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平(即李严)为何会铤而走险虚报军情, 最近的一些感想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补一个在这之前的诸葛亮和李严的权力斗争事例

李严曾经给诸葛亮写信劝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李严是诸葛亮的心腹么?诸葛亮在出事表中提到蒋、费、董允、向宠等人对李严只字不提,诸葛亮北伐诸将中也没有李严的名字。可以看出李严在诸葛亮心里根本排不上号,即使诸葛亮真的称王能落到他头上的好处也不会有多少。既然如此为什么李严要向诸葛亮提出一个他根本得不到好处的提案?

李严曾经给孟达的信上这样说道:“吾与孔明并受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先主传也有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可见李严在刘备死的时候是朝中仅次于诸葛亮的第二号人物。但李严从镇留永安开却始终无法进入权力中心,长期离开成都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他在朝中的影响力迅速下降,被渐渐遗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只记得有个诸葛亮,而李严他自己却被边缘化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边将,这是李严无法接受的。于是李严就给诸葛亮写去了那样一封信。

这封信表面上看来是在位诸葛亮着想,但实际上呢?三国时期在孔明之前做王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曹操。如果说曹操做丞相时反对他的人还是他的政敌的话,从曹操在做魏公之时开始连自己人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荀彧。从魏公到魏王毛玠、崔琰等曹操创业时期的战友都走到了他的对立面。在一时间也造成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的局面。

李严想效仿的就是这个故事。倘若诸葛亮失去朝内大臣的信任他李严就可以从江州勤王,利用他手上的军队堂而皇之的从权力中心之外走入权力中心。诸葛亮也不笨,当然知道李严这封信是个陷阱,诸葛亮的回信更加表现出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在信的前面先自我谦虚了一番然后写道:“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灭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以灭魏来敷衍让李严吃了个软钉子。

李严这一计划破产了,于是这两个刘备曾经希望精诚团结的二人展开了更大的斗争。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19, 5:32:41发表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
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剌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
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
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
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
心颠倒乃尔。

排不上号? 实在让人失望.

边缘化? 李严在蜀国握有不少于四分之一的军权, 统领着蜀国东部领地. 这叫"没权力". 第一次北伐, 李严与诸葛亮共书与孟达以同辈相称, 这叫"被人遗忘". 多次北伐呼李严, 严不呼应这叫"排不上号", 最后诸葛亮留其子继任东部都督, 而李严归朝委与全事, 这叫"不重视".

古来从来没有副手在外主政者还要事事远程询问的. 当然, 诸葛亮这里也没出现过. 既然李严被委以"留镇永安". 那么直接结果就是他一天驻守在外, 国内之事他就没处理的份. 既然这几个人常常以刘备命李严驻守永安的. 难道还怨诸葛亮不成? 而我则更直接. 诸葛亮被刘备属以后事. 所以李严中都护和留震永安都是诸葛亮安排的.

剩下的我同意. 是政治斗争, 李严不满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所以向诸葛亮做出挑战. 然而这权力和地位真的不符合他那副手的权力? 呵呵,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既此道理也.

哦,还有这一句:"李严这一计划破产了,于是这两个刘备曾经希望精诚团结的二人展开了更大的斗争。"
李严的计划破产与否. 这两个人都不可能再精诚合作.

看文章一定要通篇阅读切勿断章取义啊。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关于出师表未提及李严一事我的观点是在上出师表的时候李严已经失势。
李严留永安主要的的任务是防吴,在吴蜀讲和之后李严在永安就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但他一直回不了中央,只能在永安驻守,因此他以自己的身份和手中的兵向诸葛亮讨价还价。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夷陵之战以后魏吴交恶,彼此之间大小战争不断。孙权自知没有同时对付魏蜀两个国家的能力,因此首先是由他派出郑泉向刘备示好,双方关系开始缓和,诸葛亮派邓芝使吴是在这两年之后的事。双方结盟边境休兵虽然是各自有自己的算盘但毕竟目标一致,两国不至于出现激烈冲突。倘若一方打破平衡魏军顺势而下唇亡齿寒两国尽灭,这点认识相信当时吴蜀双方都心知肚明。留部分兵力监视对方动静尚可,若是拿出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兵力驻守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19, 13:03:59发表
李严曾经给孟达的信上这样说道:“吾与孔明并受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先主传也有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可见李严在刘备死的时候是朝中仅次于诸葛亮的第二号人物。但李严从镇留永安开却始终无法进入权力中心,长期离开成都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他在朝中的影响力迅速下降,被渐渐遗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只记得有个诸葛亮,而李严他自己却被边缘化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边将,这是李严无法接受的。于是李严就给诸葛亮写去了那样一封信。


我针对的就是您这句大话.  如果说你通篇文章里这一段不是独立论述李严诸葛亮政治斗争原因的.  我当然是断章取义.

