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发配沧州 |
级别 | 左将军 |
功绩 | 12 |
帖子 | 1209 |
编号 | 148 |
注册 | 2003-8-25 |
| |
| | |
|
|
|
原帖由蒹葭苍苍于2005-07-14, 1:39:15发表
断章取义,不知阁下读书是否也这样.
我说中国不缺实干家,并不是说管仲等人也是儒家.
宋朝的积弱是种种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儒家思想.要说儒家思想的禁锢,那敢是从南宋开始的,这和宋祖无关(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去找张建昭补一下宋史)
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是经济改革而不是思想改良,其中王安石的改革还包括军事改革.这个和儒家更不沾边.更值得一提的是,宋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的颠峰时期
古代中国的领跑,原因在于中国的大一统,和农业技术的发达,稳定的政治的格局.其中中国的大一统和农业技术的发达中儒家没多大关系,但稳定的政治格局却是儒家在起作用.近代的中国落后,是因为中国在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过程中止步不前了.这其中有儒家的思想在起作用,也有明末更落后的清朝入主中原,采取了更保守的政策的原因.但儒家并非固守教条主义者.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一些清醒的人看到了中国危机,主张师夷之长以制夷,大办实业,希望通过实业救国.接着又出现了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的发起者恰恰是一群儒生.儒家学说并非不懂通,从先秦的孔子因才施教,提出和而不同,肯定管仲,就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懂得变通的人.到汉初的叔孔通制礼法,也是去繁就简.
关于崇古问题,儒家并不崇古,只是尊古.并不盲目崇古.儒家所尊之古,是尊其善者,尊重的是传统中有益的思想.正是这一特色使中国文明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战乱都能延续下来.相比之下,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国家的文明于今何在. 另外,尊古只是儒家学说中微小的一部分,儒家主要的主张是入世,是通过文教使人向善.这一点和现在的精神文明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友爱.主张忠君爱国,为国效命.主张做人爱憎分明,不做苟且之事.阁下取一点而忽略其余的,给人的感觉如果不是有别样用心,就是根本没读过儒家经典,对儒家还停留在无知上.
应该知道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问你,原始社会那个时候,人类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吧,那个时候大家据说民风善良,但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到共产主义社会呢?
儒家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不是说要给那些没饭吃的人白食吃.而是要每个人都有能谋生的资本.在农业社会里,就是土地.有了土地,就有饭吃.所以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是为了土地.这恰好证明了儒家这两个思想的价值.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达到了严重的不均,使社会矛盾变得尖锐,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国家就会出现动乱.国家出现动乱,生产力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就会严重倒退.而历代统治者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儒家的遗憾.也说明了,儒家学说只被统治者有选择地使用.而现在的人,根本没读过儒家学说,却把所有的屎盆子往儒家头上扣,这一点令人无法忍受.
你生在一个,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你肚子都填不饱,你去讲仁,讲道,再讲克己,这很好啊,很适合皇帝统治你,李自成当年就很克己,宁可死也不愿意反。”
正因为统治阶级不能做到"克己",所以才会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现在西方国家也讲究克己,芬兰的公务员只能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三文治,如果喝到红酒,就很可能出问题.这个是有严格的纪律,但如果没有自我约束恐怕也不行的吧.儒家主张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小心,不要去做不符合礼法和道德的事.在别人目光范围所及之外特别更要重视这一点.而有些人做不到这个,却把屎盆子往儒家身上扣,恐怕也是有失公允的吧.
再说"仁",仁就是爱人.这个和什么社会都无关.假如一个人,吃不饭肚子,就不讲爱人,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吧.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人贫穷就不去追求完美的人格,那他肯定不会成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穷,就去偷去抢,去伤害别人,损人利己,这难道也是正确的?"仁"和"道"都和吃不吃饭肚子无关.而书画棋琴才和吃不吃饱肚子有关.美国有钱,发达,但在全球搞霸权主义,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现在却被全世界很多国家谴责.可见,即使一个国家再民主,再发达,如果不讲道义的话,总会被人唾骂的.
弱后难道是到近代才弱后的吗?如果不学崇古的儒家,中国至于改革那么少吗?至于开始从领跑的位置开始慢慢滑落,到最后落后人家一大圈吗?
明朝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改革少,是因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达,自给自足. 这跟西方的海洋性地域有很大的差别.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有饭吃,又是世界强国.谁还会想着去改革. 这是个综合因素,有些专家还就些作出了相关的研究,好像以前在轩辕也发过,我建议你还是去读一下再说.另外,多读点儒家的书,然后再过发表议论,免得被人笑话.
补弃一点,朴实不是愚昧,朴实的意思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老老实实,不弄虚作假.这正是现在所缺少的,无论是位高者,还是普通老百姓,人人奸诈成性,整个社会无一点诚信可言,还沾沾自喜,自诩盛世.自XX立国以来,哪天不是形势大好,好到被别人越甩越远,而我们还在梦中呢. 等,竟然你说中国不缺乏实干家,那实干家又不是儒家,那在《儒学文化,你认为还有用吗?…………》这个帖子题目讨论下,你举实干家的例子是想告诉我们,我们不缺实干家,只是实干家都是儒家,或不是儒家?
麻烦你给个准确说法,不要两边头讨好。
但儒家并非固守教条主义者.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一些清醒的人看到了中国危机,主张师夷之长以制夷,大办实业,希望通过实业救国.接着又出现了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的发起者恰恰是一群儒生.
