说不是。那就当是正常状态吧,华雄一刀能劈了祖茂,照某些人的那种推理法,那么华雄劈程普需要几刀?

如此看来,华雄为什么够不上高手?凭什么就要排名颜文等人之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2 01: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云舞飞扬 于 2007-6-2 01:17 发表


你是把关羽的武力作为唯一使文丑心怯的因素,而否定了其他因素,这就是说颜文二人只能抵挡关羽三合,现在你又否认自己的观点,挺关也不是这种挺法,至于拿武力起伏作借口纯属强词夺理,武将的武力起伏是有限度的,除了伤病年老等特殊情况以外,武将的武力不会有太大变化,杀死颜文时的关羽和几十合战平夏侯惇的关羽武力是一样的,即使有些微小的起伏也不会影响战斗的结果


你说关羽战徐晃是什么状态?如果关羽在武力的巅峰状态能一合秒杀徐晃,即使受了箭伤也能轻易打败徐晃,关羽斩韩福时也是先受了箭伤的

证明一个武将的级别需要战绩,这是常识,你不会不懂这个常识吧?孟坦有什么战绩?按阁下的逻辑,赵云一合秒杀高览,因此所有被赵云一合秒杀的武将都和高览是一个级别的,高览战平过许储,这么说所有被赵云一合秒杀的武将都能战平过许储?

首先,从战场情况来分析,我得不出文丑有别的什么心理因素影响。如果你觉得有,请拿出来,说的有理我自然信服,但不能总是“反正不是这个理由”,而又拿不出别的证据来!

其次,你看清楚了,我文中写的是你说的那样的吗?我只是说,颜良之死有意外和偶然的因素,但更有关羽的因素,不能就因为颜良没还手就说这个和关羽的武力没关系,完全是意外,具体情况我分析了,他有还手的时间和机会,如果你觉得一点都没有,那么请你用事实来说服我;文丑的三个回合我也强调了,“心怯”不等于已经失败,我说了多次这和“料敌不过”的效果是一样,跟已经失败是完全两码事。如果你非要理解成我说的这意思就表明颜文二人只能抵挡关羽三合,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不能怪我没写清楚,我已经重复强调好多次了!

三、我承认我喜欢关羽,但我没有刻意挺他,我只是根据文中描写的来分析这两战的合理之处。如果你觉得不合理,或是你觉得我分析的是错误的,那么请你正面批驳,指出我哪些地方分析的是错误的,那我很欢迎讨论这种问题,但我不喜欢只否定而不讲理由的。

四、武力起伏是根据一些战例得来的,不是我空口说的。如,张合分别对张飞和马超,马超二十合败张合,张飞却三五十合搞不定张合,而张飞对马超从局面上分析居然还战优势。因为,他们三人总有人武力是起伏的。

五、再次重申强调,我分析得出的结论只是关羽强于颜文,而没有说关羽能一合秒了他们!这是两个概念,所以不要拿来假设一合就秒徐晃。受伤和颠峰状态之间到底多大差距,我说不清楚,你也不可能说清楚,因为那完全是主观猜测,所以,别拿这些不负责任的推测来说事。

六、证明一个武将的级别需要战绩,我当然懂。问题是为什么有的战绩可以算数有的却完全忽略?这个规则尺度是谁定的?孟坦的战绩就是和关羽三个回合,但你不能就此说孟坦什么都不是。他的地位排名只能在跟别人比较的时候才能因为战绩少而不断往后边排。可是先拿孟坦出来说事是你,而不是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2 15: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最初也只是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思来理解,因此偏颇之处也甚多,置歉!现在把毛评本里边的评语标出来大家看看吧,毛宗岗是直接修改润色者,很多字句是他写的,因此,在毛本中,他应该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注:括号里边是毛评语。

先看颜良:

——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吕布之马,已为关公所骑;吕布之将,又为颜良所杀。)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写得颜良声势,越衬得云长声势。)诸将栗然。

——操见连折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是直欲借云长之手以杀玄德也,昱之计亦谲矣哉!)

——操置酒相待。忽报颜良搦战,操引关公上土山观看。操与关公坐,诸将环立。所谓以客礼相待。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语殊趣。(○鸡犬矣,又以土瓦为之,轻之殊甚。)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山前颜铺,出卖首级,不误主顾。○关公出语,亦甚风流。然则世之建虚名者,大半皆卖首之标矣。)操曰:“未可轻视。”(夸奖颜良,正激怒关公。不用请他,却用激他,奸甚。)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亦激他一句。)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杀得出其不意,所以谓之刺也。)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插标卖首,今已被青龙刀买去矣。)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描写神威,真如生龙活虎。)

再看文丑:

——(颜良之死,出其不意;文丑之死,则非出其不意也。使丑亦如龚都之以玄德消息告云长,则必不至于死。故公之刺颜良,或为颜良惜;公之诛文丑,更不得为文丑惜。)