留镇永安,  加节, 更全权负责起东大门的任务.  是无关要紧的边将?  是国内国外皆不知其名?

明明是蜀国中第二号人物,  却什么都要求其参与和干涉.  怎么不见你们对诸葛亮这一个一把手在李严统的永安里一点都不需要过问就无啥表示?

总说李严被边缘话.  告诉我李严既统东大门的同时又要在朝里干涉朝政.  这样的情景还是"以诸葛亮为主, 李严为副"? 这样的情况还是"属以诸葛亮后事"?  


你跟老陆那种"李严边缘化"论的李严该有权力是什么呢? 你红色字体正好表明了李严看不到自己的位高权重, 一味追求更大的权力的重点所在.(你们甚至支持李严跟诸葛亮至少要共决事才叫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 然而却无视李严早就身集蜀国至少四分之一的土地兵力人口的统蜀调动大权在手 )  一味站在李严的角度上,  说他没能跟诸葛亮共商朝政就是达不到副手的地位.  却不知李严原本拥有了什么.  竟然说是"无关要紧"的边将.  

问一句,  李严负责东大门要务,  诸葛亮在朝中主导全局.  这样李严就不是诸葛亮副手了?

吴蜀交恶则东线重于北线,吴蜀通好则北线重于东线。
倘若李严一直负责东大门要务实际上与当初魏延负责北大门要务角色无异,不过是兵多一点权大一点稍微不听话一点而已。

李严手里集中的蜀国至少四分之一的土地兵力人口并不是已开始就有的,这是他和诸葛亮一次次做政治交易的结果。
不过无论他如何与诸葛亮交易只要不进入成都他这个“副”始终不过是个看门的将领而已。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无知者于2004-06-20, 13:50:12发表
如果李严认为诸葛亮是处心积虑要抓他的把柄整倒他,为什么”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这又是诸葛亮的一个高超的政治手段。李严虽然被“定点清除”但是他儿子还在。不过没了督江州的权利好像是丞相府的中郎参军,所以李严还有这样那样的想法。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15:50:02发表
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一步步? 请告诉我李严此时握有的跟以后领有的权力有多大差距?

李严不过比魏延权大一点, 稍不听话一点? 这一点如果还不足够的话.  再增还是亮主严副?



魏延北大门要务远比李严的东大门权力小得N多,  魏延是因战功而获封加节的.  但是所领之土仍然由中央掌握.  而李严呢?

吴蜀交恶之前,  吴蜀也一直至力于跟魏的交战.  荆州不也一样不声不响被做了? 我们后人看到的是孙权跟蜀国联盟,  此后再少有背盟事件.  注意,  吴蜀始通联盟,  蜀国就立刻把镇东的李严立刻调走吗? 还没有那么傻的人存在吧?

诸葛亮南征,李严从永安到江州就是第一笔交易。李严正是因为无法进入中央才不得不经营东部以此和诸葛亮分庭抗礼。



吴蜀交恶之前, 吴蜀也一直至力于跟魏的交战. 荆州不也一样不声不响被做了? 我们后人看到的是孙权跟蜀国联盟, 此后再少有背盟事件. 注意, 吴蜀始通联盟, 蜀国就立刻把镇东的李严立刻调走吗? 还没有那么傻的人存在吧?

其实这段话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诸葛亮是以什么借口不让李严回到成都的。冠冕堂皇啊。
具体分析:巴蜀又怎么和南郡相同呢?丢荆州丢的是一个郡被偷袭还说得过去,益州一个州你让东吴怎么去偷袭?刘备攻蜀在有内应的情况下尚且打了一年有余还损失了个庞统。蜀中山川之险吴军又怎能不知?一旦吴军过三峡进入蜀中则吴国的千里长江防线无人守御岂非正好让魏军有机可乘?


说句题外话:《汉晋春秋》记载:(与李严被废同年)冬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21:38:27发表
1 是诸葛亮北伐, 李严才转屯江州.  李严是不满自己的权力才跟诸葛亮分庭抗礼起来.  这跟制横诸葛亮半点关系都沾不上边. 

