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人之初的150个故事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21、苏秦
  
  苏秦早年家住洛阳城,block的名字叫“乘轩里”。“乘轩里”大约常有乘轩的贵官经过,因而得名(轩是带遮阳圆伞的车,现在的车敞蓬为美,当时的车有伞高贵)。
  
  苏秦的大哥、二哥都是知本家。他俩奔波列国,靠给人瞎出主意过生活。苏秦是小三。苏小三很羡慕俩哥哥的事业。
  
  俩哥哥有什么事迹呢?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次,赵国(河北省南端)打算向北进攻燕国(河北省北端)。苏秦的大哥苏代就跑去出点子,对赵王说:“我在来贵国的路上,看见一只鹬(就是鹤之类的东西)跟一只蚌搏斗。鹬啄住了蚌的肉,蚌夹住了鹬的嘴。互相不放开。鹬说,几天不下雨,我就渴死你个小样的。蚌说,几天不松手,我就夹着你鸟嘴饿死你!正闹着呢,渔人过来了,把战斗的哥俩都给抓进笼子里了。如果贵国向北攻打燕国,我恐怕强秦就要从西边扮演渔夫的角色,得志于你们赵国领土了。”于是赵国终止了攻燕计划。苏代也就从燕王那里拿到了奖赏——咨询费。
  
  苏秦到了三十来岁年纪,在咨询业混得并不行,除了娶了一个媳妇以外,尚无别的成就。他准备像大哥学习,把自己包装一下。
  
  现在作咨询的人,必须有一套行头:一套假冒名牌西服,几根劣质领带,外加笔记本电脑。苏秦也给自己弄了一件黑色的貂裘(深颜色的比较像智者)。他还需要一辆马车。但他没有私家马车可坐,于是就让马车坐他——他弄了一辆桑木车轮的小车,自己拉着,于是就出发了。
  
  车上当然不能装商人的俗气的金玩玉器,当然也不能装农民的大粪。按《战国策》记载,苏秦车上装了一箱子书。他没有珍贵的漆器木箱,就用草编了一个草箱子。此外还有一个口袋,里边是必要的细软。当时的口袋跟现在不一样,叫做“橐”,也就是把一个布筒,两头都扎上口,就是橐了。我想,这也是穷人因陋就简的做法吧。
  
  于是苏秦就准备离开洛阳,到最南边的楚国和西边的秦国这俩知识稀薄的地方去骗客户。一般做咨询的人都明白,要到缺知识的地方去兜售知识才能拿到项目——比如北京的咨询师都是往河北、山东这些周边的地方上山下乡。在知识密集的北京,反倒是吃不开的。
  
  于是苏秦长途跋涉来到楚怀王那里拉项目。楚怀王是很不好见到的,苏秦说:“您的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传达室的干部比鬼还不容易露面,见大王更好比去见God)。
  
  苏秦做了好几个项目建议书,送进去,内容大约总脱不开人云亦云的“任用贤人”之类,跟现在咨询顾问常说的“以人为本”这样的废话差不多。楚怀王觉得隔靴搔痒,没有聘请他立项的意思。
  
  苏秦就抱怨说:“楚国这地方真不是人待的,粮食贵得像玉石,烧火的柴薪贵得跟桂树一个价,妈的,我不伺候了。”于是,离开了楚国,往知识稀薄的西秦碰运气(虽然没谈来项目,但苏秦毕竟为我们创造了“食玉炊桂”这个成语)。
  
  苏秦于是来到秦国,秦国这里也不是人待的。他在旅馆里累计写了十篇presentation(项目建议书),献给秦王,都无回声,直拖到盘缠花光,无可奈何,才终于被旅店主人客客气气地赶出了客房。
  
  此时的苏秦,双轮车已经不见了,马夫也没了,黄金全部用光了,貂裘也因为花不起钱请人干洗而敝旧了。他只得自己挑着书袋子,往回家路上走。
  
  国道上的官办旅馆苏秦没有资格住。苏秦住的是私营的“逆旅”。由于虱子多,苏秦每天早上从逆旅起来,都要浑身散抖,好像跳hip hop。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22、悬梁刺股
  
  徒步走了一个多月,苏秦狼狈不堪地回到家里。他家里惟一的不动产——就是他娶来的媳妇,嫌他没有建功立名,根本不搭理他,兀自在缝纫机上操作,低着头。他的嫂子也根本不给他点火做饭。
  
  苏秦喟然长叹:“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我完蛋了!”
  
  既然妻子不以他为夫,想必睡觉时也不许他上床。苏秦只好到客厅里去睡。夜半无聊,他就在堂上翻出些旧书来。
  
  苏秦决定不再怨天尤人,他按着古代典籍,参看着战国七雄的地图,反复揣摩,苦心深研,一边“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为我们兢兢业业地创造“悬梁刺股”的成语,把他头发上的虱子都感动了。
  
  这匹虱子是从逆旅带回来的。随着苏秦学问与日俱增,脑顶上由于头发悬梁也越来越秃。那匹虱子在苏秦的头顶散步,带着自己生下的小孩,感慨地说:“孩子们啊,光阴似箭啊,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这里才是一条小路呢,现在都成了一片广场了!”
  
  苏秦学问猛长以后,得到一个消息:燕昭王正在发出求贤令,请人做项目。
  
  当时有一个项目做得很差的家伙,叫做郭隗,由于做得差,燕昭王不打算给他咨询费。他就急了,编了个千里马的故事忽悠燕昭王:“Long long ago,有一个国君,想花一千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三年都没有买到。后来经马贩子介绍,找到了线索,结果这宝马已经死了。但是采购员还是花了五百斤黄金买来马骨。国君大怒:‘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买死的!’采购员说:‘死马尚且花了五百金来买,活马就更不消说了,天下一定认为您是真正爱马的,千里马不久就会摇着尾巴来到。’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就买到了三匹。”
  
  “您什么意思啊?”
  
  “大王如果真要想找人做项目,不如就把欠我的咨询费给我,天下有名的咨询师知道了,就会想:连区区郭隗这么个junior consultant都能混到好多钱,那我们这些senior consultant岂不就更能发财了吗。于是必然蜂拥而至!到时候您国富兵强,指日可待啊。”
  
  于是燕昭王筑了一个高台,摆黄金在上面,放出话去,谁有能力做咨询项目,都尽管来吧。于是大将乐毅等贤人跑来了。
  
  燕昭王为什么要这么敬事贤人呢?他是被逼得没办法。燕国在二十年前被齐国灭掉,后来勉强复国。燕昭王就曾对前来拜访的苏秦说道:“我有深怨积怒于齐,一定要报仇啊!”
  
  苏秦说:“按您这种办法,是报不了仇的。天下战国有七,燕国独处其最弱,硬打怎么能行呢?我听说,有本事的人能做成大事,在于‘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什么意思呢?如今齐人想并吞南边的宋国,这正是您的机会。您应该派兵助齐人吞宋,装出一副孬种的样子,拼命让齐国到南方宋国战线上去消耗。等齐国国力大耗,您再绝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以伐齐,不出几次大小之战,齐国必然覆灭!”
  
  燕昭王闻言,不禁击掌赞叹。
  
  苏秦总结说:“齐国有个大力士‘乌获’,能举起千钧之重,但他一旦老了,一个女子都能打得过他。这正是齐国的写照啊。我们就是要消耗齐国,让它由壮变老。”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23、合纵攻秦
  
  燕昭王为苏秦准备了一百五十辆豪华马车,开赴齐国去当间谍,公开使命是加强燕齐两国关系,实际则从事“促齐伐宋、弱齐强燕”的间谍任务,意思是促使齐国南下打宋国,这样就不能再北上威胁燕国了。
  
  但是,任何军事行动都将受到更广泛的国家的关注和干预,齐国若出兵吞宋,秦国必然干涉。齐国的壮大就是秦国的削弱啊。所以秦人不会允许齐国吞宋的。
  
  所以,苏秦见到齐闵王之后,为了避免齐国攻宋时受秦国干涉,就献出了一个极为奇谲的高明主意:“大王,假如我们能以齐、赵、魏、韩、燕五国主力合纵攻秦,势必把秦国压迫得抬不起头来。趁秦人与五国群殴,秦国气沮,无力干涉之际,齐国大举兴师灭宋,就可以一鼓而得志了。”
  
  这个伟大的设想可以说是战国时代最大的一个阴谋。苏秦把这个大阴谋讲给齐闵王听的时候,两人都激动得浑身颤栗。谁能为齐闵王实现这一伟大阴谋,促使五国攻秦呢?那只有苏秦了。
  
  于是苏秦奉命开始了他穿梭五国的口舌外交征程。他奔走列国,“遍事三晋之吏”,向魏国权臣孟尝君(相国)、赵国权臣李兑(相国)和韩徐为(赵将)等人陈述厉害,促使他们合纵攻秦。
  
  但是这些孟尝君、李兑之徒,私下都与秦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他们与秦国绝交,好比让他们不吃饭一样。谁肯跟秦国闹僵啊,以后自己还怎么混啊。
  
  但是苏秦却成功地说服了他们,因为他的主张顺应了天下大势。当时中国的天下,是东西两极强国对峙的局面:齐、秦两大强国一东一西,互相结好。夹在齐秦中间的,是一系列弱国,从北向南排列,依次是燕、赵、中原韩魏、楚。
  
  齐秦互相结好,是对于中间列弱的严重威胁。如果齐、秦改为互相对打,对夹在中间的诸侯各国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两强互相牵制,都不允许对方肆意攻击周边诸弱以自强。列弱得以喘息。这个道理,放到当代,也是极其适用的,譬如:美国曾入侵越南,却不能得志;苏联占领阿富汗,也最终灰溜溜地退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对峙。越南成功地撵跑了美军,是依靠了身后的苏联和中国撑腰。阿富汗终于摆脱苏联侵略军的魔爪,是因为得到欧美的支持。而一旦苏联破灭以后,世界上美国一极为大,国际局势由对小国有利的两极变成了不利的一极。伊拉克这样的小国冒然挑衅美国,终于遭受灭顶之灾,就是因为萨达姆缺乏对世界大势的了解。他对国际局势的观察理解力,比不上两千年前的苏秦啊。
  
  不管怎么样,齐秦两大强国对峙,是当时天下弱国的共同呼声。所谓“齐秦不合,天下无忧”,诸侯们都乐意看见齐秦对峙。苏秦教他们合纵攻秦,正合了他们“离齐秦之交”的愿望,有利于自申的生存壮大。苏秦一番游说,于是举重若轻,岂不伟哉!
  
  同时我们还看得出来,苏秦所成功组织的这次五国合纵攻秦,不是《史记》上描述的那样,以联合抗秦为目的。其实,当时的秦国力量还达不到一统天下的火候。五国合纵的目的,是驱狼吞虎,打击秦人,使秦兵无暇干涉齐闵王灭宋,以便齐国在宋国的餐桌上开饭。
  
  深层里,苏秦还隐含着一个更大的阴谋:由齐国主倡五国攻秦,可以使齐秦关系极度激化,把齐秦关系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可以吸引秦人在适当时候参加以燕为首的攻齐联军,从而最终击溃齐国,实现帮燕国复仇的最终目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24、苏秦之死
  
  
  公元前287年,赵国的一些明眼人察觉了苏秦的一系列捣鬼活动,并报告给了赵相李兑。李兑派人直抵苏秦的旅馆,当面指控苏秦为间谍。苏秦被扣留在了邯郸,不得走脱,生命异常危险。
  
  苏秦只有一个办法了:拿出一块木板(因为当时没有纸),用毛笔在上边写成信,发给燕昭王,请求组织上援救。但是“组织上”已经对苏秦这个孤胆间谍,充满了猜疑和冷眼——因为有燕昭王属下的群小不断中伤苏秦。
  
  苏秦见燕昭王无动于衷,遂发出了第二封求救信,吐露了自己的愤懑:“智能免国,未能免身。”这是自嘲也是对燕昭王的委婉的谴责。苏秦还哀叹道:“死亦大物也,不快于心而死,臣甚难之。”都是牢骚。苏秦一再声明自己的危险,并且报告说齐国正在紧密拉拢赵国。如果齐赵按照这个势头进一步“循善”下去,齐赵合作,未来必然一起害燕,燕国就更危险了。
  
  燕昭王见信方才大惊,为此很需要苏秦到齐国去活动,于是他向赵国当局提出严重抗议:“你们扣留寡人的臣子苏秦,犹如免寡人之冠也!”在当时,有身份的人要戴冠——冠不是帽子,它只是个奇形怪状的条条,插在脑袋顶上,类似选美小姐戴的水晶冠,是区别身份的标志。你们免了寡人之冠,是对寡人最大的污辱——好比揪了领导干部的乌纱帽。
  
  赵国这才释放苏秦。苏秦再次到齐国以后,终于成功地说服齐闵王与赵绝交。至此,齐赵关系经恶化,秦齐也早不再结好,五国大兵合纵攻齐形势初具规模。
  
  公元前284年,秦国、赵国、燕国、魏国、韩国这五个与齐国积怨已深的国家,在苏秦的多年苦心斡旋下,终于组成豪华阵容的五国联合,联手伐齐。燕国大将乐毅作为联军统帅,一直打到了齐国的济水。
  
  齐国的主力尚逗留在宋国,齐闵王只好在派“触子”为大将,迎击五国联合军于济水以西。
  
  触子大约打算凭河固守,而齐闵王急欲触子出战,派人威胁说:“如果不出战,寡人就歼灭你的宗族,剜了你的祖坟。”触子感到难办,竟然置国运大局于不顾,消极出战。等双方发生激战,触子居然鸣金退却,并乘坐一辆战车,独自逃亡,下落不明。于是五国联军猛扑上来,齐军主力被歼。
  
  乐毅战胜于济西之后,带领燕军,孤自深入齐国腹地,对齐人穷追不舍。
  
  齐国大将达子,退守临淄以西的壁垒——“秦周”,企图保守临淄。达子要求多发赏金以鼓励士气,齐闵王不肯,结果一战又是大败,达子战死。乐毅大兵直趋临淄城下。
  
  临淄城中已是一片慌乱,苏秦登城一望,燕军旗帜如林,戈矛生光,不由得心头阵阵高兴,多少年辛苦经营,在敌国的心脏里战斗,总算有了结果,为燕国复仇破齐,迎来了黎明,报答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可是这时候齐闵王已经觉醒,派出警察部队出现在苏秦面前。
  
  次日,苏秦被押赴刑场。久病初愈的北方天气,涤浣肺腑的人生激动,这一切都要失去啦。苏秦走到了临淄农贸市场的砧板上,躺下,望着燕国的方向,目光中流露出恋恋的悲情。
  
  中国历史上罕有其匹的纵横大家、为了燕国利益矢志不渝的著名王牌间谍,苏秦同志,就这样死在了凯旋的前夜,未能迎接胜利的朝阳。苏秦被五车分尸而死。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25、齐闵王
  
  临淄,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都会,也可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都市:“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赌博踏鞠。临淄大街,车轴互击,人肩互摩,举袂成幕,挥汗成雨。”(苏秦语),一派商业繁荣城市的奢靡自在景象。如果未来是“齐始皇”统一中国而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那中国可能走上一条农商并重的路子,而不是大秦朝的重农抑商。
  
  可惜的是,我们齐国这位惟一有资格能当“齐始皇”的人,如今正像一张给风兜着的废纸,惶惶地出逃在路上。他就是齐闵王。在齐闵王的身后,乐毅已经攻占了临淄。
  
  国破财亡的剧痛折磨着齐闵王,由于情绪大起大落,齐闵王的更年期提前来临了。他来到卫国以后,就开始发脾气。
  
  卫国是中原北部一个不争气的国家,地点在河南濮阳,国力弱小,可能像瑞士那样,军人都骑着自行车。
  
  齐闵王带着老母逃到了卫国。就像一个输光了裤子的赌徒,回到家以后要打老婆一样,他没有放过拿卫国国君撒气的机会。好在卫君装孬种有经验,把自己的宫殿腾出来给齐闵王住,端着餐具给齐闵王上菜,口中自称“臣”,生怕触彼之怒。
  
  不过卫君底下的人却看不惯国君如此低三下四,他们翻脸了,一起嚷嚷,骑着自行车把齐闵王轰出了濮阳。
  
  齐闵王无奈,只好流落到了附近的莒国。在这里,齐闵王遇上了将影响他后半生的人,带给他幸福又结束了他性命的人,这就是“淖(音‘闹’)齿”。
  
  由于齐闵王一向跟楚国关系不错,所以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没有参与合纵伐齐的国家。楚国甚至派来了援军(大约万人)救护齐闵王。援军统帅就是“淖齿”。但是淖齿野心也很大,他打算和乐毅一起,瓜分齐国的土地和财宝。索性发动政变,一把抓住了齐闵王,以酷刑处死之。
  
  齐闵王所受的酷刑,恐怕是古来君王中最惨的了:淖齿把齐闵王的筋给活生生抽出来,拿筋当绳子,把齐闵王悬吊在宗庙的房梁上。齐闵王疼痛无以言表,“宿夕而死”(就是从傍晚一直吊到次日黎明,才活活疼死)。
  
  齐闵王就是那个曾经赶跑了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的人,他虽然比较聪明能干,但受了苏秦等人的怂恿,落得诸侯交攻的下场,这跟他好大喜功的毛病也有关系。史料上说齐闵王“颜色充满”,是个胖大的人,即便在流亡的过程中还“带益三副”(腰带大了三围),这样大的身躯,靠一根筋恐怕是吊不住的。所以,我们不知道淖齿是抽了他多少根筋出来,才吊他在梁上。齐闵王好像一个线牵木偶。
  
  齐闵王被痛吊着,欲死欲活,淖齿还对他进行了拷问和数落:“齐国曾经下过血雨,血水沾湿了人的衣裳,王你知道吗!”
  
