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华历史上的十大名将及排名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其先,契丹之酋长。父楷洛,开元初,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果闻。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丁父忧,终丧不入妻室。
    天宝初,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候。五载,河西节度王忠嗣补为兵马使,充赤水军使。忠嗣遇之甚厚,常云:“光弼必居我位。”边上称为名将。八载,充节度副使,封蓟郡公。十一载,拜单于副使都护。十三载,朔方节度安思顺奏为副使、知留后事。思顺爱其材,欲妻之,光弼称疾辞官。陇右节度哥舒翰闻而奏之,得还京师。
禄山之乱,封常清、高仙芝战败,斩于潼关。又以哥舒翰率师拒贼。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收兵河西。玄宗眷求良将,委以河北、河东之事,以问子仪,子仪荐光弼堪当阃寄。十五载正月,以光弼为云中太守,摄御史大夫,充河东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二月,转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以朔方兵五千会郭子仪军,东下井陉,收常山郡。贼将史思明以卒数万来援常山,追击破之,进收藁城等十余县,南攻赵郡。三月八日,光弼兼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拔赵郡。自禄山反,常山为战场,死人蔽野,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六月,与贼将蔡希德、史思明、尹子奇战于常山郡之嘉山,大破贼党,斩首万计,生擒四千。思明露发跣足,奔于博陵。河北归
顺者十余郡。
    光弼以范阳禄山之巢穴,将先断之,使将绝根本。会哥舒翰潼关失守,玄宗幸蜀,人心惊骇。肃宗理兵于灵武,遣中使刘智达追光弼、子仪赴行在,授光弼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景城、河间之卒五千赴太原。时节度王承业军政不修,诏御史崔众交兵于河东。众侮易承业,或裹甲持枪,突入承业?事玩谑之。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交众兵于光弼。众以麾下来,光弼出迎,旌旗相接而不避。光弼怒其无礼,又不即次兵,令收系之。顷中使至,除众御史中丞,怀其敕问众所在。光弼曰:“众有罪,系之矣!”中使以敕示光弼,光弼曰:“今只斩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斩中丞;若拜宰相,亦斩宰相。”中使惧,遂寝之而还。翌日,以兵仗围众,至碑堂
下斩之,威震三军。命其亲属吊之。
    二年,贼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玠等四伪帅率众十余万来攻太原。光弼经河北苦战,精兵尽赴朔方,麾下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思明谓诸将曰:“光弼之兵寡弱,可屈指而取太原,鼓行而西,图河陇、朔方,无后顾矣!”光弼所部将士闻之皆惧,议欲修城以待之,光弼曰:“城周四十里,贼垂至,今兴功役,是未见敌而自疲矣。”乃躬率士卒百姓外城掘壕以自固。作堑数十万,众莫知所用。及贼攻城于外,光弼即令增垒于内,环辄补之。贼城外诟詈戏侮者,光弼令穿地道,一夕而擒之,自此贼将行皆视地,不敢逼城。强弩发石以击之,贼骁将劲卒死者十二三。城中长幼咸伏其勤智,懦兵增气而皆欲出战。史思明揣知之,先归,留蔡希德等攻之。月余,我怒而寇怠,
光弼率敢死之士出击,大破之,斩首七万余级,军资器械一皆委弃。贼始至及遁,五十余日,光弼设小幕,宿于城东南隅,有急即应,行过府门,未尝回顾。贼退三日,决军事毕,始归府第。转检校司徒,收清夷、横野等军,擒贼将李弘义以归。诏曰:“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史大夫、鸿胪卿、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副大使、蓟国公光弼,全德挺生,英才间出,干城御侮,坐甲安边。可守司空、兼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魏国公,食实封八百户。”
