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秦川悲歌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秦川悲歌, 秦末悲剧人物评析
dreambe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1
发表于 2016-12-6 13: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秦川悲歌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从邦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便是自这片黄土开始。
有一位盖世英雄,他的名字先是叫赵政,后来又叫嬴政。他十三岁继位秦王,二十二岁执政,三十岁发动统一战争。奋六世之余烈,扫平六国,一统天下,成为中华大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不仅是秦代之祖龙,也是中华帝国皇帝之始祖,堪称千古一帝。
而他亲手缔造的大秦帝国,按照他的理想,也该在中华大地光耀千古,万世不灭。
中华之民族,称为“秦族”;中华之语言,称为“秦语”;中华之文字,称为“秦字”……
然而,历史并未按照这位伟人的蓝图延续。在他与世长辞后短短三年,本该延续万世的大秦帝国便满目疮痍,支离破碎,最后轰然倒塌。
本该属于秦的荣耀,被它的后继者毫不客气地夺去。大秦帝国连壮丽的余晖都没有留下,只有一首首悲歌,在历史的时空中回响。
本文谨献给秦末几位最悲剧的人物。历史或许已淡忘你们,但愿这几缕无法安息的怨魂,能够在这篇祭文中得到一丝慰藉。
一、蒙氏兄弟
毛笔,现在已经不再是中国人主流的书写工具,但它毕竟曾写下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对中华数千年文化的传承,实在功不可没。
我们不应忘记改良造纸的蔡伦,也不应忘记改良毛笔的蒙恬。
二十一世纪初,一部成龙和金喜善联袂主演的《神话》,让更多中国人记住了蒙毅这个名字,尽管历史上真实的他,并非电影中那个英武的将军形象。
蒙恬、蒙毅兄弟,是秦国三世功臣良将之后,两人一文一武,共同构成大秦帝国的中流砥柱。
当“亡秦者胡”的谶语让秦始皇坐卧不宁之时,蒙恬挺身而出,率领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朔草原,建筑万里长城,拱卫京畿。
后来的历史书上,对抗击匈奴立下丰功伟绩的卫青、霍去病大书特书,却偏偏忘却了蒙恬,真不公也!
兄长蒙恬在外征战沙场,弟弟蒙毅则兢兢业业辅佐朝政,官拜上卿,深受皇帝信任。据说秦始皇外出时,便会让蒙毅同乘一车,可见盛宠。
如果故事按正常轨道发展下去,这一文一武两兄弟,应该在大秦历史上创下一段佳话。但是,意外却接连发生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他在最后一次出游的路上忽患疾病。于是,深受皇帝信任的蒙毅离开队伍,祷告山川为皇帝祈福。但是,当蒙毅回到秦始皇身边时,迎接他的不是恢复健康的皇帝,而是牢狱之灾!
此时的秦始皇,已经成为鲍鱼包围着的一具发臭的尸体;一个可怕的阴谋,直指蒙毅和他的兄长蒙恬。
阴谋的始作俑者——赵高,对蒙氏兄弟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曾几何时,赵高犯法,蒙毅审案,铁面无私判其死罪。秦始皇一念之仁,将赵高赦免,终于酿成大祸。
就在秦始皇病逝沙丘、蒙毅未归之际,赵高上蹿下跳,先后说动胡亥和李斯,三人联手发动了一场政变。
天翻地覆,乾坤倒转。秦始皇睥睨世间苍生、一言论定九鼎的绝对权力,随着他心脏的停止跳动,顿时化作烟云散去。他的遗诏遭到篡改,是历史送给他无比黑色的讽刺。
假设蒙毅没有中途离开,或者能提前回来几天,以他和秦始皇同乘一车,寸步不离,沙丘政变的阴谋绝无成功之可能!
但是,就是这一点点的巧合,使得政变三人组的阴谋得逞,使得本该立下拥立新君大功的蒙毅,却只能在牢狱中向天泣血鸣冤,无奈仰药自尽。
再说蒙恬,身为统军大将,立下开疆拓土大功,即便不赏,也绝无诛杀之理。但是,怪事偏偏就这样发生了,一个使者单车前来,手握皇帝圣旨:赐死!
