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汉武帝及其时代的各色人等》及《汉武大帝》讨论?,炎黄春秋,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讨论】《汉武帝及其时代的各色人等》及《汉武大帝》讨论?, 从原帖中分离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3 11: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田蚡可是张世演的,看电视剧电影最讨厌陪音,偏偏昨天有一段是配音,搞的有点恶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3 21: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窦太后至此也感到惭愧。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

今天有演这一段,还特别说袁盎、栾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7 22: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什么叫编剧?如果一切都按史书上写的,不做适当修改,那么电视拍出来,不知道还要拉多少演员,要交代多少事情,要多少集才能演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7 22: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你搞清楚,正剧不是记录片,你如果不喜欢的话呢可以去看探索啊,或是考古片。
当然了,人都爱出风头的,特别是点出别人的错误来显得自己的水平。
浅草已经对汉武帝及其时代的各色人等生平做了很详细,按历史记载的说明。
看了后呢,都知道那汉武帝电视剧里的错误了,知道楼上的水平高,就不要再拿史记里的原文再来说明了。
要不你是不是也写写史记原文,把汉武帝里的各色人等再介绍介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8 20: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巴西马忠要不要在看看电视剧里,人物动作符合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比如两人说话,当时是怎么样的,现在要不要也在还原一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9 21: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08, 23:10:19发表
也好,给你上点常识课。不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其他的要靠你去钻研了。

比如汉景帝、汉武帝动不动就躺在坐具上,这种踞坐的方式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都是非常不严肃的,正确的姿势是跪坐。在这方面《三国演义》都比他们严谨。

那皇帝睡觉的时候是,趴睡,卧睡,还是仰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0 17: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10, 12:39:03发表
要不要我把饭都嚼碎了再喂你?  

按你的理这些应该史书上都有记载吗?我们先不说皇帝睡觉的姿势,史书不可能记载,史书有记载的皇帝和大臣说话的时候,除了记下了当时说话的内容,难道也记下了,皇帝当时的姿势,脸部表情,是坐是站,站那里,四周有多少人,站的方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0 18: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龙城飞将军于2005-01-10, 2:57:14发表
巴西马忠同志的想法很好!我支持!我就想看较为真实的一些历史正剧,看看现在充斥在电视屏幕上的那么多垃圾剧就恶心~~看似包装精美,实为粗制滥造!!!!!

你拿几亿投进去也拍不出来,根本不可能,电视电影就是假的。
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0 18: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10, 14:13:35发表
呵呵,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之冠冕,是信史的代表,可信度方面无庸置疑。

什么事情都不要说绝对了,是人写的东西,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站的角度不同,看到事情也不同,那么写出来的东西,总有自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1 21: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11, 18:49:29发表

QUOTE:
原帖由逍遥津大将于2005-01-11, 10:41:26发表
《天与地》!!什么玩艺啊?一派肃杀景象!!!告诉你几点:第一,没有也不可能一本史书记录是完全正确的,但不排除史书的功效。这就好像万有引力定律并非完全正确,但其作用却是不必怀疑的。所以用一本书来判定一部电视剧是不是好是不应当的。《史记》有误,不也被称为正史吗?《三国志》后考也有不史之处,不也被认为正史吗?斤斤计较不是为学者所为。第二,就这部电视剧来说的话,其开头便也写过,本剧由《史记》《汉书》改编。注意,是改编。不知马忠兄是否也计较那些演员身高几何,体重几许?那可就不知有多少错误啦?

顺便说句不搭边的话,电脑放影碟的效果是比不过影碟机的,原因就是影碟机的容错效果比较好。换言之:为君子者不计小节!如果吹毛求疵,不过耳耳。

麻烦你看清楚正剧的定义。

什么叫历史剧?基本表现真实历史的戏剧,就叫历史剧。历史剧必须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间必须是准确的历史时间,不能随意更改,随意编造。历史人物,则要求主要的历史人物必须符合历史事实,即历史上确实存在这个历史人物。而次要的剧中人物则可以虚构。不仅可以虚构,而且应该虚构。只有大胆地虚构,才能称其为艺术。历史事件,则要求主要的历史事件必须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不能虚构。而次要的故事情节和陪衬的故事细节,则可以虚构,且应该虚构。不虚构则不精彩,不生动。因为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上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故在定义中加上了“基本”一词。即历史剧必须基本符合历史真实。这是对历史剧的起码要求。

这《天与地》拍的多符合你的要求啊。
你的那张嘴看来就是那标准。
其实你还读什么史书,反正你说的的都是对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5 13: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15, 12:55:11发表
汉武大帝,前面用了二十来集来演绎汉景帝,后来四十集够不够演绎长达五十四年的汉武帝的光辉历史?