    乾元元年,与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入朝,敕朝官四品已上出城迎谒。迁侍中,改封郑国公。二年七月,制曰:“元帅之任,实属于师贞;左军之先,谅资于邦杰。自非道申启沃,学富韬钤,则何以翊分阃而专征,膺凿门而受律。求诸将相,允得其人。司空、兼侍中、郑国公光弼,器识弘远,志怀沉毅,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材。往属艰难,备彰忠勇,协风云而经始,保宗社于阽危。由是出备长城,入扶大厦,茂功悬于日月,嘉绩被于岩廊。属残寇犹虞,总戎有命,用择惟贤之佐,式弘建亲之典。必能缉宁邦国,协赞天人,誓于丹浦之师,剿彼绿林之盗。载明朝奖,爰籍旧勋。宜副出车之命,仍践分麾之宠。为天下兵马元帅赵王系之副,知节度行营事。”八月,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河北节度支度营田经略等使,余如故。与九节度兵围安庆绪于相州,拔有日矣。史思明自范阳来救,属绝粮道,光弼身先士卒,苦战胜之。属大风晦冥,诸将引众而退,所在剽掠,唯光弼所部不散。东京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南奔襄阳,郭于仪率众屯于谷水。史思明因杀安庆绪,即伪位,纵兵河南。加光弼太尉、兼中书令,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兵马副元帅,以东师委之。左厢兵马使张用济承子仪之宽,惧光弼之令,与诸将颇有异议,欲逗留其众。光弼以数千骑出次汜水县,用济单骑迎谒,即斩于辕门。诸将慑伏,
都兵马使仆固怀恩先期而至。
    初,光弼次汴州,闻思明悉众且至,谓许叔冀曰:“大夫能守此城浃旬,我必将兵来救。”叔冀曰:“诺。”光弼还东京,思明至汴,叔冀与战不利,遂与董秦、梁浦、刘从谏率众降思明。贼势甚炽,遣梁浦、刘从谏、田神功等将兵徇江淮,谓之曰:“收得其地,每人贡两船玉帛。”思明乘胜而西。光弼整众徐行,至洛,谓留守陟曰:“贼乘鄴下之胜,再犯王畿,按甲以挫其锋,不利速战。洛城非御备之所,公计若何?”陟曰:“加兵陕州,退守潼关,据险以待之,足挫其锐矣!”光弼曰:“此盖兵家常势,非用奇之策也。夫两军相寇,贵进尺寸之间耳。今委五百里而不顾,是张贼势也。若移军河阳,北阻泽潞、三城以抗,胜则擒之,败则自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则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判官韦损曰:“东京帝宅,侍中何不守之?”光弼曰:“若守洛城,汜水、崿岭皆须人守,子为兵马判官,能守之乎?”遂移牒留守及河南尹并留司官、坊市居人,出城避寇,空其城,率军士运油铁诸物,以为战守之备。时史思明已至偃师,光弼悉军赴河阳。贼已至洛城,光弼军方至石桥。日暮,令秉炬徐行,与贼相随,而不敢来犯。乙夜,入河阳三城。排阅守备,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咸誓力战。贼惮光弼威略,顿兵白马寺,南不出百里,西不敢犯宫阙,于河阳南筑月城,掘壕以拒光弼。十月,贼攻城。于中氵单城西大破逆党五千余众,斩首千余级,生擒五百余人,溺死者大半。
    初,光弼谓李抱玉曰:“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若何?”光弼曰:“过期而救不至,任弃也。”抱玉禀命,勒兵守南城,将陷,抱玉绐贼曰:“吾粮尽,明日当降。”贼众大喜,敛军以俟之。抱玉复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见欺,急攻之。抱玉出奇兵,表里夹击,杀伤甚众,贼帅周挚领军而退。光弼自将于中氵单城,城外置栅,栅外大掘堑,阔二丈,深亦如之。周挚舍南城,并力攻中氵单。光弼命荔非元礼出劲卒于羊马城以拒贼。光弼于城东北角树小红旗,下望贼军。贼恃众直逼其城,以车二乘载木鹅、蒙冲、斗楼、橦车随其后,督兵填城下堑,三面各八道过其兵,又当堑开栅,各置一门。光弼遥望贼逼城,使人语荔非元礼曰:“中丞看贼填堑
