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9-10-3 01:57 发表
抬高和隐晦,作用是一样的。而王平传说张郃怀疑有埋伏,这本身就不是历史事实,而是一种推测,推测张郃不追击的理由。这并不是什么捏造证据。试问:张郃当时是怎么想的,陈寿知道吗?王平知道吗?显然不能知道。
而蜀书在这里都隐藏了诸葛亮中军赶到的事实,确实真实的。
如果你是张郃,我给你两个不追击的理由,请你选择:
其一是王平带着一千步兵正在徐徐撤退,他刚刚还一起作战的其他大部分兄弟部队已经被打得四散溃逃了。你看到王平没有乱,就认为可能有埋伏?马谡的溃败也是假的?是诱敌之计?
其二是你看到数里之外,突然赶到了大批的蜀军主力,威胁到正在四散追击溃军的魏军部队,你是迅速收拢部队,准备迎战蜀军主力,还是继续散开部队追击马谡?
燕老言三国志王平传为推测,却何以证明自己所说的“真实史实”不是推测?“数里”为“2-5里”是如何成为真实的?把自己所有结论的可能性都建立在数里=2-5里这样的假设之上,然后言之凿凿告诫我辈三国志王平传不可信,燕老您所说的才是最真实的历史,是不是有点太.......
我给你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晋书宣帝纪)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诸葛亮传裴注汉晋春秋)
这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的情况记载。司马懿是全军出动,迎击诸葛亮,兵力不会少于第一次北伐时张郃的五万,但是司马懿说二日时间即可赶到战场,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所谓二日赶到,就是指前锋而言。再看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兼程赶到后,不敢与蜀军交战,只是敛兵依险,为何?因为蜀军早已到达,是全部兵力,而司马懿赶到的只是前锋军,兵力少还疲惫,自然不敢交战。
我辈才疏学浅,这一次只怕要麻烦燕老举史料来证明诸葛亮四次北伐时司马不敢与战的原因是因为到的只是前锋了,燕老既然能引经据典证明马谡统率的只是前锋,要证明这个想来也是举手之劳。
街亭距离陇山只有几十里,如果张郃的军队已经越过了陇山,他怎么可能还在街亭以东,还没有到达街亭?这涉及一个军队展开的问题。如果你有五万大军,你可能在他们都过了陇山后,却都停留在陇山到街亭之间几十里的山谷里,挤成一团吗?显然不可能。
既然燕老认为张郃五万大军挤在几十里的山谷里都不可能,为何却认为诸葛亮的八万大军能挤在数里=2-5里的范围内?望燕老能释我辈之疑。
[ 本帖最后由 古拉森 于 2009-10-4 22:5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