娘希匹,二十二岁的汉武帝蓄起了小胡子,看起来比他的田蚡舅舅还老(当然实际情况也如此,不过这化妆也太次了吧)。

央视真是没水平,没钱。
太次了。
看到巴西马忠那渊博的知识,还独具慧眼。
因该请巴西马忠当遍剧,导演,主演。这样才能拍出真正还原历史的汉武帝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5 20: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15, 13:41:35发表

QUOTE:
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1-15, 13:37:36发表
央视真是没水平,没钱。
太次了。
看到巴西马忠那渊博的知识,还独具慧眼。
因该请巴西马忠当遍剧,导演,主演。这样才能拍出真正还原历史的汉武帝哪。

呵呵,历史戏说剧的坚定捍卫者又出来了?

大概和我持相同意见的人不在少数吧?

记录片拍的有人看,同样,拍的电视剧也有人看,就是看你要看什么了,大众晚上要娱乐看看电视剧有何不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6 01: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因为三国电视剧里很多的人物对白都是照着三国演义那本书里的原句,就着场合念的,没有翻译成大白话说出来。不过我的文言文很差,听的我有点晕。
这个也就是巴西马忠认为制作严谨的地方估计。
还有估计是三国里,诸葛亮降南蛮,过河水的时候,那当兵的群众演员可惜牺牲很大的,全裸出镜啊。符合巴西马忠认为的制作严谨,群众演员认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7 16: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所有人物的来历什么的都要讲清楚,我看应该从春秋时期慢慢演过来才可以。
要不出个人,做了什么事,大家都觉的不太合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2: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changboboT_T于2005-01-18, 8:47:31发表
现在好像有种说法,秦始皇根本没有坑儒
再问一遍各大虾,南宫公主为何人?

南宫是汉武帝的姐姐好象。
焚书坑儒根本不是因为秦始皇搞文化禁锢,扼杀思想等。
儒生是罪魁祸首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6: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changboboT_T于2005-01-18, 15:24:08发表

QUOTE:
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1-18, 12:50:26发表
[quote]原帖由changboboT_T于2005-01-18, 8:47:31发表
现在好像有种说法,秦始皇根本没有坑儒
再问一遍各大虾,南宫公主为何人?

南宫是汉武帝的姐姐好象。
焚书坑儒根本不是因为秦始皇搞文化禁锢,扼杀思想等。
儒生是罪魁祸首啊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历史上秦始皇没有坑儒生
史记上说的是"坑术士"也就是方士,而大多数说"坑儒"的都是儒生,所以有人认为秦始皇未坑儒,只不过是后世儒生对秦始皇这位好法家的皇帝的诬蔑而已 [/quote]
绝对杀了儒生,这是没必要否认的事实,但要看看是什么原因杀的儒生,这个才是重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19: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吴德王于2005-01-18, 19:11:07发表
[quote]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18, 19:00:17发表
呵呵,汉人穿的裤子并没有连裆,所以踞坐是非常不礼貌的。其他的倒也不必说了,编剧说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在老师面前也半卧吗?

朝会的时候群臣也可以不穿华衮吗?



QUOTE:
首先华衮的问题上,我说了电视剧里确实有毛病。

至于见老师是在私下的场合的话,你觉的难道一定就很正式吗?要知道景帝那时的儒学可不是朱子学讲究师生之礼,也没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屁话,那时讲究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德才者皆可为师!还有那时可是黄老当道,而讲究无为而治的道家更对师生之礼这方面没有任何要求的!至于中国儒学的变质是在朱熹的理论提出后才变的!那时的儒学可是领先于时代的!

儒学是崇古,决定了他们的眼界不是往前看的。它先进在哪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20: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吴德王于2005-01-18, 19:40:53发表
[QUOTE=六韬五略,2005-01-18, 19:34:49] [QUOTE=大吴德王,2005-01-18, 19:11:07] [QUOTE=巴西马忠,2005-01-18, 19:00:17] 呵呵,汉人穿的裤子并没有连裆,所以踞坐是非常不礼貌的。其他的倒也不必说了,编剧说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在老师面前也半卧吗?

