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秦始皇的母亲姓什么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一般所谓赵姬,就是赵地的姬人,并不是说她姓赵。
就好像商鞅,姓公孙,因为是卫国人,故称卫鞅。
始皇生于赵,故也名赵政,从异人让其姓赵氏看,始皇母姓赵的可能性不高,母子同姓在当时不是什么美事。

始皇母的本姓不载于史,又没有其他尊号,故以“母太后”称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姓氏之别,衲子并非不知,不过这个主帖的问题重点不在于此,就没有作深入讨论。
战国之时,已经不同于西周,产生了姓氏合一,以氏为姓的做法。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此处用“其祖本姬姓”,而不是“其本姬姓”就可以看出区别来了。

赵姬的称呼是后起的,和姓氏无关,大抵是后人为了方便称呼而用,始皇母亲之姓不载于史。
认为始皇母姓赵的大约是先入为主,以此反推了。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2-5 11:5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衲子以为,后人称之赵姬,就是参照了男子以国为氏的例子,就好像您说的太史公以汉代人的观念看战国之人,所以举了商鞅之例,想说明的就是赵姬之姓无载,而不是说明赵姬的姓氏。没有表述清楚,确有不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所以秦王政始称赵政,正是以出生国为氏,若是他一生不得归秦,则其后代必然姓赵无疑。

从这个方面讲,赵姬作为赵国人,且女人不称氏,只称姓,她姓赵的可能姓是很高的。

《史记》、《通鉴》都没有【赵姬】之称,始皇母姓不见于史,【赵姬】应该是后人为了便于称呼而起,这个【赵】字取于赵国,不是姓。

【赵姬】之称,见于《东周列国志》:【不韦向取下邯郸美女,号为赵姬……】【异人大喜曰:“吾闻应运之王,必有异征,是儿骨相非凡,又且生于正月,异日必为政于天下。”遂用赵姬之姓,名曰赵政。】
这两段关于【赵姬】之姓,前者“号为赵姬”,有后取之意;后者“用赵姬之姓”,已定为姓。综合起来看,即使小说中的赵姓,也是后取的。
且小说家言,又时隔久远,未可为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关于【朱姬】,衲子的看法是:
老黄也认为子从母姓不合适,始皇姓赵氏载于史,其母之姓不见于史,故改其姓为朱。

汉代确实有些从母姓的例子,赵政从母姓的说法应该是比照汉代的例子产生的,大约正是这种说法同时推出了始皇母姓赵的结论。但从母姓的作法周代似是没有的,汉初的例子有可能是受匈奴贵族文化影响,这种反推的比照并不科学。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19: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5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