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信長公記》記載,設樂原之戰中,聯軍所用彈藥为多少?
两万发
天正三年5月21日上午,织田、德川联军与武田军,战国历史上有名的激战——长篠、设乐原合战即将拉开帷幕。
长篠合战一共历时八个小时,在这八小时中,最初的小规模作战和最后武田军的败退消耗了大约两个小时,也就是说,实际的战斗进行了约6个小时。如果铁炮是作战主力的话必然要贯穿这六个小时。可是,铁炮是一种利用火药的爆发力将弹药迸发出来的武器,每次发射都会使銃身变热。三百年以后的戊辰战争之一箱館战争中的二股口之战,土方岁三公率领箱馆军使用铁炮持续作战五个小时。期间由于銃身太烫而不得不用水进行降温。当时铁炮的制造工艺已经远远地超过了长篠合战时期,尚且只能持续5个小时,以战国时代的制造工艺来看,当时的铁炮是根本不可能贯穿整个长篠战局的。
此外,联军使用的弹药又是另一个问题。以当时的发射速度来看,一个熟练的铁炮手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两击,这样六个小时就要消耗掉七百二十发弹药,三千人将消耗二百一十六万发弹药。这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这样数量的弹药,是如何补给到军前的?信长虽然占有富庶的近畿,也不至于这么奢侈吧。
《信长公记》也对长篠合战进行了描述,不过书中提到的弹药数量只有两万发。两万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分发到每个铁炮手手里的只有六发。这当然也不现实。
考虑到铁炮的性能,弹药的补给,以及后世的资料的发掘。将以上因素综合的来看,二十万发的数量是比较现实的。每人六十六发的限额足够连射半个小时。至于后来通过文献推测出的三段击战术其实并非信长首创,而是来自当时的纪伊国杂贺众。这种方法仅仅是为了提高短期射击的连续性和对敌人的杀伤力。并不能左右整个战局。
客观地来说,当时的铁炮由于拥有普通远程武器没有的可一击致命的杀伤力(别看战国电影里那么武士身上插满了箭仍然拼死作战,那不是他狠,那根本是箭的射速不够,被夹在盔甲里了),特别适合对付拥有重型护甲的骑兵部队。虽然由于精确度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杀伤力有限,却可以给敌人造成心理上挥之不去的威慑,极大挫伤士气(运气好点把敌大将讨取那可就太赚了)。这也是铁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整个战局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