  齐闵王哼哼:“不知。”
  
  “齐国另一个地方,大地开裂,直至黄泉,你知道吗?”
  
  “不知。哎唷~~疼死我啦!少说点罢!”
  
  “有人在王宫殿前哭泣,求之不得,而闻其声,王你知道吗?”
  
  “不知。那~~又~~怎么了!”齐闵王有气无力地喘出微弱的几个字。
  
  “呵呵!”淖齿说,“天雨血,是天在警告你;地裂至泉,是地在警告你;有人当殿而哭,是人在警告。天地人都在警告你,而你还在胡作乱为,怎能不受诛杀?”这固然是淖齿为自己弑君找虚无迷离的借口,但也折射出齐闵王不恤民力,对外攻宋频频,对国力残耗过度。
  
  齐闵王已经没辩解的力气了,只耷拉着头,等着“宿夕而死”,血一点一点地滴答着。
  
  伴随这齐闵王临死前受煎熬的哀呼,齐国从此消弱下去,天下成了秦国一极独大的局面。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26、火牛阵
  
  诸葛亮曾经自比管仲乐毅。这位乐毅实在是个牛人,他趁着苏秦间谍外交铺平的道路,一路攻下齐国临淄,又“呼吸之间攻克齐七十余城”,齐国几乎亡国,惟独莒、即墨两城不下。
  
  燕军围困即墨。
  
  这时候,即墨城里冒出了一位满肚子鬼主意的人,名叫田单。
  
  田单,是战国时代的韦小宝,满肚子坏水。最初他是临淄农贸市场里的办事人员,负责记录商品交易和盖章之类的,是个不知名的人。公元前284年,临淄失陷,他随着本族的人逃到安平。当燕军进攻安平时,他让族人把车两边的车轴凸出部分锯短,以免互相碰撞,影响行动。因此在城破撤退的时候,逃难的人驾车争路,车轴互相牵挂,挤做一团,多当了俘虏。只有田单一家因为搞了这个小改革,车行灵活,得以安全撤到即墨。燕军攻打即墨,即墨大夫战死,大家就公推田单为将,让他负责守卫即墨,因为他小聪明多。
  
  这时候,燕昭王死了(公元前279年),新君燕惠王登位。
  
  燕惠王这家伙从前与乐毅“有隙”,就是feel sick at him,互相见面吐唾沫,感情上有裂痕。他想拿掉乐毅。这时候,田单派人到燕国来嚷嚷:“乐毅以伐齐为名,迁延战机,在即墨城踯躅不进,实欲拥兵自立为齐王啊!!!”
  
  经田单这么一喊,燕国满大街都知道了。燕惠王呸呸地连吐唾沫,朝着想象中乐毅的脸。于是,燕惠王派笨蛋“骑劫”为将,直赴前敌,临阵替代乐毅。
  
  针对无能之辈“骑劫”的到来,田单搞了一系列诡诈计谋来忽悠自己的人和敌人:
  
  一、田单下令城中百姓吃饭前必须在庭院中用食物祭祀祖先,从而引来铺天盖地的飞鸟,上下飞舞于即墨城上。城外燕国人看了,以为上帝垂下了自己的“铁布衫”罩着即墨,惊诧万状。
  
  二、田单就找了一个“海公公”,让他扮演神主,对之极其恭敬,每对即墨人下令,都矫用神主旨意,以加强命令的权威性。
  
  三、田单巧妙地利用间谍把假信息传给燕军,说齐人最怕挖祖坟,促使燕军在城外大施暴行:把齐人的坟墓掘开,焚烧墓中的死人,又把齐军俘虏和降卒的鼻子都割去,高兴得城外的蚂蚁们纷纷举着鼻子游行。即墨军民见此情形,无不切齿扼腕,涕泣求战,怒自十倍,欲与燕军决一死战。
  
  曾经称霸的齐国人是有志气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就是齐国人的写照。终于,在一个漆黑不见手指的夜晚,即墨城墙底部事先凿开的一列数十个洞穴,突然一并爆炸,从中冲出一千余头“火牛”:牛角绑着利刃,牛尾巴绑着浸蘸了灯油的柴苇,牛身披着五彩龙纹的红绢(齐国盛产丝绢)。千余头火牛狂奔而出,仿佛火龙一样(这牛屁股着火了,自己能不牛急嘛!)。
  
  五千壮士跟随火牛,杀声震地。城中老弱也敲击铜器,鼓噪呐喊,声动天地。燕军睡眼朦胧,拎着兵器光膀子作战,眼见无数蛟龙冲来,寒光闪闪,直掘人腹。燕军惊骇莫名,猝不及防,胸洞腹穿,张皇大乱,自相践踏,一败涂地,主将骑劫死于乱军之中。
  
  田单遂追亡逐北,势如破竹,尽复齐国七十余城。田单挽狂澜于既倒,复齐国之社稷,逞布衣之英能,被齐闵王的儿子齐襄王,封为安平君,授相国印,执齐国之政,真不错啊。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27、渑池会
  
  当乐毅大军在齐国纵横略地的时候,秦国人却并没有跟着掺和。这是因为秦与齐地理上遥遥相对,秦国人知道,自己是无法从齐国直接夺得土地的。但是秦国人也没有闲着,它趁齐人国事糜烂,不能牵制干预自己之际,决定大举挞伐南方的楚国。
  
  但是,齐人无法牵制,并不意味着别人也无法牵制。
  
  这时的赵国在北方比较强大,是秦国北部的严重威胁。一旦赵国与楚人南北夹击出征的秦军,秦人就有去无回了。所以,秦人先得跟赵人谈谈,以免他南下受牵制。
  
  于是,公元前279年,秦昭王、赵惠文王召开了著名的“渑池会”,谈两国结好的事。会上,秦昭王喝多了,想来点热闹的,就请赵惠文王表演鼓瑟。赵惠文王胆子小,心说盟会还有这样的表演项目吗,但他不便违逆——从惠文这俩字也看出他性格软弱。
  
  赵惠文王调好了二十五根瑟弦,轻轻拨动,双手巧似流水行云,瑟声珠走玉盘,刚柔相济,非常动听,在座的无不喝彩。赵惠文王一见喝彩,更来劲了,把瑟弹得铮铮作响,大有北地慷慨悲音,越弹越激烈,热辣指数5,尖叫指数8,跟摇滚吉他差不多。秦昭王抚掌大笑:“好好!来人啊,给做个记录,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说完与左右相视而笑,赵王堕我计中啦,被寡人蓄为倡优啦!哈哈。
  
  旁边可恼了一人,这人走向前来,对秦昭王说:“我们赵王听说秦王音乐脓包也很多,也请秦王给我们击缶,以相娱乐。”
  
  秦昭王吃了一惊,定睛一看,但见此人两道修眉,方正威严,一双俊目,明亮有光,一小绺墨髯在唇角飘洒,眉宇之间,英气逼人。正是赵王随行人员蔺相如!
  
  秦昭王很是气恼,假装没听见蔺相如胡说。蔺相如走近一步:“大王如不肯击缶,五步之内,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矣!”
  
  秦昭王闻言大怒,气得脸上的肉突突乱颤,像五个老鼠在争夺他的鼻子:“ Are you insane?Are you crazy?”(你疯了吗?你要杀我啊!)然后目视左右。两旁武林高手领会了意思,立刻噌地拔出寒光闪闪的腰剑,就要把蔺相如乱刃分身。
  
  蔺相如毫不惧怕,对武林高手们张目而叱。怎么个叱法,史书上没说,大约是“Get the hell out of here! (滚开!)”。蔺相如耸起脖子上的羽毛,歇斯底里,厉声高叱,声震屋瓦,吓得秦昭王身边高手纷纷披靡——所谓披靡,就是半身不遂的意思——蔺相如大约使出了“狮子吼”之类的内功。秦昭王气馁了,I wish I had never met you. 我真后悔这辈子遇到你!虽然很不乐意,他也只好接过一个瓦盆(缶),勉强击了几下。但秦昭王忙于治国,不善于打击乐,再加上心情郁闷,把缶敲得唉声叹气,听上去好像一个没力气的屠夫在锤一只带病的狗,人气指数0。
  
  秦昭王灰头丧脑击缶完毕,蔺相如招来赵国御史,也在国家档案中记上一笔:“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昭王闻言,终于“满意”了,自取其辱了。
  
  蔺相如临危不惧,藐视强敌,一逞战国士人之刚雄。不过,蔺相如其实是赶上好时候了。当此之时,秦国急于南下趋兵去楚国抢地盘,不便于“绝秦赵之欢”,所以酒宴上蔺相如颇多冒犯,秦人都忍了。会议在平和的气氛中结束。为此,秦赵双方把渑池会议地址改为“俱利城”,但秦却是这次会议的实际受益者。会上,秦赵媾和,导致了秦可以放手对楚进攻。
  
  秦军在白起的带领下,去楚国杀了几十万军民,终于攻克了郢都,夺得楚国的一半江山。楚顷襄王被迫东逃。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28、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搞到了一件稀世美玉——和氏璧。和氏璧是楚文王时期的“强迫症患者”、没脚先生卞和在深山里发现的,品质绝好,以价值连城闻世。
  
  秦昭王不知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嚷嚷着要拿十五个城邑换取这块瑰宝。
  
  赵惠文王无奈,命蔺相如携带宝玉进秦国交涉。
  
  秦昭王接过和氏璧一看,果然玉色如洗,晶莹剔透,圆团如拱(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玻璃烟灰缸)。秦昭王举着烟灰缸赞不绝口。他的指甲和玉石轻轻相触,发出金磬之余响。秦昭王几乎看呆了。左右侍者们见玉,更是惊呼:“万岁!”。
  
  “万岁”这个词,战国时代常有人喊,但不是“呜皇万岁万万岁”的意思,而是当时人的一种惊呼,类似现在的“我靠!”。
  
  秦国人也是爱玉的,在《诗经秦风》里说:“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好的玉,象征着君子温坚的道德,君子不但把玉挂在腰带下,冠两侧也挂着玉饰,甚至死了以后,都要用玉把身上的九个孔窍塞住。秦昭王可能嘴巴比较大,心说这么好的玉,驾崩以后含在嘴里,多爽啊。他把和氏璧传给旁边的美人观摩。美人们捧着这个古代价值连城的玻璃片,发出唏嘘惊叫。美玉皓白如脂。与美玉相比,美人的玉手都变成了黑手。
  
  蔺相如冷眼观瞧,见秦昭王绝口不提割城之事,只一味拿玉跟自己嘴巴比较,就趋身上前说:“玉还是有一些bug(瑕疵)的,我指给您看。”
  
  秦昭王赶紧从美人的黑手里拿过玉来,经过自己的黑手再交给蔺相如。蔺相如倒退三步,背倚殿柱(这样比较好,避免身后被人攻击,只要防住前面就行了),然后怒目圆睁,脖子上青筋暴跳,颈上的翎毛扎扎倒竖,并且按史书所说,怒发上冲冠——秦昭王一看,坏了坏了,你又来了!你更年期又发作了!
  
  蔺相如瞋目大叫:“秦王——!你为什么在这不正经的殿里(非正式宫殿,所以有美人)召见我,还传美玉给三陪女看!是戏弄臣下吗?你态度狂傲,礼节简慢,根本无意平等交换!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臣下交出,我的美玉就和脑袋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完,举着美玉,摆出了“掷铁饼者”的姿势。
  
  秦昭王非常担心把柱子撞坏——对不起,把美玉撞坏。他立刻谢罪,从地图上胡乱划拉几处城邑,说给赵国。蔺相如感觉他还是没有诚意交换,于是告辞,说五天后搞个交玉仪式再给。
  
  五天后,秦昭王大张迎宾之礼,在正式宫殿接见蔺相如。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二十多个国君,从来说话多不算数。下臣实在是怕受您欺骗,而有辱于赵国的使命。所以,我已经命人怀揣美玉,偷渡回国了。”
  
  秦国群臣一片哗然,好哇,白让我们穿着大礼服久站了半天。有人就拉蔺相如:“相如先生,请跟我们到监狱去一趟。”
  
   秦昭王叹了口气,完全被气撼五岳的蔺相如折服:“算了。今天如果杀了蔺相如,这交易就做不成了,反倒绝了秦赵之欢。”于是,照样以宾客礼接见蔺相如,厚遇之而去。
  
  蔺相如出使不辱于诸侯,一奋其气,威伸敌国,真可谓一时勇者。当然,也是因为当时秦人有求于赵:为了安全抽身南下打楚,故先欲与赵人媾好,所以不计较蔺相如的“无理”。蔺相如能独擅“完璧归赵”的美名,也算是他的运气好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29、将相和
  
  蔺相如两次面折秦昭王,赵惠文王因其功大,封蔺相如为上卿,级别高出了赵之良将——廉颇。每次朝会,蔺相如都比廉颇更靠近主席台就坐。廉颇于是羞恼起来。
  廉颇搞了个新闻发布会,宣言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靠更年期发作折辱秦王,受封为上卿,位居我上。况且蔺相如素贱人(出身低,靠着给赵惠文王的大内宦官总管‘缪贤’当门客而荐举起来的),我则为赵国披坚执锐,横戈跃马,出入于矢石剑戟之中,却屈居其下。我羞,不忍为之下。”廉颇对记者说:“下次我看见了蔺相如这小子,我必piss him off(尿他)——我必辱之!。”
  三十几岁的廉颇,开完新闻发布会,就开车上街,见到蔺相如的车过来,就上去“别”他(燕赵之人,都是慷慨好打架的)。蔺相如则赶紧急刹车,引车避匿。
  蔺相如常称病不朝,不与之争。蔺相如的门客以之为怯:“受了这样的羞辱,庸常人尚且羞之,况于将相乎。我们请求离职,不当你的小弟了。”
  蔺相如平心静气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夫以秦王的虎狼之威,我尚且当廷叱之,辱其群臣,耸起羽毛与其搏斗。廉颇之威勇,怎能比及秦王及其群臣,我又何惧于区区一廉颇。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廉颇与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我之所以避让廉颇,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善矣哉——!一席话说得风格高亮,真可垂训千古——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人之仇。门客闻言,无不惶惧诚服。
  廉颇听到这些话之后,也色急且恨,惭不可当。当即免冠顿首,肉袒负荆,一切面子都不要了:顶着发髻,光着膀子,背着荆条,在宾客的引导和记者的摄像机追逐下,一路徒步走至蔺相如家谢罪。
  廉颇临阶长跪,露着上身的白肉,向门内顿首报名请罪:“鄙贱之人廉颇,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请将军责罚。在下把行刑用的荆条都背来了!”说完这句发自心腑的话,叱咤勇武的廉颇匍匐待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愧疚之意,诚昭于公众与天地。一时场面感动得众人无不掩面。
  蔺相如闻讯,也非常激动,连忙从门内紧趋几步,双手搀扶起光着膀子背着荆条的勇将廉颇,以好话劝勉。二人从此相与为欢,号称刎颈之交!战国之人的真勇直朴,在这一段里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真是一段慨而康的历史啊。
  如今的河北邯郸还有一个“蔺相如回车巷”。据说就是躲避大将廉颇的地方。
  廉颇敢于自暴其“丑”于万人及媒体面前,不欺人、不欺心、不欺己,不遮遮掩掩。这种直面勇改、不计颜面的可贵行为,在爱面子的中国人中是少有的,更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决心啊。廉颇属于闻义能徙。
  能听得进别人的批评意见,是最难的。即便一些伟人,也未必做的到。
  蔺相如与廉颇的“刎颈之交”,意为同生死共患难,后来演化为“生死之交”一词。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政治宦海中,廉颇、蔺相如这种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得失的事尤为难得。这也是“将相和”故事历久不衰、千古传诵的原因。周恩来总理特别推崇这出京剧,生前经常陪同外宾一同观赏,并亲自为之讲解,大约颇以蔺相如“团结同志”之意自况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0、宋玉
  