朝会的时候群臣也可以不穿华衮吗?



QUOTE:
首先华衮的问题上,我说了电视剧里确实有毛病。

至于见老师是在私下的场合的话,你觉的难道一定就很正式吗?要知道景帝那时的儒学可不是朱子学讲究师生之礼,也没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屁话,那时讲究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德才者皆可为师!还有那时可是黄老当道,而讲究无为而治的道家更对师生之礼这方面没有任何要求的!至于中国儒学的变质是在朱熹的理论提出后才变的!那时的儒学可是领先于时代的!

儒学是崇古,决定了他们的眼界不是往前看的。它先进在哪呢? [/QUOTE]

QUOTE:
拜托,先把孔孟之道和朱子学分清楚好不好?老兄~~~~最早的孔孟之道是讲究相互学习,有德才者皆可为师的,学术气氛是很浓厚的!所以从汉代至唐代中国的外向性较强,而到了南宋之后中就开始的闭门造车~~~~~~

是到了宋朝朱熹使儒学才变味了吗?孔孟之道的基本思想就是崇古,而讲究相互学习,有德才者皆可为师说的是他们的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请注意这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和他们的尊崇的学术思想是两回事?
《论语》
所记载孔丘的言论是片段的,所以儒家学派缺少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和一个为一种
观念概括统摄而前后一贯的逻辑。但孔丘是一个经验丰富和洞察人生的智慧老人,
他所说的那些格言隽语,已能充分表达他思想的要领。若干世纪后,儒家学派发现
杀少正卯这件事不太光彩,所以曾竭力证明根本没有少正卯这个人。不过孔丘壮年
时的政治生涯,似乎不应该影响他老年后的学术贡献。当他回到鲁国的时候,已有
很大改变,他和蔼可亲,严肃而诚恳,对学生的教诲从不疲倦。严格地说,与其说
孔丘是一位思想家,毋宁说他是一位教育家,他只作叙述,而很少创见。但他对人
际关系的深刻了解,使他对人性的弱点抱浓厚的同情态度。所以他提出做人的基本
道理“忠”和“恕”,尤其重视“恕”——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绝不勉强别人接受。
“恕”是人生永远不变的最高贵的情操。
    在崇古的大前提下,黄帝王朝的伊祁放勋和姚重华,孔丘开始刻意的美化他们,
这是一个大契机,他为中华人提出一个美丽的回顾——而不是美丽的前瞻  。从此儒
家学派即以效法伊祁放勋和姚重华,为君主或人民的奋斗目标。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孔丘肯定“仁”是唯一的动力,“仁”的内容是“爱人”,即一种真挚的纯洁感情,
“忠”和“恕”就是完成“仁”的手段,这手段优先的表现在孝顺父母的行为上。
所以“孝”是一切行为的最低起步。
    孔丘的政治生涯是失败的  ,但他的教育精神则绝对的可贵而且成功。他是一位
伟大的教师,被儒家学派尊崇为“万世师表”,他那些精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论,
留传下来,成为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纪元前二一三年,
博士淳于越正式上书给赢政大帝说:“从前商周两个王朝,立国都近千年(按,这
是文化打手式的信口开河,事实上商王朝立国只有六百六十二年,周王国连洛阳那
种卖九鼎的日子包括在内,不过八百七十九年,距千年都远得很),主要原因在于
分封儿子兄弟,作为枝叶。现在陛下虽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儿子们却跟平民一样,
一旦发生危险,便没有人相救。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从没有听说过。”
    ——注意最后三句话,它表现出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
    然而,这是对秦王朝那种眼睛只看未来的立国精神的挑战,宰相李斯反驳说:
“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三代的制度不相抄袭。各自使用各自的制度,并不是故意
反古,而是时代前进,不得不如此。陛下创立大业,所建立的是万世功勋,儒家学
者愚陋,对此新的局面,不能领略。淳于越所说的是两千年前三代时代原始社会的
事,怎么能够效法?儒家学者不向时代学习,只一心一意崇拜古人,用虚伪的言语
打击真实。见到新兴事物,先议论纷纷。坚持现在的制度都没有古代好,扰乱民心。”
   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是复古——至低也要维持现状,最重要的手段是礼
教,尤以丧礼占首要地位。那种连纪元前四世纪孟轲时代都行不通的三年之丧,此
后却逐渐推行。一个中国人,他一生中要有六年的时间,不允许作任何事情,只能
每天悲悼他的父母。除了这个最严重的一环,其他跟着而来的礼教,更多如牛毛,
中国知识分子几乎一生都为此紧张。有些项目,像“避讳”之类,简直使人不堪负
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20: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晕谁主张谁举证,但在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时候,可就不是谁主张谁举证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21: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过偶说一句,孔子游学诸国是何来由?崇古?需知鲁国本就是周室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他的典籍甚至不下与周室所藏,孔子他何必舍近求远呢?要知道礼仪之邦说的就是齐鲁啊!而且孔子的大部分理论好像都是从百姓的生活中来的吧?