开栅过兵,居然不顾,何也?”元礼报曰:“太尉拟守乎,拟战乎?”光弼曰:“战。”元礼曰:“若战,贼为我填堑,复何嫌也!”光弼曰:“吾智不及公,公其勉之!”元礼俟栅开,率其勇敢出战,一逼贼军,退走数百步。元礼料敌阵坚,虽出处驰突,不足破贼,收军稍退,以怠其寇而攻之。光弼望见收军,大怒,使人唤元礼,欲按军令。元礼曰:“战正忙,唤作何物?”良久,令军中鼓噪出栅门,徒搏齐进,贼大溃。
    周挚复整军押北城而下,将攻之。光弼遽率众入北城,登城望曰:“彼虽众,乱而嚣,不足惧也。当为公等日午而破之。”命出将战。及期,不决,谓诸将曰:“向来战,何处最坚而难犯?”或曰:“西北角。”遽命郝玉曰:“尔往击之。”玉曰:“玉,步卒也,请骑军五百翼之。”光弼与之三百。又问:“何处最坚?”曰:“东南隅。”即命论惟贞以所部往击之。对曰:“贞,蕃将也,不知步战,请铁骑三百。”与之百。光弼又出赐马四十匹分给,且令之曰:“尔等望吾旗而战,若麾旗缓,任尔观望便宜;吾旗连麾三至地,则万众齐入,生死以之,少退者斩无舍。”玉策马赴贼,有一人将援枪
刺贼,洞马腹,连刺数人;一人逢贼,不战而退。光弼召不战者斩,赏援枪者绢五百疋。
须臾,郝玉奔归。光弼望之,惊曰:“郝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玉头来。玉见使者曰:“马中箭,非敢败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换马遣之。玉换马复入,决死而前。光弼连麾,三军望旗俱进,声动天地,一鼓而贼大溃,斩万余级,生擒八千余人,军资器械粮储数万计,临阵擒其大将徐璜玉、李秦授、周挚。其大将安太清走保怀州。思明不知挚等败,尚攻南城。光弼悉驱俘囚临河以示之,杀数十人以威之,余众惧,投河赴南岸,光弼皆斩之。初,光弼将战,谓左右曰:“战,危事,胜负系之。光弼位为三公,不可死于贼手,苟事之不捷,继之以死。”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贼既败走,光弼收怀州,思明来救,迎击于沁水之上,又败之。城将安太清极力拒守,月余不下。光弼令仆固怀恩、郝玉由地道而入,得其军号,乃登陴大呼,我师同登,城遂拔。生擒安太清、周挚、杨希文等,送于阙下,即日怀州平。以功进爵临淮郡王,累加实封至一千五百户。
    观军容使鱼朝恩屡言贼可灭之状,朝旨令光弼速收东都。光弼屡表:“贼锋尚锐,请候时而动,不可轻进。”仆固怀恩又害光弼之功,潜附朝恩,言贼可灭。由是中使督战,光弼不获已,进军列阵于北邙山下。贼悉精锐来战,光弼败绩,军资器械并为贼所有。时李抱玉亦弃河阳,光弼渡河保闻喜。朝旨以怀恩异同致败,优诏征之。光弼自河中入朝,抗表请罪,诏释之。光弼恳让太尉,遂加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尹、行营节度使;俄复拜太尉,充河南、淮南、山南东道、荆南等副元帅,侍中如故出镇临淮。史朝义乘邙山之胜,寇申、光等十三州,自领精骑围李岑于宋州。将士皆惧,请南保扬州,光弼径赴徐州以镇之,遣田神功击败之。浙东贼首袁晁攻剽郡县,浙东大乱。光弼分兵除讨,克定江左,人心乃安。
    初,光弼将止临淮,在道舁疾而行。监军使以袁晁方扰江淮,光弼兵少请保润州以避其锋。光弼曰:“朝廷寄安危于我,今贼虽强,未测吾众寡,若出其不意,当自退矣。”遂径往泗州。光弼未至河南也,田神功平刘展后,逗留于扬府,尚衡、殷仲卿相攻于兗、郓、来瑱旅拒于襄阳,朝廷患之。及光弼轻骑至徐州,史朝义退走,田神功遽归河南,尚衡、殷仲卿、来瑱皆惧其威名,相继赴阙。宝应元年,进封临淮王,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广德初,吐蕃入寇京畿,代宗诏征天下兵。光弼与程元振不协,迁延不至。十月,西戎犯京师,代宗幸陕。朝廷方倚光弼为援,恐成嫌疑,数诏问其母。吐蕃退,乃除光弼东都留守,以察其去就。光弼伺知之,辞以久待敕不至,且归徐州,欲收江淮租赋以自给。代宗还京,二年正月,遣中使往宣慰。光弼母在河中,密诏子仪舆归京师。其弟光进,与李辅国同掌禁兵,委以心膂。至是,以光进为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凉国公、渭北节度使,上遇之益厚。