  楚顷襄王,是个喜欢游玩的好色鬼。有一次他在云梦泽看见很多水蒸气在翻腾变幻,本来是自然现象,旁边的弄臣宋玉,为了邀宠,却硬说这是“巫山神女”。
  楚顷襄王继承了他爸爸楚怀王的好色基因,赶紧问这怎么回事。
  宋玉说:“巫山神女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长得漂亮,害了相思病死了,就往来巫山之山,以霸占男生为业。大禹也曾经跟她眉来眼去,她送给过大禹一本治水的书。您爹楚怀王,也曾经邂逅了巫山神女。这个神女给楚怀王留了一个名片,说,妾的地址在巫山之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说完就不见了,看到的只是飘向巫山顶上去的一片云。”
  楚顷襄王听宋玉说完,遂对神女也产生了无限的遐思,他命宋玉写了《高唐赋》、《神女赋》两篇大赋,以表达自己对神仙姐姐的追思。宋玉是个会写作的文学弄臣,《神女赋》赋里边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词,大致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惟一的神话,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巫山神女。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我的巫山神女。”
  
  由于宋玉没志气,老爱拍领导马屁,所以群众关系不好。一个叫登徒子的大夫,向楚顷襄王揭发他:“宋玉这个小人,模样不错,说话又逗,有点儿歪才,而且性欲特别强。我特别提醒您呐,千万别叫他出入后宫。您也不乐意戴绿帽子吧。”
  宋玉立刻对登徒子施以连本带利的恶毒攻击,说:“我小的时候,出过国,中原最漂亮的郑卫妞,最风流开放的邯郸女,整过容的韩国妞,我都阅览过,从来坐怀不乱。我知道,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靓女,莫若我们街道。我们街道最勾魂的,那是我们东边邻家妹妹。东邻妹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阳城、下蔡的干部群众全流鼻血。但是,此女登在墙头上,对我进行人身偷窥,整整三年,我至今没答理她。
  “可是,可恶的登徒子却不然,他的媳妇鸡窝头,兔子嘴,招风耳,老虎牙,走路偏瘫,身上长疥,屁股长痔,丑得惊天动地,可歌可泣。可是登徒子偏还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崽儿。大王您看看,这家伙有多好色!”
  
  于是,这个有着自恋狂倾向的机灵善辩的奶油小生宋玉,一次次凭借着诡辩,顶回了人民群众的揭发检举,算是很成功的文学弄臣。而“东家之子”,就成了美女的代名词——所谓“邻家妹妹型的美女”。李白也说:“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1、范雎
  
   范雎(音“居”)这人有谈天说地之能,翻江倒海之辩。但是出身寒微,职责是给魏国的中大夫“须贾”拎包。
  
  
   有一次,范雎拎着包,跟随主人“须贾”出使齐国。齐国正是可怜的齐闵王的儿子“齐襄王”接班不久,靠着田单复了国,忙着医治战争创伤,而且极缺人才,他风闻范雎明天下之事,有口辩之才,值得任用,于是把酒啊牛啊和十斤黄金,送给范雎来了。想让范雎签约在齐国工作。
  
   范雎百般推辞,最后只是接受了礼物。
  
   由于礼品之中牛的嗓门太大了,哞哞叫着,把须贾先生吵着了,他叫来范雎狠狠地批评,骂他接受贿赂。
  
   范雎解释说:“齐王以为我怀抱异禀,所以欲交结为友,送来这些东西。”
  
   “哼哼,就凭你的区区纤芥小才,齐王能赐你金子和牛?一定是你出卖了我们魏国的国家机密,换了这些赃钱。你不要再说了,我是很相信我的直觉的!你退下吧。”
  
  
   须贾回到魏国以后,觉得这事情挺严重,就主动向相国魏齐汇报自己门下范雎贪财卖情报的事。魏齐是个没脑子的贵族子弟,觉得打范雎一顿或许有助于范雎世界观的改造。于是范雎被拖上堂来,挨竹板暴揍。
  
   在暴打中范雎展现出一系列奇谲怪异的姿势:先是像一条欢蹦乱跳挣扎的鱼,随后变成一条棉被,只作轻微振动了。但是打手们不肯停息,捏着竹板,粗手粗脚地继续向范雎做功。竹板的动能纷纷在范雎身上转化为热能。打得范雎直喊热啊热啊!打手觉得他这么热可不太雅观,于是就用竹板朝着他喊热的嘴巴猛拍下去。于是范雎的牙齿好像回旋加速后的电子那样飞溅了出去。
  
   范雎挨打的场面很好地教育了群众,在场的宾客们纷纷表示引以为戒。阳光在窗下流成一条河,河水微波闪闪地把鳞光印在范雎脸上。范雎断掉了几根肋条,被人用席子裹着抬下堂去的时候,大梁城公元前271年的阳光透过云缝,像蛇一样匆匆游过。阳光的最后一抹也从他的鬓角消失了,云给范雎带来了死亡的意旨。
  
   几股饱含着人间体温的芳香尿液,唤醒了范雎——宾客们来到范雎“停尸”的厕所,撩起下裳向范雎脸上轮流撒尿,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范雎卖国行径的唾弃,为这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范雎沐浴在温暖的尿汁里,安详地装死。他知道,虽然宾客们的愤怒很深,但尿却不可能太长。终于人们尿完了,同志们泄愤已毕,闹哄哄地回去喝酒了。
  
   范雎挣扎着对看守说:“警察同志,我范雎不是无能之辈,日后必能发达。今天你放我出去,我到家就厚酬于你。”
  
   看守大约跟他进行了讨价还价,随后登堂报告说范雎已经那个了,请求上级指示。相国魏齐醉醺醺地说:“死了好!拖出去喂狗。”
  
   魏齐不知道,由于此刻疏于检查,未来他要赔上可爱的脑袋。
  范雎被看守放回阳间以后,躲藏在好朋友郑安平家里,更名张禄。
  
   这时候,秦国来了一个使者叫做王稽,这家伙是个贩人的投机商,专门收集垃圾股。他接受郑安平的极力举荐,和范雎做了短暂交谈,断定后者是个治国良才,于是装载在车子里偷渡回秦国。准备在海外上市。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2、须贾
  
  范雎到了秦国以后,献上著名的“远交近攻”之策,秦昭王大喜,把这个超级人才慢慢提拔为秦之相国!
  
  所谓“远交近攻”,就是结交远方诸侯以确保近处的被打击对象陷入孤立无援之境,然后各个击破近邻,逐层向外推进。希特勒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协议,以交结远方大国苏联,然后才动手进攻周边列弱,逐步吞并捷克、波兰这些周边小国,正是行的远交近攻。
  
  秦军远交近攻,潮起潮落,把阴云卷动着,不断推向邻近的中原。中原的天光黯淡下来了。
  
  中原的魏国人民挨打有经验,派魏大夫“须贾”捧着礼物,风情万种地跑去秦国求情了。须贾哪里知道,自己当年所诬告和毒打过的门客范雎,如今已平步青云当了秦国的相国。
  
  得知了须贾的到来,范雎百感交集,他换上一身破旧的衣裳(大约是民工穿的小棉袄),然后缩着肩膀,去国宾馆找须贾了。
  
  须贾对于旧时门客范雎的突然造访感觉非常震惊。但见范雎的头发零乱不堪,局部地区还滴答着水,好像冬天里的荒草遭雨浇了。这家伙不是已经死了么?须贾非常错愕,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本想叫警察,但见范雎已经很落魄了,似乎不需要再住进监狱。而且这里是国外,警察也不是随便叫来的。须贾张了几张嘴,终于说出了一句很中性的话:
  
  “范叔固无恙乎?”意思是,您还OK吧?
  
  范雎说,我还OK!
  
   “想不到你来了秦国了。发展得不错吧。说到官了吗?”当时当官全靠用一张嘴巴去说,所以须贾问他说到官了吗。
  
  范雎苦笑着摇摇头:“我被魏齐打跑了以后,隐姓埋名,哪还敢做官。我给人打工呢。”(可能是在酒馆当保安,指挥私家车在门口停车。)
  
  须贾突然间变得很感慨,以范雎的才华,如今落魄至此,曾经的嫉妒也化作了一种叹惜,看着范雎的贫寒模样,不禁产生了一种哀情,甚至还有一点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又带着对命运的嗟叹,总之情绪复杂。于是他留范雎一起吃酒。
  
  两个从前的仇人虽然喝上了酒,但谈话的交集不多,一时为之语塞。须贾突然想起什么来似的,左摸右摸,说道:“你看,如今秦国这里天也冷了,范叔却一寒如此耶?”急忙叫人拿出一件绨袍来,送给范雎。
  
  所谓绨袍就是用一种叫做“绨”的粗帛织得厚实的冬衣,比较平民化,不算太高档。但这已经大出范雎意表之外,一时心情彭湃,只是默默收了。
  
  看见范雎收了袍子,须贾内心多少得到一种安慰。俩人间的气氛也就变得融洽多了。须贾因而问道:“秦国的相国张禄,你知道一点吗?我们魏国被他们打得够戗,我今来求和能否成功,也全在张禄一句话。”
  
  当时还没有媒体,所以须贾不知道决断天下的张禄原来就是面前“一寒如此”的范雎。
  
  范雎拱手说道:“我的主人翁(就是我们饭馆的老板的意思)倒是认识张禄(可能接待过领导吃饭,合过影),我可以求他给您引见一下。”
  
  须贾说:“那就最好。请饮此一杯。”
  
  俩人喝完,就坐上马车,范雎说:“我经常指挥私家车在酒馆门口parking,手痒痒,能不能也让我上去开试试。”
  
  于是他上了须贾的马车,亲自为须贾赶着马,往秦相府而去。咸阳城里原本下着的一片秋雨,已经不由人做主地兀自停了,像一辆马车,停在说不上好说不上坏的一处寻常巷陌。秦国的相府不由分说,已经到了。
  
  范雎冷冷一笑,说:“You wait me here,我进去通报。”说完,就下车,昂然登门而入。门上的童仆纷纷避匿。须贾觉得好生奇怪,这个餐馆的“保安”好有面子啊。
  
  伫立良久,范雎还不出来。须贾于是问传达室道:“范叔什么时候出来?”
  
  传达室说:“这里没有叫范叔的。”
  
  “就是刚才进去的那个人啊。”
  
  “那个人姓张,是我们的相国。”
  
  须贾大惊失色,万万想不到被他打得“折肋落齿”的范雎,居然青云直上,成为虎狼秦国的赫赫相国,天下大事皆出于此人的决断,世事真不堪想象啊。须贾分外害怕,两股战战。心想,如果今天我能活着跑掉,那简直是没天理了。
  
  他想到了逃跑,但作为外交老将,他立刻明白逃跑将是愚蠢的死路,还是哀求吧。于是须贾张牙舞爪地扒去自己的衣裳。传达室的人看见了,说:“各方面哨兵请注意,这个家伙想裸奔。”须贾赶忙跪下,解释自己不是裸奔:“臣须贾有罪,在此肉袒,请求膝行以见相国张禄。”他光着膀子向传达室说。
  
  传达室人很热情,找了些武器把须贾看起来。大家七手八脚,引着这个膝行的裸男到了相府高堂上。但见范雎面色凛然,盛列帷帐,两旁防暴警察甚众,都穿着衣裳——惟独须贾光着。范雎怒气如云,气概非凡。须贾哪敢正视,冷风吹着他哆哆嗦嗦的光身。他顿首高言死罪,请求把自己扔到大锅里煮——因为那里暖和。或者让我去当城旦也行,鬼薪也行。
  
  范雎冷声问道:“你有哪些死罪,说说。”
  
  须贾答道:“擢须贾之发,以数须贾之罪,尚不足也。”(说话还真有文采啊,不愧是使者。)
  
  范雎喝道:“你本来是死罪,但念你赠我绨袍一件,有恋恋故人之意。我可以宽释于你,饶你不死。”
  
  范雎可谓恩怨分明。须贾因为一件温暖的绨袍,遂被宽大释放。
  
  后来,“绨袍恋恋”成为比喻故人之情的一句短语。“故人恋恋绨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这是王安石的诗。
  
  过了几天,范雎大设宴席,尽请诸侯使者,高坐堂上,饮食甚盛。须贾作为魏国使者也在其中,却坐在堂下,伺候他的是两个劳改犯。
  
  通常劳改犯要被斩掉左趾,脸上黥字,剃去胡须头发,弄得人不像人,叫做“城旦”,在建筑工地接受劳改——修城墙或者修仓廪。女劳改犯则舂米。大约这两个劳改犯罪行轻,派到宫里干事,负责在宫廷喂马。他俩兴高采烈,把一些马料和豆拌在一起,左右夹持着喂给须贾吃。
  
  须贾眼里呛着泪水,对喂他马料的哥俩说:“我的用于磨碎食物的臼齿的齿面不如它们有蹄类动物宽大发达,请你们慢点喂。”但是,劳改犯的爱还是如潮水,将马料向他包围。“我这就不明白了,既然已经宽释我了,干吗还要羞辱啊。”须贾气恼起来。其实,这已不是个人恩怨问题,而升级到政治斗争了。
  
  范雎点手告诉须贾:“我虽然饶你不死。但回去转告魏王,马上送魏齐的人头来,不然的话,秦国将屠大梁。”
  
  须贾的目光呆滞下去,回去之后,魏齐吓得屁滚尿流,慌忙逃往赵国,藏在好友平原君(赵惠文王的弟弟,也是贵族,四君子之一)府中。
  
  秦昭王为了替相国范雎报仇,假意邀请平原君到秦国来作十日之饮,交个朋友。平原君不敢拒绝。与秦昭王畅饮几日之后,秦昭王道:“从前,周文王得姜子牙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仲以为仲父,我们的相国范雎也是寡人的仲父,他的仇敌就是寡人的仇敌。他的仇人魏齐现在藏在君家,请你派人取其头来。不然,你恐怕回不了赵国了。”
  
  平原君素以好义重士著称江湖,不肯出卖朋友,说:“魏齐是我的哥们,就算他狼狈逃蹿至我处,我也不能交出他。何况,他并没有狼狈逃蹿至我处。你若想扣留我,也罢,西部现在正需要大开发,我待在这里不走了,看山景也不错。”
  
  秦昭王嘿嘿一笑,留下平原君看山景,然后写信给赵惠文王:“大王的贵弟弟现在敝国看风景,我们相国范雎的仇敌藏在他的家中。大王请疾持魏齐的人头来,不然,我举兵相加于赵。”
  
  赵惠文王觉得自己的弟弟性命比魏齐的人头重要,就派兵将平原君府团团包围,欲捉拿魏齐。魏齐闻讯,连夜出逃,求救于赵相国“虞卿”。虞卿这家伙是个很有个性的青年,虽然位高爵大,却义气得不要命,他居然弃了相印。单身与魏齐一同逃至魏国大梁,欲投奔信陵君。
  
  信陵君和孟尝君、平原君一样,名列战国四君子,也是古代的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以扶困济难为己任,但他却犹豫了。
  
  这位信陵君有个狗头军师叫做侯嬴,是市井混混出身,劝他说:“公子似乎不愿意搭救魏齐,窃为公子不取也。魏齐也是咱们魏国宗室公子,跟您一脉连枝,又贵为相国。。。。。。”
  
  “但是,秦国购之甚急,大兵接踵即到。我小小一介魏国封君,手里又没兵,只有你们三千满能吃饭的门客,如何当之?”
  