儒家学派对中国人的影响,至为深远,它的创造人是上世纪(前六)末,才从
事政治生涯的孔丘。现在让我们继续叙述他的事迹。
    本世纪(前五)第一年(前五○○),鲁国国君姬来跟齐国国君姜杵臼在夹谷
(山东新泰)会面,孔丘以礼仪专家身份,被任命为姬宋的宾相。于是儒家学派最
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发生了,会见之后举行的娱乐节目中,齐国演出莱部落(山东平
度)的土风舞,孔丘根据儒书,指责齐国不该使野蛮人表演,而应使用传统的宫廷
舞。齐国立刻演出传统的宫廷舞,不过却是宫廷中平时演出的轻松喜剧。孔丘再根
据儒书,认为犯了“平民轻视国君”的大罪,立即指挥鲁国的卫士把那些无辜的男
女演员驱到台阶之下,砍断手足。据孔丘的门徒事后面不改色的宣称,孔丘这次凌
厉行动,不但没有引起国际冲突,反而使齐国国君发现自己做错了事,大为恐惧,
就把从前侵占鲁国坟水以北一带土地(汶水以北、龟山以北之田)还给鲁国。
    纪元前四九八年,孔丘建议三桓拆除他们的都城,以求鲁国国君重振久已失去
的权威,这就是著名的“堕三都运动”。三桓对于家臣们不断地占据都城跟他们对
抗,很早以来就深为苦恼,孔丘的建议似乎是釜底抽薪,根绝家巨擅权的有效方案,
所以一致赞成。可是,当叔孙家的后阝城(山东东平)和季孙家的费城(山东费县),
都拆除了城堡,要更进一步拆除仲孙家的成阝城(山东宁阳)时,仲孙家的态度忽
然改变。不但仲孙家的态度改变,连都城已拆除了的二桓,也忽然警觉到不对劲。
拆除都城固然可以阻止家巨利用,但也毁灭了保护自己对抗国君的力量。孔丘当然
不肯中止,他请国君姬宋亲自率领军队前去讨伐,结果大败而回,只好眼睁睁看着
二桓把已拆掉了的那两个都城重建起来。这是孔丘企图恢复传统秩序所受的最大挫
折。
    堕三都的第二年(前四九六),孔丘被赏识他的国君姬宋任命为代理宰相(摄
相事),三桓已经大为光火,面孔丘却不到三个月,就把一位很有名望的文化人少
正卯逮捕,立即处死。然后宣布少正卯有五大罪状,这五大罪状是:“居心阴险,
处处迎合人的意思。行为邪恶,不肯接受劝告。说出的全是谎话,却坚持说的全是
实话。记忆力很强,学问也很渊博,但知道的全是丑陋的事情。自己错误,却把错
误润饰为一件好事。”这种烟雾蒙蒙的抽象罪名,说明凡是有权的人,都有福了,
他们可以随时把这顶奇异的帽子扣到任何一个人头上,而仍能振振有词。恰巧遇到
君主主持对天老爷的大祭典,在分祭肉的时候,三桓故意不分给孔丘。这是周礼社
会中最严重的一种处分、表示已被深恶痛绝。孔丘只好流亡二出奔卫国。
    孔丘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但对他却是幸运的,他可以把全副精力用在教授门
徒上。他曾经访问过齐国、陈国、蔡国,寻求一个能实行他古老的政治理想——周
礼的国度,但他无法找到。最后,纪元前四八四年,他再回到鲁国定居,在外共流
亡了十三年。
    孔丘回国时已六十三岁,继续教授门徒,传播他对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创
时代的怀念和崇拜。又对下列五部当时已经存在的古老书籍,用他的观点,加以编
纂删订:
    一  《易经》
    二  《春秋》
    三  《诗经》
    四  《书经》
    五  《礼经》
    注意这五部书,它们被合称为“五经”,大黄金时代结束后,儒家学派在政府
中当权,这五部书支配中华人学术思想近两千年之久。
    《易经》是一部暧昧不明的形而上学的玄书,它所用的字句简单而模棱,因之
使它显得好像十分深奥,读者们可以站在各种角度,作各种不同的解释。只因它是
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的著作,而且据说出自周王朝开国英雄姬昌(第一任国
王姬发的老爹)的手笔。所以孔丘怀着敬畏的心情,小心翼翼地避免太多的触及到
它的实质问题,他感叹自己生命的短促,没有时间深入研究。可是,星象家却不像
儒家那么尊重它,老实不客气的用它来推测未来,一直到二十世纪,仍把它当作一
部占卜吉凶的巫书。
    《春秋》周王朝所属各封国,都有本封国的历史记载,而且各有各的名称。如
楚国史名《(木寿)杌》,晋国史名《晋乘》,鲁国史名《春秋》。孔丘对鲁国史重
予编纂,目的不在提供一部真实的史实,而在用来发挥他的恢复传统秩序的政治理
想,努力暴露对新兴事物的排拒,更努力隐瞒或抹杀,甚至曲解贵族的罪行。举一
个例子可以说明孔丘的苦心,楚部落建立王国已三百年,但孔丘仍拒绝称它的君主
为国王,而只称他为子爵,这个可怜的老人企图用精神胜利的法宝来否定现实。于
是,《春秋》遂脱离历史的范围,变为“褒善贬恶”评论性的经典。孔丘的门徒坚
持说,经过他们开山老祖删订过的《春秋》,每一个字都有神圣的和深奥的意义。
这些门徒中后来曾有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专门诠解《春
秋》。其中最教人惊奇的是,《公羊传》和《榖梁传》,是用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
来诠释的,幼稚的程度,能引人失笑。然而,儒家学派的门徒却不承认有什么可失
笑的,严肃的当作一本圣书。
    《诗经》出现于纪元前十二世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包括贵族作品
和平民作品。孔丘把它作一次重大规定,依孔丘的标准,只保存了他认为有价值的
三百首,其他的都被淘汰——这是中华文化最大的损失。《诗经》里的诗篇,包罗
人生万象,从战争到和平;从闺房到宫廷;从农田到政府;从政治到恋爱,并且有