对大秦帝国无限忠诚的蒙恬,虽绝不甘心赴死,也没有选择走上举兵造反这条路。他拒绝自尽,接受了“朝廷”的安排,锒铛入狱,等待他心目中的明君秦始皇的回心转意。
可惜,始皇已不在人世,蒙恬的报国梦只能是无情的破碎。面对新皇帝派来必欲取其性命的使者,蒙恬最终也像他兄弟一样,喝下了毒酒。
蒙氏兄弟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一代忠臣良将,就这样毁于无耻小人之手!
三十万大军啊!一边是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一边是和他们同甘共苦深受爱戴的统帅,假使蒙恬振臂一呼,挥军杀回咸阳,结果殊未可料。但那样的结果,却免不了祸起萧墙,社稷动荡。
同样面对无法逃避的死亡,戍卒陈胜能发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豪言壮语,成为反抗暴秦的英雄;而蒙恬,大秦帝国的长城,为了国家的安定,他选择了含冤而死。
陈胜是英雄,蒙恬难道不是英雄?
二、扶苏
一位最受皇帝器重的长子,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实。只需韬光养晦不犯过错,假以时日,先皇驾崩,皇位必然安安稳稳的落在他身上。
然而,正直忠厚的扶苏,却因为看不过父皇焚书坑儒的暴政,挺身而出上疏劝谏,被愤怒的秦始皇发配边疆,当蒙恬的监军去了。
远离政治中心,和一代名将朝夕相处,对扶苏或许是一段快乐的时光,但却给他原本固若磐石的太子之位增添了几多凶险。
秦始皇对扶苏,纵然恼怒其政见与己不合,内心深处毕竟还是爱更多一些。派他到边疆从军,依我之见,原本也是希望军旅生活能多少改变他仁柔的性格,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追求长生无果的秦始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还是下达了传位扶苏的旨意。然而,这犹豫迟疑许久的决断来得太晚了!阴谋家赵高钻了诏书未及时发出的空子,演了个逆转乾坤的超级大戏法。
于是,本该是召扶苏主持丧事并继承皇位的遗诏,变成了斥责扶苏和蒙恬并逼他们自杀的催命符。
面对那不合逻辑、漏洞百出的“诏书”,扶苏做出了最不明智、最错误的选择——挥剑自刎。
悲乎!扶苏这一剑,割断自己的颈动脉,何尝不是割断了大秦帝国的颈动脉!
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胡亥立为秦二世,信用赵高,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尽出昏招。三年后,秦亡。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可以重新来过,那么扶苏只要做出任何其他的选择,结果都不会这样。
即使他不和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杀回咸阳,只需带上数千护卫,赶到秦始皇车队去问个究竟,沙丘阴谋也定然败露。
至不济,像游戏《秦殇》中虚构的那样:扶苏假死逃脱,潜入皇陵一探究竟,最后终于手刃奸贼报得大仇,也不失为快意恩仇的一代豪侠,绝非那个窝囊而死的皇子可比。
但历史毕竟已经发生,扶苏的自杀无可挽回。
洞悉历史的后人,或许会说出这样站着不腰疼的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谁让扶苏那么傻?活该!”
是啊,扶苏为什么那么傻呢?
实际上不仅仅扶苏傻,胡亥也很傻,李斯也很傻,就只有阴谋家兼野心家赵高一点都不傻。
赵高发现了遗诏未发、无人知晓这个巨大的政治漏洞后,决定铤而走险后,就想方设法说服胡亥和李斯跟他一起干。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胡亥竟然拒绝了他两次,李斯则拒绝了六次!
在我看来,赵高很可能是个穿越者,因为他玩的套路根本不像秦朝人,至少是宋、明之后超级老奸巨猾又现实又利益至上的秦桧、严嵩之流才有那种水平。
秦始皇为自己塑造出的无上权威,以及喜怒无常的性格,使得他的任何命令都得以毫不含糊地贯彻执行,包括他最亲的长子和最信任的丞相,都没有生出半点忤逆抗命之心。
赵高这样的小人物,竟然在秦始皇尸骨未寒之时,就敢于做出这惊天动地的大逆之举,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在我看来,大秦第一胆大包天者非赵高莫属!