  经过侯嬴劝说,信陵君最终勉勉强强答应迎接魏齐。但是不知怎么搞的,魏齐突然没耐性了,这个两斤多重的人头也扛得腻烦了,为了它连累了多少江湖好汉和白道高官了,算了吧,魏齐干脆抹脖子了。
  
  由此我们可以推见,信陵君其实没有选择接纳他,否则以魏齐这么求生欲强的人,当不至于抹脖子。这大约要引为信陵公子终身的惭恨了。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索头”外交,最终以魏齐的人头被魏安僖王送至秦国相国范雎的办公桌上而告终。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3、赵太后
  
  公元前265年,秦国执行范雎远交近攻之策,攻赵甚急,连下赵三个城池。
  
  而赵惠文王这时候又死了,赵国国内一片惊慌。
  
  好在赵惠文王的媳妇是位巾帼英雄,大号“赵太后”,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赵太后决定向东方大齐求救。
  
  齐襄王说:“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入齐为人质,齐兵才可发出。”
  
  人质有什么用呢?有用,一旦赵国未来向伊拉克派兵(对不起,向齐国派兵),齐国就可以斩首人质作为威胁。既然当人质这么危险,赵太后当然舍不得小儿子去。群臣却不同意,聚在门口强谏,希望派长安君去。赵太后被谏急了,大怒,吼道:“有再敢瞎谏的,老妇必唾其面!”一边用手捶床。
  
  这时候,一个退休老干部叫做“触龙”的,颠着个腰,迈着小碎步一跛一跛地进来了——因为腿脚有病。就像现在老年人见面都喜欢互相推荐点“补血口服液”什么的。老触龙也开口向赵太后推荐养生秘方:“太后身体还好吧,治理国家辛苦了。老臣脚也老闹毛病,走路一跳一跳的,好像跳hip-hop,也走不快了。您的腿脚怎么样?”
  
  “也不太利索,出门就打车。”赵太后打的车是“辇”,辇是用人拉的车。人不会像马那样尥蹶子,安全。
  
  触龙问:“太后胃口还好吧?”
  
  太后心说这人怎么这么啰嗦,但还是答道:“也只能吃些稀粥之类的软食了。”
  
  触龙看赵太后颜色稍解,就往前凑了凑,自己没话找话说:“老臣来是为了给我儿子找个工作的。老臣有一个没出息的孩子叫舒祺(不是香港版的),年纪很小,中专毕业,在家呆着呢。有时候去海滩上写写真什么的。您能给他在王宫里安排个正经事儿干吗?”
  
  赵太后说:“这小事跟办公室的人说一下不就行了。”说完她也觉得这老家伙触龙有点好笑,就抿嘴笑着说:“你们这些男同志也这么关心孩子啊?”
  
  “那当然了,其实比你们女同志更会关心孩子。老臣私下认为,太后您对燕王后的关心比对长安君强。”
  
  燕王后是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当媳妇了。赵太后不解:“I don’t think so。我对长安君爱死了,对燕后要差他许多了。”
  
  “非也,非也。当年,燕王后临出嫁去燕国,她都上了车了,您还拽着她的脚脖子哭,舍不得啊。可是后来您每每祝愿,却希望她不回来。您希望她在燕国为后,子子孙孙为王,宁可不要见到她了。这是父母真正关心孩子啊。父母关心孩子,就为他们谋求深远。”
  
  赵太后觉得触龙说得娓娓动听,不觉得向前膝移。触龙接着说:“可是,您对长安君就没这么深远了。您虽然爱长安君,封给他长安的膏腴之地,但是不令他有机会立功于国,一旦您老像山陵那样驾崩了,谁还能罩着他不出事啊,永久富贵啊。所以,还是先让他立功吧。”
  
  赵太后至此被说得一点词都没有了,叹口气道:“唉!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说完,忍不住流下老泪。
  
  于是,赵太后为小儿子长安君约车百乘,把想到的一切吃穿用度好东西都给他带上了,让他千里东行,到齐国当人质,为国家“立功”去了。
  
  齐国收到人质,立刻发兵入赵,襄救赵国。秦兵一看时机不利,也就引兵撤退了。
  
  这就是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触龙款款而谈,娓娓动听,把一副垂暮之年爱子心切的神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算千古传诵的妙文了。这个故事说明,父母不可溺爱子女,溺爱等于祸害啊。而且触龙的话还带有法家思想,所谓计功受封。毛主席也讲过这个故事,毛主席说:“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他在一个中央会议上用这个故事教育那些革命老干部。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4、、长平之战
  
  公元前265年,距离赵国都城邯郸以西一百五十公里,上党地区的十几座城池却处在了一片混乱之中。
  
  上党处于山西省东南部,秦国数十万大军就在猛将王龁的带领下,前来攻击上党。
  
  王龁又被我们称为“王铁汉”,以打硬仗、猛仗著名。在不到一两个月的时间,猛将王龁居然尽数夺得了廉颇赵军所戍守的上党地区所有城池,令人咋舌。
  
  廉颇本人虽然名气很大,但遇上霸气十足的秦军就渐渐不支了。到了入夏的七月,廉颇不敢再打了,开始在长平地区修筑壁垒(因为他已经没有城了)。廉颇修筑的壁垒工程浩大,至今长平地区还有其残迹。廉颇兢兢业业地修垒,完全像一个勤勉的包工头主任。
  
  战国七雄都在密切地关注着廉颇正在施工的这个地方:上党以南的长平地区。秦赵两大军事强国,已经在这里集结了前所未有的庞大部队,各自动员了四十万上下,形成对峙。而在他们背后,数不清的后援士兵还正在奔赴战场的途中。所有明眼人都能看出,空前惨烈的决战一触即发。
  
   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廉颇精心构建的这块战场。长平被一条由南向北绵延的山脉割断,相对高度一般在二百米上下,也有些地方要低一些。平行该山脉以东,有一条宽阔的河谷。传说唐尧的长子丹朱曾经在此逗留过,所以这条河名叫丹河。由丹河再往东,还有一条南北绵延的山脉,比第一条更加高大,我们姑且分别叫它们“丹西山”和“丹东山”好了。两条山脉之间相隔约十公里,中间夹着一条丹河。这就是廉颇所拥有的阵地,有两山一水,从战略防御角度来说,相当不错了。美中不足的是,两座山脉的山势都不够险峻,需要用人造工程来加以改善,所以廉颇在丹西山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称为西垒;在丹东山上也有一些,称为东垒。而秦军正从西面杀来。
  
  秦军正面强攻的话,将会损失很大。但王龁血气方刚,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攻。就这样,三十多万秦军铺在二十多千米宽的战场上,像潮水一般卷了上来。
  
  虽说廉颇手里也有四十万人,但还是架不住对手没日没夜的猛冲,两名都尉(师长)丧命。几天之后,西垒(丹西山)部分阵地被突破,秦军攻破丹西山一些山谷,穿插抵达丹西山东坡,开始包抄赵军的后路。廉颇指挥预备队进行反包抄,但是收效甚微,涌入山谷而来的敌人越来越多。赵军最终被迫放弃西垒,跃过丹河撤退到河东岸,王龁又不失时机地率军赶上来,一直追到丹东山的东垒才停。此役秦军死伤人数不详,廉颇大约赔了五万。赵军从四十五万,减员为四十万。
  
  廉颇见秦军实在厉害,只得退保丹东山,继续当施工头,高筑堡垒,任敌人怎么挑战谩骂,他都坚守不出,王龁一时也无机可乘。
  
   廉颇连续战败的坏消息雪片般地传来,邯郸城里的达官贵人们个个如坐针毡。赵孝成王再也按捺不住激动情绪,叫道:“看来廉老将军全然不是王龁的对手,三个月下来损失了五万人,六名都尉都完蛋了,上党十七座城也剩不下了几座。现在的战局实在太被动啦!”他催促廉颇火速出击,好给自己翻本。廉颇就是不从,像乌龟那样使劲缩着脑袋。
  
  于是,赵孝成王宣布用赵括替代廉颇。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5、纸上谈兵
  
  赵括善于纸上谈兵,打仗其实没有经验。
  
  赵孝成决定任命赵括为大将,赶赴长平前线取代那里的缩头乌龟廉颇。
  
  蔺相如先生此时病重,闻讯连忙上书劝阻:“赵括徒有虚名,只会读他老爹的兵书和战争日记,打起仗来则是胶柱鼓瑟(成语),不知机变。”
  
   赵孝成王和赵括都是少壮派,不听这些行将就木的老家伙唠叨,于是厚赏赵括,择日开拔。赵括也没客气,拿着赵王赏他的金帛,到处求田问舍,打听哪里的房子会涨,买房子置地,表现得胸无大志。他妈妈惶恐得很,上书请求宽赦:“我儿子赵括不堪为将。从前他老爹获得赏赐,都与军吏士卒分享。受命之日,不问家室,与士兵同吃同睡。而这龟儿子却婆婆妈妈的,把钱全藏到了家里,只是一个守财奴而已。愿大王不要遣他去前线啦。”
  
   赵孝成王历来果断(或者说刚愎):“大妈不要啰嗦了,我意已决。另外,你们这些老人不要老管孩子叫龟儿子,这样对家长也不利。”
  
   “那么,倘若赵括败兵折将回来,我们家属请求不要连坐。”
  
  赵孝成王说:“这个好办,依允就是。”
  
   于是,赵国一颗冉冉升起的丧星,带着他的兵学理论和父亲的战争日记来到了邯郸以西一百五十公里黄土高坡上的长平战场。
  
  赵括为了立功露脸,他到了长平以后,就率四十万赵军离开东垒,倾巢而出,渡过丹河,全线反击秦军,想把廉颇丢失的丹西山和山上的西垒夺回来。没想到连战数日,西垒坚如顽石,防守应变有方,无懈可击。赵括心中烦闷,正迟疑间,忽闻恶报:身后的东垒已经被秦人的二万五千奇兵所得,赵括一下子成了无家可回的人,夹在西垒、东垒之间成了流浪汉。
  
  原来,秦国用久经沙场的战神——武安君白起替换了王龁。白起以强有力的二万五千奇兵向敌侧背迂回,夺了赵军东垒。守卫东垒的将领冯亭勉强逃了条性命。
  
  赵括接住冯亭,把他大骂一顿:“廉颇先是丢了西垒,你又丢了东垒。你要害死我啊!”
  
  冯亭辩解道:“你率大军倾巢而出,几日迟迟不归,我如何守得住那么长的东垒。”
  
  两人在太阳地下互骂了半天,才慢慢发现肚子饿了起来。由于西垒攻不下,东垒又失守,赵军就被困在西垒东垒之间的丹河谷里进退不得。赵括别无选择,只好移军回去复夺东垒。
  
  赵括反身回夺东垒,秦军则以轻装部队出西垒击赵括后身,牵制赵军反身救东垒的举动。东垒秦军则顽强据守。赵括打了半天,只好放弃夺回东垒的打算,改在东西垒之间的丹河谷里重新筑壁,用以坚守,等待救兵。
  
  而秦军此时已占领了东西二垒,居高临下地夹住赵括,好像两块棺材板。并且已经传出消息,秦军主将正是赵括无比惧怕的百战百胜的白疯子白起先生。赵括心中叫苦:“难道老天要绝我吗?怎么遇上这个魔鬼。我一出道,就碰上了这个克星,实在是不幸啊!”
  
  这时候,赵括还有一个机会突围,就是顺着丹河河谷,奋力向南北两个方向寻找突破口。但是赵括被白起吓破了胆,从先前的盲动进攻,变成了军事迟疑和保守。
  
  白起趁赵括迟疑不动的良机,想彻底把赵军四十万人包围起来。他分兵去南北两个方向的丹河河谷里兴建长垒,把东西二垒连接起来,彻底把赵括从四个方向钉入棺材。
  
  赵括看见棺材板开始越钉越紧,四十万赵军被围在当中坐吃山空。到了九月,赵军已经连续断炊长达四十六日之久,四十多万张嘴靠丹河的鱼虾、树皮、草根,根本填不饱。他们很快就被迫杀战马,以至于强壮的士兵杀死羸弱的士兵来吃。
  
  赵括知道救兵和救济粮都没指望了,这才决心孤注一掷,命令空着肚子、饿了四十多天疲软之极的赵军组织突围。我们说,倘若赵括早作突围计划,而不是由于畏惧白起以致迟至今日才突围,赵军当能以牺牲一部分掩护部队为代价,实现大多数人的顺利突围的。如今秦人已经筑好四面壁垒,突围就难了。
  
  赵括选择了秦军四个方面的壁垒中的某一个作为突破对象,把所有能够拿起武器的人分为四队,周而复始地向秦军发起自杀性冲锋,以血肉之躯去冲击敌人狂风般的密集弩箭。可是秦军早把周长百多里的壁垒铸成铜墙铁壁,赵军苦战终日,一直不能突破。
  
  战场上到处都是死尸和斜插入沙的断戟。赵括知道今日不能突围,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亲自上阵搏战,坐在战车里狂呼猛冲。他的那帮少壮派的亲信都跟着他。
  
  赵括想穿破敌人的封锁。但是战场上,不是谁的官大谁就优先通过,弩箭总有拥有最优先的通过权,迎着它走你就倒大霉了。结果一箭当胸,射在了赵括这个可恨又可怜的家伙身上。赵括狂叫一声,吐血三两,被当场射杀在秦军垒前。
  
  长平之战虽然结束了,但是长平的故事却没有结束。清点完毕赵军战俘的数目,高达二十几万。秦军将领们都比较犯愁。当时没有铁丝网,无法建立战俘集中营。王龁等人于是问白起如何处理这些嗷嗷待哺的战俘:“我们秦国前年饥馑,如今也没有什么粮食了。”
  
  白起默然良久,然后说:“赵卒性喜反覆,恐怕将来他们吃饱了肚子,又要作乱,那就难以收拾了(而且)。不如趁现在无力反抗,全部杀光为妙。我看附近有几处深沟大壑,真是天赐的好地方。”
  
  于是赵卒被诳进山谷,据说是应邀去那里吃饭,伙食是三鲜牛羊肉煎饼。大家无不手舞足蹈,进了沟内,却见顶上万弩齐发,滚木擂石雨点般而下。可怜赵卒因为饿了许久,浑身无力,连山坡都爬不上去,只有眼睁睁任人宰割。眨眼间,沟内尸积似丘,哀声如雷。事毕之后,白起又命战士拿着武器下山检查,有还在动弹的,再予补砍,不得走漏了一个。
  
  当时,长平的尸体无人掩埋,一直到唐朝,李隆基经过这里时还是看见白骨森森,头颅堆积如小山。至今人们仍然可以挖出尸骨坑,并且从长平的一些地名:杀谷、省冤谷、血昏河、白起台、骷髅山,隐约可听见两千两百多年前的凄惨哭声。
  
  赵军中尚有二百四十名未成年士兵,白起和所有典型的秦国人一样,非常喜欢小孩,所以特意把他们放生,其中就有冯亭的几个儿子。在这些孩子的面前,丹河淌成殷红的颜色,天空中弥漫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气味。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6、窃符救赵
  
  长平之战结束后,望着被秦军放回来的二百四十位失魂落魄的少年,赵国满朝文武的表情都呆滞了。出征时的四十五万,就剩这么点了!
  
  在这令人压抑的气氛中,赵国迎来了下一年的农历新年。这是怎样一个节日呢,没有庆典,没有音乐,没有欢笑,KTV的荧光也如鬼火一样。
  
  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的秋天,庄稼都进了仓里了,又到了打仗的好时候了。秦昭王再攻邯郸。但攻城不比野战,难度很大,秦国换了好几个将领,花了一年多的时候仍然不能攻克邯郸。
  
  这时候,诸侯开始怀疑秦军的能力了,开始在秦军背后蠢蠢欲动。首先是魏安僖王,他发现自己好几年没有挨打了,觉得有点痒痒,就遣上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秦昭王立刻派使者警告他说:“我此次攻赵,势如泰山压顶,几天之内就能拿下。诸侯胆敢来救,我灭了赵国以后,马上就移兵去先打它!”魏安僖王大恐,立即按住晋鄙军,令他留驻河南汤阴(岳飞的老家,北距邯郸百公里),观望秦赵局势,伺机而动。
  
  魏安僖王的弟弟魏无忌是个国际主义战士,他找到哥哥魏安僖王,陈词百端,请求出兵救赵。魏安僖王抱定当老龟的主意,就是不让边境上的晋鄙出头。魏无忌只好把自己的门客都找来说:“我说服不了我哥哥(魏安僖王)。不能再在这里耽搁了,我打算带着你们去邯郸拼命。”
  
  门客们都吓得“滴答滴答”直冒汗。魏无忌决定出发。他手上有一百多乘兵车,他把自己的三千门客武装起来,拎着长矛大戟,队伍杂沓地开出了大梁城的东门。
  
  大梁城有十二个城门,侯嬴先生就在东门传达室里工作。这家伙已经七十多岁了,有一肚子坏水,是个不错的人才。他看见魏无忌带着一帮人,气冲冲地开出东门,要去打群架的样子,就哈哈大笑说:“秦军剑利士猛,战如雷霆,你们这么过去不是用肉包子打老虎吗?”
  
