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这是从哪里出来了一支悍匪增援?
3。宋江缺乏远大和开阔的眼光,小农意识严重,凭借帐下好汉如云,完全可以打出一番天地,至少是割据一方的局面。古时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宋江来说扩展生存空间,广集粮草,军队壮大不是问题,相机夺取山东,向南发展,结交方腊,互为犄角,无能的宋朝廷根本无力征剿,官军讨伐多次失败就证明了这一点。
将军这是自相矛盾了。你先指出“宋江缺乏远大和开阔的眼光,小农意识严重”的问题;既然如此,如何又说他“扩展生存空间,广集粮草,军队壮大不是问题”呢?能不能抵抗朝廷的征剿——也即能不能在山里存活,和能不能扩大发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当年年轻的军事家林彪同志就是看不到扩大发展的希望——虽然刚刚赢得了四次反围剿——才发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而这一问题,最终还是靠战略转移、走向前线才解决的。
4。从当时的天下大势来看,宋朝廷糜烂腐败,内忧外患,北有辽金虎视耽耽,伺机南侵,南有方腊造反声势壮大,梁山人马完全可以打开一番局面,或者割据一方,或者争雄天下,然而,因为宋江的一厢情愿,梁山好汉与方腊火并,给勾延残喘的宋朝廷的覆灭延缓了历史的进程,后来反让金人得逞。说宋江乃历史一罪人,一点不为过。最后宋江也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等了这么多天,反方终于有人开始从民族大义、历史进程,而不是自身利益的角度分析问题啦。
首先,将军说“给勾延残喘的宋朝廷的覆灭延缓了历史的进程”,这是“现代历史观”,以后人的角度批评历史人物。要这样,那我们也可以说,其实宋江是避免了国家又一次五代十国式的分裂、加速统一的蒙古帝国形成的大功臣。
宋江受招安对不对的问题,只能从梁山自身利益来讨论。如果从忠君爱国、历史进步的角度看,反方只能投降我们 。在外敌当前的情况下,当然是走上前线、走入敌后,边抗敌边扩大自身实力才是正确路线,我的这个说法有人胆敢反对么?
就是按当时的道德观点来看,也只有“投降”朝廷、携手抗敌才是正确的“道义”。不要忘记,施耐庵创作水浒传、设定宋江招安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讥讽南宋末年朝廷和两河起义军不能携手共抗蒙古,终落得一一灭亡的下场(李贽《忠义水浒传叙》)。
所以,无论是讲“道义”,还是讲“利益”,都是我们的招安才是正理。反方诸位不如也接受我们的招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