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历史真实与历史记载--由刮骨疗毒说开去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李牧大将军的倒关情结再次体现……
刘伯承割的是眼部,神经极其丰富,没有麻醉,而且一动不能动;关二割的是手臂,饮酒可以起到一定的麻醉作用,痛起来还可以割炙咬肉来掩饰。哪个难度大?

《史记》中有多少太史公自己的感情,《报任安书》讲得就很明白了,“无韵之离骚”也不是虚名。而且《史记》中有许多孤证和无法证明不是虚构的地方,尤其是人物的独白、心理活动,这些地方可能取材于民间的传说,但也有太史公以己心揣度古人和借古人之口发言的成分。而陈寿对于难以确定其真实性的材料,一般是不予采用,宁有缺失,少有敷衍,说他写史个人情感强于《史记》,个人情感的确很强……

ps:万人敌、国士之语,陈寿只怕也是从太史公那里学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 424242 于 2006-8-19 17:36 发表


“假令晏子而在,佘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这是我在史记中所见到的最主观的一句话。但在这里司马迁却强调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没有要求后人必须有和他同样的想法。而陈寿的“为世虎臣”之类则是以一种 ...

孔明谓髯绝伦逸群,关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这些难道都是陈寿编的?您是先否定刮骨疗伤等事,再否定“虎臣”之考语,正如先否定了鹰能击兔搏蛇,再否定鹰乃猛禽,高论,高论。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以您的论证方式,也大可说关于商鞅刻薄的记录一概不实,是太史公主观不喜商鞅,作此考语,还要求后人和他有相同想法。
陈寿对关张也没有文过饰非,“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可谓直陈其弊,您何故不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 jikks 于 2006-8-24 19:13 发表
莫那狗日的小日本的人和中国的比,没比头。
要说三国猛将身上无伤疤的,赵云便是其一.
孙策也未尝就有,史料对他的评价:美资艳. 他个人对容貌非常重视的.

不知所云……赵云无伤疤麽?于史无证。
民间传说倒是有赵云洗澡,见自己征战一身没有伤疤笑死掉的说法。但也有赵云救阿斗时手指受伤,刘备赐金戒指遮掩伤疤的说法。

至于孙策,“策既被创,医言可治,当好自将护,百日勿动。策引镜自照,谓左右曰:“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椎几大奋,创皆分裂,其夜卒。”
就是死在毁容上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 齐心协力 于 2006-9-9 00:32 发表

开颅手术成功距今有五千年?不得不拜一下。

麻烦你去找一本麻醉学的书来看看,什么时候人类才掌握了麻醉方法,才有办法实施最困难的神经外科手术。

开颅手术的确历史非常悠久,欧洲最早的大约是7000年前,中国最早的一例是在山东发现,距今5000年左右,青海有距今4000年左右的开颅头骨出土,三星堆文化中也有开颅的例子。
这些头骨在开颅后骨质还有生长,可以肯定开颅者在开颅后有较长的存活时间。
但是当时的开颅是不是属于医学目的的外科手术,这个值得商榷,衲子倾向于这种开颅是出于宗教目的,受术者通过开颅来改变颅内压,达到某种精神力量的超越。也就是说手术并不直接对大脑进行作业,只是凿取下一片颅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 齐心协力 于 2006-9-9 01:11 发表
麻醉一门讲究的技术活,特别是全身麻醉有很大的危险性。不是单单打一针就全麻的。

在现代麻醉术出现之前,要实现类似全麻的效果大概也就两种方法:一是灌药,二是捆绑固定。
《三国志·华佗传》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如醉死无所知,大抵也就是麻翻了不省人事,相当于全麻。

给二爷开刀的人姓名无从考究,《三国志·关羽传》上就是一个“医”字,估计是其军医的可能性比较高,应该没有华佗那么高的技术,不过既然华佗能搞出麻沸散(差点打成吗啡散功用相似啊),说不定“医”也有什么局部麻醉的药剂,涂于创口即可起效(不见于史,猜猜而已)。最不济,至少二爷有酒喝,痛是可以减轻些,但酒助血行,故“臂血流离,盈於盘器”副作用是免不了了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9-9 01:42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22: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5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