注意了,儒生的改革,是因为儒生发现了不改革不行,而儒生的改革用的思想和儒家一点关系也没有,而他们的改革恰恰吸收了外面的思想,抛弃儒家的思想。毛主席也是从小到大在私塾念书,读的是孔子,也能算儒生吧。但他信马列,创造了自己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是孔子思想。
稳定的政治格局却是儒家在起作用
是啊,儒家用思想禁锢来阻碍人的思想进步,叫人不要反抗,不思进取,血性慢慢慢的磨光,当然能保证皇帝的位置稳定。
汉初的叔孔通制礼法,也是去繁就简
古代礼法之繁杂,还是汉初的叔孔去繁就简,如果没去,那些礼法还要复杂到什么程度?
就那样了,还叫简,我看叫你用古代的礼法行事,我看你什么事也做不成。
关于崇古问题,儒家并不崇古,只是尊古.并不盲目崇古.儒家所尊之古,是尊其善者,尊重的是传统中有益的思想.
哦,原来是尊古,那么尊的目的是什么?尊重的目的是什么?我到发现,儒家满口都是,按祖宗传下来的做,这是盲崇还是尊重祖宗的果实?看看,司马家多尊重啊,篡位就篡位嘛,还要叫人写昭说,这叫禅让。合法,多尊重老祖宗的规定。
.正是这一特色使中国文明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战乱都能延续下来.相比之下,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国家的文明于今何在
不得不说儒家文化高啊,入侵中国的那么多蛮族,在吸收我们的文化之后,要不被同化,要不就是加速堕落。只是不知道清朝,吸收了儒家文化后,还有多少的进取心呢,而汉文化,又被摧毁了多少呢?在你眼中,儒家文化在,就等于我们的汉文化存在对吗?
你知道明朝的土地有多大吗?而清的时候土地又有多大吗?
尊古只是儒家学说中微小的一部分,儒家主要的主张是入世,是通过文教使人向善.这一点和现在的精神文明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友爱.主张忠君爱国,为国效命.主张做人爱憎分明,不做苟且之事
这个更好笑了,儒家占主流的几千年来,无数中国人只学儒家四书无经,教了多少人才出来,举两个人,秦烩和岳飞。这两人学儒学的应该都不错吧,知道什么是忠君爱国吧,岳飞的下场大家都知道,他忠的是什么?是国家呢,还只是那个皇帝?那么秦烩呢,他忠的是皇帝还是国家?学儒的读书人,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会做什么呢?要不就是可耻的投降,要不就是无意义的自杀,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什么呢?恐怕只有你说的,起到稳定国内的稳定。你提的这些主张确实没错,大家现在也要按这个美德来做,可为什么那么多从小学儒的人确做不到呢?教出来两种人,一种是确实按这严格做的书呆子,另一种呢,在人前按这个标准做样子,最简单的就是,满口爱国,确做自毁长城只事,提出的理由就是长城要叛变。他们到底是爱国呢?还是爱他们自己?儒家教了几千年,出的净是这样的人才不悲哀吗?
儒家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不是说要给那些没饭吃的人白食吃.而是要每个人都有能谋生的资本.在农业社会里,就是土地.有了土地,就有饭吃.所以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是为了土地.这恰好证明了儒家这两个思想的价值.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达到了严重的不均,使社会矛盾变得尖锐,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国家就会出现动乱.国家出现动乱,生产力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就会严重倒退.而历代统治者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儒家的遗憾.也说明了,儒家学说只被统治者有选择地使用.而现在的人,根本没读过儒家学说,却把所有的屎盆子往儒家头上扣,这一点令人无法忍受.
儒家思想简直太先进了,竟然早于马克思就想到了,人类只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保证社会人类的稳定。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知道有何不同啊?我们应该不用学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经济学,大家都改学儒家四书五经就可以了,在孔子光辉思想的照耀下,我们将会战胜一切,达到共产,平均的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我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大家不是很努力的贯彻孔子的思想。
如果一个人贫穷就不去追求完美的人格,那他肯定不会成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穷,就去偷去抢,去伤害别人,损人利己,这难道也是正确的?"仁"和"道"都和吃不吃饭肚子无关.而书画棋琴才和吃不吃饱肚子有关.美国有钱,发达,但在全球搞霸权主义,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现在却被全世界很多国家谴责.可见,即使一个国家再民主,再发达,如果不讲道义的话,总会被人唾骂的.
什么叫完美人格?不知道是怎么定义的?又有谁做到了?讲美国,你难道不知道,历史上记住的都是胜利者,一场球赛,不管其中一个队靠什么手段获得胜利,得到冠军。就是多么的有争议,但历史上刻下他们的名字后,大家只会记得胜利者。至于过程,没人会记得。
明朝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改革少,是因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达,自给自足. 这跟西方的海洋性地域有很大的差别.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有饭吃,又是世界强国.谁还会想着去改革. 这是个综合因素,有些专家还就些作出了相关的研究,好像以前在轩辕也发过,我建议你还是去读一下再说.另外,多读点儒家的书,然后再过发表议论,免得被人笑话.
这就是你读儒书读的多,明朝是是世界第一强国,但张居正想到了改革,你要在当时一定也是反对者,大家过的好好的,没P事,改革个P啊。
书没你读的多,还能写唐诗,你应该活在过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