很多其他书籍上所没有的情调和鸟兽草木的名称。贵族阶层的知识分子在谈话中必
须经常引用上面的诗句,以显示他的高深学问,才能受到尊敬,而孔丘更把它当作
辞典运用。孔丘的门徒再加发挥,索性把所有的诗篇,都赋予政治的和道德的生命,
跟《公羊传》、《榖梁传》赋予《春秋》政治的和道德的生命一样。这部诗选,遂
被尊为经典,脱离了文学的范围,成为儒家的五种经典之一。连男女间的情歌,都
被形容为圣人们庄严的政治意识(这使我们想起基督教《旧约》中《所罗门之歌》
被诠释为上帝的预言一样,两部著作似乎具有同一的奇遇)。
    《书经》又名《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选集,包括纪元前二十七
世纪黄帝王朝,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夏王朝,纪元前十九世纪商王朝,纪元前十二世
纪周王朝,各王朝帝王的一些文告或宣言。在孔丘的观念中,古代帝王尤其是开国
的帝王,几乎统统都是圣人,比英雄还要高一级,所以他们的文告宣言自然成为经
典。知识分子也必须经常引用其中的字句,才能为自己的意见找到权威论据。
    《礼经》内容全部是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的礼节仪式。孔丘认为,礼节
仪式也是一种教育,使贵族、平民、奴隶,都各自固守自己的名份,不相逾越。只
要大家自觉的甘心于现状,安份守己,不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东西,好比说,
奴隶如果不妄去追求他名份所不应有的自由权力,平民如果不妄去追求他名份所不
应有的政治权力,社会就会永远和平。所以孔丘认为礼的教育——礼教,可以办到
用血腥镇压手段所办不到的事,能够使社会恢复到纪元前十二世纪时那种贵族的乐
园时代。正如一个政党的政纲政策一样,儒家的中心思想和具体方案,全在这部经
典之中。后来这部经典分为下列三书:《礼记》、《仪礼》、《周官》,内容更详
尽,范围更扩大,但主旨不变。
    ——这五部因为孔丘编纂删订而被尊为经典的古书,在大黄金时代结束后,一
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这五部古书里团团打转。所谓中华
人的思想学术著作,在二十世纪之前,百分之九十都是对这五部古书的研究和再研
究,所谓学者、专家、思想家差不多都是为这五部古书做注解,或为其中某一句某
一字做考证的人。知识分子从事这种工作也够艰苦的,大家互相抄录,辗转引据,
资料随着时间而越增越多,从幼年到白发苍苍,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圈。
    纪元前四八一年,孔丘正在删订《春秋》时,有人报告他说,鲁国国君姬蒋打
猎时捉到一只麒麟。麒麟是中国古老传说中一种最仁慈不过的野兽,连蚂蚁都不忍
心践踏。孔丘叹息说:“古人有言,世界和平,上有圣明的君王,麒麟才会出现。
现在世界大乱,它却出现了,真是怪事,我的智慧已经干枯。”就此停笔。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因麒麟的出现而终止。明年(前四八○年),战国时
代开始。
    又明年(前四七九),孔丘逝世。
    孔丘没有写下任何著作,在他逝世之后,他的门徒把他平日的言论,摘要的记
录下来,名为《论语》,跟“五经”一样”,也被列为经典。一个以崇古尊君为中
心思想的儒家学派正式建立起来,众门徒分散四方,各为这个理想奋斗。《论语》
所记载孔丘的言论是片段的,所以儒家学派缺少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和一个为一种
观念概括统摄而前后一贯的逻辑。但孔丘是一个经验丰富和洞察人生的智慧老人,
他所说的那些格言隽语,已能充分表达他思想的要领。若干世纪后,儒家学派发现
杀少正卯这件事不太光彩,所以曾竭力证明根本没有少正卯这个人。不过孔丘壮年
时的政治生涯,似乎不应该影响他老年后的学术贡献。当他回到鲁国的时候,已有
很大改变,他和蔼可亲,严肃而诚恳,对学生的教诲从不疲倦。严格地说,与其说
孔丘是一位思想家,毋宁说他是一位教育家,他只作叙述,而很少创见。但他对人
际关系的深刻了解,使他对人性的弱点抱浓厚的同情态度。所以他提出做人的基本
道理“忠”和“恕”,尤其重视“恕”——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绝不勉强别人接受。
“恕”是人生永远不变的最高贵的情操。
    在崇古的大前提下,黄帝王朝的伊祁放勋和姚重华,孔丘开始刻意的美化他们,
这是一个大契机,他为中华人提出一个美丽的回顾——而不是美丽的前瞻。从此儒
家学派即以效法伊祁放勋和姚重华,为君主或人民的奋斗目标。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孔丘肯定“仁”是唯一的动力,“仁”的内容是“爱人”,即一种真挚的纯洁感情,
“忠”和“恕”就是完成“仁”的手段,这手段优先的表现在孝顺父母的行为上。
所以“孝”是一切行为的最低起步。
    孔丘的政治生涯是失败的,但他的教育精神则绝对的可贵而且成功。他是一位
伟大的教师,被儒家学派尊崇为“万世师表”,他那些精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论,
留传下来,成为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21: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孔子游学诸国是何来由?崇古?为什么需知鲁国本就是周室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他的典籍甚至不下与周室所藏,孔子他何必舍近求远呢?要知道礼仪之邦说的就是齐鲁啊!而且孔子的大部分理论好像都是从百姓的生活中来的吧?