  魏无忌在车上拜了一拜:“先生有何高见?”
  
  侯嬴赶紧把魏无忌拉到自己的传达室里,悄悄地说:“您还得利用国家资源啊。如今,魏国晋鄙的军队驻扎在离赵国很近的汤阴。而大王的bedroom里就藏着兵符,偷出来就能够调动晋鄙的十万大军去救赵啊。”
  
  “谁去偷啊?”
  
  “大王的宠妞‘如姬’,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在bedroom里侍寝。过去公子曾经替如姬的老爹报仇。如姬对您感恩戴德,愿为公子死。您让她偷一点东西,她一百个愿意,小case。”
  
  果然,如姬盗出兵符,连夜送给魏无忌。魏无忌立即整装待发。侯嬴又说:“晋鄙这老家伙是个死脑筋,不听虎符调遣怎么办?还是叫上我那个杀猪的朋友朱亥吧,这家伙力大无穷,杀猪不用刀子,可以一锤子锤死猪,也可以一锤子锤死晋鄙,绝不会失手。除非晋鄙的脑袋比猪头还硬。”
  
  魏无忌一听这话,眼泪又“滴答滴答一碎碎尽”了。侯嬴惊愕地问为什么。
  
  魏无忌说:“晋鄙是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军,杀掉他,可惜了国家这个人才,我因此而难过。”
  
  到达汤阴以后,晋鄙收到魏无忌手中的虎符,拿起来和自己的那一半相对,举在空中反复仔细观察,果然对得上。两半上的字迹也互相吻合。但是,晋鄙还是满腹狐疑:“就凭这一块兵符,就要我交出十万大军的指挥权?这到底怎么回事!有没有公文?”晋鄙几乎要喊警察了。
  
  魏无忌哪里有公文,大锤倒是有一个。他旁边的朱亥袖中含着一把四十斤重的铁锤,挥起来就把晋鄙的颅骨砸得粉碎。可怜晋鄙一辈子对国家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
  
  军队立刻乱了。魏无忌害怕哗变,赶紧讨好军士们说:“当爹的可以回家去,儿子留下。哥俩都在军中的,留一个就行。独生子女也都可以回去。”于是,遣散了两万人,魏无忌带着剩下的八万士兵向邯郸出发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7、毛遂自荐
  
  邯郸城里,也在积极准备自救。
  
  平原君(赵胜)是赵孝成王的叔叔,他在朝廷上悲壮地表示:“如今邯郸被围两年多。我作为王叔不能袖手旁观,这样吧,我带二十位文武全才的人,去楚国求救兵吧。”
  
  他回家后选了很长时间,只找出十九个比较令人满意的人,剩下的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毛病,凑不满二十。
  
  这时候,毛遂跑出来自荐愿往!
  
  平原君一看毛遂,但见此人神情俊雅,颇有傲骨。但是身为低级门客,穿的也比较寒酸,估计跟雪村身上总背个小书包一样,毛遂也总挎着一个行军小水壶(当然这条是我猜的)。他说:“水壶是为出使楚国准备的。”
  
  平原君问道:“毛先生有水壶了,很好。但毛先生在我赵胜门下,至今已经有几年了?”
  
  “大概三年了吧。”毛遂手扶着水壶说。
  
  平原君便摇摇头:“贤人在世上,好像锥子钻进了布袋一般,锋芒马上就能暴露出来。您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却默默无闻,看来没有什么本事,还是留在这里好了。”
  
  “在下一直没有机会进布袋子呀。要是我毛遂早进了布袋子,岂止锥子尖,锥子把儿(颖)都露出来了!”(这就是成语“脱颖而出”)
  
  平原君听毛遂自吹自擂,心里不快,但拗不过他,只好让他背着小水壶也出发了。其他那十九人看见此情此景,暗中把肚子都笑疼了。
  
  去楚国的路上,毛遂与那十九人坐在马车里议论天下大事,十九人这才发现谁也说不过毛遂。
  
  到了楚国,楚国领导人是“楚考烈王”,属于“考拉型”的领导,没事不动弹。平原君把自己的二十位门客留在堂下,一个人脱鞋上堂,与“楚考拉王”谈论请兵救赵的事情。楚考拉王看赵国已是风中残烛,没有兴趣与赵合纵,而且骨子里害怕秦国。平原君百般分析其中的利害,从日出一直分析到了中午,还是决定不下来。
  
  毛遂怒了,他反对拖拖拉拉的会议,因为这影响了他准时吃午饭。他大踏步冲上殿去——史书上叫做“历阶而上”——通常登台阶,问问孔老夫子就知道,不能一步登一个台阶,必须左脚登上一个台阶,右脚升上来与左脚并拢,再战战兢兢地登下一个台阶,像得了偏瘫病一样,以示恭敬。但是毛遂是燕赵猛人,一步一个台阶,历阶而上,上去之后就大喊:“合纵的利害,本来两句话就能讲清楚。你们两个领导已经谈了半天,怎么还决定不下来?”
  
  楚考拉王吃了一惊,对毛遂的扑身前来表现出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反应:“你!你——什么的干活!”脸都吓白了。
  
  平原君也吓坏了,嗫嚅道:“这——这是赵胜我的舍人毛遂,不慎冒犯了大王,请恕罪。”
  
  楚考拉王一看原来是个舍人,小催巴,遂不害怕了,从新拾起领导的架子,厉声高斥毛遂道:“还不快下去!寡人在和你主子说话呢,你上来做甚?”
  
  不想毛遂毫不退缩,反而按住身上的剑把,逼上前来说:“大王之所以敢斥责我,不过是靠着楚国人多势众而已。现在十步之内,楚国人再多也没有用了,您的性命是悬在我毛遂的手上。”
  
  楚考拉王和平原君见状,吓得面如死灰。毛遂断喝道:“还有,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您凭什么当众斥责我?你不知道士可杀而不可辱吗!”说到这里,毛遂义正词严,连小水壶里都装满了尊严。楚考拉王吓得本能地一拱手,毛遂则继续慷慨陈辞道:“我听说,商汤以方圆七十里的封地而称王于天下,周文王靠方圆百里的地盘使诸侯臣服。如今楚国方圆足有五千里,能打仗的百姓超过一百万,天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可是你们却一点成绩都没有。一个小小白起却把你们吓坏了。白起有什么了不起,‘白起小竖子耳’(Baiqi is a sucker)。他带着几万秦军,一战便打下了你们的鄢郢;再战又烧了你们夷陵,把先王遗体尽数侮辱。你们被小小一个白起弄成这样,不觉得害臊吗?连我们赵国人都为你们感到难过,而大王您却恬不知耻。所以我们今天谈合纵,首先是为了挽救楚国,给楚国报仇。您却当着我的主子骂我!你叱者何也!”
  
  楚考拉王受了这么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只好脸色苍白地答道:“是咧,确实像先生所言,寡人愿把社稷都托付给你们啦。”意思是,你们愿借兵就借吧。
  
  毛遂当即向楚考拉王的秘书发令:“给我把歃血的盘子端上来!”秘书哆哆嗦嗦端上来。毛遂按住楚考拉王和平原君当场在殿上歃血为盟,宣布合楚兵救赵。之后,毛遂见盘中还剩下一些血,就招呼堂下那十九人说:“你们这帮低智商的人,庸庸碌碌,也在堂下把这血歃了吧。你们没有什么本事,也派不上用场,正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倚赖别人,靠别人把事情办成的人)。”
  
  这帮“低智商的人”赶紧连滚带爬,诺诺连声地把嘴角都擦了血,正眼都不敢向堂上的毛遂等人扫看。平原君遂圆满完成了出访任务,毛遂也从此成为平原君家中的上客。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8、郑安平
  
  下面我们把目光移动到被围困的邯郸。邯郸有两个城,一个叫“大北城”,一个叫“宫城”,前者是平民住,后者是贵族老爷住。这大约就是王晓波所说的“uptown”和“downtown”吧。
   
  面对固若金汤的百年邯郸城,用戈戟等轻武器去攻打它,无异于拿几十把锄头殴打一辆坦克,所以秦国指挥官——郑安平必须使用大型器械,比如冲车、尖头木驴、轒辒什么的。但制造攻城器械需要时间,而且也未必有效。
  
  郑安平想了想,觉得只有从城顶攻上去,才算好汉。于是命令士兵“蚁附之”,就是像蚂蚁那样往城上爬——当然要借助云梯。
  
  但是爬城非常危险,干等着挨揍,这种要死的活由“险队”完成,就是不要命的人组成的敢死队,成员主要是犯罪分子:十八人一队,登城突击。如果你畏死不上,临阵脱逃,事后将在千人大会上被车裂。
  
  看见秦军不要命的“险队”开始登城了,赵军感紧使用了一种新式装备:悬脾。悬脾类似现在高楼大厦上擦玻璃的那种小筐,中有士兵,顺着城墙吊放,从侧面刺杀爬城敌人。敌人俩手都在爬城没法还击,只好忍着被人扎。好在城下有人掩护,纷纷往城上射击飞箭,压制悬脾里的守军。但城上还有“累答”,就是软幕,涂上泥浆,悬挂在城墙前面充当廉价的盾牌,抵挡从下边射来的飞箭。不涂泥浆的可以点燃后覆盖城下敌军,去烧他们。
  
  看得出来,攻城是顶不讨好的,是孙武所说的“下之下者也”,万不得已时才选择。长平之战之后哀愤两集的赵军,凭借着邯郸坚城,竟坚持防守了长达二十四个月以上。邯郸成了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城下,推倒的云梯,撞碎的木驴,缺胳膊少腿的甲士,东摊西撒在战场上,像幼儿班玩散架了的玩具。与玩具不同的是,身上冒着湿乎乎的血。
  
  郑安平久攻无效,却发现身后出现了援赵的救兵:魏国战士八万人在魏无忌的率领下,以及平原君求来的楚军数万在景阳的率领下,从后边掩杀过来了。
  
  魏楚联军翻江倒海地杀来,战局发生逆转。秦军力量单孤,腹背守敌,郑安平力战不支,只好率众两万人向城上的赵军投降。而另一部分秦军则向西撤退。魏楚联军发挥连续作战精神,穷追不舍。在汾河东岸,秦军返身进攻,斩魏军首级六千。而魏楚联军并不示弱,血脉喷张,随即又将秦军击溃。秦军在仓惶渡河之中,流死两万人。
  
  这时候已是公元前257年的寒冬,战士武器上的长缨,被鲜血喂得更红。长缨是丝线或兽毛制作的,当武器刺中敌体时,可以阻住敌人的血,不至于顺着武器柄向外流淌,使柄变得湿滑而难以把握。当然,柄上加缨,也可以更加威风、有气派。另外,他们的剑把上仔细缠有细绳,也是防止沾血手滑。
  
  魏楚联军在寒冷的空气中握着红缨长戟,腰悬短剑,渡过汾河,攻打汾城。他们重重地挫伤秦军之后,方才得胜凯旋。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39、蔡泽
  
  
  公元前255年,邯郸大战后的第三年,有一个人扛着自己的脑袋和一口锅,身后领着一行脚印,朝着秦国走去。这个人叫做蔡泽。
  
  蔡泽这家伙属于流亡无产者,他胆识过人,曾在列国游荡,但是一直不能妥善就业。后来他遇上一个职业生涯咨询师(当时叫做算命的),被告知说:“您的相貌属于圣人的那一种——就是出奇地丑陋,塌鼻子、大脑袋、肩膀高耸、两膝弯曲(不适合进演艺圈,除非演判官)。让我怎么说呢?这样奇特的丑貌,只能努力去当圣人好了(看来圣人都不是帅哥,没办法才当圣人的)。”
  
  但是蔡泽不信邪,又雄心勃勃地去赵国发展,终于不同凡响,被赵国人赶了出去。他只好南下去了韩魏,由于穷,炊事活动只能在露天里进行,正好遇上强盗,把他煮饭的釜(大肚小口有两耳)给抢走了,他也成了釜中的游鱼。
  
  蔡泽没有办法,饿着肚子冒着雨走。这个待业青年身后留下一串艰难的脚印,他用弯曲的膝盖在雨地里移动着自己,悲哀地像一只动物。
  
  蔡泽胡乱走了一气,听说西边秦国那里出事了,于是他把方向调整向西。
  
   秦国出了什么事了?范雎犯罪了。
  
  范雎有一个恩人,就是郑安平先生。邯郸大战,郑安平被迫带着部属两万人投降了赵国。消息传来,秦国舆论大哗。在秦国的历史上,率众投降,这还是第一次。不但郑安平需要夷灭三族,就是推荐他当官的人——相国范雎,也得遭职务连坐,以同罪罪之,即夷灭三族。那些与范雎敌对的政客,都在拼命借此攻击范雎。
  
  秦昭王这时候很为难。不杀范雎的话,就“法不立”,杀了的话,又不忍心。当年范雎帮助自己击败宣太后和魏冉的“贵族党”,获得了君主的权柄,功不可没啊。
  
  正犹豫的时候,范雎穿着罪人的衣裳,坐在一个草垫子上,像孔乙己那样爬着来请罪了,请求秦昭王杀掉自己,以正国法:“我知道您爱护法律,请从我开始吧。”
  
  秦昭王鼻子一酸,挥挥手说:“算啦,你为秦国做了十二年的相国,寡人岂敢伤范雎之意。” 怎敢伤你的心呢。
  
  于是秦昭王下令,谁敢再嚷嚷着处罚相国范雎,寡人以郑安平之罪罪之。大家都一缩脖子,赶紧噤声,舆论这才平息下来。
  
  可是,真是祸不单行,范雎的另一个大恩人——王稽同志也出事了。当时韩魏联军大败邯郸城下的郑安平,尾随秦国败兵一直追打到山西西部的河东郡。河东郡守王稽在汾城里与魏楚联军眉来眼去。这事被人捅到了咸阳,秦昭王大怒,把王稽下狱,随后诛死。
  
  范雎这回害怕了,因为王稽也是他推荐的。任人不当,又要被连坐了。咸阳的舆论再次大哗。范雎这回即便有两个脑袋,也不够被砍的了。
  
  他战战兢兢地上朝看动静,秦昭王则临朝而叹,表现得内心极为矛盾。范雎心想这回完了。他踉踉跄跄从朝堂退下,看见咸阳的大街正在步入冬天。整个城市运行得加倍小心,范雎感到内心的茫然也像冬季的天空,连忧伤都没有了。他傻了。
  
  这时候,就听大街上有人嚷嚷:“燕国高人蔡泽,如今已至咸阳。此人乃天下弘俊辩智之士,一入咸阳,必夺相国范雎的相位!范雎赶紧避位让贤吧!”
  
  范雎听罢,偏偏生出了几分垂死的激愤,骂道:“好个狂徒蔡泽,老夫即便日暮途穷,偏也要看看你如何夺得了老夫的相位!”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0、亢龙有悔
  
  于是范雎找来蔡泽,俩人展开一场舌战。
  
  蔡泽颜色倨傲,拿白眼仁看人。范雎恼怒地说:“这位反方的同学,能不能谦恭一点。我范雎力能摧百口之辩,尚且没有你这么傲气。你到处嚷嚷要夺我的相位,可有此事乎?”
  
  蔡泽点点头:“Yes.”
  
   “那就请反方同学首先发言吧!”
  
   “相国您知道吗?《易经》上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在天上,确实很得意。但是,别忘了还有一句‘亢龙有悔’——你老在天上飞,燃料用尽了,就成了亢龙了(相对于潜龙来讲,亢龙是飞得过高的龙),你就要有悔了(regret了),从天上掉下来了。”蔡泽的寓意是,您不如识趣点,在秦国飞一阵子,就赶紧迫降吧。不然,老秦昭王把您脑袋割掉了,飞机失了事,一头栽在地上,就身败名裂了。
  
  范雎心想,就凭你几句“亢龙有悔”,我就一下子迫降,把相位让给你吗?
  
  蔡泽又举出真实的例子吓唬范雎:“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他们三人死得都很难看,两个是被车裂了,一个是宝剑抹了脖子,都是因为不能急流勇退,终于死在事业的顶峰,没能安全下桩。
  
  “我们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功成而不去,就该倒霉了。从前越国范蠡就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超然避世,带着漂亮美妹绝迹江湖,勇当一方大款,颐享天年。
  
  蔡泽的舌头像一把抽打着空气的鞭子,“当初,苏秦、智伯,都是比您还聪明的人,躲死避祸的道理他们也都懂,技巧也都会,但就是一味惑于功利,贪求不止,终于苏秦被车裂于齐,智伯断首于晋。如今您的功绩虽大,却没有苏秦、智伯、商鞅、吴起、文种的功绩大,可是您的私家之富、官爵之贵,已经有过于这五人,所以您的危险也将更大,死得也将更难看!”
  