——帐下一人应声而进曰:“颜良与我如兄弟,今被曹贼所杀,我安得不雪其恨?”玄德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獬豸,乃河北名将文丑也。(文丑之意,只在报颜良之仇,更不去打听关公消息,故卒为关公所杀也。)

——文丑曰:“刘玄德屡败之将,于军不利。既主公要他去时,某分三万军,教他为后部。”(若使玄德在前,文丑不至于死。)

——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槍,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此亦先写文丑声势,以衬云长声势。)

——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突如其来,与斩颜良时又自一样气色。)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曹操在土阜上,见关公砍了文丑,大驱人马掩杀。河北军大半落水。(沮授言不可渡河,此处方验。)

另,华雄所斩之祖茂,被有人称做垃圾。真实与否我不知道,看毛先生自己说吧:

——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祖茂智、勇、忠、义,色色具足。)

[ 本帖最后由 病知先生 于 2007-6-2 15: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2 23: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云舞飞扬 于 2007-6-2 22:05 发表


1如果你觉得一个武将在己方中计,士兵大乱,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还能不受一点影响,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2既然你承认颜良之死有意外和偶然的因素,此战例就不能做为判定关羽武力高于颜良的依据

3你是否有刻意挺关羽别人都看得出来,举个例子,如果某人发武评帖时说赵云一合刺死高览的因素是因为赵云的武力,没有其他因素影响,而高览战平过许储,所以赵云武力比许储高...请问你觉得此人是不是在刻意挺赵云?

4所属的武力起伏仅限于特殊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武将武力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张飞三五十合搞不定张合是因为张飞故意拖延,为魏延雷铜夺取二寨赢得时间,这根本就不是正常单挑,更不能作为证明武将武力起伏的根据

5关羽武力是否强于颜文需要其他战例进行分析和印证,用这种灰色战例来证明武力高低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你否定其他因素对文丑的影响,这就是说关羽武力远高于文丑,文丑是超一流,演义中没有任何武将武力会远高于文丑的

6这就是你的理解问题了,没有任何战例是完全无效的,但拿一个灰色战例作为评定2个武将武力高低的根据是站不住脚的

1、文丑所处战局的当时客观情况我是分析了的,而你没有!你也只是到现在才说出“己方中计,士兵大乱,败局已定”,而且你没有指出我的哪些分析不合理,所以,缺少过程的一言否定之语没有理由让别人接受。

2、我是承认颜良之死有偶然和意外的因素,但我也分析了有不偶然和不意外的因素。没有这样看别人话语只看半截的,所以,你认定无效那是你自己的事,和我分析的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3、要说挺关,那也是毛老先生挺在先,所以我没觉得有什么。如你举的例子,如果真有人能把赵云刺高览的过程详细分析,并且合理客观,那我没有任何理由不认可。只要分析的有理,我不觉得那是在刻意挺某人。因为,即使你想挺谁,那他也要有让你能挺出来的东西!

4、你也承认武力起伏是在特殊情况那就行了!我也没说过正常情况下武将的武力一直是在起伏着的。

5、你要说我说过“关羽武力远高于文丑”,那没办法,大家回去翻帖子吧,看看我什么时候说了这句话。至于这两战是否你所说的灰色战例,你大可以批驳倒我所有的推论,那我才可以信服这确实是灰色战例。问题是你没有!你只是在否定我的结论,而对我的分析过程视而不见!

6、多谢你也承认没有任何战例是完全无效的!所以,我详细分析了这两战,而你没有!你只是把这两战直接定义为灰色战例。所以,站不住脚的该是你,而不是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3 12: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云舞飞扬 于 2007-6-3 01:45 发表


你的分析马岱他们已经反驳过了,我没有必要再重复了,在你眼里只有你自己所谓的分析才是客观的,别人的话都可以无视,你只不过是拿已经被反驳过的观点作依据,这和空喊口号没什么区别

你最好先搞清什么是特殊 ...

你可以回头再翻翻这七页帖子,马岱以及别人什么时候对我分析文丑的过程批驳了?马岱坚持“心怯”是作者特定,对我的分析过程置之不理,只简单讨论了文丑来战前的心理是怎么回事,这个观点上我们也没有达成一致。很可惜,我昨天翻出毛评语,似乎还是我对文丑来战前的心理分析是正确的!

我从没有说过我的分析就是客观的,我也没有无视过别人的话,所以我才不断回帖讨论,包括对那位一直拿罗本来说事的“河北颜良”兄。这些帖子还都在,大家都可以回去翻看,看看到底是我在狡辩,还是你在撒谎!

特殊不特殊我有我的分析过程,而你没有!你只是一直拿特殊说事,而没有给出相应的论据!如果你也像马岱兄那样,对我的分析进行详细批驳,那我很有兴趣的。可惜你没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3 12: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昨天找出毛本评语,贴上去了,马岱兄可以去看看毛宗岗对文丑出战前的心态是怎样评的,似乎不是兄所想的那样!