大吴德王上面讲清楚了你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从头到围讲的清清楚楚。孔子游学可不是为了去寻什么知识,至于理论嘛,也讲清楚了不是百姓的生活。孔子的典籍就是周室的一部分,
鲁国是手创周王朝一切文物制度的姬旦的儿子姬伯禽的封国,所以收藏的图书
和文献最多,贵族们的文化水准也最高。周王朝的首都镐京(陕西西安西)于纪元
前八世纪被犬戎部落攻陷后,图书文献全部失散,只有鲁国的图书文献仍在。它的
首府曲阜(山东曲阜)遂成为当时全世界唯一的文化巨城
。再加上鲁国从没有遭受
过劫掠焚烧的恶运,对周王朝初期的文物制度,保持的也最完整。这些丰富的文化
遗产中,最重要的是一些周王朝初期所实行或拟定的各种法令规章和各种典礼时使
用的仪式程序。——被人总称之为“仪礼”。各国知识分子和知名的文化人,都必
须到鲁国亲自查考,才能了解。因为就在本世纪(前六),这些复杂繁琐的老古董,
已无人记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21: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看的是韦孝宽,推荐的《中国人史纲》。里面清楚的说明了儒学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23: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吴德王于2005-01-18, 21:21:16发表
[quote]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1-18, 21:10:51发表
孔子游学诸国是何来由?崇古?为什么需知鲁国本就是周室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他的典籍甚至不下与周室所藏,孔子他何必舍近求远呢?要知道礼仪之邦说的就是齐鲁啊!而且孔子的大部分理论好像都是从百姓的生活中来的吧?