2 是,  不能跟荆州相提.  要不要看看刘秀时的那位背道兼驰二千里.  占江州,  逼成都的家伙出来?  刘备攻蜀是损失了一个庞统,  但是诸葛亮张飞入蜀困难重重了??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呢? 诸葛亮北伐.  曹魏若再次联合东吴那么而此时东大门却疏于防守. 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时间顺序为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四年李严移江州筑城,五年北伐。且不论这笔交易是在南征时就商量好还是在北伐前才定下来可以看出的是在诸葛亮权利有所扩大的同时李严的权利也在慢慢变大。
李严当然是不满自己的权力才跟诸葛亮分庭抗礼起来,在南征和北伐期间李严转而谋求巴郡土地的控制权,可见已经无法进入成都。从南征到北伐李严的制衡能力受到严重的削弱,他的“边缘化”已然是开始了。



夷陵之战,蜀军大败曹丕不攻蜀汉反打东吴。所以孙权才会首先派郑泉向刘备示好,两国重修同盟。因此我不相信孙权还会对所谓的“魏吴同盟”有什么想法,特别是在此同时魏吴两国已经打得不可开交。
千里用兵国国内空虚,若有黄雀在后悔之晚矣!偷袭荆州就是明证。孙权长于此道又怎能对此不做考虑?益扬两州轻重缓急相信孙权自有考量。
吴蜀两国唇齿相依一国灭则两国尽灭。蜀亡则长江之险魏吴共享,顺江而下水路并进乃北人灭南之正道。
魏吴交锋,魏军南下,隔江,战之不利。然孙权每每北上亦是铩羽而归。东吴一国实乃守有余而攻不足也。

刘秀攻蜀派出水陆军6万余、骑5000(东吴一国兵力十万有余,要是派出6w5……)从建武十一年闰三月至十月岑彭被暗杀,7个月内公孙述未灭(吴军半数兵力在外夜长梦多 ,倘若国内有变……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21:29:29发表
哈!~~

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高超政治手段? 再高超也好,  自己原属权力被完全剥削,  李严就为了对手留自己儿子的官,  就常冀亮当自补复,  还在诸葛亮死后发病死??你觉得合理吗?

李严和诸葛亮在维护和巩固蜀汉统治上方向是一致的。
李严失势但诸葛亮仅点到为止所以蜀中局势稳定,李严长期经营的巴郡不致动乱,留李丰正是点睛之笔。且李丰在朝则李严的言行均要收敛以免自己的行为会危及儿子的前途乃至性命。


以下这段话是颇值得玩味的,似乎隐有所指。
冬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无知者于2004-06-21, 12:13:46发表
这样说未免有点以什么之心度什么之腹了吧?要防止李严乱说话需要保留他儿子的官位吗?直接拿李严本人的性命来要挟他不更好?杨仪是怎么死的?如果他儿子的官位也被废了,李严的言行就不会危及他儿子的性命了吗?

的确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
上面我有论述李丰在朝不单是威胁李严那么简单。还有稳定李严旧属的情绪的作用。
威胁李严本人远没有这么好的效果,李丰在朝为官只要李严收敛言行不单是能让李丰免于危害那么简单,李丰在朝也能得到升迁的机会。李严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但我相信他不愿成为自己的儿子仕途上的一块绊脚石。

当然以上纯属推测,就算我是小人之心。不过做了父母的应该深有体会,为了自己的孩子即使受些委屈也是无悔的。
上面是李严为李丰考虑的部分;李严还有为自己的考量。
他认为李丰在朝还有着“戴罪立功”的意思,也许李严还有着这样的幻想——有一朝李丰表现出色他李严就能得到平反,甚至被重新起用。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1, 14:18:22发表
1  诸葛亮一直都有着那么大的权力,  和吴, 平南.  都是诸葛亮干的.  倒是李严在东方越来越重是真的.

刘备遗命是让他李严在乎自己权力还是让他好好帮助诸葛亮一同辅助幼主的??早说了是李严那小子自己心里不平衡玩起争权.


2  呵,  按你那么说刘备还留李严在永安干嘛?  按你那么说孙权根本就不可能进攻蜀国嘛!!你认为吴国的条件怎么样也能套进刘备本意里吗? 也能套进孙权思想里吗?