毛评语里对颜良、文丑之死写的很清楚——(颜良之死,出其不意;文丑之死,则非出其不意也。使丑亦如龚都之以玄德消息告云长,则必不至于死。故公之刺颜良,或为颜良惜;公之诛文丑,更不得为文丑惜。)

只是对颜良可惜,没有觉得冤。而对文丑则是连可惜都没有,给出的理由是如果他告诉关羽刘备的消息他就可以不死了!这可以看出毛宗岗的态度了吧!虽然他不是刻意在评武力,但孰高孰低,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楚了。但愿对他的话我没有理解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3 17: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7-6-3 16:57 发表

对于楼主这样理解毛宗岗的评语,我感到很遗憾,下面逐条分析。

只是对颜良可惜,没有觉得冤
-----好像整个帖子都不是在讨论颜良死得冤不冤的问题吧,不知楼主为何引到这个话题去?颜良死得冤不冤跟他和关羽的武力比较有关系吗?我是看不出来。比如魏延被斩,也是出其不意,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他死得冤。
相反“出其不意”一词倒是需要重点对待,不知楼主对这一词是如何理解的?毛宗岗可没认为是因为关于武艺高强哦。

而对文丑则是连可惜都没有
------文丑之死,则非出其不意也。本来也如此,文丑和颜良是不一样的,颜良是措手不及,文丑不是出其不意,文丑之死在于自身问题。首先是“心窃”,本身素质不够高,其次又想跑,结果忽略了赤兔马快,一跑反而坏事了,结果被追上一刀解决。
象这样死掉是不可惜,本来颜良死了自己出来报仇就是不智,若好好打至少可以全身而退,打得过程中又不行,那就该死了。
文丑之死是不可惜,就象魏延之死也不可惜一样,还有吕布死得可惜吗。

毛宗岗的评语着眼点并不在于武力评价,毕竟在三国演义中,武力只是描写的一个方面,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段评语最大价值还是认可了颜良死于出其不意,出其不意就意味着偶然因素和其他因素。

“出其不意”是毛宗岗亲自评语,那段文字也是他做了相当多的改动后定下的。他老先生既然说了颜良之死是出其不意,那我的那些对颜良的分析就全部不作数了吧!颜良之死与关羽武力无关!

(文丑之死,则非出其不意也。使丑亦如龚都之以玄德消息告云长,则必不至于死。)如果这段话还定位不了他对关羽、文丑两人的高下之说,那我就不会再说什么了,大家自己去理解吧!本来汉字的含义就博大深邃的很,个人都有个人的理解。

——帐下一人应声而进曰:“颜良与我如兄弟,今被曹贼所杀,我安得不雪其恨?”玄德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獬豸,乃河北名将文丑也。(文丑之意,只在报颜良之仇,更不去打听关公消息,故卒为关公所杀也。)

这里的评语大约可以推翻很多人为文丑“心怯”所寻求的有力证据了!而且对文丑的心态也说的很清楚了!当时战场局势如何,文字清晰,我也分析过了,不多说了,因此,文丑的“心怯”究竟为何,各人自己理解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3 22: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先是说文丑出战前就有心理阴影,大家都看着你,这叫不由自主,为面子。现在毛评语写的很清楚,文丑一心只在报仇,足见是主动出战。如果这还要追究什么别的心理原因,还要说文丑是带着心理压力来的,那就没办法说清楚了!

如果说文丑的心怯是因为战场的客观原因,又不见有人从这方面来分析,反正就是一言否定!

如此看来,文丑的心怯是一个固定的原因了!而且全书只出现这么一次,文丑的一生中也就出现了这一次,恰恰这一次就要了命!呵呵,谁能找出这个唯一的原因,那才真是天才!

我丝毫不觉得恐韩和关、文之战有什么相似之处!首先,球场上那是为了出线而不得不战,文丑则是主动请战。一不得不,一刻意为之,没相通处;其次,恐韩是因为多次交手胜不了人家,而文丑跟关羽是素未谋面,说提前恐惧那未免谈不上;如果说“恐韩”已成中国队心态的代名词时,我不敢想象罗老先生或者毛老先生写的这个“心怯”两个字就是专门来给文丑下一个心理上的代名词!而且全书中就照顾文丑一个人,文丑的面子似乎大了点!