大吴德王上面讲清楚了你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从头到围讲的清清楚楚。孔子游学可不是为了去寻什么知识,至于理论嘛,也讲清楚了不是百姓的生活。孔子的典籍就是周室的一部分,
鲁国是手创周王朝一切文物制度的姬旦的儿子姬伯禽的封国,所以收藏的图书
和文献最多,贵族们的文化水准也最高。周王朝的首都镐京(陕西西安西)于纪元
前八世纪被犬戎部落攻陷后,图书文献全部失散,只有鲁国的图书文献仍在。它的
首府曲阜(山东曲阜)遂成为当时全世界唯一的文化巨城
。再加上鲁国从没有遭受
过劫掠焚烧的恶运,对周王朝初期的文物制度,保持的也最完整。这些丰富的文化
遗产中,最重要的是一些周王朝初期所实行或拟定的各种法令规章和各种典礼时使
用的仪式程序。——被人总称之为“仪礼”。各国知识分子和知名的文化人,都必
须到鲁国亲自查考,才能了解。因为就在本世纪(前六),这些复杂繁琐的老古董,
已无人记忆。



QUOTE:
狂郁闷~~~~~你转这段是什么意思?偶说鲁国的典籍数量最多,你表示同意?还有孔子的典籍本身就是周室的一部分?????何来的说法?难道周室收藏了论语?不会吧?


至于儒学说实话没什么研究,很郁闷的说偶只对战争和社会发展感兴趣一点~~~~~呵呵~~~~~~至于儒学那东东偶看了会睡觉的说?

不想谈你还说那么多,不知道就别说。
还有孔子的典籍本身就是周室的一部分???
这个是我打错了,是孔子看的典籍的来源基本都是鲁国所收藏的,鲁国的收藏是来源于周室。
偶说鲁国的典籍数量最多,你表示同意?还有孔子的典籍本身就是周室的一部分?????何来的说法?难道周室收藏了论语?不会吧?

同意,不是鲁国的典籍最多,关键是鲁国典籍没被烧了,都保存下来了,自然比其他被烧的国家多了。

周室藏什么论语,  孔子经常研究鲁国里所藏的周室的典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23: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18, 22:29:49发表
呵呵,合着汉朝将领带的都是国民党的部队啊,一开口就是“弟兄们……”

但那也不能是开口就喊“同志们”  ,再来句“胜利就在眼前,大家冲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23: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吴德王于2005-01-18, 23:12:42发表
[QUOTE=六韬五略,2005-01-18, 23:05:48] [QUOTE=大吴德王,2005-01-18, 21:21:16] [QUOTE=六韬五略,2005-01-18, 21:10:51] 孔子游学诸国是何来由?崇古?为什么需知鲁国本就是周室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他的典籍甚至不下与周室所藏,孔子他何必舍近求远呢?要知道礼仪之邦说的就是齐鲁啊!而且孔子的大部分理论好像都是从百姓的生活中来的吧?

