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借荆州的几点疑问 望博学者解答之, 小子初读三国志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水经注》里面的夏水应该指的是内荆河吧,不是长江。

内荆河在新滩口注入长江。

另外,似乎古代把汉水下游也叫夏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石阳亦名石梵。王伯厚曰:石阳故城在黄陂县西二十三里。吴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即此。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
“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由于刘琦是接任黄祖的江夏太守,因此防区与黄祖时不会有什么变化,也应该在长江以北。

两汉时期,把武汉市谌家矶至黄陂武湖这一带统称夏口。这些地方都在长江以北,江汉交汇处。三国地图上所标示的夏口是孙权所建的夏口城,这个城在赤壁之战时不存在。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4-5 18:51 发表
夏水应该在江陵东南,而内荆河在江陵东北。

夏水应该先注入沔水然后在夏口处流入长江,内荆河未到夏口就直接流入长江了。

夏水究竟是哪条河这不是我说了算的,相关资料有记载。所谓先注入沔水然后在夏口处流入长江,实际指的就是汉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我所引的是《读史方舆纪要》《元和郡县图志》等史籍记载,和今人没什么关系。


另外关于夏水:
“夏水,在城东南,汉江之汜也,长七百里,冬窒夏通,故名。”根据《江陵县志稿》的记载可知夏水冬天枯竭,可见并不是一条很大的河。夏水逐渐南移,与涌水下游合流才形成现在的状况,在三国时期内荆河应该“东至江夏云杜县入沔”。其位置大概在现在的仙桃东南汇入汉水。

《明史地理志》关于江陵的记载很详细“东南有夏水,至沔阳州合於沔水,故沔水亦兼夏水之名。”关于沔阳州的记载也提到了夏水“又南有长夏河,江水支流也,亦曰夏水。”
沔阳州就是现在的仙桃市,长夏河就是内荆河。“故沔水亦兼夏水之名。”所以汉水下游段也被称为夏水,夏口附近的夏水实际上指的就是汉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麻衣道人 于 2006-4-6 17:34 发表


鱼游,图中不是内荆河吧,内荆河是贯串今江陵城区..
而图中的河流正好在我家乡,应该叫东荆河

蚂蚁是沙市的?我家离你不远
内荆河在东荆河南边,大部分地图都不标示。我那条河的确标错,换了张地图终于找到内荆河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主流靠长江太近,估计省级地图标示的可能性不会有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4-6 16:47 发表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初地理著作,元和郡县图志》为唐李吉甫所撰。

一个差了一千多年  一个差了三百多年

水经可是三国时代的书 你说哪个准确

谁规定的年头比较短的就可信,比较长的就不准确?史记还记载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呢,是否也不能相信?
史籍的可信度不是按年头长短来算吧,而是看编纂史籍参考了多少资料、如何取舍。
《读史方舆纪要》可信度是相当高的,至今仍成为历史地理学者乃至研究历史、经济、军事的学者们必读的重要参考书。先后查阅了二十一史和100多种地志才写出的《读史方舆纪要》可信度如何不用我多解释了吧。


我引《读史方舆纪要》与《元和郡县图志》主要是证明黄祖守江北、刘琦接任黄祖也只能在江北。
如果刘琦的基地在江北,周瑜带领部队进驻江北,曹操也在江北,那怎么可能和曹操发生水战?
因为曹操主力在江陵、周瑜主力开赴赤壁,当然不可能在夏口发生什么陆战,只能在赤壁水战。

[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4-7 09:41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4-7 14:18 发表
MS你只证明了河边有座城  剩下的都是你推测出来的

黄祖管辖的城池有很多  你怎么证明那座城就是江夏的治所

当时的情况肯定用当时的资料了,以后这条河怎么变迁和当时有什么关系

黄祖任江夏太守的时候治所就在石阳,我能证明石阳在江北就已经足够了。
当时夏水流入汉水我在前面已经提及,之所以列举夏水以后的变迁就是来证明内荆河就是夏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8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20: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70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