另,原来书中每次描写两人战斗一人败退的时候,前面都是有提示的啊!呵呵,大概是我看的太不仔细了,没有发现过。

[ 本帖最后由 病知先生 于 2007-6-3 22:3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3 22: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追月蒼龍 于 2007-6-3 21:10 发表
唉,诸位看官,小说毕竟是小说,颜良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有名无字,始终是个绿叶,只是为了衬托老关之英勇而已!至于老关斩颜良一事,有以下几点想说明:1、颜良已经与三位武将战过了,至少在关羽出战之前,有名字的已有三个,至于其人在哪里,我认为应该是随曹操军一起出发的(有哪场仗可以为了一员武将等几天?),所以,其应是随后就出战了,至此车轮战之嫌跃然纸上,毕竟颜良是人啊!2、赤兔马速度实在非一般马可匹敌,加上颜良连剩三将,总会在心里存在轻敌情绪,可以说是有备战之势而无备战之心,况且此时的关羽除了刘备系与曹操系知道是勇将外,恐怕名头还不响,至此,关羽又占一便宜!另外,三国中将领之间谁强谁弱,恐怕也不能用知病兄的比较方法的。张飞一事,兄弟毕竟是兄弟,关羽如果在当时情况下,还敢还手的话,结果就又不同的。毕竟老张也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狠将啊!关张根本不具可比性的。

兄台好,说的很对,颜、文只是为了衬托关公,的确是绿叶,毛宗岗的态度很明确。再讨论一下兄台所说的这几点。

1、关羽战颜良肯定是在几天之后了,这个不用怀疑。当时关羽还在许都,曹操、颜良在白马,关羽赶过去肯定要几天时间,这个书里边写的很清楚。所以,车轮战是不可能的。但初次交战的魏续、徐晃确实是车轮战。

2、颜良有没有轻敌情绪,书中没有明确表示,所以无法判定。关羽名头不响,或许是事实吧。我在文中主要分析的是颜良有反应和准备的时间,再者关羽又是冲阵而来。但毛评语也说是“出其不意”,所以我放弃我的观点,颜良之死与关羽武力无关。

3、张飞刺关羽一事,是拿来比较说明武将的反应能力的,着眼点是出其不意的一击关羽躲了过去!至于兄台说什么关羽不还手,呵呵那就扯远了,何况关羽此时手中的刀都交给周仓拿着了,还怎么还手啊!取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明关羽当时的出乎意料肯定要在颜良面对关羽的时候要大的多,而关羽躲了过去颜良却没有躲过去。

4、

[ 本帖最后由 病知先生 于 2007-6-3 22: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3 23: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7-6-3 23:23 发表
怎么又上纲上线了?不由自主、为面子之类的词语都出来了,这样不是认真讨论的态度吧。

出战前就有心理阴影有什么不正常吗,记得有位运动员说过,说决赛之前不紧张,那是鬼话,但紧张归紧张,真正比赛起来就不一定了,有的人会正常发挥,有的人不正常发挥,因人而异。

楼主还真说对了,心窃就是文丑的专有名词,别人都不曾用过,唯一相似的仅是关兴的胆寒。不是文丑的面子大,而是作者一定要用一个特殊名词来说明文丑三合就败走的原因,作者难道是随便使用这么一个词语吗,四大名著的文学水平不至于如此吧。

文丑虽然没见过关羽的面,但颜良死于一个红面长须之人,文丑总是知道的,颜良是什么水平文丑这个兄弟当然清楚,自己面对一个斩了颜良的武将,心理上发生一些变化难道不正常吗,要说文丑还信心十足,那只能说明文丑太不识时务了,水平太差。

看看文丑是怎么主动请战的吧,袁绍大喜曰:“非汝不能报颜良之仇”。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不只袁绍一个吧,形势明摆着,若由一员武将来出面报仇,文丑就是众望所归的一个,文丑怎么能没有表示,当缩头乌龟?沮授非常清楚,他的建议虽没明说,实际也是不看好,但是袁绍这个君主太差劲,一意孤行,白白让文丑送命了,看看人家曹操是如何做的:
许褚曰:“愿借精兵五万,斩刘备、吕布之头,献于丞相。”荀彧曰:“将军勇则勇矣,不知用谋。今许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彧有一计,名曰二虎竞食之计。
曹操顺水推舟就听从了计策,又没有驳许褚的面子,如果曹操也一时冲动就听从了许褚的想法,不要说吕布了,关张就够许褚受的了。

——“在颜良被杀的情况下,如果由武将领兵报仇,这个责任明摆着只能由文丑负担,袁绍也言:非汝不能报颜良之仇,虽然不好明说,但持这样观点的人肯定不少,这叫大家都看着你。如果文丑没有任何表示,反有缩头乌龟、贪生怕死之嫌,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武将,有时面子可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兄在前面分析文丑出战前心理的话,说的很清楚了吧。面子之类不是我的赌气之言。

——遂仍请玄德上帐坐,议报颜良之仇。帐下一人应声而进曰:“颜良与我如兄弟,今被曹贼所杀,我安得不雪其恨?”玄德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獬豸,乃河北名将文丑也。(文丑之意,只在报颜良之仇,更不去打听关公消息,故卒为关公所杀也。)

结合原文字和毛评语,我反正是看不出来文丑是勉强出战!我的理解倒是文丑听说赤面长须大汉一个回合就斩了颜良,心中大怒,一则认定颜良未经还手就被杀,死的冤;二则兄弟情深,此仇非报不可。这样恐怕才符合文丑的举动、语言及毛评语!