以我们对扶苏的了解,他绝不可能有那份勇气,就不要怪他了。何况在当时,没有任何历史先例供他参考,缺少经验才犯的错误,怎能说是傻?
扶苏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但并不绝后。
一千一百年后,有个叫朱友文的人,几乎复制了扶苏的命运。同样是而立之年,同样是温良恭谨、深得圣宠,同样是在被先皇立为继承人之后,却遭矫诏赐死。
后梁之与大秦,朱温之与嬴政,实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两个王朝,其命运却无比的相似。
合法的继承人被阴谋害死,野心家把持大权,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后来虽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江山已在内讧中破败不堪,后继者无力回天。
后来人终于吸取了扶苏和朱友文的教训,但凡是父皇遗诏对自己不利,绝不乖乖认命,必须拼他一下。于是,明成祖从侄子手中夺来了皇位,自己成了永乐大帝。
更解气的是郑经,明明杀自己的命令真是郑成功下的,但就是不服从。于是率领大军杀回台湾,气死老爹,搞定叔叔,自己上位。
扶苏和朱友文可以九泉之下含笑矣!但他们的笑,一定是苦笑。
三、李斯
李斯这个人,估计会有很多人批评他:无耻小人,咎由自取!
但是不要忘记,李斯是一位政治家。以君子或小人的标准来衡量政治家,未免肤浅。
曾几何时,在楚国上蔡城的仓库中,一个年轻人正看着老鼠发呆。在这之前,他也看到过厕所中的老鼠。都是老鼠,境遇却迥然不同。
厕所中的老鼠,饿的瘦骨伶仃,见人就跑;仓库中的老鼠,养得膘肥体壮,见人不怕。
这看似寻常的一件事,普通人大概可怜一下厕鼠,消灭无法无天的仓鼠,然后该干啥继续干啥去了。但这个年轻人,偏偏陷入了沉思。
能从很普通的现象中悟出大道理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牛顿如是,李斯亦如是。于是,千古流传的老鼠哲学应运而生。
战国末期的乱世,孰为厕?孰为仓?想通了的李斯毫不犹豫离开楚国,投奔虎狼之秦。
善于抓住机会的李斯,如愿以偿地得到丞相吕不韦和秦王嬴政的赏识,官运亨通。但命运之神并不愿意让他从此一帆风顺,“逐客令”事件不期而来。
为秦国兴修水渠的郑国,其实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他借兴修水利,消耗掉秦国的人力,使之不能出兵攻韩。
郑国的身份败露,秦国上下一时舆论大哗。愤怒之下的秦王嬴政当即下令,把所有六国在秦国任职的客卿全部驱逐出境。李斯是楚国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
不甘心就此失去政治前途的李斯,在被逐之路上奋笔疾书,一篇千古扬名的《谏逐客书》送到了秦王御前。
这时的嬴政,完全看不到若干年后独断专行的一点影子,而是立即从善如流,收回成命。李斯也被请回秦国庙堂,从此平步青云。
秦灭六国的十年,李斯可谓呕心沥血,为大秦帝国的建立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统一天下之后,李斯更是殚精竭虑,帮助秦始皇建立起一整套帝国制度。
政治家之所以为政治家,正是因为有治国之才,建设之功。李斯,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绝对称职。
秦始皇对李斯的信任和重用,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终结。这一对明君贤臣,本该成为千古流传的典范,但无奈的是,他们也是一对偏执狂。
跨时代的改革,同时伴随着的,也是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秦始皇的政治理想,只有李斯是他的知音;李斯的法家治国之术,也只有秦始皇坚定不移地支持。
对秦始皇的知恩图报,使得李斯决心按照他的遗命拥立扶苏。当那个叫赵高的小吏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李斯时,尽管李斯不能说不动心,仍然没有同意。
赵高的说辞,有道理且极具诱惑性,但对李斯这样位极人臣、权重一时的大政治家来说,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
李斯最后终于改变了主意,不是赵高的作用,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自己心中的天平倾斜了。
倘若扶苏当上皇帝,纵然重用蒙氏兄弟,也绝不会亏待他这位执政二十年、功勋卓著的丞相。退一步说,就算罢免他的相位,以扶苏之宽厚,李斯的荣华富贵当可保全。
但是,对这位皇储的熟悉也让李斯相信,不但新天子要用新亲信,施政方针甚至是帝国制度,也会翻天覆地。
扶苏和李斯,在政治见解上,从来都是玩不到一起的。
作为一代大政治家,眼见自己创立的制度被毁,那绝对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于是,李斯在关键时刻变节反水,沙丘政变遂成……
然而,这世界上喜欢玩政治的不都是政治家,还有一类人,叫做阴谋家。赵高,偏偏就是当时最阴险、最毒辣的阴谋家。
管你对开国建基有什么贡献,管你对维护政局稳定有什么作用,只要你在那挡了我的路,就要干掉你!——阴谋家的最高处事原则。
李斯玩政治的水平,十个赵高也赶不上,但李斯搞阴谋却搞不过赵高。
一年后,李斯从高高的相位上掉了下来,先是沦为阶下囚,然后在咸阳闹事惨遭极刑,还累得全家陪他赴死。
据说在临刑之前,李斯与儿子抱头痛哭,哀叹其命运之悲,却无片言只字提及愧对先皇之悔。
政治斗争栽了跟头,死于小人之手,悲则悲矣。但当初害扶苏、拥胡亥之举,实为李斯心甘情愿,绝非小人挑唆,何悔之有?