1蜀汉实际上隐隐存在着四种政治势力:原从派,即刘备以前当流浪儿时就跟从的老部下,以关张赵孙糜为代表;荆州派,刘备在新野和荆州时拉来的荆州人士,以诸葛亮庞统马良为代表;东州派,在刘焉刘璋时期入蜀的外乡人士,以法正黄权孟达李严为代表;本土派,益州当地的土著豪强,以吴懿费观吴兰等人为代表。刘备的政治手腕和权术可以说是相当高明的,他让原从派的关羽守荆州,而带荆州派入川,同时拉拢刘焉刘璋时期掌权的东州派,像刘巴那么不合作,还是委他以尚书令的高位,顺带还要安抚一下益州本土派,冒着重婚的风险和吴懿的寡妇妹妹结成政治婚姻。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永安宫托孤的时候,原从派已经凋零殆尽,资格最老的居然是政治地位很低的赵云,刘备只有倚靠荆州派的首脑诸葛亮,同时,安插东州派的李严为诸葛亮的副手,起牵制作用。如果东州派的首脑法正还活着,可能这个第二人位置会是法正,而法正绝不会如李严那般弱智地脆败给诸葛亮,当然双雄并立的结果并不见得会给蜀汉政权带来什么好处。诸葛亮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很好地团结了原从派和本土派,而且分化瓦解了东州派。东州派有不少原荆籍人士转投他的旗下,如蒋琬,特别是东州派在永安宫之前已经遭受重大打击,头号人物法正早死,另外两位首脑级人物黄权和孟达又都意外地退出了蜀汉集团,结果东州派第三号人物李严仓猝地被推上了领袖地位,实际上该派系内部陷入了非常衰弱和混乱的状态,李严又长期在外驻守未能进入中央,有不少原东州派人士就是在这期间转投了诸葛亮的荆州派。因此,李严以及以他为代表的东州派被边缘化也就可以理解了。(转别人的观点)

2、李严留永安为暂时监视吴国动静,不是永久驻守。我认为的条件之不过是客观分析当时的形式而已,如果我说的哪里有错误青兰兄不妨指正。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1、我转的东西可能在小的细节有点错误但大的方面是没错的,东州派的衰落实际上就是如此。

2、我说的都是客观事实,若青蓝兄有不同看法请指出哪里错了。
若我的论据没问题则我得出的结论东吴无意或着说是不能攻蜀的结论又是否错误呢?若青蓝兄有不同看法也请指出.

还需要李严在那监视吗??
后主新立,魏吴两家态度不明。稳妥起见,以李严暂留永安监视吴国动向无可厚非。
还是非李严不行吗??
从邓芝使吴到张温来蜀,吴蜀两国进一步明确两方以和为贵的方针,此时的李严已经没有留在永安的必要性,防吴已非重要任务,留一边将足矣。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1, 19:09:10发表
1 东川派不是衰落, 而是各派开始溶入一个集团里, 这对一个政权是好事.  不是诸葛亮要刻意打压其他派别.  所谓的原从派基本上地位很高, 可惜年龄也很高,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原从派根本没后补.  逐渐失色是正常.  这根本归纳不到派系斗争里. 你所转的大部分都是事实, 但是可惜评论起点却是派系斗争, 而不是蜀汉政权巩固过程.  这两种出发点相差巨远.  

2 我知道您说的是事实.  东吴从正面评价上确实没能力灭蜀.  但是这跟李严去留不是什么必须的关系, 我要证明的是你所说的在刘备死前的条件也一样适用, 但是刘备不也留李严镇永安吗?

还需要李严在那监视吗??
国家初定,  吴蜀初盟,  李严仍然留镇永安观察事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诸葛亮的权力虽然很大但不至于能随意命令李严, 现在他不回中央转屯江州又说是诸葛亮的主意??当时诸葛亮已经北去汉中, 任他怎么打压也没可能阻止李严回中央.  镇守永安的都是蜀中可数的大将, 而不是什么边将那么简单.

