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的军事能力实在是远胜司马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拿李世民的观点没什么意义吧。本朝太祖还说过“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司马懿敌孔明之智”
只不过这些言论不利于诸葛亮,所以被某些人称为马后炮。

说毛太祖马后炮,李世民不也是马后炮么?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在飞机、导弹出现之前热兵器时代战略上和冷兵器时代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在于战术上。
本朝太祖指挥的战役也不少,不管他后期指挥了多少,军事水平已经摆在那里了。
战术上的分析要细致,长篇大论不足为奇。把握战略需要优秀的大局观,往往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全局,虽然看似大而空,但实际上是精华所在。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毛提倡的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不是在整条战线上拉开和敌人对打。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刘备的战略目标是汉中的土地,汉中之战刘备没有歼灭夏侯渊兵团吧,主要战果是击毙夏侯渊兵团的总司令。
吕蒙偷袭荆州是实实在在的断了刘备一指(其实是臂)
若不能成建制的歼灭敌人军队,而是一味追求占领土地等于给敌人留下更多可以机动的兵力来反击自己。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好热闹
粮食消耗主要并不在于前线, 而是在于运输成本上的消耗.
对比魏蜀两国的运输线,蜀在每运一石粮食背后的消耗都比魏要大很多,在国力上魏又远远高于蜀,拼起消耗蜀非常吃亏,所以诸葛亮才想屯田。不过屯田只能部分解决粮食消耗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战斗及非战斗减员蜀无法在敌占区得到补充。
所以司马懿在战略上采取防守的态势,战术上谋求进攻是正确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5-21, 15:10:42发表
对比魏蜀两国的运输线,蜀在每运一石粮食背后的消耗都比魏要大很多

-------关于着点, 诸葛亮早就预先将粮食运至谷口集中, 大大缩短了运粮之道路, 而且做了些小发明来节省人力. 哪方消耗大就不一定了.

在国力上魏又远远高于蜀,拼起消耗蜀非常吃亏

-------魏国国力是远高于蜀, 但是索要维持的地方花费同时也远大于蜀, 就区域平均实力而言.  魏国消耗战不比蜀国占到什么便宜.

所以司马懿在战略上采取防守的态势,战术上谋求进攻是正确的

战略上防守态势是正确这点不用说, 战术上谋求进取那就是阁下自话了.   

如果蜀粮食充足大可不必去屯什么田,集中兵力谋求决战才是正道。司马这次是下定决心和诸葛对耗了,假如诸葛不死,蜀囤积的粮食总是要吃完的。小发明的确可以节省人力,但蜀的供应基地在汉中,魏的基地在关中平原,论补给线蜀怎么也比魏要长很多。魏维持的地方花费远大于蜀,但别忘了每年的财政收入也远大于蜀。
也就是说魏的财政收入大于蜀,供给一场战争的支出又小于蜀,怎么看都是蜀吃亏。

司马一看见蜀军有军事被水割断 立刻策动万骑冲过去开打, 两次派出郭淮去迎战诸葛这都属于战术上的进攻。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5-22, 2:10:30发表
1 三国志原文就填得很明白, 诸葛亮屯田乃是为久驻之基, 还是粮食问题? 屯一次田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有收获呢?

2 魏的基地在关中平原,论补给线蜀怎么也比魏要长很多。魏维持的地方花费远大于蜀,但别忘了每年的财政收入也远大于蜀。

嗯, 看来辽东, 并州幽州徐州青州等等侯郡的粮食都是一收了之后就瞬间移动到关中平原, 所以魏的补给线就只是关中平原, 其他地方的补及线一律忽略不计, 更不需要计算魏国在东防西防之中的战争消耗, 更不用去计算魏国又是陇右无谷, 又是连年不收, 又是天下少谷的情况, 魏国玩消耗谁有利?
蜀中可是粮食大大D有. 就怕你不玩消耗.

3 司马懿唯一的一次"战术进攻"就是万骑出动, 结果灰溜溜的跑回来, 其余的, 都是蜀方主动出击, 郭淮根据蜀军的动向向司马懿提议防备个案, 这是战术进攻还是战术防守呢?   