说到“心怯”,文中倒是还出现了一处:

——却说曹操使张辽、许褚探长坂桥消息,回报曰:“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矣。”操曰:“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遂传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要过。

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文字当然十分讲究。因此,作者似乎不会让曹操如此不负责任的去评价张飞吧!

另,对于文丑的请战和袁绍的态度,沮授倒是有评价:

——沮授出,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遂托疾不出议事。

“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沮授倒是代袁绍、文丑说的很清楚了!

——玄德曰:“备蒙大恩,无可报效,意欲与文将军同行:一者报明公之德,二者就探云长的实信。”(玄德意只重在此句。)绍喜,唤文丑与玄德同领前部。文丑曰:“刘玄德屡败之将,于军不利。既主公要他去时,某分三万军,教他为后部。”(若使玄德在前,文丑不至于死。)

结合原文和括号中的毛评语,文丑战前心态应该非常清楚了。

另,所举许褚请战例子。曹操如何精明那是他的事,但许褚的态度却是真实请战,这个应该不假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4 00: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再补充一下张飞“心怯”:

——飞曰:“他被我一喝,倒退数里,何敢再追?”玄德曰:“若不断桥,彼恐有埋伏,不敢进兵;今拆断了桥,彼料我无军而怯,必来追赶。彼有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方说明缘故。马尾树枝,是翼德巧处;拆断桥梁,是翼德拙处。莽人使乖,到底是莽。)

——却说曹操使张辽、许褚探长阪桥消息,回报曰:“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矣。”操曰:“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曹操料张飞,玄德料曹操,都各不差。)遂传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要过。

玄德说出了曹操反应过来之后的推断——“彼料我无军而怯”,而曹操直接说——“乃心怯也”。毛评语——曹操料张飞,玄德料曹操,都各不差。

刘、曹二人好象都是从客观现象分析来得出“心怯”。

总不成,文丑真的就那么特殊?做为具有鲜明拥刘反曹思想的作者笔下,文丑就比张飞还特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4 00: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再说一下“措手不及”:

——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极写云长。)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杀得出其不意,所以谓之刺也。)

——行不到十里,又一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矛大叫:“张翼德在此!”(叙法与前变。)直取吕翔。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不耐杀。)

——张顗挺枪来迎,宁大喝一声,顗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

前三个“措手不及”还都有评语,最后一个则没有。四个“措手不及”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对于颜良,文字修改者毛宗岗在评语里还是交代了,是“出其不意”,而不同于别的两个都是为了烘托关张的原因。

对书中出现多次的词语都有特指的解释,那对于文丑的“心怯”,如果真是极有深意的话,他似乎没有理由不在评语里带一笔吧?

前一个帖子我写上了,对张飞的“心怯”,毛是有评语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4 00: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腾 于 2007-6-4 00:28 发表


毛宗岗说的话没用,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演义作者的名字都是罗贯中,不是毛宗岗,听你的意思是要把毛宗岗当三国演义的作者,你真是朽木哦

PS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呵呵,对阁下此等无理挑衅之言,本懒得做答。怎奈此贴是本人所写,答贴是责任,还是回阁下几句吧!

前面我已经说明过了,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但传世的毛评本是经过毛宗岗父子修改润色的,改动颇多。因此我才说,对于毛本三国,毛恐怕比罗老先生更有发言权。如果是讨论罗本,搬出毛评语就是小儿之见。可惜,我讨论的是毛本,因此,搬出毛评语非但不离谱,倒是合情合理。

呵呵,孔明斥陆绩:“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今日复现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4 14: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7-6-4 01:30 发表

俺岂有不删之理,你这个帖子现在正热,会有不少东西沉淀下来,集中处理。
另外楼主来轩辕不长,看得出爱好武评同古典文学,有两个建议:1、要有心理准备应对一些网友谊善意或者恶意的玩笑,版主会处理的。2、建议采纳、吸收他人正确的观点,例如马岱分析文丑心态的帖子,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接受,不要试图完全去说服人家,这时有几个来回后就换个话题吧。

俺抽出时间后,与你好好交流,如果一位叫孤高的来了,建议多与其交流一下,不错;有时间看看马岱的武评帖,不一定要你同意其观点,关键是看其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也许会有收获。

回孤狼兄:或许总是拿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来想象别人转过来的态度吧,所以有时候难免不能平静。多谢提醒。

兄可以回头翻翻这八页帖子,在下自以为不是那种认死理而不听别人建议的人。凡是建议的合理,我自然会认可。这个回帖中可以看明白。

我不是试图完全去说服别人,但每一个持自己论点的人总是希望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吧?再者,讨论讨论,本来就是有争执的事,只要各自说出各自的道理,并说的有理,那即使不认可,总可以借鉴。问题是有些帖子只否定观点,而不说自己的道理何在,这就不能让人信服了吧。

我是前天才想起来去找毛评,算是很愚鲁吧。看了毛评,我自己对我分析的颜良一战已经推翻了,我自己承认了。尽管我还是觉得有我分析的合理之处,但毛老先生自己下了评语,所以我只能退步!所以,在下自觉并不是那种一味胡搅蛮缠之辈吧?

