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经略使 |
级别 | 大将军 |
好贴 | 15 |
功绩 | 3472 |
帖子 | 12836 |
编号 | 124 |
注册 | 2003-8-25 |
来自 | 南珠古郡 |
家族 | 轩辕狼党 |
| |
| | |
|
|
|
原帖由六韬五略于2005-07-13, 13:15:45发表
这一点的确是儒教对思想造成禁锢,但就以此来否定儒家,岂非有失公允?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作为新时代的人,跟上时代才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儒家所提倡的“仁”、“道”、提出的“克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些仍具有现代意义,正是我们需要发扬的。另外,中国从来不缺实干家。从先秦的管仲、孙子、商鞅到汉初三杰,到唐朝那些英豪,到范仲淹、王安石,到张居正到林则徐、曾国他们都是实干家。在皇帝方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哪朝的开国皇帝不是。我们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在近代,我们还处于农耕时代,而列强已进入工业社会。落后文明下的实干家,肯定是不如发达文明下的实干家的。如果处于相同的位置,在西方的农耕时代,跟中国的差距说是天壤之别也是不夸张的。
管仲、孙子、商鞅,汉初三杰他们学过儒?
王安石,张居正他们两个学的儒,但他们已经发现儒家的缺点,要革儒家的尾巴,但不小心,儒家势力过大,他们还是失败了。林则徐他学儒,、曾国也学儒一个提倡改革,一个好杀人,哪一点有仁字?他们学的是儒吗?
学儒的那么多人中,才出了这么几个看得清儒家弱点,要改革的,不正说明儒家的失败吗?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嘿嘿,秦皇没学过儒吧。
汉武开始提儒,唐宗为统治发明了用学儒好的人当官选官的制度,到了宋祖手上,中国就开始变的很弱了,难道你不知道?他们当然是实干家汉武,唐宗宋祖这三哥们逐步建立晚上儒家的后果,是什么,到宋恶果出现了。
弱后难道是到近代才弱后的吗?如果不学崇古的儒家,中国至于改革那么少吗?至于开始从领跑的位置开始慢慢滑落,到最后落后人家一大圈吗?
应该知道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问你,原始社会那个时候,人类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吧,那个时候大家据说民风善良,但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到共产主义社会呢?你老师有教过你吧。
那么儒家那原始社会人类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人,你不觉的可笑吗?建议大家学奴隶社会,学原始社会的一切,那可能吗?这和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吗?
“仁”、“道”、提出的“克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你生在一个,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你肚子都填不饱,你去讲仁,讲道,再讲克己,这很好啊,很适合皇帝统治你,李自成当年就很克己,宁可死也不愿意反。”。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句未免也太虚伪了吧,不患寡而而患不均,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凭什么要平均哪?别人干活白养你,如果不养,还要叹气,我不是忧虑我的贫穷啊,而是忧虑这个社会为什么不平均分配啊。不忧虑财富贫乏而怕社会动荡。 断章取义,不知阁下读书是否也这样.
我说中国不缺实干家,并不是说管仲等人也是儒家.
宋朝的积弱是种种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儒家思想.要说儒家思想的禁锢,那敢是从南宋开始的,这和宋祖无关(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去找张建昭补一下宋史)
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是经济改革而不是思想改良,其中王安石的改革还包括军事改革.这个和儒家更不沾边.更值得一提的是,宋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的颠峰时期
古代中国的领跑,原因在于中国的大一统,和农业技术的发达,稳定的政治的格局.其中中国的大一统和农业技术的发达中儒家没多大关系,但稳定的政治格局却是儒家在起作用.近代的中国落后,是因为中国在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过程中止步不前了.这其中有儒家的思想在起作用,也有明末更落后的清朝入主中原,采取了更保守的政策的原因.但儒家并非固守教条主义者.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一些清醒的人看到了中国危机,主张师夷之长以制夷,大办实业,希望通过实业救国.接着又出现了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的发起者恰恰是一群儒生.儒家学说并非不懂通,从先秦的孔子因才施教,提出和而不同,肯定管仲,就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懂得变通的人.到汉初的叔孙通制礼法,也是去繁就简.
关于崇古问题,儒家并不崇古,只是尊古.并不盲目崇古.儒家所尊之古,是尊其善者,尊重的是传统中有益的思想.正是这一特色使中国文明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战乱都能延续下来.相比之下,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国家的文明于今何在. 另外,尊古只是儒家学说中微小的一部分,儒家主要的主张是入世,是通过文教使人向善.这一点和现在的精神文明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友爱.主张忠君爱国,为国效命.主张做人爱憎分明,不做苟且之事.阁下取一点而忽略其余的,给人的感觉如果不是有别样用心,就是根本没读过儒家经典,对儒家还停留在无知上.
应该知道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问你,原始社会那个时候,人类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吧,那个时候大家据说民风善良,但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到共产主义社会呢?
儒家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不是说要给那些没饭吃的人白食吃.而是要每个人都有能谋生的资本.在农业社会里,就是土地.有了土地,就有饭吃.所以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是为了土地.这恰好证明了儒家这两个思想的价值.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达到了严重的不均,使社会矛盾变得尖锐,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国家就会出现动乱.国家出现动乱,生产力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就会严重倒退.而历代统治者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儒家的遗憾.也说明了,儒家学说只被统治者有选择地使用.而现在的人,根本没读过儒家学说,却把所有的屎盆子往儒家头上扣,这一点令人无法忍受.
你生在一个,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你肚子都填不饱,你去讲仁,讲道,再讲克己,这很好啊,很适合皇帝统治你,李自成当年就很克己,宁可死也不愿意反。”
正因为统治阶级不能做到"克己",所以才会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现在西方国家也讲究克己,芬兰的公务员只能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三文治,如果喝到红酒,就很可能出问题.这个是有严格的纪律,但如果没有自我约束恐怕也不行的吧.儒家主张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小心,不要去做不符合礼法和道德的事.在别人目光范围所及之外特别更要重视这一点.而有些人做不到这个,却把屎盆子往儒家身上扣,恐怕也是有失公允的吧.
再说"仁",仁就是爱人.这个和什么社会都无关.假如一个人,吃不饭肚子,就不讲爱人,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吧.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人贫穷就不去追求完美的人格,那他肯定不会成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穷,就去偷去抢,去伤害别人,损人利己,这难道也是正确的?"仁"和"道"都和吃不吃饭肚子无关.而书画棋琴才和吃不吃饱肚子有关.美国有钱,发达,但在全球搞霸权主义,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现在却被全世界很多国家谴责.可见,即使一个国家再民主,再发达,如果不讲道义的话,总会被人唾骂的.
弱后难道是到近代才弱后的吗?如果不学崇古的儒家,中国至于改革那么少吗?至于开始从领跑的位置开始慢慢滑落,到最后落后人家一大圈吗?
明朝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改革少,是因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达,自给自足. 这跟西方的海洋性地域有很大的差别.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有饭吃,又是世界强国.谁还会想着去改革. 这是个综合因素,有些专家还就些作出了相关的研究,好像以前在轩辕也发过,我建议你还是去读一下再说.另外,多读点儒家的书,然后再过发表议论,免得被人笑话.
补弃一点,朴实不是愚昧,朴实的意思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老老实实,不弄虚作假.这正是现在所缺少的,无论是位高者,还是普通老百姓,人人奸诈成性,整个社会无一点诚信可言,还沾沾自喜,自诩盛世.自XX立国以来,哪天不是形势大好,好到被别人越甩越远,而我们还在梦中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