    光弼御军严肃,天下服其威名,每申号令,诸将不敢仰视。及惧朝恩之害,不敢入朝,田神功等皆不禀命,因愧耻成疾,遣衙将孙珍奉遗表自陈。广德二年七月,薨于徐州,时年五十七。辍朝三日,赠太保,谥曰武穆。光弼既疾亟,将吏问以后事,曰:“吾久在军中,不得就养,既为不孝子,夫复何言!”因取已封绢布各三千疋、钱三千贯文分给将士。部下护丧柩还京师。代宗遣中官开府鱼朝恩吊问其母于私第,又命京兆尹第五琦监护丧事。十一月,葬于三原,诏宰臣百官祖送于延平门外。母李氏,有须数十茎,长五六寸,以子贵,封韩国太夫人,二子皆节制一品。光弼十年间三入朝,与弟光进在京师,虽与光弼异母,性亦孝悌,双旌在门,鼎味就养,甲第并开,往来追欢,极一时之荣。
                                       ——语出《旧唐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楼主,你的排名是郭子仪 韩信 白起 李靖 岳飞 孙武 吴起 霍去病 卫青 戚继光 ;

我的排名是耿龛、赵奢(马援)、廉颇、贾复、王剪、白起、吴汉、冯异、邓禹、戚继光

因为赵奢被赐予马服子,他的后人被赐马姓,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就是他的后人,所以并

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fs7711 弟,在这里说声谢谢了!
不过,我仍旧坚持这个排名:
耿龛、赵奢(马援)、廉颇、贾复、王剪、白起、吴汉、冯异、邓禹、戚继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我选他们,可不是因为年轻人,血气方刚,我的岁数可不小。再者,我不是凭战绩来判断一个人的实力,而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所以,我有我自己的看法。
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在刚才的那句话,我的确有点不对,在这里道歉,请见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首先感谢大树将军对我的支持,其实,看到大树将军,我也知道这个名字的原因啦!
好啦,言归正传。正如我在白起和李牧中对名将的评价标准的其中一条——名将不是鸡肋。纵观贾复、邓禹的一生——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少好学,习尚书。
  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时下江、新市兵起,复亦聚众数百人于羽山,自号将军。更始立,乃将其众归汉中王刘嘉,以为校尉。
  复见更始政乱,诸将放纵,乃说嘉曰:“臣闻图尧舜之事而不能至者,汤武是也;[;[一]图汤武之事而不能至者,桓文是也;[二]图桓文[之]事而不能至者,六国是也;[三]定六国之规,欲安守之而不能至者,亡六国是也。今汉室中兴,大王以亲戚为藩辅,天下未定而安守所保,所保得无不可保乎?”嘉曰:“卿言大,非吾任也。大司马刘公在河北,必能相施,第持我书往。”[四]复遂辞嘉,受书北度河,及光武于柏人,因邓禹得召见。光武奇之,禹亦称有将帅节,于是署复破虏将军督盗贼。复马羸,[五]光武解左骖以赐之。[六]官属以复后来而好陵折等辈,调补鄗尉,光武曰:“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七]
  [一] 尧禅舜,舜禅禹,汤乃放桀,武王诛纣,故言不能至者。
  [二]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春秋之时,周衰,二君霸有海内。
  [三] 六国谓韩、赵、魏、燕、齐、楚,分列中夏,各自跨据,又不逮桓文。
  [四] 施,用也。第,但也。
  [五] 羸,力佳反。
  [六] 骖者,服外之马也。东观记、续汉书“左”并作“右”。
  [七] 东观记曰“时上置两府官属,复与段孝共坐。孝谓复曰:“卿将军督,我大司马督,不得共坐。”复曰:“俱刘公吏,有何尊卑?”官属以复不逊,上调官属补长吏,共白欲以复为鄗尉,上署报不许”也。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从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光武传召复曰:“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一]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寻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