最大争议在于文丑的心怯!我前面说过了,我是从此战中分析得出关羽武力大于文丑,而不是先有关羽武力大于文丑的结论,然后再拿来印证此战。诸多人不承认,是先就认定这是灰色战例。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如果能合理分析此战确属无效,那也行。问题是狼兄回头翻翻帖子,有人对我分析文丑一战的客观战局的分析过程做过驳斥吗?只是拿“心怯”一词说事。这也行啊,如果你觉得文丑的败因就是心怯,而我分析的并不对,那你拿出文丑心怯的真正的原因出来啊!如果真是有理,那我自然信服,进而全盘推翻我的推理。可惜到现在,没有人给我这个原因啊!

呵呵,对于只否定而不给出原因理由的,孤狼兄觉得可以接受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4 15: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7-6-4 07:36 发表
这是兄在前面分析文丑出战前心理的话,说的很清楚了吧。面子之类不是我的赌气之言。
----很清楚?怎么个清楚法,你倒说说看。

结合原文字和毛评语,我反正是看不出来文丑是勉强出战!我的理解倒是文丑听说赤面长须大汉一个回合就斩了颜良,心中大怒,一则认定颜良未经还手就被杀,死的冤;二则兄弟情深,此仇非报不可。这样恐怕才符合文丑的举动、语言及毛评语!
----我好像没说过文丑是勉强出战吧,要不楼主翻翻前面的帖子,文丑是主动出战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主动出战并不代表有信心取胜。不知楼主是否看过“特洛伊”这个电影,赫克托对与阿蒂硫斯单挑并没有信心,但他还是固执己见,要和对手单挑。还有演义中的庞德战关羽,也类似。

曹操评价张飞的“心窃”当然是正确的,张飞心里确实底气不足,虽然他喝退了曹操百万大军,这正好和我所想的观点一致。张飞喝退了曹操百万大军=张飞没有信心,文丑主动出战就代表有信心?
这个心窃的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此心窃不是评价武将的武力单挑,说文丑的“心窃”是专有名词并没有什么问题。

后面的话不明白,文丑战前心态应该非常清楚了?怎么个清楚法,你倒说说看,不要把话说半截子。
许褚的态度是真实请战,我没否认,当楼主认为许褚真的很有信心拿下吕布和刘备吗?

马岱兄好:

——在颜良被杀的情况下,如果由武将领兵报仇,这个责任明摆着只能由文丑负担,袁绍也言:非汝不能报颜良之仇,虽然不好明说,但持这样观点的人肯定不少,这叫大家都看着你。如果文丑没有任何表示,反有缩头乌龟、贪生怕死之嫌,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武将,有时面子可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兄前面回帖的原话。“这叫大家都看着你。如果文丑没有任何表示,反有缩头乌龟、贪生怕死之嫌,”兄这话难道不是表明了文丑出战有勉强之意吗?“主动”只代表一个动作,而勉强则是心理的活动。因此,对于兄的话,是我理解错误吗?要不麻烦兄再解释一下。

另,我好象也没有说过文丑出战前是信心十足吧?我只说了,我的理解是文丑出战是为报仇而来,因此在心理上他不会先有心怯畏缩之感,但这也不代表他就是信心十足啊。我说那么多的,不是为了证明文丑是信心十足而来,而只是为了证明文丑出战前没有心理阴影。我的这个理解从毛评语和沮授的话里也可以看的出,文丑的心思只是报仇立功!因此,鉴于文丑出战前的这种心思态度,我才得出他没有理由在面对关羽之前就先有心理阴影。而文丑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见证了他心理素质很好。

文丑战前的心态毛评语和沮授的话说的很清楚了啊。

——帐下一人应声而进曰:“颜良与我如兄弟,今被曹贼所杀,我安得不雪其恨?”玄德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獬豸,乃河北名将文丑也。(文丑之意,只在报颜良之仇,更不去打听关公消息,故卒为关公所杀也。)

——沮授出,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遂托疾不出议事。

毛评语说了文丑之意只在报颜良之仇,可说文丑是请战而不是授命出战吧?而沮授的“上、下”难道不是指袁绍、文丑?“盈其志、务其功”难道还说明不了袁绍、文丑两人的心态如何?再看:

——绍喜,唤文丑与玄德同领前部。文丑曰:“刘玄德屡败之将,于军不利。既主公要他去时,某分三万军,教他为后部。”

文丑的举动也能说明他的态度吧?如果真是战前就带着心理阴影,那他大可以让刘备在前自己在后!所以,这几处综合起来,我觉得能说明文丑的战前心态了吧?

