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重谈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禁锢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冷兵器时代游牧文明社会和城市、农耕文明社会之间的斗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最关键的乃是地缘,故城市、农耕文明社会最强盛时亦不过驱逐游牧民族,难以直接控制游牧地区。古罗马亦亡于蛮族,亡于蒙古人铁蹄下的国家各种信仰的都有,而对抗蒙古人最为顽强有效的,仍然是南宋,故游牧农耕文明之斗争成败,不能以是否信奉儒教论。
任何一种具体的政治主张都不可能适用于任何时期,但儒所主张的仁爱、安民、忠义在乱世同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林兄不闻大宋开国宰相赵普有语: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6-7-16 21:01 发表

不想又有人把南宋亡于蒙古最晚作为南宋抵抗蒙古最有效的证据了。那蒙古灭日本不成又怎么解释呢?你都说冷兵器时期最关键的乃是地缘,怎么到这里又不想承认南宋亡于蒙古最晚是因为地缘的原因。

衲子并没有无视南宋抗元时依靠的地理优势,但“地缘”并非简单的、具体的地理形势,更是因为地理差异产生的社会结构、民族性格和文化差异。

日本和蒙古有真正的交战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6-7-16 21:05 发表


还是先解释解释什么叫: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吧!

这些言论在专制集权至上的时代根本没有被真的执行,因为其中其实都包含着从周代取得的封建分权精神。
拿明朝来说,算是汉人政权中思想禁锢最强的一代了,这几条执行得又怎样呢?
张居正是万历的帝师、首辅、重臣,以尊亲贤三点论,在当时都是一流的,死了还不是被抄家掘墓鞭尸?
海瑞的清名闻于天下,他老婆死得有几分蹊跷,就有许多人以此攻击他,丝毫没有为他避讳什么的意思。
宦党以冤狱杀贤良如杨涟、左光斗等无数,诬陷还来不及,哪里有讳的?
魏忠贤是什么?文盲赌棍宦官,而号称九千岁,百官为其立生祠,这比礼不下庶人不知过分多少了。
而朝臣一旦触怒皇帝,就在朝廷上扒了裤子打板子,刑是很下于大夫的。
明朝中后期的几个皇帝,大多是为君不君的,不像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是个很有前途的儒家君主,对他老子说过“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之类的儒教言论。而就是这个很儒家的太子,却很不得老朱的欢心,最终被老朱吓个半死,抑郁而终,子是子了,父哪里父了?
而所谓“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其实和朱标的那句意思相仿,“天”是一个道德评价系统,这个概念从周代殷商后就被作为周王朝统治的理论合法性确立下来了,纣王无道,就失去了天命,就不能为天子了,而天下甘于受命的天子必然是天命的,故殷商也不值得天下受命了,天下就受命于有德而得天命的周王了。这样绕来绕去,其实“天命”就是“民心”,唯有得民心者才得天命得天下。
如前所述,明朝为君不君的帝王多了,天命却瞎眼了……

为何如此?因为集权专制帝国的关键就是两点:集权、专制。一切的政策、文化、礼法都是为了维护这两点,而真正能被称为儒家(而非儒教)的东周先贤们,正都是不同程度的反对着这两点的。

如果将唐宋和明清比较下,就会发现唐宋对这些儒家的教条执行度更高(尤其是宋朝),而这两朝相对明清,无论政治、文化的开明,经济、科技的发展速度都更加优秀。反之,明清两朝更专制、更集权,也就更加禁锢了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文明的进步。
错在儒还是在其它,惟有识者鉴之。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7-16 22:5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苍苍的说法衲子最赞同的是:儒家思想最高境界是天下大同。这个天下大同不是指所有的东西的用一个标准衡量,而是让全天下的人都能得到利益。
苍苍说的是“以人为本”,这和“以民为本”是不同的。衲子相信苍苍在用字上是有自己的考虑的,衲子也不能代言。故衲子讲的是自己对儒的理解。

儒家不是无产阶级斗士,维护封建制度是其政治领域的重要诉求。封建相对于专制集权,上级和下级、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不光是靠实力的大小决定,更有一种契约的性质,是为“封”。

春秋之时,儒家倾向以世袭契约维护统治,即按世袭等级获得并执行相应的义务和权利,不逾规矩。故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而到了战国时代,以前的世袭等级已经很难维持了,儒家的学说也作出了改进,此时更推崇以道德契约维护统治,即以贤德之高下获得并执行相应的义务和权利,一旦贤德的水平改变,权利和义务也应改变,故君王无道,诛之,不过诛一匹夫。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之后还有话:【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
具体的统治是由国君执行的,而不是天子,国君如果统治不当,民众也可以不服从。这其中体现了世袭契约和道德契约的结合,在君民层面,道德契约是主导。

世袭契约也罢,道德契约也罢,都不是单向的,是兼顾各阶层的,它要实现的是所有遵守契约的人的利益,而不像专制集权的目的只是实现和维护集权者的利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6-7-18 18:00 发表
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呢。这也是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四个字始终是您自己说的。

“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礼记·曲礼上》,注曰:“为其遽于事且不能备物”,“不与贤者犯发,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疏曰:“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而无物为礼,又分地是务,不服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白虎通》云:‘礼为有知制,刑为无知设。’礼谓酬酢之礼,不及庶人,勉民使至于士也,故《士相见礼》云:‘庶人见于君,不为容,进退走’是也。张逸云:‘非是都不行礼也,但以其遽务不能备之,故不著于经文三百、威仪三千耳。其有事则假士礼行之。’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张逸云:‘谓所犯之罪不在夏三千、周二千五百之科,不使贤者犯法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所谓“八议”,《礼记正义》说:“议有八条,事在《周礼》,一曰议亲之辟,谓是王宗室有罪也;二曰议故之辟,谓与王故旧也;三曰议鲜之辟,谓有德行者也;四曰议能之辟,谓有道艺者也;五曰议功之辟,谓有大勋立功者也;六曰议贵之辟,谓贵者犯罪即大夫以上也;郑司农云,若今之吏墨绶有罪先请择后,案汉时墨绶者是贵人也;七曰议勤之辟,谓憔悴忧国也;八曰议宾之辟,谓所不臣者,三恪二代之后也。”

说这句话存在两个假设,第一:庶人没有实行礼仪的衣冠器物;第二:君王选用的大夫都是有一定道德修养的。
“礼不下庶人”的意思不是“不向庶人施礼”,而是“不以礼仪来要求庶人”,因为庶人没有实行礼仪的衣冠器物和训练,所以不作要求,庶人见了君主,可以不用修整仪容,进退可以用跑的。(大夫的话就要衣冠严整,神情肃穆恭敬,行动要用快走,但不能跑,因为当时都是开裆裤,跑容易走光……)如果庶人有事必须行礼,那也可以借用士人的礼仪规则。

“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说大夫犯法就不惩罚了,因为能当大夫的人,应该都有一定的功劳才德,或者他们的祖上有功劳才德,考虑到这些,对大夫们议罪可以减轻,尽量不用肉刑,这可以认为是将功补过。大夫们都是有文化教养的人,是礼仪的执行者。庶人没有使用礼议的义务(但有借用士人礼仪的权力),故在对面刑罚的时候也不受礼仪的保护;大夫有使用礼仪的义务,故面对刑罚也受礼仪的保护。被强迫、暴露肉体、流血等与礼相冲突,或容易引发人做出失礼举动(如大吼大叫、呼天抢地、大小便失禁等)的行为就不适宜用在大夫身上,大夫如果犯了十恶等重罪也会被判一死,不过提倡赐死(自尽),而不是拉菜市口砍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4 21: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8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