李斯到死,仍然是一个政治家。可他不但低估了阴谋家赵高的手段,更低估了阴谋家赵高的破坏力。
之后一年发生的事情,若他泉下有知,定然会悔!
因为李斯绝不希望大秦亡国,他做梦也想不到,大秦帝国在他死后一年,竟然真的亡了。
四、章邯
战国时代,人才辈出。韩出思想家,魏出改革家,赵、秦则出军事家。秦灭六国,乃广纳六国贤才之功,唯有军事人才无需引进,仅凭本国的将领便足够。
灭六国之后,大秦帝国仍然军事实力爆棚,将星云集。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不但依托大一统帝国的雄厚实力,杰出的将帅也是开疆拓土凯歌频传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十年暴政,“天下苦秦久矣”,然皆不敢反,恐怕是都明白鸡蛋不能碰石头这个道理,所以只能忍下去。
好不容易等秦始皇驾崩,出了个祸乱朝政的赵高,把蒙恬、冯劫这样的当世名将一一做掉,弄得军心涣散。于是,陈胜、吴广才有了机会。
秦朝八十万大军,一南一北都派往边境,中间空虚。关东六国故土遍地烽烟,周文大军直逼关中,二世惊恐,举朝慌乱之际,有末代名将挺身而出。
章邯,原本是帝国的少府,无论是管财政收入还是御用器具,总不是管带兵打仗的。可是在这藏龙卧虎的秦川大地上,奇迹还偏偏就发生了。这个不是将军的将军,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敌军大举压境,慌忙组织起一群劳改犯去应对,这本来是不能再臭的一招,而且有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训。一千多年前,一位末代帝王就是这样亡国的,此人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商纣。
面对周武王五万虎贲,商纣拉上七十万奴隶去应对,结果牧野战场上,恨透了殷商的奴隶不但不打周军,反而掉转枪口杀向了纣王。于是,商纣逃回朝歌自焚而死,成为中国历史上天子死社稷的第一人,殷商也被周
朝取代。
商纣原本是雄才大略之主,因为一个失误丢掉了江山,身后又被泼了一盆又一盆的污水,成为昏暴之君的典型代表。当然,这些都是题外之话,暂且不表。
章邯此时的出招,和商纣几乎完全一样,甚至连匆忙上阵的劳改犯也是七十万这个“不祥”的数字。大概秦二世不学无术,不知道商纣的故事,所以他同意了。
事实证明:同样的一招棋,可以是臭棋,也可以是绝妙好棋,关键要看下棋的那个人。
商纣也算是一代杰出的军事家,但他显然比章邯差得远了。他把自己玩死的那一招,章邯不但没有玩死,而且差一点把整盘棋反败为胜。
按今天的说法,章邯应该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得洞房。他在秦帝国朝堂上位居九卿之一的高官,显然深通为官之道;领导秦军连败关东义军,足见其军事才能;把一群亡命徒带成虎狼之师,显然他又具备黑老
大的潜质。
章邯先是给气势如虹的周文大军以迎头痛击,接着继续痛打落水狗,直到逼得周文走投无路自杀而死,为秦国解了眼前之危,也出了一口恶气。
这还不算,接下来,章邯又率大军继续东进,而且一路上连战连胜,直到把“张楚”政权的老大陈胜也逼得穷途末路,被贴身车夫杀掉。反抗秦帝国的第一把火,至此被章邯扑灭了。