许褚同样是主动请战,但这只能说明他战前心理不怯,敢去,也不能说明他有信心啊!这和文丑是一样的,不怯不代表就信心十足吧?这是两个概念。

这个可以参考别的两个例子:

——却说张飞闻马超攻关,大叫而入曰:“辞了哥哥,便去战马超也!”孔明佯作不闻,对玄德曰:“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曰:“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孔明曰:“翼德拒水断桥,此因曹操不知虚实耳;若知虚实,将军岂得无事?今马超之勇,天下皆知,渭桥六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可胜。”飞曰:“我只今便去;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

张飞主动请战马超。但从文字上分析,得不出张飞就有信心一定拿下马超,只能得出张飞是憋了一股劲,决心要拿下马超。决心和信心是两码事!最后的“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更是决心的表示,而非信心!但有决心就能得出他不怯,敢去!

——洪曰:“巴西守将张飞,非比等闲,不可轻敌。”张合曰:“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之!”洪曰:“倘有疏失若何?”合曰:“甘当军令。”洪勒了文状,张合进兵。

这个才是信心!语气上和张飞前面的迥然相异。张飞是“如胜不得……”,而张合是“必擒之”。此外,关羽战颜良前的心态那也是信心!

比较一下决心和信心,可以看出,二者很类似,但不完全一样。相似处:战前心理上都不怯,敢去!二者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只代表了战前的心态,但和最终结果没有任何关系!如张飞战马超是平手,张合战张飞则是落荒而逃,而关羽斩了颜良。因此,决心、信心都只表明了战前的心态,和最终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不能说有信心就一定必胜,有决心就一定要赢,这个和心态是两码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4 15: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腾 于 2007-6-4 14:45 发表
文丑是因为刚杀退徐晃张辽体力有消耗,这时又遇到关羽突然杀出,文丑担心曹军用车轮战术消耗自己的体力,所以会心怯拨马绕河而走,想用回马箭取胜,但没想到关羽马快,结果没来得及放箭就被斩下马来..

呵呵兄台此说也是一论,有合理之处,我认同。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那就是文丑的担心和回马箭之说,请详细论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4 16: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岱兄好:

——楼主还真说对了,心窃就是文丑的专有名词,别人都不曾用过,唯一相似的仅是关兴的胆寒。不是文丑的面子大,而是作者一定要用一个特殊名词来说明文丑三合就败走的原因,作者难道是随便使用这么一个词语吗,四大名著的文学水平不至于如此吧。

这是马岱兄自己说的吧?但既然张飞身上也出现了一个“心怯”,那这就不能说是文丑的专用名词了吧?专用者,总不能在不同的人身上出现吧?那样就不成专用了吧!马岱兄自己也一再强调,四大名著的文学水平不会是很随便用词的。因此,没理由把文丑的专用词又借给张飞来用了吧?

张飞的“心怯”可以随后专门讨论,这里不用了吧。只要能说明不是文丑专用的就行。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我是不把这一战当作灰色或无效战例,然后来分析,进而从中得出关羽武力大于文丑。直接证据就是文丑“心怯”!所以,文丑的“心怯”是我的论据而不是我的论点。我是通过此战的分析得出关羽强于文丑,而不是先有关羽强于文丑的事实然后拿来印证这一战所描写的文字!所以,我不可能通过这一战分析得出“关羽的武力为什么会让文丑心怯”!

这就好比让人解释出“为什么赵云能三十个回合打败张合”一样!是因为先有“赵云三十个回合打败张合”的事实,然后才有“赵云武力大于张合”一说,而不可能是先有“赵云武力大于张合”,然后才得出“赵云可以三十个回合打败张合”。这是本末倒置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4 17: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7-6-4 16:20 发表


呵呵 病知君好 ^_^

假如单单分析此战,显然此战以完成,自然一切是在此战中找,所有的结论也就是从此战中来。可是先生想过其他的思路没,即并非分析以完成的心态,而是预测未完成的方法来看此战。

详细来说,就是当从头开始读演义,一直读到“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的时候,将书掩上,预测一下,此战结果会如何?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以演义到此时为之出现过的战例先估算一下二人的武力呢?
——关羽所斩的强手:华雄;关羽战平但有明显优势的:纪灵;关羽没有明确结果的对手:夏侯敦(诱敌);关羽勇气判断力的象征:颜良…
——文丑战胜的强手:公孙瓒;文丑战平的对手:赵云;文丑没有明确结果的对手:徐晃(兵马齐到)
由此得出,关羽与文丑单挑,多半在30~50合分不出胜负。
如果是列阵后的出马单挑,很可能在这个回合数后,由文丑方压阵官恐文丑有失先鸣金。如果是在战场上遭遇单挑,结果则将必然会受到战局影响而有一定的变化。
此战,总的来说,曹军先乱迅速调整;文军后乱调整迅速,基本上两军在关羽文丑遭遇时是势均力敌,可能曹军略占先机,所以战局可能的影响不大。
所以如果在没看原文的情况下预测,两人多半是至少战上三十合,然后出现单挑中止的突发事件。和文丑忽遇赵云是稍稍有点像的。