  范雎听到这里,完全已被反方同学的发言所吓傻,巴不得立刻让出相位,生怕晚了一步,自己也像苏秦一样,第二天一早被抓出去车裂,为天下所笑。
  
  第二天,范雎一大早起来就紧着洗脸(生怕出门晚了会被车裂)——他急着去交辞职报告。
  
  秦昭王觉得范雎能这样引咎辞职,最好。郑安平、王稽叛国事件,弄得秦昭王很被动。杀了范雎不好,不杀又枉了法,不如让范雎先下野,躲开舆论的攻击。于是他接受了范雎的辞呈。范雎摸摸脑袋,硬硬的还在,欢天喜地地回家漫卷诗书喜欲狂地收拾去了。
  
  范雎想像着自己微雨寒村的退休生活:一枝夏日清晨的花开在野外人家的房檐下,花的瓣没有露水,他在花下扶着老婆和小蜜徜徉。可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范雎想退出江湖,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江湖。按湖北出土的秦竹简《编年记》记载,范雎还是死掉了。秦简上说:“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范雎的死,显然是受王稽叛国案牵连的,所以俩人名字也连在一起。范雎大约还是被秦昭王诛杀了。
  
  蔡泽片言只语,夺得了秦国的相位,但随后他就运气不佳了。
  
  事实证明,过于草率地急速提拔蔡泽,对蔡泽本人和对秦国都是不利的。秦国是个赏功任官的国家,从前,张仪、商鞅、范雎等都是经过了若干年的考查立功之后,才逐步提升为相国的。而蔡泽无功受禄,舆论不服。于是蔡泽根本调动不了自己的属员和朝内大臣,大臣们纷纷运动,想把他捣下去。蔡泽成了瘸脚的鸭子,只好在数月之后,主动辞交了相印。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1、廉颇老矣
  
  燕王喜是燕昭王的子孙,喜欢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新思想武装起自己的猪头。邯郸被围后不久,他派去赵国的国际观察员“栗腹”回来对他说:“我奉大王您的命令,带着五百斤黄金慰问了刚刚脱离战争恐怖威胁的邯郸。呦,那里可真是一个人道主义危机重灾区啊。赵国的壮者都在长平之战死光光了,余下的孤儿还都是半熟少年。这正适合我们去殴打他们啊!”
  
  燕王喜是个没事找抽型的领导,站起来吆喝道:“我命令,派出倾国兵马六十万,战车两千乘,以三分之二主力南下,直压赵城邯郸,以余下三分之一北上,分攻赵国北地代郡。”
  
  燕国大夫将渠闻讯,禀忠进谏,他揪着燕王喜的BP机链子——也就是黄金大印上的带子,学名绶带,另一头拴在腰上的,像BP机链子那样——带着哭腔说:“大王,大王不要用这印章发布命令啊。您刚给人家送了五百斤黄金缔结盟约,转眼又翻脸无情,这不是高贵的行为,属于没事找抽。”燕王喜更为光火,一脚把他踢开。
  
  将渠倒地垂泪说:“我这不是为自己,是为大王打算呀!”
  
  公元前251年,燕将“栗腹”以四十万大军进围赵国,攻打河北柏乡地区的鄗邑。大敌当前,赵孝成王左思右想,只好决定重新起用老将军廉颇。
  
  自从被革职回家以后,廉颇一直闭门不出。他的门客见其失势,连招呼都不打,就争先恐后地逃离了廉府。此次廉颇重新被任命为大将,这些门客又全回来了。廉颇哭笑不得地对他们说:“诸位既然已经走了,就不必再回来喽!”门客们对他说:“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短浅呢?天下人都是为了利益而交往,阁下有势,我们就乐意来跟着您;阁下无势,我们就只得离开您,这是世上的真理呀,您有什么好埋怨的呢?”廉颇听了,仰天长叹说:“喔靠!有势和无势,就是不一样哈!”
  
  面对燕军进攻,廉颇作了具体分析,认为燕军没有重大战争经验,燕将属于低能之辈。因而,他建议赵王征调全国15岁以上壮丁,编成新军以抗燕人(老的军都死光了)。
  
  廉颇的救兵抵达鄗邑,燕将栗腹正在鄗邑城墙下做功课呢(用临车、冲车这些东西攻城)。临车类似鸟巢,挑起十几米高,获得制空权,从头顶射击城上守军;冲车则从底下撞击城门。栗腹好像一个做外科手术的大夫,正忙着从头上到脚下收拾鄗邑,廉颇援兵的先头部队过来了。
  
  栗腹觉得,做手术不如门诊直接来钱快,于是他让医师护士们都从手术台上下来——燕军主力遂从无利可图的攻城战斗中撤出——转身攻击赵军先头部队。赵军先头部队一触即溃,似乎不堪一击。栗腹大喜,发令追击——让这帮医师护士们拼命追击这帮病人。燕军举着手术刀追得正猛呢,突然遭遇廉颇的大批伏兵钳攻。栗腹狼狈万分,左冲右突,一场激战,遭受歼灭性打击,战场上丢下了很多听诊器和压舌片。
  
  栗腹率领残兵败将北遁,廉颇紧追不舍,将其“阵斩之”。栗腹所部四十万大军,被廉颇八万“大破之”。这就是燕赵著名的鄗之战。廉颇因功受封信平君,代理相国事务。廉颇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辉煌顶端。
  
  不久,赵孝成王死了,新王赵悼襄王不喜欢廉颇,命令廉颇就近向乐乘交出兵权,由乐乘接替廉颇职务。
  
  廉颇愤怒之下,竟攻打了乐乘。乐乘抵挡不住,一走了之。廉颇也不好意思再留在军中了,只得奔往魏国避难。魏国人虽然对廉颇以礼接待,但也并不重用。后来赵国的赵悼襄王顶不住秦军的攻势,有意重新任用廉颇,遂派使者前去探看。
  
  廉颇这时候已经老了。满头白发来偏早,到手黄金去已多。但他还想报效祖国,于是对着赵国使者狼吞虎咽,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相当于林黛玉一个月的伙食),然后披甲上马,以示英勇不减当年。使者回去以后,被一个叫郭开的坏小子用黄金堵住了嘴,竟汇报说:“大王,廉颇老将军还是很能吃的,但是吃得多,拉得也快,一会儿上了三次厕所。”
  
  赵悼襄王觉得廉颇老矣,遂叹了口气,不复招用。
  
  廉颇在魏国等得花儿都谢了,饭儿都凉了,也不见招用。这时候,楚人闻其大名,偷着把他挖走。廉颇到了楚国,工作开展不利,史书说他“无功”。可能是对外折腾了几次,但没有战功。廉颇常常以为楚卒赶不上赵卒之强,发出“我思用赵人”的感叹,最后终老于楚国,安葬于当时楚国的都城寿春郊外,至今有墓。在廉颇的遗梦中,一定常有邯郸的月色,清辉一片,大如白马。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2、韩非子
  
  公元前233年,有一个韩国公子,坐着古代马车,从中原的新郑到秦国的咸阳去。他衣着鲜亮,神采飞扬,四十出头年纪,心中充满了撒手人寰的冲动。他就是韩非子。
  
  非子是韩国贵族。目前,韩王安感觉死期将至。韩国离秦国最近,经过秦昭王等人的前后侵削,地盘日渐缩小,现在只有十几个城,全境不过一个郡大,三面被秦人包围。死神正沿着楼梯,沉重的脚步盘旋而上,就要叩打韩国的大门。
  
  韩王安本能地想逃跑,但是已经没门儿了,秦国国内灭韩呼声很高,秦军即将出动。于是他派韩非子做说客,到秦国游说。
  
  四郊多垒,士大夫耻之,韩非子早就有报国之志,可惜说话有点结巴,性格又“孤愤”,诸种原因吧,一直得不到任用。如今韩国大王他入秦,韩非子大有临难受命之慷慨。
  
  他到了咸阳,献给秦王政一封书信。韩非子不愧为一大作者,这封信援譬设喻,因势利导,写得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看得秦王政如醉如痴,如梦如醒。如果不是李斯驳斥,差点就给韩非混过去了。
  
  韩非子是这样写的:“韩国近三十年来,一直充当秦国的小弟,出门就当雨伞,入门就当枕席。秦国出动锐师攻打诸侯,韩国就随着发兵赞助。韩国悬怨于天下(与天下诸侯结怨),战果却全归于强秦,但我们还是无怨无悔,争当您的小弟。可是贵国近日却有灭韩之议,万万不可啊。”
  
  为了说明存韩的意义,韩非必须为秦国树立起赵国这个敌人,于是他接着写道,“赵国目前聚集士卒,联络诸侯,有合纵攻秦之意。大王宽释赵国这个敌对恶分子,却殴打韩国这个小弟自家人,窃为大王不取也。”
  
  秦王政一直是韩非子的追星族,对韩非子的大作爱不释手,颇有中大奖与韩非子欧洲五日游死而不恨的梦想,今日亲得韩非的墨宝,激动不已,很想给韩非面子。
  
  可是,李斯赶紧上书劝阻。李斯是韩非的同学,两人曾一起在荀子老师的门下镀金,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俩人互相借过一块橡皮,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但是李斯的上书其实更具说服力。
  李斯说:“韩国不是我们的狗屁小弟,而是我们的腹心之疾,以目前形势来看,赵国正在拼命拉拢齐国。如果齐赵相合,力量增强,那么韩国必然投奔齐赵。他们互相合作,我们秦人就危险了。”
  
  李斯试图创造“韩国不可信用”论。说一旦齐赵相合,韩国这个不可信用的家伙一定会附从齐赵而成为秦国的危险。所以妥当之计,不如先灭韩以绝后患。
  
  而韩非试图证明秦国必须团结韩魏,才能抵对齐赵阵营。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到底秦王政该相信谁呢?秦王政被他们搞迷糊了。秦王政这么一犹豫,就是两三年,从客观上讲,秦国等于暂时放弃了灭韩计划,韩非子出使咸阳的目的,基本达到了。韩非子一生能办成这样一件大事,死亦不丑啦。
  
  但是,韩非子最终没有看见祖国破亡的那一天。他和李斯发生大辩论之后,李斯觉得韩非的“存韩”政治立场顽固,不利于秦国也不利于李斯自己的官运,于是他和另一位“和平演变”专家姚贾合作,一起要求秦王政处死韩非。他们说:“韩非子最终还是替韩国设计考虑,不为秦所用(这是实话)。如今韩非子在秦国的时日已久,如果把他遣送回去,又会泄露秦国的政治、军事机密,不如把他处死算了。”
  
  秦王政以为然,就把自己的偶像关起来了。
  
  李斯怕秦王政反悔,就跑到监狱里,让韩非仰药自杀。韩非大骂:“李斯,你这个差生!你要,要害•••害害害•••矮矮•••死我啊!” (他一激动就结巴。)
  
  李斯不准韩非写上诉信(因为韩非子太能写了),终于迫其自杀。
  一代文豪,大思想家韩非,就这样追逐茫茫的流水去了。秦王政思前想后,觉得不该杀韩偶像,于是派人前去赦免,但韩非已经仰药“自杀”了。秦王政嗟叹良久。
  
  韩非子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主宰了有秦一代,是秦始皇的冥冥之师,而且对中国整个未来两千年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韩非子一言而为天下法,亦不朽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3、甘罗
  
  吕不韦是秦国的相国。为了孤立赵国,吕不韦想派张唐去赵国以北的燕国联络感情,以便形成北、西夹击赵国之势。不料张唐害怕,像老鳖一样,死活不肯去。
  
  这时候,吕不韦的门客里边有一个正处于青春前期的小孩,名叫甘罗,目前已经十二岁,已经不尿床了,跑进来找吕不韦说:“听说张唐这个老鳖不肯出使燕国,让您如此unhappy。请您允许我为您分忧劝劝张唐吧!”
  
  吕不韦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家长也不管管。大人的事不要小孩来管!”
  
  “相国想必知道,项橐七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是孔子的teacher。在下已经十二岁了,比项橐还要older五岁呢。而且我已经不尿床了。嘻嘻。”甘罗学过少儿英语,所以夹杂使用。他所谓的项橐,是一个不讲理的小孩,曾气死过孔子。有一次项橐和一帮光屁股小孩在马路中间活尿泥。孔子驾驶着畜力车过来,叫他让道。他说:“是应该城躲避车,还是车躲避城?”
  
  “应该车躲避城。”孔子说。
  
  “对啊,我们正在用尿泥筑城呢,你快开车躲开吧!”
  
  孔子连连称赞这个小孩懂交规,赶紧作着揖跑开了。子路是驾驶员,
  非常不忿,要下去揪小孩的耳朵。孔子说:“你不知道新交规颁布了吗,行人违规被车撞死,司机照样要负责任。所以我说这个小孩懂交规啊,懂礼啊!咱们赶紧减速绕行吧!”
  
  ——这个故事是赞颂孔子的,孔子不欺负小孩。“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就是这么来的。同时项橐也出了名,成为小孩中的雄者(就像孔融让梨成了小孩中的雌者一样)。“吕望使老人奋,项橐使婴儿矜。”项橐成了小孩们的骄傲。
  
  
  甘罗也准备向项橐学习,去吓唬大人。他衔吕不韦之命去说张唐,开门见山就压迫张唐说:“你老的功绩,比白起怎样?”
  
  张唐答道:“白起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严肃地指出:“白起虽然厉害,但范雎要他进攻赵国,他认为难以取胜,不肯受命出征,因此被逐出咸阳七里,绞而杀之,死得很难看。如今相国吕不韦请你去担任燕相,结好燕国,你却装老鳖,我不知道你死的地方将是在哪里!是咸阳七里还是eight里!”
  
  张唐霍然而起,赶紧答应去燕国。
  
  接着甘罗也没闲着,他跟吕不韦借了五辆车子开路,带着小孩爱吃的饼干,昂然直赴赵国。见了赵悼襄王,他开口就把一句猛话砸了出去:“大王,秦国派张唐出任燕国相国,你understand?”
  
  “不Understand.”
  
  “事情很清楚,秦派张唐入燕,就意味着秦燕两国结好,互不侵犯。
  这对夹在中间的赵国来说,可就危险之至了。”(就好比德国希特勒和苏联斯大林之间笑眯眯地眉来眼去,夹在中间的波兰就苦了,等着被苏德瓜分了。)
  
  赵悼襄王着急说:“Yes!yes!这是秦人远交近攻之策,寡人该如何破解呢?”
  