  [一] 被犹负也,析羽为旌旗,将军所执。先登,先赴敌也。
  光武即位,拜为执金吾,封冠军侯。先度河攻朱鲔于洛阳,与白虎公陈侨战,连破降之。建武二年,益封穰、朝阳二县。更始郾王尹尊及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曰:“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帝笑曰:“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大司马当击宛。”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度五社津击郾,连破之。月余,尹尊降,尽定其地。引东击更始淮阳太守暴汜,汜降,属县悉定。其秋,南击召陵、新息,平定之。[一]明年春,迁左将军,别击赤眉于新城、渑池闲,连破之。[二]与帝会宜阳,降赤眉。
  [一] 新息,县名,属汝南郡,故城在今豫州新息县西南也。
  [二] 新城,今伊阙县。
  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一]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一] 东观记曰:“吴汉击蜀未破,上书请复自助,上不遣。”
  十三年,定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胡)、观阳,凡六县。[一]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二]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三]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
  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朱祐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四]三十一年卒,谥曰刚侯。
  [一] 六县皆属胶东国。壮武故城在今莱州即墨县西,下密在今青州北海县东北。即墨在今莱州胶水县东南,梃(胡)故城在今莱州昌阳县西北,观阳在昌阳县东。梃一音廷。
  [二] 广雅曰:“剽,削也。”谓削除甲兵。东观记曰:“复阖门养威重,授易经,起大义。”
  [三] 东观记曰:“上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故皆以列侯就第也。”
  [四] 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
  子忠嗣。忠卒,子敏嗣。建初元年,坐诬告母杀人,国除。肃宗更封复小子邯为胶东侯,邯弟宗为即墨侯,各一县。邯卒,子育嗣。育卒,子长嗣。
  宗字武孺,少有操行,多智略。初拜郎中,稍迁,建初中为朔方太守。旧内郡徙人在边者,率多贫弱,为居人所仆役,不得为吏。宗擢用其任职者,与边吏参选,转相监司,以擿发其奸,或以功次补长吏,故各愿尽死。匈奴畏之,不敢入塞。[一]征为长水校尉。宗兼通儒术,每宴见,常使与少府丁鸿等论议于前。章和二年卒,朝廷愍惜焉。
  [一] 东观记曰:“匈奴常犯塞,得生口,问:“太守为谁?”曰:“贾武孺。”曰:“宁贾将军子邪?”曰:“是。”皆放遣还,是后更不入塞。”
  子参嗣。参卒,子建嗣。元初元年,尚和帝女临颍长公主。主兼食颍阴、许,合三县,数万户。时邓太后临朝,光宠最盛,以建为侍中,顺帝时为光禄勋。
  论曰: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唯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一]两将之功,实为大焉。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二]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全其庆也。昔高祖忌柏人之名,违之以全福;征南恶彭亡之地,留之以生灾。[三]岂几虑自有明惑,将期数使之然乎?