1、原从派不过是略有涉及并非重点。
东州集团或者说衰落或者说融合,其实是一件事的不同表示方法而已。蜀汉政权巩固过程就是一个派系斗争的过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派系这总东西到哪里都存在。


2、在刘备死前的条件当然也一样适用,刘备留李严镇永安的用意再上帖中已有阐述:“后主新立,魏吴两家态度不明。稳妥起见,以李严暂留永安监视吴国动向无可厚非。”

李严转屯江州可不是诸葛亮的主意。诸葛亮通过南征得以控制部分兵权,随即准备北伐进一步掌控兵权,作为交换条件李严转屯江州。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李严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诸葛亮的制衡力。
明确先后顺序,诸葛亮去汉中准备北伐是在李严屯江州之后的事情。无论诸葛亮在成都还是在汉中,若中央无具体命令即使李严回成都也没有丝毫作用,因此李严转而致力于经营巴郡。
吴蜀初盟留李严镇永安当然是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情况就是这个初盟初了8年:
在吴蜀初盟8年之后,李严才得以返回成都,这是他的第一次也成为了最后一次。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2, 16:15:29发表
1
派系斗争跟派系溶合并不是本质一样。派系斗争的结果是一派独大,然而,诸葛亮之后掌政的正是东川派出身的蒋宛,这是派系斗争所不可能出现的结果。

2
没说过李严屯江州是诸葛亮的主意。但是说诸葛亮通过南征掌握部分兵权,这让我很废解。你再看清楚吕凯传里所说的情况,在建兴元年时侯诸葛亮就已经拥有兵权了。

如果仅以一个李严传就以为李严掌军诸葛亮争权那就没话说了。早就问过诸位了,李严留于永安,难道蜀国上下军务立刻转向永安报去?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李严不在成都是谁处理军务的?明显得很嘛。如果说军事决策权在李严手,就不会是李严晓喻,诸葛亮以国初遭大丧不与讨伐了。
无论是先主传里的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还是诸葛亮里属以后事,都很清楚的阐述了诸葛亮的权力是如何的。加上后主所封的益州牧,这可是一个具有完全独立的军政权的官爵啊。结果就凭着李严传一句话,把其他传里的权力分配给踢飞了。有可能吗?

吴蜀停战停了八年,但是联盟不过是3,4年而已。不信?益州南部反孙权的行为是什么?是盟国该做的事情吗?直到平南结束之后,吴蜀几次谴史通好,方才是渐渐走回轨道,而此时,李严就开始离开永安。但是为什么还等了两年后他才回成都呢?

“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改名为平。”
为什么李严回成都却偏偏是要在他儿子获封江州都督督军后才回成都呢?是李严遭拒回成都?我认为,李严转屯江州的原因只是进一步巩固权力,不回成都是不想自己苦心经营的东大门随自己回成都后就得跟人共享,而且自己还只是一副手,因此直到了他儿子李严被诸葛亮表为江州都督后,他才放心回朝,这样自己的心血不会随自己回朝而回归朝庭。

按刘备本意,他是希望李严做不利于蜀国的事吗?是连诸葛亮为蜀国做事也去牵制吗?是让他李严利用自己托孤之便为自己捞权力吗?

1一派独大形成了啊。
我前面说我转的那段话有点错误,蒋琬他就写错了。蒋琬,零陵湘乡人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怎么算他也和东州挨不上边嘛。

2以前多讨论的是政治上没怎么涉及军事权力分配。
我认为诸葛亮和李严在政治谓主辅在军事方面为辅主,两人在政军上角色互换,这个才叫制衡。不但是拿李严来制衡诸葛亮,同样诸葛亮也可以制约李严,所以诸葛亮有一定的兵权是很正常的事。诸葛亮手上的兵力不足以去搞南征这种大工程,
我说的诸葛亮通过南征掌握部分兵权可能没表达清楚,其实应该为诸葛亮通过南征扩大兵权。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
其实这段话里最值得玩味的就是顷之这两个字。
本来李严又不是常驻永安,李严回成都之前主军的任务让辅军的诸葛亮暂代到时候再交接即可。蜀汉的政治形势并非是一直维持在刘备托孤的那种情况。李严没回去的那段时间,无论是政治上或是军事上诸葛亮都已经占据了制高点。南征结束李严的制衡能力已经大大削弱了,此时回朝只有被制约的可能,因此李严才在外经营以图扩大势力。
巴郡在第四次北伐之前已经由李严经营多年,倘若李严仅为了入朝就贸然放弃巴郡的控制权那么他可以凭借的政治资本也就荡然无存,诸葛亮在朝内绝对优势力量的压迫下没了筹码李严还有什么资格玩呢。

无论是李严还是诸葛亮他们在维持蜀汉政权上的立场绝对是相同的,试想一下倘若李严真的是利欲熏心之辈,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他以蜀汉三分之一的兵力北上成都控制朝廷大权易如反掌,远在汉中之外的诸葛亮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鞭长莫及。
李严并没有这么做,因此我并不认同质疑李严RP的观点。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1 06: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24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