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9-4-24 20:57 发表
各位骂朱教授也够狠的,嘴下留德吧!
其实诸葛亮对李严的回复,已经说的很清楚:你劝我称王(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但是我大功还没有建立,怎么能够这样做呢?(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等到把曹魏给消灭了,汉帝回到了故都(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那我们大家一起晋升(与诸子并升),我别说九锡,就是十命也是可以接受的。(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这里诸葛亮的意图很清楚,不是要拒绝称王,而是认为目前自己的军功还不够大,不足以称王,一旦自己立下了消灭曹魏,光复汉室的大功,不要说称王、九锡,那就是比九锡更高的也可以接受。
我们知道,自汉高祖刘邦就定下了规矩:非刘氏不王。而诸葛亮认为自己只要建立大功就可以称王,如果攻够大,还可能称比王更高的什么东东(这个什么东东大家可想而知),本身就是对汉制的逾越。
如果诸葛亮严格地做忠臣,其答复应当是言辞拒绝称王的劝说,不论你建立多大的功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你认为只要建立大功,称王就是可以的,那就完全违背了汉代的基本规则。
而诸葛亮之所以一生没有称王,与其8年间连续5次北伐都不能成功,也就是没有能够达到其自己制定的称王标准:立下大功,是密切相关的。
看来燕老对诸葛亮的性格了如指掌嘛!
只不知燕老何以解释对于一个热衷称王的野心家来说,为什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称王的标准?还是哪部史书记载了?
三国志明明记载“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大权集于一身,不赶紧搞政变,还要去挣军功,那才真的是脑子进水了。自古以来有哪位野心家是手握大权还不搞政变还要自己定标准去挣军功的?一些人黑亮到了简直是颠倒黑白、不分是非的地步,如果曹操、司马都按照这个逻辑搞篡权,早就被诛连九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