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羽刺颜良的疑问
性别:男-离线 菜刀

东光侯谏议大夫

Rank: 1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3
功绩 747
帖子 5065
编号 156
注册 2003-8-26
来自 北京


志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这段记载是否表明了关羽武力高于颜良?
我认为,刺这个字,和斩、杀等词一样,是个比较笼统的词,代表一类动作,而非某个单一的动作。有人认为“刺”这个字在文中表示具体的动作,指刀尖儿而非刀刃先进入颜良的身体。我觉得这种说法太过了,陈寿是写史,而非写小说,有必要把斩颜良的动作写得这么具体吗?他写其他人的被杀都只是单调的斩、杀、殁、战死等几个笼统的词,怎么到这儿就如此形象、如此细致入微?没有道理啊。
再者,从《三国演义》看,关羽斩颜良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算单挑,而只能算是偷袭。由韦兄的观点“如果按照演义,有偷袭的嫌疑;但如果按照三国志,则是货真价实的单挑斩将”,老罗对此段的描写是贬低了关羽。这没法让我不纳闷:老罗在一部演义中对关羽的描写相比正史而言都是做了相当的夸大的,为了关羽的神勇形象,让他五关斩六将,让他单刀赴会,并不惜造了个温酒斩华雄这个难以解释的单挑。为什么老罗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对关羽的武力都作了夸张,然而在颜良之死这一节反而贬低了关羽呢?这是说不通的。至少,我们可以持有这样的观点:演义中斩颜良这一节对关羽武力的描写,相比于正史来说决不会有贬低。
于是,我们会很容易的想起“刺”这个字的另一个意思,也就是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行偷袭,至少不是光明正大的单挑。这样,刺这个词才会和斩、杀等词一样,代表一类动作。这样才能解释得通,从而会推出这样的结论:呵呵,原来老罗在斩颜良这一节并未贬低关羽的武力,而且还有夸张呢。
综上,我认为从历史上的关羽刺颜良之举,不能得出关羽武力强于颜良的结论。
欢迎拍砖。

p.s.:我记得新浪三国论坛一两年前就有这个结论,我当时只是匆匆看了看结论,没仔细看。如今的这篇文章大部分源于新浪网友的见解,小部分出自我自己。惭愧之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菜刀

东光侯谏议大夫

Rank: 1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3
功绩 747
帖子 5065
编号 156
注册 2003-8-26
来自 北京


转贴一下煮酒老兄的看法:  
1 青龙刀直至宋后才用于战阵。汉末三分时主要军器依然是枪、矛和戟之类。因此关羽必然也是使用这三类军器。因此那个“刺”字就很好理解了。
关羽过江时的确身佩长柄刀。但这种刀似乎仅仅是比普通刀的柄略长,可能比后来的朴刀 (水浒里那种)还短些。用于防身自卫和警示,可也,用于战阵之上,至少史料上一无记载。

2 关羽刺良究属比较严格的单挑还是突袭/偷袭,个人认为单从三国志的原文中无法判断。但是个人倾向于认定并非纯粹的突袭。因此颜良为河北军主帅,其前后亲将当不在少数。关羽能突至近前并刺良下马,必先过其亲将这一关。可见关羽的个人勇武决非浪得虚名。

3 从紧接汉末三分的后世 ---- 南北朝 ---- 的记录来看,但凡形容武将的个人勇武,必提关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关张的个人勇武应该是独步三国的。
(当然,如果根据演义来排,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演义中赵马的战例都比张飞略微突出。)

4 至於演义中是否特别夸大了关羽的个人勇武 (相对於正史),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我们再比较一下其他人勇武被夸大的程度,就会发现,关羽被夸大的程度并不十分过分。
如果说正史中关羽的个人勇武只有10,在演义中却被夸大到100的话,那么相对於那些在正史中只有5却也被夸大到99-100的人物 (如赵马张) 来说,关羽之被夸大过分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菜刀

东光侯谏议大夫

Rank: 1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3
功绩 747
帖子 5065
编号 156
注册 2003-8-26
来自 北京


确实,“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这一句证明了关羽的确勇冠三军,不愧万人敌称号。
不过,明智老兄,我想提请注意的是我并没有说关羽武力低下呀,我只是说他刺颜良这个举动并不表明他武力比颜良高。
然后我再重申一下我在首贴中的第一条:
陈寿是写史,而非写小说,有必要把斩颜良的动作写得这么具体吗?他写其他人的被杀都只是单调的斩、杀、殁、战死等几个笼统的词,怎么到这儿就如此形象、如此细致入微?没有道理啊。
诸位从一个“刺”中能够推断出关羽使长矛,这还不叫细致入微吗?志里描写斩将只有在这里用了个“刺”字,如果说这个字是用枪的专利词汇,那么其它地方用“斩、杀”等词汇就表明斩将者并非用枪吗?细致到如此程度,不能不让人有点怀疑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菜刀

东光侯谏议大夫

Rank: 1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3
功绩 747
帖子 5065
编号 156
注册 2003-8-26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3-10-12 11:1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晕!我在狼牙闻黄兄之名久矣。
不知黄兄这一砖拍的是否是在下,如果是的话请容在下再解释一下:我并没有贬低关羽武力的意思,《志》中对关羽的武力很是张扬,这一点我看到了。但是,我的意思是,颜良之死这一节并不能表明关羽武力高于颜。这就是我的全部看法,这也是我反复解释的了。(请看我前面的帖子)至于他万人敌之名,后人之“名将唯羽”的说法,我并没反对啊。汗死!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 21: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57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