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评书《杨家神枪》——张少佐, 权当野史看,说的还不错,比单田芳《薛家将》好点
性别:未知-离线 沙加1110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9
编号 15049
注册 2004-8-9


几年前写的

《杨家神枪》印象

那还是初一的1997年,中午的广播里播完了我从中间开听的刘兰芳的《无盐娘娘》,开播了一部新评书《杨家将征南》,播讲人已经忘了,但这确是我第一部听到开头的评书。除了中间暑假期间去北京旅游错过一段外,头尾俱都听全,也是我至今在广播电视上听的最全的一部评书。那时中午放学,必飞奔回家,虽然不免耽搁一段,不过所幸每回书开书大都是重叙上回情节,所以也无大碍。当时从北京回来后,还曾简记每回内容为对偶回目,先散记纸头,后整理入册,可惜那个记录本在搬家中丢失了。书中播讲者曾自述此书又名《小五虎征南》,再后来该广播台复播此书,名《杨家神枪》,然此时已是高中,业余时间不多,已无力听书了。最近在网上闲逛,偶见张少佐《杨家神枪》,惊喜余忙下载回来,本以为当年听的就是此书,不过听过全书,还是有若干不同。以上谨忆当年旧事,权当引子,或谓:自恋。

前面说过,当年开书必先叙上文且最长可有5分钟之久,而张的这部书两回之间断无复述,甚至下回还会跳过一小段情节,只在开书时简叙。比如上回说至某某要被斩,下回开书便已经说某某幸亏被忠臣就下,否则性命不保。这可能是录制中编辑的作用吧。
另外两书播讲者的口头语也不尽相同,最明显的就是旧书每赞忠臣必言:“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而张则称为“干国的忠良(分辨了半天,似乎是这几个字,但不明其意)”。

当然,最大的不同还是后半部书的发展。新旧前半部几乎是一模一样,以至我开始还以为当年听的就是这部书。不过从狄青鄯善国借兵围汴梁开始,新旧书出现了重大分歧。当年书言朝中沈太师专权,呼家小将呼延云飞打死国舅,从地道中逃出京城,得宝锤,大破鄯善兵。而新书似乎为了突出“杨家”的地位,把这个功劳给了认祖归宗的杨怀玉。另外,前书言初围城时,曹家将曹明远(新旧书中都数言“呼杨高曹郑”五大家,这是曹家将仅有的出场)出战,不敌身死。张书换成了曹家老王曹彬。这个其实殊不合理,按说曹彬为太祖帐下大将,与老令公老太君呼延赞高怀德郑子明等均为五大家第一辈,便活到此时也该有百岁,当然,后文书中连高怀亮都还活着,不过也未上阵打仗啊,这里让老曹惨死,太不人道了。言及此,似乎当年书狄青是借兵不借将,新书却是将帅俱全,可谓引狼入室,大大贬低了狄青的形象。

之后的情节发展就更是大不相同了,尤其是狄青的形象,在新书中堕落之极。双江口一战,旧书似乎仅是普通的破关,新书却是一大节目。新书有狄青俘八王太君降南唐之说,狄青投降后的表现极为委琐不堪,印象中似乎旧书无此情节。另外穆桂英不认杨怀玉的情节也因为旧书此时杨怀玉尚未出场而不会发生。之后新书将上洪山下洪山一笔带过,六年就过去了。而旧书好象在此情节不少。像洪飞搬出师弟钢叉天王熊治天,身穿唐猊铠,刀枪不入,连杀呼家呼延凯和呼延明。小矬子呼延平(新书一直是胖瘦二矬子一起行动,而回忆旧书,完全没有瘦矬子曾杰的印象)赴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盗金披风的鱼肠剑,刺死熊治天。金披风一怒下山,高英作为其关门弟子出世,缩头枪连伤孟通江焦通海,杨怀玉出世,高英认祖归宗败走金披风。杨文举好象也是阵亡在此战(新书其未死)。应该说这段情节是相当精彩的,新书可能受长度限制,剪了此段,不免遗憾。新书高英在寿州出世,师从高怀亮,可惜出场太短,而呼焦孟三小虎则根本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当真是应名“杨家神枪”,做到了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在主要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总体来说,新书摆脱了旧书逢山开山,遇关打关,见阵破阵的模式,前半狄杨不合的戏份足斤足两,叙述更加跌宕起伏,听起来令人欲罢不能;后半相应减少了篇幅,突出了主角,牺牲了其他一些人物和精彩情节,有点遗憾。尤其是为衬托杨家的忠,把个狄青说得太顽固不化,阴险狠毒。他为报私仇,不择手段,最后落得家破人亡,身败名裂,最后虽反悔却已令人恨之入骨后提不起了同情心,形象实在是有点不堪。记得旧书每每说狄青总会留点余地,其降南唐后也没那么委琐,最后特意提到狄青死后能够得配文武庙,就在其后来悔悟,忍辱内应建奇功上。其中狄青阵前会穆桂英时一句“老狄青胡子都擀毡了”,就比新书只说其只几年胡子全白了更让人唏嘘。

