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谈一下鉴别史料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马甲

Rank: 2Rank: 2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7
编号 128537
注册 2007-3-28


发表于 2007-4-5 17: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谈一下鉴别史料

众所周知,任何人若对一宗历史事件,得出正确与公正的评价,不但需要全面了解相关史料,更需要对史料真伪进行鉴别,否则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了。而得益于中国式专家的言传身教,加之广大网友的推波助澜,大家进行辩论时,对史料鉴别方面却从不认真,只要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那就是拿来主义,从不关心正确与否;而对自己观点不利的史料,又视而不见,这一点在三国论坛上,曹派与吴派最为严重,当然在下也未能免俗,这一点暂且不表。

不仔细鉴别史料的真伪,第一个表现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一条史料,不管它有关旁证,还是与其它史料冲突,拿来便用。在下举个例子,就是前些日子,与人相辩时,有关裴注中引述献帝春秋的一段史料。

献帝春秋曰: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曰:“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曰:“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於操。今暴师於蜀、汉,转运於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於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於沧海,观兵於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於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咱们看一下相关史料,《三国志 孙瑜传》:十一年,与周瑜共讨麻、保二屯,破之。后从权拒曹公於濡须,权欲交战,瑜说权持重,权不从,军果无功。对此毫无记载;

再看《三国志 周瑜传》: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
还是毫无记载。

再看一下相对应的《三国志 先主传》:权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迁观为别驾从事。

这下矛盾出来了,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是表面同意,而以新据诸郡,未可兴动为由反对,而最终结果是权果辍计。按三国志,孙权都中计了,就证明他肯定是不伐蜀了,那就不会有派兵之事,另外,会不会是孙权先派孙瑜出兵,被堵回来后,再遣使与刘备商量呢?答案还是一个否字,按献帝春秋,孙权派兵后,被刘备堵回来了,他明白刘备的意思了,孙权又如何会中计呢?

因此,在与三国志冲突,而又没有其它旁证的情况下,这条史料可信性是很低的,不应被采用。

再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中,是网友青蓝与廖化将军在辩论中指出的。即《汉晋春秋》记载: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於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於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

有人根据这个得出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张颌与曹真兵皆少于诸葛亮与赵云,但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还是先看看相关史料。

《三国志 赵云传》: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这里明确说了,赵云是疑兵,曹真遣大众当之,而且还有兵弱敌强这四个字,证明赵云的兵少于曹真。

再看一下地图,街亭在广魏郡,不在祁山,那么所谓皆多於贼,显然不是包括街亭,可后面还有为贼所破,这如何解释呢?看一下《郭淮传》,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张郃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那么这条史料很可能是指郭淮。

因此,通过这条史料,实在难以得到张颌与曹真兵皆少于诸葛亮与赵云这一结论。

不仔细鉴别史料,第二个表现就是大概扫一下相关史料,不认真对照其中的矛盾。举一个例子。即刘备杀杨奉、韩暹。

相关史料如下:

《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先主求和於吕布,布其妻子。先主遣关羽守下邳。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馀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布遣高顺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

这里的先后顺序是这样的。刘备与袁术开战---吕布袭取下邳---刘备杀杨奉、韩暹---刘备向吕布求和,吕布同意---刘备屯小沛---吕布击败刘备,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资助刘备---吕布再次攻击刘备---曹操遣夏侯惇相助,被击败;

《三国志 吕布传》: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布自称徐州刺史。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於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灵等闻布至,皆敛兵不敢复攻。布於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术遣使韩胤以僭号议告布,并求迎妇。沛相陈珪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於是往说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威灵命世,将征四海,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图太山之安。今与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追还绝婚,械送韩胤,枭首许市。珪欲使子登诣太祖,布不肯遣。会使者至,拜布左将军。布大喜,即听登往,并令奉章谢恩。登见太祖,因陈布勇而无计,轻於去就,宜早图之。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临别,太祖执登手曰:“东方之事,便以相付。”令登阴合部众以为内应。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还,布怒,拔戟斫几曰:“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卿为吾言,其说云何?”登不为动容,徐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术怒,与韩暹、杨奉等连势,遣大将张勋攻布。布谓珪曰:“今致术军,卿之由也,为之奈何?”珪曰:“暹、奉与术,卒合之军耳,策谋不素定,不能相维持,子登策之,比之连鸡,势不俱栖,可解离也。”布用珪策,遣人说暹、奉,使与己并力共击术军,军资所有,悉许暹、奉。於是暹、奉从之,勋大破败。

这里的先后顺序是这样的。吕布袭取下邳---刘备向吕布求和,吕布同意---刘备屯小沛---吕布与袁术结盟---吕布与袁术破盟---袁术与杨奉、韩暹联手攻打吕布---吕布采用陈珪计策,策反杨奉、韩暹,打败袁术;

《三国志 董卓传》:太祖乃迎天子都许。暹、奉不能奉王法,各出奔,寇徐、扬间,为刘备所杀。其中裴注引述《英雄记》:备诱奉与相见,因於坐上执之。暹失奉势孤,时欲走还并州,为杼秋屯帅张宣所邀杀。

这里的顺序又是这样的。曹操迎天子---杨奉、韩暹逃走,寇徐、扬间,杨奉被刘备所杀,而韩暹被张宣所杀;

这么一来,发现杨奉、韩暹被杀的时间有很大问题,按《先主传》,他二人是在刘备被吕布袭取徐州后至刘备向吕布求和前被杀掉的,但在《吕布传》中,吕布在与刘备和解之后,袁术还与他二人联手攻打吕布。而且英雄记中,刘备只杀了杨奉,没杀韩暹。与《董卓传》及《先主传》冲突,故不取。至此,由于史料的冲突,刘备杀他二人之事,只能得出在徐州一带进行的,关于杀的方式与时段,只能说不清楚,但英雄记的记载可信性是极低的。

而不仔细鉴别史料第三个表现是迷信权威,只要专家所说的,一概不仔细分析其中道理,全盘吞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刘表将荆州让给刘备。相关史料如下:

《三国志 先主传》引魏书: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兒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臣松之以为表夫妻素爱琮,舍適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

从这看出,裴松之对这条史料是持有反对意见的,而且他说的非常有道理。但咱们结合相关史料仔细分析一下,这有没有可能是真的呢?

诚然《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但裴注引述了关于此事的三条史料,可以相互印证。一条就是上面列举的《魏书》;一条是《英雄记》: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还有一条是《孔衍汉魏春秋》: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这三条史料相互印证,那么此事真伪就大大值得推敲了。咱们再考虑一下当时的情形,当时曹操已平定河北,目光瞅向荆州,而刘表的势力远远不及曹操,等他死后,曹操攻打荆州,他的儿子能抵挡得住吗?显然不能,这种情况,刘表也是必知肚明,传位于他的两个儿子,曹操打过来,不但荆州保不住,连他儿子的性命都未必能保全,而传位于刘备,至少可以保全他儿子的性命,这与当年陶谦让徐州的情形有几分相似,两害相衡取其轻,在这种情况下,刘表如果有意传位于刘备,也是情理之中。所以若根据裴松之的话将这几条史料,一下子枪毙,显然过于简单粗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7: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87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