说章邯是大秦帝国最后的一道长城,绝对是恰如其分。正如战国末期赵国的李牧,能力挽狂澜大败秦军,力保赵国不亡。但章邯的功绩,比起李牧来只多不少。
消灭“张楚”,并不意味着秦的胜利。因为这时候的神州大地,已经是烽烟处处,战火连天。对章邯来说,除了祖国秦国,其他地方的军队全都是敌军,都是必须予以消灭的反贼。
于是,章邯继续扮演着“救火队长”的光荣角色,他又先后击败了魏、齐、楚等国的义军,兵锋指向原来的赵国。最值得一提的是,声势最大的楚军领袖项梁,也是死于他之手,这是章邯一生的巅峰。
志得意满的章邯,犯下了第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以为干掉了项梁,楚军已经不成气候,就没有继续杀过去斩草除根,而是北上攻赵。或许他不知道,当世有两位比他更牛的军事天才,其中的一位就这样被他放过了。
接下来,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足以光耀千秋的一场著名的大战——巨鹿之战。领导义军彻底打垮秦军的,恰恰就是被章邯放过了的项羽。
实际上,项羽在巨鹿消灭的不是章邯的军队,而是另一只秦军——原来蒙恬和扶苏领导的长城军团,此时由王离率领。项羽把长城军团彻底打垮,连统帅王离都被活捉。章邯失去了友军,陷入孤军奋战的不利局面。
尽管还没有和项羽交手,章邯实际上已经败给了项羽。
“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对一位将领来说,固然有些残酷,但未必是悲剧。章邯之悲,并不因为他败给项羽,而是他终于又重演了李牧的悲剧。
赵王迁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自毁长城杀了李牧,于是赵国亡国。关东义军都是大老粗,哪懂得施什么反间计?但就在这时,对秦帝国挖墙脚挖上瘾的赵高出手了!
对赵高这个阴谋家来说,章邯能打败义军,力保秦国不亡,可以让他继续为非作歹,这是好事。但秦军现在打了败仗,总得有人背黑锅吧?章邯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战局不利,章邯派部将司马欣回咸阳告急,结果赵高不但根本不接见司马欣,反而派人要把他偷偷干掉。幸亏司马欣为人机警,得以逃脱,回到章邯军中。
至此,赵高要对章邯下黑手的阴谋,已经成了秃子头顶上的虱子——明摆着了。章邯的命运也基本确定,不管接下来是胜还是败,都难逃一死。
蒙氏兄弟血淋淋的教训就在不久之前,章邯不想死,更想挽救秦国。他万般无奈之下,做出了扶苏当年应该做出的正确决定:回军杀贼,自立为王。
但面对气势汹汹的项羽大军,要杀回秦国,必然要先和项羽媾和。但项羽却没有再给章邯机会,楚军向秦军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军心涣散的章邯军自然不是对手,接连战败。
大势已去的章邯,被迫和项羽签订城下之盟,与其说是讲和,不如说是投降。据说章邯见到项羽后,痛哭流涕,向项羽诉说赵高的恶行。项羽此时也故作大方,对杀叔只仇只字不提,还给了章邯一个“雍王”的空头
支票。
章邯哪里知道,这张空头支票后来虽然兑现了,却也成为他的催命符!