  [一] 方城,山名,一名黄城山,在今唐州方城县东北也。
  [二] 信谓朱鲔知其诚而降。义谓荆人奉牛酒,让不受。
  [三] 柏人,县名也。高祖尝欲宿于柏人。曰:“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后竟有贯高之事。
  赞曰:阳夏师克,实在和德。胶东盐吏。征南宛贼。奇锋震敌,远图谋国。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桀多荐举禹,禹不肯从。
  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一]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二]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三]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一] 闲,私也。
  [二] 屈音求勿反。
  [三] 论语曰:“邦分崩离析。”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一]从至广阿,[二]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肴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三]光武悦。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延等先至,战不利,还保城,为贼所围。禹遂进与战,破之,生获其大将。从光武追贼至(满)[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一] 乐阳,县名,属常山郡。
  [二] 东观记曰:“上率禹等击王郎横野将军刘奉,大破之。上过禹营,禹进炙鱼,上餐啖,劳勉吏士,威严甚厉。众皆窃言“刘公真天人也”。”
  [三] 史记苏秦说赵王曰:“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禹无百人之聚,汤、武之士不过三千,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
  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舋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乃拜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于是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一]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訢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而西。
  [一] “虑”字或为“宪”字。
  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一]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余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二]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三]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埶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皆斩之,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四]
  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五]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着。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六]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七]禹时年二十四。
  [一] 箕关在今王屋县东。
  [二] 大阳,县,属河东郡。前书音义曰:“大河之阳。”春秋:“秦伯伐晋,自茅津济。”杜预云:“河东大阳县也。”
  [三] 解,县,属河东郡,故城在今蒲州桑泉县东南也。
  [四] 高祖曰:“运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五] 史记曰,颜回年二十九,发白,早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也。
  [六] 五品,五常也: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言五常之教务在宽也。
  [七] 酂,县,(今)属南阳郡,故城在[今]襄州谷城县东北。
  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一]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二]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三]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四]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五]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
  [一] 左辅即左冯翊也。三辅皆有都尉。
  [二] 衙,县名,属左冯翊,解见安纪。
  [三] 纪,纲纪也。言有条贯而不残暴。
  [四] 住或作柱。
  [五] 垂发,童幼也。戴白,父老也。
  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一]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引军北至栒邑。[二]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三]
  [一] 仰犹恃也,音鱼向反。
  [二] 栒邑,县,属右扶风,故城在今豳州三水县东北。栒音荀。
  [三] 京师谓洛阳也。公羊传曰:“天子所居曰京师。”
  帝以关中未定,而禹久不进兵,下敕曰:“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禹犹执前意,乃分遣将军别攻上郡诸县,更征兵引谷,归至大要。[一]
  遣冯愔、宗歆守栒邑。二人争权相攻,愔遂杀歆,因反击禹,禹遣使以闻(帝)。帝问使人:“愔所亲爱为谁”,对曰:“护军黄防。”帝度愔、防不能久和,执必相忤,因报禹曰:“缚冯愔者,必黄防也。”乃遣尚书宗广持节降之。后月余,防果执愔,将其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成丹)等皆诣广降,与共东归。至安邑,道欲亡,广悉斩之。愔至洛阳,赦不诛。
  [一] 大要,县名,属北地郡。
  二年春,遣使者更封禹为梁侯,食四县。时赤眉西走扶风,禹乃南至长安,军昆明池,大飨士卒。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