大吴德王上面讲清楚了你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从头到围讲的清清楚楚。孔子游学可不是为了去寻什么知识,至于理论嘛,也讲清楚了不是百姓的生活。孔子的典籍就是周室的一部分,
鲁国是手创周王朝一切文物制度的姬旦的儿子姬伯禽的封国,所以收藏的图书
和文献最多,贵族们的文化水准也最高。周王朝的首都镐京(陕西西安西)于纪元
前八世纪被犬戎部落攻陷后,图书文献全部失散,只有鲁国的图书文献仍在。它的
首府曲阜(山东曲阜)遂成为当时全世界唯一的文化巨城
。再加上鲁国从没有遭受
过劫掠焚烧的恶运,对周王朝初期的文物制度,保持的也最完整。这些丰富的文化
遗产中,最重要的是一些周王朝初期所实行或拟定的各种法令规章和各种典礼时使
用的仪式程序。——被人总称之为“仪礼”。各国知识分子和知名的文化人,都必
须到鲁国亲自查考,才能了解。因为就在本世纪(前六),这些复杂繁琐的老古董,
已无人记忆。



QUOTE:
狂郁闷~~~~~你转这段是什么意思?偶说鲁国的典籍数量最多,你表示同意?还有孔子的典籍本身就是周室的一部分?????何来的说法?难道周室收藏了论语?不会吧?


至于儒学说实话没什么研究,很郁闷的说偶只对战争和社会发展感兴趣一点~~~~~呵呵~~~~~~至于儒学那东东偶看了会睡觉的说?

不想谈你还说那么多,不知道就别说。
还有孔子的典籍本身就是周室的一部分???
这个是我打错了,是孔子看的典籍的来源基本都是鲁国所收藏的,鲁国的收藏是来源于周室。
偶说鲁国的典籍数量最多,你表示同意?还有孔子的典籍本身就是周室的一部分?????何来的说法?难道周室收藏了论语?不会吧?

同意,不是鲁国的典籍最多,关键是鲁国典籍没被烧了,都保存下来了,自然比其他被烧的国家多了。

周室藏什么论语,  孔子经常研究鲁国里所藏的周室的典籍 [/QUOTE]


被烧的只有镐京吧?你说别国也被烧了?郁闷~~~先把偶的话看清楚再说~ [/quote]
你先把整段话看完看清楚了再说。         
 鲁国是手创周王朝一切文物制度的姬旦的儿子姬伯禽的封国,所以收藏的图书
和文献最多,贵族们的文化水准也最高。周王朝的首都镐京(陕西西安西)于纪元
前八世纪被犬戎部落攻陷后,图书文献全部失散,只有鲁国的图书文献仍在。它的
首府曲阜(山东曲阜)遂成为当时全世界唯一的文化巨城。再加上鲁国从没有遭受
过劫掠焚烧的恶运,对周王朝初期的文物制度,保持的也最完整
这些丰富的文化
遗产中,最重要的是一些周王朝初期所实行或拟定的各种法令规章和各种典礼时使
用的仪式程序。——被人总称之为“仪礼”。各国知识分子和知名的文化人,都必
须到鲁国亲自查考,才能了解。因为就在本世纪(前六),这些复杂繁琐的老古董,
已无人记忆


对周王朝初期的文物制度,保持的也最完整。这些丰富的文化
遗产中,最重要的是一些周王朝初期所实行或拟定的各种法令规章和各种典礼时使
用的仪式程序。——被人总称之为“仪礼”。各国知识分子和知名的文化人,都必
须到鲁国亲自查考,才能了解。因为就在本世纪(前六),这些复杂繁琐的老古董,
已无人记忆。


这里说明的是除了镐京和鲁国外,其他的封国对周王朝初期的文物制度,保存的很不完整,甚至没有了。虽然其他封国图书馆没被焚烧过,但是图书馆内对周王朝初期的文物制度的文献和图书保存并不是完整的,甚至是对这方面图书和文献一点都没有。要学习呢,你只能去鲁国学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8 23: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老人七十杰于2005-01-18, 23:41:44发表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18, 13:27:22发表
背景:①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②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如“时代背景”、“政治背景”。
③后台,如“这个人有背景”。
④舞台背面的布景。

历史正剧必须包含三个要素,即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其主要的历史人物和主要的历史事件必须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也就是说,整个剧必须基本符合历史真实。当然,一般的故事人物、次要的故事情节和陪衬的故事细节,可以虚构。不仅可以虚构,而且鼓励虚构。在这里,才能显示出编导的才华。
呵呵~马兄评说戏剧的准则真是一天一个样啊。

对了,看了马兄对背景的解释更加不明白了。诸葛借风,关羽过五关怎么叫背景?望解惑

按这个标准,大多数的评书都是正史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六韬五略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9
编号 148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5-1-19 10: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9, 8:59:45发表
郁闷
打了很多字
硬是没有发出来   > <

YY太多了。自我检讨一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0 11: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30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