项羽收编了章邯的二十万残兵,却在一夜之间把他们杀了个干净。章邯也在这一夜之间,从秦国的英雄变成了败类。
英雄章邯的故事到此结束了,“秦奸”章邯的故事却还没有完。
项羽率大军入函谷关,把秦国的老底翻了个干净。虽然兑现承诺,正式封章邯为雍王,留给他的却是一个不能再烂的烂摊子,还有当地人民对他的仇恨,加上一个可怕的对手。
刘邦,原本是给章邯提鞋跟都不配的人物,但他手下聚集起的一批人才却非同小可。其中有一个后来被拜为大将的,正是另一位比章邯更厉害的军事天才——韩信。
一年之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就了韩信的千古威名,章邯悲催地成为牺牲品。
先是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接下来南征北战翦灭群雄,最后诛除奸佞护佑家乡父老,章邯的理想一个又一个的破灭。他没有再投降刘邦,而是挥剑自刎,用颈中鲜血为本该是无双国士的悲歌划上了最后的尾音。
五、子婴
子婴究竟是什么人?在历史上,这似乎是一个谜。
他的名字,大概叫做“嬴婴”。按照最流行的说法,他是扶苏的儿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原文这样说:“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翻译过来就是“立秦二世的哥哥的儿子公子婴为秦王”。秦二世的侄子中,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当然是扶苏的儿子。
如果子婴确实是扶苏的儿子,那真就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因为子婴当上秦王之后,干净利索的干掉了赵高,而且把赵高满门杀光,杀得真叫一个解恨!
赵高是谋害扶苏的罪魁祸首,最后被扶苏的儿子收拾了,这不正是一个故事最好的结局吗?史学界支持子婴是扶苏之子的说法,很大原因也正是如此。
但就算子婴不是扶苏的儿子,他只要是秦国宗室中的爱国人士,都必杀赵高!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绝非昏庸之辈的子婴自然心如明镜。
实际上,《史记》中其他部分对子婴的介绍,就出现了矛盾。子婴曾经和他的两个儿子共同谋杀赵高,如果他是扶苏的儿子,做一道简单的加减法题,他的儿子年龄不可能超过8岁,这未免太扯。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着“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说明子婴是个仁厚又俭朴、在秦国百姓中口碑很好的人。如果他是扶苏的儿子,从遗传基因和影响上来看是靠谱的,但他的年龄最大也就二十多岁,稍
勉强了点。
但子婴的另一个事迹就很夸张了。秦二世胡亥受到赵高的蛊惑,要杀掉蒙氏兄弟,子婴挺身而出劝谏二世不要杀害忠良、听信小人谗言,并指出这可能是亡国之兆。话说得很重,可二世没有听,还是杀了蒙氏兄弟。
但之后的怪事就来了,胡亥杀蒙氏兄弟之后,紧接着就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下了毒手,而且不分青红皂白,即使是忠厚善良毫无野心的也不放过。子婴对胡亥说了那么刺耳的话,反而躲过了这一劫,什么事都没有。
要说子婴是扶苏的儿子,秦二世的侄子,确实有点不可思议。胡亥要消除所有可能威胁到他皇位的隐患,这么一个“孽种”怎能留下?
《史记·李斯列传》有这样的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这句话我认为非常重要,其中给出了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
。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只有一个亲弟弟,而且早已去世。但秦始皇可以有很多叔伯兄弟,子婴完全可以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世胡亥的叔叔,那么各方面的逻辑上都比较靠谱了。侄子面对叔叔的指责没有把叔叔怎么样,是比较正常的;叔叔在伦理和继承原则上也不可能夺侄子的皇位,堂叔就更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子婴的两个儿子能参与谋杀赵高,如果他是秦始皇弟弟,这个年龄问题的死穴就解开了。
总之,本人比较支持这个说法,即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堂弟。
对子婴的身世之谜,本文就讨论到这里。接下来,说说他的悲剧。
子婴之悲,在于他继承了秦始皇的衣钵,但继承的方式却是非常尴尬,继承的时间也使他完全没有进行一番作为的机会。
阴谋家赵高一手导演了册立胡亥、诛杀忠良的闹剧,而且在皇帝制度这个大幕的掩护下,把大秦帝国搞得乌烟瘴气、千疮百孔。短短的三年时间,一个强盛一时的大帝国,就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胡亥,既不是秦始皇临终指定的合法继承人,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他坐上二世皇帝的宝座,是秦始皇身后之大不幸!
试想一下,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坐上皇帝宝座后,想到的不是如何把这个大帝国治理好,竟然是应该如何在有限的人生尽情享乐。在这样一位皇帝的统治下,国家要能好,才是没天理!
在这样一个完全不合格的皇帝、一个阴谋家的双簧表演之下,秦帝国宫廷中上演着一场场痛心疾首的悲剧。而子婴,恰恰是从头看到尾,却无能为力!