可是这是翻书一看,预测却被彻底颠覆。文丑战不三合拨马回走,粗粗一看,这基本上就等同于关羽三合击败文丑啊。实际结局和预测的反差何以会如此大?由不得有人疑惑啊。所以赶紧再翻开书,细细读之。这时就会发现,文丑并非败走,而是心怯而走。

也就是说文丑和关羽在武力上并没有实实在在明白无误的分出胜负来,而是文丑由于心怯这种心里活动而提前中止了单挑。即实际结局和预测的反差如此之大是有原因的。

可惜作者在此惜字如金,没有明示读者文丑心怯的原因。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分析出来这个原因,也推测不出来啊。所以我们只需要大概的框定一下这个原因的趋势就可以了啊。

假如能够证明文丑的心里活动大部分是由关羽的武力引起,好比李典的料敌不过,那么文丑的表现也接近于完败,只是比完败稍稍好些罢了。
同样,假如证明文丑的心里活动大部分是由其他因素引起,好比徐晃的料敌不过,那么文丑的表现就极大的情有可原,在武力上没有丢脸。

个人意见,趋势是介于武力引起和其他因素引起之间。换而言之,是由武力和其他因素综合引起。
因为有武力在其中,所以在战前无法明确比较的关羽文丑二人可以分出高下,关羽强于文丑得到了实证。
因为也有其他因素,所以此战不能像其他结果清晰的战例一样准确的指出二人之间的差距究竟是多少,即只分高下,无法定位。

这也是俺对此战一贯的看法。

最后不负责任的猜测一下原因的组成,个人意见是下面这三项的可能最大
1•报说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颜良之死的阴影
2•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离战场并不远的徐晃
3•战不三合——关羽的武力

兄台好,多谢前来讨论,兄之见,多有高明之处,我当细细斟酌!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吧:

首先,我通过此战只是分析得出关羽武力高于文丑,但究竟高多少,那要通过别的战例来进行对比。我也一再强调,两人之间的差距不可能就是三个回合,但如果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三个回合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不过那也已经是题外话了,不属于本贴探究范围。

其次,兄所说的预测法,倒是别开生面,颇有道理。而且推理甚为得当,这个看法我接受。

三、文丑的被杀并不在于他武力的高下,而在于他转身要跑,结果关羽马快,所以被杀。他转身跑的原因是“心怯”。所以,这个“心怯”才是讨论的最重点。因为,如果考究不出这个“心怯”究竟代表哪个方向,那就无从判断其原因。兄说的很好,要莫就是关羽的武力引起,要莫就是别的客观因素,只有这两个方面的取向。

四、所以,我想尽可能详细的分析一下文丑出战前的心理因素,究竟如何。因为,虽然可以通过前边的一些战例大致得出两人武力方面的一些情况,但是我觉得,如果不是完全因为偶然或突然因素而导致出来的结果之外,两个人之间的直接对话显然比通过别的战例来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吧?因此,我分析了文丑出战前的心态和战场上的局势,我的结论是对他没有太大影响,当然很多人可以不认可,因为那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判断。

最后,对于兄台给出的三个原因,呵呵,差不多也就是这么三个了。究竟如何,有心者还需要进一步求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病知先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162385
注册 2007-5-22


发表于 2007-6-4 17: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腾 于 2007-6-4 16:58 发表


从2人的表现可以看出文丑武力比颜良要弱一点,但文丑的箭术却很强,张辽虽然经徐晃提醒严加防范还是被射落马下,文丑凭武力很难在短时间取胜,何况这时文丑在追徐晃,如果徐晃转身和关羽联手,文丑肯定抵挡不住,所 ...

前面我已自己推翻我对关、颜的武力判断,所以就不用再拿颜良来比文丑了。

文丑的箭术是否很强,还值得商榷,而不能用张辽马被射翻来做论据,毕竟徐晃只提醒了第一次,张辽急躲下只射掉了簪缨,第二次是射中了马,我想马总会比人好射一些吧?

徐晃转身联手关羽,书中没有见到任何哪怕一字的提示,所以,这个主观性就太强了吧!而且,如果文丑真的是打算用兄台所说的“回马箭”来取胜,那就没有必要“心怯”,那该是成竹在胸了。所以,徐晃转身前来云云,主观揣测性太强,没有文字依据。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5 04: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31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