以上大致将记忆中的《杨家将征南》与新近听的张少佐《杨家神枪》略加对比,综合看,各有千秋,从本人怀旧的角度出发,更喜欢原来的。

撇开版本,谈谈这个故事。从故事开始,感觉最反感的就不是什么狄青的公报私仇,而是宋仁宗的薄情寡恩,不管多轻的罪过,不管有没有隐情,不管身居要职还是于国有功,只要不顺我意,通通满门法场伺候。从杨家将,高家将,狄家将,到包丞相、范仲禹,以至寇老西。也就是八王他不敢动,呼家人丁兴盛动不得,满朝文武没他不杀的。说俗点,P大个事就能满门抄斩,该着他让杨文广大枪抵到哽嗓上求饶。再有就是阵前斩子,按理说犯了军规受军法理所当然,可那要斩子了,做妈的心里连动都不动一下?毫无心理描写,你说书的太懒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沙加1110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9
编号 15049
注册 2004-8-9




QUOTE:
原帖由 震天小霸王 于 2007-6-13 14:20 发表
大辽韩德让出马,谁与争锋

如果你是指评书的话,那能争锋的还真不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沙加1110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9
编号 15049
注册 2004-8-9




QUOTE:
原帖由 litianlian 于 2007-9-12 08:32 发表
呵呵,这类评书的反派里面都要弄一个位高权重,颇有功勋的重臣武将啊,杨家将传奇里面是老潘,看来这次是老狄了。不过我记得还有本狄家将的,里面的反派就不知道是WHO了

狄家将里是庞洪
说起来,七侠五义里有个庞吉,呼家将里有个庞文,不知道这老庞家招谁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沙加1110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9
编号 15049
注册 2004-8-9


孙坚在哪部三国里是反派涅?

其实这里塑造的狄青和其他反派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只反仇家,不反皇帝”
张士贵、潘仁美、庞文等人,都是“篡位谋反”的“罪名”。而狄青的问题,归之一句就是“狄杨不和”,颇有“人民内部矛盾”的倾向。就这点来说,还是给武曲星留了几分颜面的。

张少佐本人就在这书的电视版里讲过一个笑话,说民国时候有个说书人摆摊时被一狄姓巡警打了三个耳光,真是“三下难搪”,满嘴流血。于是就编了部《三下南唐》,让老狄家的祖宗当反派。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沙加1110 于 2007-9-18 23:3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沙加1110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9
编号 15049
注册 2004-8-9




QUOTE:
原帖由 闻起 于 2007-9-18 23:34 发表
《杨家神枪》——张少佐
听了后悔。
故事老套,落俗。毫无精彩之处。
更不必说名叫“杨家神枪”,实则见个人都打不赢,靠的还是小脸蛋。
唉,看来,为大将者,祖先遗传基因最重要。

要拿这书听骑马打仗那就差了,这书本名又叫《小五虎征南》,张的这个版本把人家五虎都删的剩下俩,几个大关口都一笔带过,武戏精彩处少了五分。张书扣人之处就在于“狄杨不和”的矛盾描写上,环环相扣,还是能让人欲罢不能的。当然,对狄青深有好感而有抵触情绪的除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8 19: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7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