子婴爱国,这毫无疑问;子婴贤明,这从他挺身而出反对杀害蒙氏兄弟、深受百姓爱戴可以证明;子婴智谋,他能躲避朝堂上的明枪暗箭安然无恙;子婴果决,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灭赵高,匡正朝纲。
秦帝国在饱受摧残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位好君王,可这毕竟太晚了,太晚了!
如果不是赵高丧心病狂自己想当皇帝,他不会杀掉胡亥;如果不是恰好当时发生地震,吓了他一跳,他不会放弃皇帝宝座,转而拥立别人;如果不是胡亥的亲兄弟被杀个精光,这个人选不会是子婴。
历史选择了子婴,但对他却实在太残酷了:留给他的时间,只剩下区区四十六天!
这四十六天里,子婴做了三件事,全都是值得称道的明智之举。
一、诛杀赵高,整肃朝纲。祸害大秦的罪魁终于恶贯满盈,秦国朝廷得以恢复秩序。
二、派兵镇守峣关,阻挡刘邦。子婴把仅存的兵力投在了刘邦进军咸阳的要道上,为挽救秦国的灭亡做出最后的努力。但老谋深算且得到张良相助的刘邦显然更胜一筹,峣关的秦军被诱降后消灭。
三、投降刘邦。眼见无力回天,宅心仁厚的子婴没有选择玉石俱焚,他甘愿自己一死,换取秦国百姓生存的机会。随着子婴的投降,秦国六百年的积蓄,以及灭六国掠夺来的所有珍贵宝物和文献资料,完整的交给了
刘邦。
刘邦总算把忠厚长者的形象扮演下去,他没有杀子婴,而是看管起来。眼见这位不该承担亡国之责的的亡国之君可以逃脱升天,偏偏有一个小人向一个狠人进了谗言。
那个小人叫曹无伤,是刘邦的左司马;那个狠人叫项羽,他率领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杀进函谷关。
曹无伤密报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当他的丞相,而且把秦国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
刘邦是何等老谋深算的人物?他就算真想要这么干,表面上也是反着来的,尤其是以子婴为相的谣言更是彻头彻尾的扯淡,完全不靠谱。但项羽偏偏就相信了。
大概是章邯一伙向项羽介绍了秦国的情况,项羽知道有子婴这么个深得秦地民心的人物,又是前任秦王,刘邦用他笼络人心大有道理。
于是,项羽把子婴杀了,珍宝抢了,秦国宫室一把大火烧了。刘邦总算逃得一条性命,被赶到汉中。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我只希望项羽是先杀子婴,后烧宫室、毁典籍、抢珍宝。否则的话,子婴如果先看到项羽的暴行,他死得会更痛苦。
子婴的墓葬,至今也没有找到。这位悲剧的末代秦王,连让后人凭吊的遗迹都没有留下。
秦亡之后,短短四年之后,一个新的大汉王朝取而代之,而且前后长达四百年之久。汉朝无情的夺走了本该属于秦朝的一切光辉,于是我们今天说汉语,写汉字,中国的主体民族叫汉族……
汉朝建立后,它所取代的秦朝遭到了深刻的批判。汉儒把对秦朝重法轻儒的怨念毫不客气的充分发泄出来,秦始皇和他建立的大秦帝国,成为汉朝统治者需要深刻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发生在秦朝的那些功绩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也被史书一笔带过,仅存一抹痕迹。秦末的这几曲悲歌,千年来也不曾被人唱响。
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后人的历史观逐渐进步,一些尘封千年的历史也被发掘出来,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于秦,这个中华五千年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我们有了更为公正的评价。
至少,中国今天能成为一个大国,而不是像欧洲那样分成多个小国,这是秦代打下的基础。
至少,两千多年的大中国,它的统治者叫“皇帝”。发明这个称号的人,叫嬴政,是大秦帝国的始皇帝!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dreambe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2
发表于 2016-12-9 12: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多谢楼上两位给出意见,捧场即是支持。
本文不是史学论文,客观历史部分没有硬伤就行了。至于主观论述比较多,也正是本文的初衷,想要抒发一下与众不同的心情。
[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16-12-9 12:47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1 23: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1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