  “呵呵,这个很easy,只要大王愿意拿出五座城池赠与秦国,秦国愿与燕绝交。赵国也就安全了。”
  
  赵悼襄王想了想:“不好不好,这个主意很不爽,我们的土地奈何就白白赠与秦国。”
  
  甘罗早有准备,嘻嘻一笑:“倘若大王赠秦国五城,秦国愿允许大王北上攻燕,攻燕所得土地尽入您的口袋,足可弥补五城之失。”(这确实是实话,任何国际军事行动,都得得到相关干系国的默许,秦国如果不默许,赵国是无法北上攻打燕国而没有后顾之忧的。)
  
  于是,甘罗就和赵悼襄王就签订了“罪恶”的“慕尼黑协定”:秦国默许赵国北上攻燕,对赵国的攻燕军事行动不加干涉,赵国作为回报,将把五座赵城和攻燕所得的十分之一赠与秦国。
  
  “协定”签署后,赵国的攻燕部队立刻行动。由于有了秦人支持,赵国顺利拔取燕国上古地区(张家口一带)三十六县,并把所得的十分之一(3.6个县)加上五个赵城给了秦国。
  
  甘罗带着8.6个城池的地图意气扬扬回到咸阳,秦人无不瞠目结舌:一个小孩几十天的时间,居然就活生生裹挟回来8.6个城池,真是一人可当万千兵马了!按功行赏,小孩甘罗毫无争议地被封为上卿。

    这就是甘罗十二岁出使诸侯拜上卿的事迹。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4、嫪毐
  
  关于嫪毐的身世众说纷纭,大约他是邯郸人,名字起的也不够正经,念作“老爱”,大约是有很多爱的意思。
  由于他有很多爱,就和秦王政的老妈好上了,俩人眉来眼去,甚至一起生了俩孩子!
  嫪毐是个很有权力欲的人,他想把秦王政干掉,自己当秦国的头。
  嫪毐网罗了一大批的追随者,一批文官武将聚集在嫪毐周围,形成他的班底,进而可以调动一些县的军队。
  县的军队,属于非典型军队,战斗力不算很强。同时,咸阳城里用于保卫王宫的骑兵和步卒,也都跟着嫪毐走了——这相当于象棋田字格里的士,虽然战斗力不一定多强,但地处要害,用于宫廷政变,一个卫士可顶一千个野战军。
  此外,参与嫪毐叛乱的还有大使馆的一些人——戎狄的酋长们——这也是反叛的老例了,内乱总要勾结些外应,至少能有个退路。
  当时正是四月春天,咸阳头顶的天空阔大、清新而且轻快,伴随着各县叛军向咸阳城内汇集,风在咸阳宫道的大树梢头摇曳,散发出清凉的春天的气息。
  但是,秦王政这时候并不在咸阳宫,这使他拣了条命。秦王政这时候正在咸阳以西的雍城,那里是秦国的发祥地,老祖宗们吃食堂(受香火)的地方。秦王政在这里玩儿呢。他得到消息说:咸阳城几乎已被叛乱分子控制了,并且随时向西杀奔雍城。
  秦王政赶紧找自己的班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国吕不韦。吕不韦以相国身份,赶紧从外地征调国家正规军队,把嫪毐的叛军打得断头绝腹。
  嫪毐被败兵裹着,化装逃出咸阳,向拉登那样跑在附近山村打游击。
  从春季到秋季,秦王政不断向全国发出通缉令,赏格最终增加为:“有生得嫪毐者,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这五十万的概念,大约也相当于五千万美元吧,嫪毐很快就被自己的同伙出卖了,经过短暂的审讯,嫪毐同志被押赴农贸市场车裂,时值秋天九月。“斩首行动”终于以斩了嫪毐的首而告终。
  嫪毐的五瓣尸体,好像一只海星,载于马车,在咸阳城内传示。这个原本快活的市井小青年,放着好好的市井小生活不过,非要替上流社会操心,终于死而不得其所了。
  受其连累,嫪毐的父族、母族、妻子一族都被杀光了。嫪毐的门客,多数当了劳改犯,每天带着枷去修城墙、锯木头、吃盒饭。嫪毐的班底中,首要分子有二十人被枭首,其中包括咸阳市长、组织部副部长(中大夫令)、王宫警备司令(卫尉),还有佐弋。“佐弋”是陪伴君王打猎的武士部队的统领,这是一个现在所没有的官,类似戴维营营长吧。受嫪毐一案牵连,亲嫪毐者被流放四川的达四千余家。嫪毐的势力,被一个秋字扫荡得空空如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5、吕不韦之死
  
  秦王政喜欢读韩非子的书,带有很强的专制欲望,深知君主必须独治的政治法则,而刚好吕不韦也迷恋权力。吕不韦招了很多门客,在秦王朝里一直代理国事,功劳也很大。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秦王政或者吕不韦,其中一人实质性地退出权力结构。
  于是,秦王政命令吕不韦退休,回到封地洛阳去。
  吕不韦谢恩。他被罢了官,限期离开咸阳,一切仿佛梦一场。他惶惶如丧家之犬,年已五十来岁。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吕不韦实在应该多看一些老子道家的书,当个江湖散人算了,但是他迷恋权力的老毛病没有变,还是巴望着有一天能够重返政坛。于是他借助诸侯各国的媒体(也就是当时所谓的“宾客”,他们嗓门很大,充当了当时的媒体)向咸阳城施加压力。
  史书上说,各地的媒体(“宾客”)和诸侯使者纷纷向秦王政求情,络绎不绝,要求给吕不韦复官。但是,适得其反,秦王政不但没有再次起用吕不韦的意思,反倒震惊于吕在民间和诸侯间巨大的影响力,恐其为变,立刻发出更深更远的流放令:把吕不韦驱逐到偏僻的四川山沟里,看他还怎么跟媒体勾搭!
  吕不韦深感寒心,他其实并没有造反的意思,只是想重回政坛,襄助秦国大业。可惜他实在太不了解秦王政了,秦王政是古来最独的人,不肯与任何人分享权力。吕不韦在一片凄凉和愤懑之中,不想去四川,干脆举起鸩酒,饮鸩而死。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235年。
  吕不韦死后,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治风波。吕不韦的宾客及门生故吏数千人,偷着举行了盛大的游行集会,以给吕不韦出殡为名,从洛阳游行至郊外的北邙山,折腾了一通。这种大规模的会葬行动不无政治示威之嫌。秦王政闻之,下令彻底打散这股势力。吕不韦的门生故吏,凡是有临葬者,一律驱逐出境。秦王政还在政治舆论上嚷嚷道:谁敢再“操国事不道”(为国家办事不老实),如同嫪毐、吕不韦者,寡人必籍灭其满门!
  秦王政确实是个“寡”人啊,而所谓“老实”的标准,大约就是听寡人的话了。
  秦王政的强压手段,使人臣和群众无不侧目,再也不敢“不道”了,秦国政治,从此走向了一种缺乏臣民各阶层参与的极端独裁政治。法家改革时候倡导的强化君权,被秦王政错误地推向了极点。28年后,随着秦王政——当时叫秦始皇了——的死去,独裁政治再也撑不下去了,各阶层人奋起反抗,大秦朝迅速坍塌解体。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6、李牧
  
  李牧驻兵代郡时,任务是抵御匈奴。但他却并不打仗,而是忙于抓伙食:每日锤死几头牛,给军士吃,像个后勤主任。还建立了军用农贸市场,向老百姓收地摊费,以供养军队。但他命令士兵不许与匈奴接战。战士们都说:“李主任是个怯夫也!”
  
  朝廷看他一点都不会打仗,就把他撤职了,另派能打仗的将领去,终于送死了很多人。
     
  于是朝廷又让李牧重新出山,李牧说:“出山可以,但我必须还像从前老样子。”朝廷说:“好吧好吧!”于是,李牧又跑到前线去锤牛和收地摊费。大家都说,这个怯懦的后勤主任又回来了。 
  
  经过休养,李牧看看条件成熟了,于是挑选出战车一千三百辆,好马一万三千匹,力能破敌擒将的勇士五万人,胳膊粗的射手十万人,一番奋战,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史书上说:“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可以算是杀人盈野了。低沉的秋风呜咽着,满地的残骸断肢使李牧的心中一片怃然。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的,“为什么”的问题还是交给哲学家去处理吧。
   
  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近赵境一步。
   
  公元前233年,李牧奉赵王迁命令前来抗击西边的秦人。
   
  李牧的这近二十万北军,按剑荷戟,排成长队,迈着杂沓的步伐,蜿蜒在河北大地上。头顶上,一块脊背隆起的云团,看见这些士兵一路向南,去赶赴国家的救亡。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在未来几年中失去生命。
   
  李牧到达邯郸以北的石家庄地区,依托宜安等重要据点筑垒,与汹涌而来的秦军对峙。李牧又拿出后勤主任的招术,指挥大家加紧修筑工事,以误导秦将桓齮。桓齮感到,李牧很可能是在仿效长平之战中的廉颇,坚壁不战、消耗秦军。于是他微微一笑,决定分一部分兵力离开李牧所坚守的宜安,改去袭击赵军的另一个据点肥下(河北晋县),引诱李牧出来救援肥下。只要赵军一上路,秦军就可以一拥而上,与之展开决战。 
  
  桓齮的这种思路,用现代军事理论讲,叫做调动敌人,这大约是攻城不逞时诱敌出战的必然选择。
   
    看见秦军袭击肥下,赵葱提议派兵前往支援。李牧制止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受敌人调动的意思),兵家所忌。”
  
  于是赵牧拒绝支援肥下,而是按着军事地图分析道:“秦军离开大本营,分兵袭击我肥下,大本营必然空虚。我们若倾巢而出,袭占秦军大本营,则桓齮成了孤魂野鬼,不逞之徒,我们可以重创秦军。”
   
  赵军的行动出乎秦军意料,一举占了秦军在宜安城外的大本营。然后李立即分出左右两翼,机动地迎击从肥下方面撤回营救大本营的秦军,在路途上展开激战。
   
  李牧的北方赵卒战力悍猛,他们奋勇当先,杀入敌阵,白刃翻飞。而且这些赵卒中含有较多骑兵,骑兵结队冲锋,气势磅礴,人畏其猛,莫敢对当。经过反复激战,秦军大败,近十万秦军尽被歼俘于宜安附近,史称“大破之”,实乃秦军百年战史上的一次大伤亡。
   
  喜讯传到邯郸,赵人同声庆祝,赵王迁嘉奖李牧,封之为 武安君。至此,战国历史上受封“武安君”者计有四人:张仪、苏秦、白起、李牧。李牧挽狂澜于既倒,岂不壮哉。
   
  所谓“武安君”,就是一种封君,意思是“以武力安抚天下”。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7、李牧之死
  
  李牧风驰电掣,一再击破了秦人的进攻。但是李牧真能力挽狂澜吗?不能!李牧虽然一再战胜,但兵力的损失是很严重的(据说丧兵数十万),地盘也越打越小,就剩邯郸地区硕果仅存了。
  
  确实,决定战争全面胜负的是综合国力,赵国国力已然不济。李牧虽然一再战胜秦军,但并不意味着赵军不死人,赵国的粮食物资不消耗。而这种消耗,对于一个临近全面崩溃的虚弱的国家,无疑是致命的。今天我们看见许多企业加速膨胀,然后迅速陷入困境,道理大体与此相似——现金流加速枯竭。
  
  公元前230年,邯郸地区发生特大旱灾,土地寸毛不生——秦国人可以趁机灭赵了。但这还不是秦人攻赵的最佳时机,一定要等赵人再饿上一冬,饿到次年肚子半透明的时候,秦军才挥动了数十万之众,以王翦、杨端和、李信为统率,分三路对赵国发出空前规模的总攻击。
  
  李牧不敢怠慢,与自己的副将司马尚,硬着头皮,继续对秦军作战。但是秦军很快就解除了这两位赵将的苦恼——用反间计杀死了李牧,废司马尚。李牧竟然死在自己人手里。风云不与,徒求无益。
  
  关于李牧的死法,过程是这样的:
  
  赵王迁宠信一个很八卦的人,叫做韩仓。韩仓诬陷李牧——具体怎么诬陷的不知道。赵王迁竟然听信了。
  
  韩仓跑到朝廷的传达室宣布赵王迁的旨意:“李牧,你知罪吗?有一次你战胜回朝,大王赐酒招待。你向大王敬酒的时候手里却握着一把匕首!”
  
  李牧一下子懵了:“我冤枉啊!我身子虽然高大,俩胳膊却不一样长。我的右胳膊有病伸不直。跪坐的时候胳膊够不着地面。惟恐应对大王显得不够恭敬,所以让工人做了一块木头接在手上。如果大王不信,可以让他来看。哪里是匕首啊?!”于是伸出袖子中的木手。
  
  
  “你不用解释了。大王已经以‘持匕首罪’论你死,不赦。”
  
  李牧心中的万丈豪情,一下子全漏在了沙里,他拔出宝剑,遥望着朝堂上的圣君拜了两拜,刚要自裁,突然想起什么来似的,说:“做人臣的不能在宫中自杀。”(大约是怕君王看了不忍,或者是打扫起来麻烦吧)
  
  于是李牧疾趋而出,出了宫门,右手举起宝剑准备自刎。但是他右胳膊短啊,弯曲着,仍然够不着脖子,他便把宝剑的尖衔在口里,对着柱子猛冲上去,噗哧一声自刺而死。当此之时,忠臣的鲜血,染红了这个国家的柱石。
  
  三个月之后,王翦率数十万之众大破赵军,杀赵葱,然后急攻邯郸,邯郸失守,虏赵王迁。赫赫的赵国,至此终于灭亡了。秦王政亲自入邯郸接收。
  
  赵国亡国以后,赵王迁侥幸没有死,被秦人流放到陕西以南的汉中,每天像李煜一样思念故乡,作山水之讴(“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闻者无不流涕。不知他心中对于李牧,是否有悔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8、荆轲
  
  荆轲在我们的遥想中,属于“冷酷硬汉”型的大侠,在赵国灭亡后不久,荆柯在易县的易水河畔,离开燕国,提一只匕首,赴强秦行刺。
  荆轲身后,站着环眼蒜鼻的古代“马加爵”——秦舞阳先生,这家伙十几岁就能杀人,所以能充当刺杀助理,手里端着一个木匣子。身旁流动的,正是秋天的易水河。匣子里边装的,是樊於期可怜兮兮的人头。
  给这“刺杀二人组”饯行的,是太子丹及其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冠,是给死人送葬的打扮,为给荆轲催死呢——不要逃跑或者活着回来啊。
  荆轲的农贸市场好友高渐离,也来了。他从后背取下自己的小提琴——也就是“筑”,我在博物馆看过,样子和小提琴一样,就是肚子瘦得多——置于白石之上,取了一个弯曲的尺子,敲击“小提琴”(筑)上的弦,曲调悲凉。荆轲和着筑声而歌,宾客闻之,无不悚然垂泪涕泣。
  荆轲是怎么唱歌的呢?——古人唱歌跟现在不一样,特点是几乎听不出什么词儿。它要求“声中无字”,吐字完全融合在乐曲中,听不出具体的字。还要“字中有声”,就是每个字要拖长了声变幻着调子唱。总之,你根本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接着,荆轲开始唱到了副歌——所谓副歌,就是前面唱完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东西,最后反反复复的几句很容易流行传唱的段落。比如“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之类的。
  荆轲这回唱的副歌,终于被大家听清楚了,而且跟我是一只小小鸟一样,非常高昂,是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就是这两句,来回重复,慷慨悲昂!
  当此之时,易水河畔,白衣胜雪,烈士高歌,秋风横贯,众人无不瞋目裂眦,怒发上冲冠。
  荆轲引吭高歌已毕,痛饮一杯,傲然转身,挟秦舞阳登车而去,万里长空秋林,荆轲终已不顾。
  