1、为什么要搞久驻之基?《三国志》好象是这么说的: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2、赋税这玩意儿在州府可以直接收粮食,哪有辽东还往中央还交粮食的?别混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区别。只有盛产粮食的地方才会负担向中央运送粮食的任务,辽东不是, 并州幽州也不是。再看地理对粮食转运的限制,关中平原有一条渭水,关东的粮食可以通过黄河入渭水到达目的地漕运是古代最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比什么当时发明的性价比都来得高。蜀那边好像除了山路还是山路。

3、别以武功水一战为司马懿是灰溜溜回来的,既然蜀军援军已经搭好桥,魏已经不能一口气吃掉河这边的部队当然是选择撤退。不能根据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而调整战术的不配称为优秀的统帅。仍然让万骑往上冲那叫盲目,如果投入更多的兵力战斗很可能出现战略决战。由于司马懿在战略上采取的是守势,所以尽量避免出现的结果。而北原是双方同时抢占一块阵地,判定为遭遇战最合适。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夏天水灾花啦啦,春冬天变成一片冰。看到这里无语了,没有回帖的动力。论渭河起码也要对渭河的水文有基本了解吧,渭河的结冰期能达到180天?这哪是渭河,简直就是乌苏里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10-17 10:2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还是那句话:如果《晋书》是野史的话,所有两晋的研究著作都可以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从此中国历史中两晋这一段一片空白。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10-17 11:5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好采诡谬碎事”别忘了前面还有“参考诸家,甚为详洽。”的评语。另外什么是诡谬,什么是碎事您老也要分清楚啊。狼顾鹰像叫“诡谬”,雪窗萤火才叫“碎事”哪有不分清史料随便拿一句就当救命稻草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10-17 15:5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以臧荣绪《晋书》为主也无妨。关键在于它参考了诸家,也就是说全面掌握当时所有记载晋朝历史的资料。你又怎么知道这诸家里就没有参考三国时期遗留的各种史书呢?
看看后面怎么说的:所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最可观采。”再看《天文》的记载吧:“其七月,车骑将军张郃追诸葛亮,为亮所害”。

您老要搞清楚,《晋书》记载的是晋朝历史,郭淮调羌粮,谴张合击王平受阻,谴张合追击被伏杀等一干事都是三国时期的事情。《晋书》没有郭淮、张合的传记,因此在这方面有所疏漏是正常的。就象三国志没有详细记载皇甫嵩、朱雋等人是如何镇压黄巾起义是同一个道理。你总不能因为三国志没有详细记载皇甫嵩、朱雋等人是如何镇压黄巾起义而认定,野史都比《三国志》说的真实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10-17 17:0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三国志》没记载怎么平定黄巾之乱就代表《三国志》表达不了平黄巾的真相么?错。在《三国志》中记载有关黄巾之乱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三国志》中有黄巾之乱关涉及三国人物的部分都是可信的。其区别在于《三国志》只关心三国人物,对东汉人物则不予记载。同理,《晋书》中晋人涉及三国历史的有关部分也是可信的,并不比《三国志》可信度差。其区别在于《晋书》只关心晋朝人物,对三国人物则不予记载。

根据《晋书》内容推论,《晋书》参考过《汉晋春秋》。也就是说,《晋书》对涉及三国末期的资料也做了详尽的参考。仅根据自己的需要武断认定《晋书》所记载不可信才是荒谬。

首先要搞清楚《天文》是干什么的,记载天象,以及天象对人的影响。《天文》部分所记载所有历史事件都是一句话概括,根本不可能详尽记载。所以根本无须质疑《天文》部分。

《晋书》对于三国史的部分不仅是具备参考价值,而且有拾遗补缺的作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三国末期到西晋初年这段历史的全貌。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10-17 17:5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不能否认,东汉政府镇压是以皇甫嵩等人为主力,不过相关三国人物如曹操、刘备等人的发迹也是始于黄巾之乱。由于《后汉书》没有曹操、刘备等人的详细记载,三国志中的相关记载对于后汉书就是一种补充。
关于晋书参考了汉晋春秋,这在两本史书有重合记载可以得到印证。

我前文说过,《天文》记载简略是因为《天文》本身内容所决定的。你不可能硬要让《天文》把所有涉及星相的历史事件都详细记载,这样一来《天文》就失去了其做《志》本意。

《三国志》是前史,《晋书》没有必要对三国时期的一场战役做详尽记载,因为这不是《晋书》所关心的。你若是拿《三国志》的记载去对比《晋书》显然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这和《后汉书》中用150多个字记载镇压颍川黄巾军而《三国志》中仅有14个字记载,其详略不同是一个道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8: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96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