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天水 姜维, 相当于蜀汉与曹魏的后期统帅及蜀汉最后斗争的必要性续作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11-22 00:2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huaye112于2005-11-21, 18:47:52发表
阳平关兵不满万,而且从斜谷来的兵马不会正面进攻,而从侧面,而侧面是个易攻难守之地,如果钟会从陈仓进兵的话,兵再多也不可能瞬间瓦解阳平关守军的。还有就是蒋斌和王含投降至使汉中门户大开,再也无险可守了

姜维主持蜀汉军事时,对汉中的防务作了变动。此前,蜀汉对于汉中的防御方略主要是靠置立军事据点,扼守险要,控制秦岭诸谷道,拒其出口,使敌不得出险。姜维改变防御战略,撤去诸围守兵,聚屯汉、乐二城,坚壁清野,试图纵敌入平地,待敌兵疲粮乏之际,再击其惰归。这一变动后来被证明是一种失策。若姜维专守汉中,那么,以姜维的战术才能,此策倒不失为一种积极的防御方案,它实际上是将蜀汉攻关中时“千里负粮以邀一日之战”的不利形势交给魏军来承受。但姜维对魏用兵的重点却远在陇西,这样,撤掉扼秦岭谷口的诸围守兵便实在是一种失策。后来,姜维避祸,屯田沓中(今甘肃临潭西南),汉中方面的防御仍未调整过来,这便铸成了致命的错误。
司马昭灭蜀的战略布署便是充分利用了姜维的这些错误。司马昭的伐蜀方略是:“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以刘禅之闇,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 注:《资治通鉴》卷七十八 魏纪十 ] 曹魏伐蜀之战基本上是按这一构想展开的。邓艾、诸葛绪等将在陇西牵制姜维,断其归路;钟会率大军穿越秦岭诸谷道直趋汉中。钟会大军能够顺利穿越秦岭诸谷道,坦行至汉中,便得益于姜维自弃险要。钟会至汉中后,迅速越阳平关而趋剑阁。姜维这时倒是表现出了他杰出的战术才能,摆脱牵绊,迅速回军,退守剑阁,以拒钟会大军。钟会大军被拒剑阁险要之外,一时无计可施;邓艾却出其不意,偷渡阴平道,出姜维军后,直趋成都。姜维回救不及,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从蜀汉开国到灭亡,一前一后对汉中经营的得失可看出汉中地区对于南方的重要程度。汉中对于蜀汉来说可谓存亡攸关。蜀汉立国四川,军事重心却尽在汉中。以守而言,蜀汉自丞相、大司马至大将军皆屯汉中;以攻而言,汉中又是蜀汉北伐的前进基地。若汉中不守,则四川门户洞开,蜀汉几不可以立国。所以黄权把曹操取汉中比作“割蜀人股臂”、杨洪强调“若失汉中,则无蜀矣!”自姜维改变北伐的战略重点,又改变汉中的防御方略,蜀汉的国防遂出现严重缺陷;曹魏灭蜀则及时地利用了这种缺陷。  
  姜维在汉中防御的失策还影响到了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蜀失汉中开启蜀汉灭亡之机,而蜀的灭亡又开启了王濬在四川经营水师图孙吴上游机会。  


[出自《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饶胜文]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11-22 07:1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如果姜维真的专守汉中的话并不困难。汉中与关中之间可供行军的谷道非常有限: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因此拒敌于谷口之外并不困难。兴势、黄金堵住傥骆、子午谷,汉、乐二城东可拒骆谷、子午谷,北可挡褒斜谷、故道,且两城之间,可互为助援。姜维自领精锐居中策应即可。蒋琬当政时期,曹爽、夏侯玄曾率军自骆谷入攻汉中。当时蜀汉汉中守兵不足三万,而王平全力主张据守兴势城,扼险以拒之。
专守汉中是非常正确的战略。汉中是巴蜀的门户,按杨洪同学的话说:“汉中,蜀之咽喉,存亡之机,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姜维的战略重点的确在陇西。除了姜维每次北伐用兵可以作证之外,“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建威在祁山东南、武城在天水、陇西之间、武卫在武都郡、石门在武都、天水之间;另外三处也都在陇西,不在汉中。这更可证明姜维把攻取和防御曹魏的战略重点放在了陇西。
是因为汉中兵少。扼守据点的兵力不足以出战堵住钟会大军的行军路线,导致被分割包围使得钟会顺利进入汉中。况且“入平”正是姜维所采用的战略:“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11-22 08:3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王平兵不满三万就可以挡住十万魏军,秦岭之险足以弥补蜀汉兵力上的不足。
正因为汉中兵少不足以堵住钟会大军,所以才需要姜维坐镇。以谷口各城为防御据点及情报收集站。当一支大军走入峡谷之内曹爽和钟会就没什么区别,名将之所以是名将就是要尽量避免走入这种无法施展的地形。 《孫子兵法》行軍篇说: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蜀汉拒敌于谷口就是孙子兵法的实践。

姜维的战略自他上任到汉中丢失一直都没改变过。以攻代守固然漂亮,却使得国力大为减损。为将者应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不可一味教条。《周易·系辞下》: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姜维北伐之时攻守之势早已逆转,北方魏国国力已远远超过蜀汉。所以姜维北伐两次大胜只是伤及曹魏皮毛,而一次大败就导致举国震惊。所以姜维北伐屡次劫掠人口补充本国空虚。
后主要想替换姜维首先要有借口,姜维给人留下的把柄就是“累年攻战,功绩不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21:4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33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