  荆轲、秦舞阳,这个刺客二人组,最后一次看见日出是在公元前227年某个秋日。金色迷离的阳光从巍峨的咸阳殿角徘徊升起,文武百官和列国使节盛集两列。荆轲的肾上腺激素开始分泌,秦舞阳的力比多也开始比较多起来。
  两人在宣呼声中登上大殿的台阶,偷眼向殿上看去,殿上正是 terminator秦王政。他脑袋上带着冕,像个博士帽,坐在漆器涂彩的几案之后,胸前抱着剑。
  “刺客二人组”中的秦舞阳先生,突然临时掉链子了。他看见秦王政长剑拄颐,高坐在几案之后,威武严厉。殿下武士,执戟者甚众,又都是彪形大汉。秦舞阳吓得脸色苍白、牙关紧咬、嘴唇发紫、浑身战栗、小便失禁!
  秦国群臣看了,十分诧异。轲回头一看,对秦舞阳微微一笑,示意其镇定,然后跨步对秦王政说:“下臣的副使情商不高,是北番蛮夷的边鄙之人,没见过大世面,请大王原谅,允许他捧物而上,完毕使命于您面前。”(所谓完毕使命,就是上前要你的命啊!)
  秦王政传旨:“只请正使上殿,副使在阶下候旨!”——这下好了,秦舞阳不能上殿了。如果秦能上去的话,荆轲还有戏。
  荆轲单独上殿以后,他与秦王政的一番对话,历史上没有记载。我们不妨设想是这样的:
  秦王政问道:“那个匣子装的就是樊於期的头颅吗?”
  荆轲弓身答应:“是。”并且打开。
  匣子里边,樊於期的人头像一盒生日蛋糕似的,俏皮地坐着。
  秦王政示意合上蛋糕:“听说樊於期逃到燕国,和太子丹交上了朋友,太子丹把他当做上宾。怎么又把他杀了呢?”
  “樊於期得罪的大王您,逃奔燕国,燕太子丹不敢收留他,于是灌醉了他,将他杀了。”
  秦王冷笑一声:“哼!如果不是王翦的大军已经灭了赵国,北危燕境,太子丹岂肯杀樊於期。不过,总算把他杀了。听说你还带了督亢的地图来?”
  “督亢是燕国最富饶的地方。我们献给大王,以示燕王臣服的诚意和决心。”荆轲说。
  秦王政瞅一眼荆轲问道:“督亢究竟有多大?好在哪里?”(督亢在河北涿州一带,就是张飞的老家啊!)
  荆轲口称:“请允许下臣展开地图,为大王聊作介绍。”
  荆轲随即起立,走至案前,手把地图,徐徐展开,终于“图穷而匕首见”。下面的情节非常惊险,少儿需在父母指导下阅读。我们分镜头再现一下当年荆轲刺秦王——白虹贯日的情节。
  荆轲左手突然把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抄起淬毒匕首,直刺秦王政前胸。(
  秦王政“耶呵”一声惊起,袖子猛往后撤。
  荆轲手劲不够,居然被秦王挣脱袖子,袖口挣裂。
  荆轲匕首刺空。(荆轲左手手劲不行,攥不住袖子,右手速度也不行,居然刺空。这是荆轲第一次丧失良机。)
  事起突然,群臣惊愕,目瞪口呆,殿下武士无诏不可登殿。
  秦王政奔走,按剑,剑长,拔之不能出鞘。
  秦王政放弃拔剑,环柱而走。
  荆轲环柱而追之,但是追不上。(这是荆轲第二次丧失良机。这也说明荆轲腿脚也不够快,如果跑得快,只要扑在秦始皇身上,用毒匕首划破他的哪怕一点皮肉,老秦就完蛋了。可惜荆轲居然追不上。荆轲好像一个语文老师,打架不是他的特长啊。——另外注意,这两个人都是光着脚跑的,当时殿上不准穿鞋。)
  有一圈,由于秦王政绕柱跑得太快了,反倒差点和荆轲迎面撞了个满怀!秦王政赶紧说对不起,然后调头再跑。哈哈这一条是我编的。
  俩人在乱追过程中,秦王政回身,“以手共搏之”——就是说,徒手和荆轲格斗。荆轲拿着毒匕首,但还是打不过徒手的秦王,划不破秦王政皮肉!——完了,我看也不用打了,抹脖子自谢天下吧!
  秦王政接受殿下群臣提示:“王负剑!王负剑!”——遂左手把剑身竖立,平行移动到屁股后面,伸右手成功拔剑而出。
  这时候该荆轲逃跑了。荆轲捏着匕首,与举着宝剑的秦王政对决。刚才对方是徒手,尚且不能取胜,现在对方有了剑,更没戏了。宝剑一寸长,一寸强;匕首一寸短,一寸险,其实也是有取胜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秦王政一剑就击断荆轲左大腿——老秦力气很大啊。荆老师站立不稳。
  荆轲一看没戏了,飞出匕首抛射秦王。
  匕首不中秦王,中柱。(荆轲的准头也很差,第三次失误。总之,荆轲左手力度不够,右手速度不够,两腿速度不够,眼睛准性很差,是个四体无力的刺客。荆老师啊,荆老师啊,让我们怎么说呢。
  其实,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单靠双手就已足够杀人了,荆老师拿把淬毒的刀子比划了半天竟然连秦王一点油皮都没擦伤,三次失误,这个刺客的剑术,实在是太不及格了。
  (另外,荆轲的匕首击中的是柱子,说明秦王政是在柱子附近,说明秦王政非常善于利用掩护物进行逃避和进攻。即便他拿着长剑进击荆轲的时候,一直也没有离开作为掩体的柱子。懂得格斗啊。)
  秦王政复从柱子侧出来,连击荆轲。荆轲被八创。
  荆轲没戏了,箕踞以骂——又使出了骂太子丹的本事。这次更加厉害,是翘着前腿骂的。当时的下裳类似裙子,人要朝前箕踞(伸腿而坐)的话,则下体无遮拦,容易露点。荆轲杀不了老亲,就箕踞坐着骂老秦,给老秦看看我的下体,这是严重耍流氓的姿势,也算是过瘾了。
  荆轲边骂边自我解嘲道:“事所以不成,是因为我想抓活的,挟持你,逼着你退还侵地!可惜最后被你跑掉了!”(这种解嘲也不成立:你绕着柱子追了好几圈,连人家的膀子都抓不着,还挟持什么啊。又,当时图穷匕见,荆轲第一个动作就是当胸直刺,这匕首又是煨了剧毒的,见血则死,这也不是劫持的打法啊。)
  从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的刺杀环境来看,荆轲的环境是最优越的。当时秦王政和他在殿上对挑,没有别人干涉,他又拿了致命武器,实在是占据优势。而专诸刺王僚的时候,专诸是被左右武士用两把长铍夹持着前胸,往上端菜,但是专诸仍然抽出菜中的短剑,一击而中目标。聂政进攻时,堂上堂下防暴警察甚众,他从大门口一路搏杀到内堂,不但刺了目标,还饶上一个大的(韩哀侯)。豫让则是在赵无恤前呼后拥出行的路上行刺,难度也很大。唯独荆柯是单打独斗。
  总之,荆轲的难度最小••••算了,“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不多说了,荆轲遂被秦王左右上前杀死,事后肢解。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惜乎荆轲剑术不精,腿脚不灵。但作为诗人他还是蛮成功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诗写得还不错。
  不管怎么样,荆轲视死如归,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提一枚匕首击打秦庭铜柱的声音,永远呼啸响应于历史的时空。
  
  荆轲被肢解于咸阳。消息传来,太子丹黯淡了好几天,最终叹道:“我已经尝试了,我没有遗憾了。”
  如果说太子丹没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他同样也没有多少可期待的东西了。就在事发当年,公元前227年,秦国人很赏面子,把燕国攻破了。燕太子丹,被杀死在辽宁省辽阳以北的一条河上。此河由此改称太子河,至今犹在。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那个击筑的高渐离。
  据司马迁说,高渐离同志在燕国破灭以后,去了酒馆当服务生。由于工作太辛苦,改为从事老本行——击筑。后来他眼睛弄瞎了,去给秦王政击筑。高渐离往筑中暗暗灌了许多铅,击筑表演到酣畅淋漓的时候,就往秦王政身上扑去,举起筑来连扑带打。不过他听声辨位的功夫有点差。扑错了位置。举着筑一再扑打的是旁边一个古代沙发。沙发里的鸡毛被打得纷飞。大家都很好奇地看着他。
  直到他打累了,大家才走过去,把他捉住,杀了头。
  高渐离可谓能为友报仇者也。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49、 王翦
  
  公元前224年,秦军发出六十万大军,像一片卷动的乌云,推向天光灿烂的南中国天空,去做统一中国前的最后冲刺——攻击楚国。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六十万人的战争规模是空前绝后的。西方的战争史上,一般就是几万人的战斗规模而已。到了十九世纪拿破仑进攻俄国,才平了这个六十万的记录。直到爆发两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才开始以百万大军相博杀。
  
  在中国历史上,六十万的战争规模也是空前绝后的。曹操赤壁之战不过二十万。直到六百年后苻坚的淝水之战才平了六十万的记录。此后再有六十万规模的,就是近代的解放战争了。
  
  秦王政送给王翦这六十万大军的时候非常舍不得。如果王翦这老小子带着六十万大军造反了,那我秦王政只得下台。
  
  王翦于是故意说:“我曾经考察过,秦国某某处的庄稼地是块好田,还有,吕不韦从前留下的某处宅子风水也很好,他还有一处园子也很好——从来不闹鬼。能不能请大王赐给老臣,以为我的子孙留。”
  
  秦王政略一错愕,旋即应允。
  
  “还有了,嫪毐玩过的一个什么池子,我也去check it out过,能否请大王也一并赐我。将来我孩子谈恋爱的时候去玩。”
  
  秦王政非常纳罕:“以将军此次出征,大功在即,回来之后,何愁贫寒?”
     
  “大王,说句心里话,我们这样的人,功劳再大,也指望不了封候。能够趁着现今被大王垂爱,早要些田园,亦足矣!”
  
  秦王政闻言哈哈大笑:“好!好!寡人就都答应你!”秦王政原有的一脸愁云,顿扫而空。
  
  我们说,王翦非常会演戏。他把自己表现得贪财鄙陋,目光短浅,像个锱铢必较的小财主似的,好让秦王政放心,知道他没有鸿鹄之志——也就是没有造反的野心。所谓“求田问舍,原无大志”。
  
   王翦到了战场以后,还是隔三差五派人又跟秦王政要房子:“我听说嫪毐还有一处什么地方值得check it out。”
    
  王翦的幕僚实在看不过去了,劝告他说:“老将军也太没品位了吧——老要房子!我们都跟您丢不起这个脸了。再说您老是这么去要,不怕大王怪罪吗?”
  
   王翦哈哈一笑:“你不知道!秦王如今空一国甲士尽付与我,如何放心得下。我不频频索要房子,以此自污品位格调,难道坐等大王疑我志向远大,有吞天翻地之心吗?”
  
   幕僚敲了敲脑壳,说:“有道理!有道理!同意!严重同意!”
  
   不管怎么样,“求田问舍”这个成语就传下来了,指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的人。
  
  
  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到了楚国之后,楚国大将项燕(是项羽的爷爷)前来迎战。王翦决定坚壁高垒,采取拖延战术。他对自己的军士训话说:“按照我的战术,谁也不许出战,否则死了死了地!都给我留在壁垒内,洗澡、休息、吃细粮!”(史书上说“休士洗沐,而善饮食”。)
    
   于是士兵们就洗澡、休息、吃细粮。那时候的人也喜欢洗澡。是到了后来明朝,理学家们发明了元气,怕元气散了,才一辈子不洗澡的。
  
  秦军休养了很长时间,无所事事。夜晚他们都患了夏季失眠症,军官们睡在帐子里,士兵们干脆去土坡上躺着,幕天席地,偎着土地上白日的余温,望见天空里流星的长尾,想到战争快要结束了。绵延春秋战国时代六百年的兵气,终于就要销为天涯日月平静的光辉。
  
  漫长的白天又到了,秦兵们就在兵营里练习立定跳远和古代手榴弹(石头)的投射,因为他们实在憋得发慌了。跳远是军人选拔的项目,因为战场上有许多壕沟需要跳。纵跳也同样重要,为了跳上敌人的战车。
  
  王翦看见了,就说:“这些无聊的人再这样无聊下去,就要爆炸啦。我看可用啦。你们去打听一下项燕军的动向吧。”
  
  项燕这时候不知道怎么想的,正把大军向东调动。我们知道,军队移动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刻。在调动中很容易阵列混乱,露出自己的软肋:后身和两翼都容易成为敌人殴打的对象。就像两个拳击手正在互相打架,突然一个掉头去场子边上喝饮料,那他的屁股和两肋就完全暴露给对手,情等着对手扑上来揍他了。
  
  
  王翦抓住楚军调动这一宝贵时机,令军中最精壮者为先驱,大举出击,大破楚军。项燕一个奔跑不及,被王翦所戮。
  
  王翦率兵南下百公里,直取楚都寿春,寿春陷落,楚王负刍被俘。号称南方赫赫强国的楚国,至此冰消瓦解。
  
  一个人即使再会作哀凉的诗,也比不上公元前223年长江流域,某一片带黄痕的绿叶,随便地就飘下了枝头的姿势。楚国在这一年被王翦的大军灭亡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忠義溟之幽思

Rank: 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138773
注册 2007-4-14


发表于 2007-4-22 01: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50、黑夫、惊
  
  王翦的六十万大军中,有一对儿哥俩,叫做“黑夫”和“惊”——我们除了讲述帝王将相的故事,也要给普通人一点镜头!
  
  黑夫和惊都热爱文学,于是他俩在攻楚的战唱上,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真正的来自战场的信啊。
  
  不过当时没有纸,所以他们只好写在木板上,叫做“牍”——但这没有什么可耻的,即便秦王政给吕不韦写信,也是写在木板上的。
  
  黑夫和惊用毛笔蘸着墨汁,在木板上写道(注意,不是拿刀子刻):“黑夫、惊,敢拜问中。”
  
  “中”,是他俩的大哥。看来大哥识字。问完大哥好,他俩又拜问母亲:“妈妈还好吗?我们哥俩还活着呢!”这后半句话是最急着要说出的!
  
  接着,他们谈了一些家庭琐事,随后进入主题,向母亲讨钱和衣服。其中惊在信中显得十分着急。惊说,如果母亲不快点寄钱的话,他的性命可能保不住了,因为他已经开始借别人钱啦,借了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估计是老乡)。
  
  再不拿钱来,我就要死啦(“即死矣”)。惊在信上连用了三个“急”。急急急!很像大学生跟家里要钱时的文风。
  
  惊向妈妈要钱的数目是五六百,要布二丈五尺。要就要呗,但惊这人说话比较啰嗦,又嘱咐道:如果老家湖北安陆的丝便宜,就希望妈买些丝做成襦裙寄来,钱则可以少寄些。如果安陆丝贵,就多寄些钱,自己在这边可以拿钱买布做夏衣。
  
  信里当然也提到当时的战况。惊说,黑夫的运气比较差,马上要参加淮阳攻城战,淮阳是楚国的地盘,一旦攻破淮阳,就可以南下攻打楚都寿春了。战斗会很长久,一时打不完,“伤未可知”——会不会受伤不知道。当然也许他本是想写“尚未可知”的,却写成了白字“伤”。总之,惊说,鉴于黑夫任务特殊,希望妈妈寄给黑夫的那一份钱和衣服要多一些。
  
   由于惊太罗嗦了,结果把木板写满了,意思却还没有啰嗦完。他只好又转到背面继续写,嘱咐家人别把衣服寄错地点了,一定要寄到“南军”什么什么的。
  
  最后,他要大哥“中”代向家内其他不识字的各位亲戚问好:
  
  “替黑夫、惊多问姑姑、姐姐好!
  
  “替黑夫、惊多问‘夕阳里’的吕婴(估计是他们小学同学)好!
  
  “敢问姐姐生的儿子是否毋恙。
  
  “敢问老丈人好!”(“敢问”这一词,至今尚在中国人的信中习用)
  
  惊在信中还问候了其他很多人,而他最挂念的是他的新婚妻子,要求她孝顺婆婆以及老丈人。而黑夫似乎还没有结婚,他惦记最多的人还是自己的母亲,一再嘱咐说自己在外打仗,哥哥“中”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啊。还说也不什么地方强盗多,希望“中”要看好了母亲别去那里遛弯啊(这母亲不是吃饱撑的吗!怎么上那儿遛呢?)
  
  等木板的正反面全写完了,哥俩的万千情义再无下笔之处了,两兄弟才在战场上恋恋不舍地停下笔。
  
  信写好了,就需要装信封。但是,没有信封啊(有信封也装不下这大木板呀)。于是古人有办法,另拿两块木板夹盖在这木板上。这就等于密封了!除非特异功能人士,否则是看不到里边的字的。
  
   信准备好了,怎么送出呢?当时的国道两旁有驿站,接待出行的官员,也送信,但只送官家的信。私人信件只能央求熟人捎送(比如黑夫、惊的老乡,复员回家)。是一直到了明朝,才有了“民信局”,民间的信才可以走国家驿站。
  
  幸运的是,黑夫和惊的两封家信都相继平安抵达了目的地。可以想象,母亲和哥哥收到来信时该是多么高兴。如今天气转热,远在战场上的俩儿子还穿着冬天的衣服,儿子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家中的母亲肯定心急如焚。
  
  至于衣服和钱是否寄到,黑夫和惊在战场上的命运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可爱的古人们最终都死了。
  
  正是无数类似黑夫和惊这样的农夫子弟,组成了秦国所向披靡的军团。这帮军人爬冰卧雪,争城野战,死不旋踵(死也不调脚尖回头跑),从令如流,经常捐甲、免胄(只穿着老家带来的布衣,光着脑袋)跟敌人搏斗。就是他们,从商鞅以来一百多年间,大战65,全胜58,斩首150万,拔城147座,建郡36个,秦军横行天下,无能阻者。岂不伟哉!
  
  正是凭着这样一只战功卓越的军队,秦王政并吞六国,设天下三十六郡,遂自比于“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以为上古未有之功烈,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遂周行于天下,封禅于泰山。他站在上帝驻人间的办公室——泰山之巅,翘首眺望远大的夜空,看见星群的宁静和颤抖。广漠的宇宙是如此空旷孤单,矿石与星尘,在穹庐以外,在地层深处,各自从事着自己深默的过程,操演着无边无尽的一团沉静。历史本是过程,似乎并无我们所找寻的“意义”。是“意义”这个词打扰了人间的安宁。
  
  至此,天下风高草长,日子何其悠扬苍茫。青铜啊,霸主啊,天下之君顿戟一怒啊,秋风黄叶伏尸百万啊,沉者自沉,浮者自浮,都似一江春水,向历史深处流去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30 19: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70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