  禹引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克,复就谷云阳。汉中王刘嘉诣禹降。嘉相李宝倨慢无礼,禹斩之。宝弟收宝部曲击禹,杀将军耿訢。自冯愔反后,禹威稍损,又乏食,归附者离散。而赤眉复还入长安,禹与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者),皆食枣菜。帝乃征禹还,敕曰:“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禹惭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三年春,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遂为所败,众皆死散。事在冯异传。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数月,拜右将军。
  延岑自败于东阳,遂与秦丰合。四年春,复寇顺阳闲。遣禹护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击破岑于邓;追至武当,复破之。岑奔汉中,余党悉降。
  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一]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其后左右将军官罢,[二]
  以特进奉朝请。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埶。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
  [一] 高密,国名,今密州县也。
  昌安、夷安并属高密国。昌安故城在今密州安丘县外城也。夷安故城在今密州高密县外城也。淳于,县名,属北海郡,故城在今密州安丘县东北也。
  [二] 续汉志曰“前后左右将军皆主征伐,事讫皆罢”也。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一]。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一] 臣当北面,尊如宾,故令东向。
  帝分禹封为三国:长子震为高密侯,袭为昌安侯,珍为夷安侯。

其实,东汉初期是群雄割据的年代,较三国的群雄割据更为混乱。而刘秀在河北称雄,四面受敌,又有原更始帝众将从中作梗,处境之艰难可享而之。足下认为东汉是所有当中最弱的,那是因为在足下眼中,光武帝麾下战将故事很少流传,甚至连他本人故事也少有所说。其实,还受到被历史评为文治天下的影响。实际上,何谓“文治天下”,就是用文吏来代替武将,治理国家,可谓高瞻远瞩,目光长远,比此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于手中岑彭、马武、马援还被三国英杰拿来作为衡量武将标准。至于其余的云台二十六将,个个都可以是文武双全,纵观至今,又有多少人有他们的实力。正因为此,很少有人比较。也就被人误认为是少有名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对名将的认识重人还只是功绩和名气上的判断,这种肤浅的看法只能使战略战术的精华越聚越少。其实,如果你细细品位东汉战略战术,你会发现,东汉绝不是你想的那么弱。至少他的辉煌战绩决不亚于战国诸雄中的秦。
  现在的电视演的一些战争,惟独漏掉光武帝创业的战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虽然台湾有演光武帝救母,但看了之后,实在觉得被糟蹋了好多。对于人们对东汉时期将领的偏见,实在是不能不让人感伤的。如果因为他们看他们创世是因为年轻人,气血方刚的话,那你对于战争中的精华的体会还是有待培养的。因为东汉的战争,不是一句年轻人血气方刚所能包括的,其实,绝大多数还是对战机的把握。从古至今,有多少所谓的名将发现过战机,有多少所谓的名将发掘过战机,有多少所谓的名将发现后把握住战机,又有多少所谓的名将发掘并把握助战机的。
    也许,等你将中国五千年文化看完看透了,你才会知道,有多少人。当然,我不是说我已经看完看透,至少在五千年文化的所有大小战役中,我所评价的十个人中,他们在我心里已经是合格了。至于被人们传诵的孙吴伍,我也没什么可以反对,但要担上我心目中的中华历史上的十大名将,还是很遥远的,也许个人心目中的看法不一样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对了,不知道fs7711,对齐万年和刘曜 有什么看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其实,如果朱元璋、刘裕、努尔哈赤也能算是的话,那么石靳、陶侃也可以称得上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你要知道,这里谈的不是军事家、政治家、开国皇帝,否则在东汉时期,我第一个就会选刘秀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齐万年
    西晋时氐族首领。汉魏以来﹐内迁少数族在民族﹑阶级矛盾的交织下﹐多杀长吏以自立。元康四年(294)﹐匈奴族郝散起兵攻上党﹐旋投降晋军被杀。元康六年夏﹐其弟郝度元联合冯翊﹑北地等郡的羌﹑胡族起兵反晋。时关中饥馑﹐疾疫流行。秋八月﹐秦﹑雍二州氐﹑羌人民纷起响应﹐推齐万年为主﹐万年遂称帝。他拥兵七万(一说有众数十万)﹐进围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并威慑关中。十一月﹐晋廷派安西将军夏侯骏﹑建威将军周处征讨﹐受梁王肜节制。齐万年屯兵梁山(今陕西干县西北)﹐周处以五千兵进击。梁王肜与周处有宿怨﹐乃断其归路。周处被齐万年大军包围﹐在六陌(今陕西干县东)战败阵亡。元康八年﹐张华﹑陈准荐左积弩将军孟观统所领宿卫兵与关中士卒出征。翌年正月﹐起义军被孟观败于中亭(今陕西武功西)﹐齐万年被俘杀。自起兵到失败共四年(296~299)。江统有鉴于齐万年的起兵﹐深感四夷(夷﹑蛮﹑戎﹑狄)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
所谓“五胡乱华,八王之乱”一说,便是从他开始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我不太喜欢央视中《军事天地》的《中华名将》,这只是现在人们对名将的看法,其实要说名将到底是什么,很难有清晰的概念,但是,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对将领的评价总是将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名将区分开来,避免他们之间的相同,这一点,都还是没有任何意义,否则,为什么人们评价他们的时候,甚至将几个挂在他们头上的都放在一起,而不是统一成一个呢?所以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我个人认为军事家就好比企业的经营计划者;而名将就好比企业的经营决策人!名将不一定要有太过精细的计划,因为他身边有很多辅助他的人,而军事家就要高瞻远瞩,计划整个战场的战略思路,然后给名将参考,从而决定整个战略战术的规划和打法。所以他们之间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这也有别于军师,军师是企业经营的规划者,是对战场谋略的建议人,这也不同于计划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ds16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15157
注册 2004-8-10


To  FQ杀手:见   《六朝史论》
http://www.hanlin.com/front/bookdetail.asp...okid=7101016375
  (如果你想买的话)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6 06:1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848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