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答悼红狐之“十问《石头记》后稿”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不知狐兄如果从“十年辛苦”之句,便推出了“可见全书写完”,那么“暂记宝钗制谜”“此回未成而芹逝矣”等批语又做何解?
版本时间不等于作者脱稿时间,甲戌本只存十六回,而庚辰本、已卯本同源,有同一祖本“已卯庚辰本”,时跨已卯(1759)、庚辰(1760)两年才整理出来的,凡甲戌本不存的回,此本均可见未改定稿迹象,而有不少非出于作者之手改动,且抄写质量不好,明显是传抄中未经作者同意妄改,我们不能拿别人改的东西来批判作者,好比若狐兄转我一贴,却抄错了许多字,再以此来说我错字连篇,我是断断不肯依的。

如果在甲戌年曹雪芹只写了十六回,他就把“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语句用上,这似乎不大可能,况且甲戌本上已经出现了“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的字样,并且还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的说明,如果书才有区区十几回,脂砚斋怎么可能会“抄阅再评”,既然是“再”评,说明先前已经评过一次。可以推想,甲戌年初稿已经完成,并且脂砚斋已经开始评阅,从现有甲戌文本看,内容情节乃至字句,与后来的相差已经不大,也就是说甲戌本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定本,只不过流失较多而已。我们从甲戌本可以知道红楼梦已经成形,只不过还有些细小情节尚待补齐,比如宝钗灯谜、中秋诗等,总不能因为现在它只有十六回就说总体未完吧?我所指的全书,是说总体结构情节完了,细小之处有待修改这与全书结构情节做完并无冲突,事实证明直到此后十年曹雪芹仍旧拿不出一个定本。
其次,如果是抄误,那么字抄错,抄漏,这并不奇怪,庚辰本末册错了一塌糊涂,这我们也看得见。可是如果出现下面这种情况,我们恐怕就不能轻易得认为是抄错了吧。林黛玉眼眉甲戌本作“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非□□□□”明显是待补,已卯本作“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本来已卯和庚辰是同出一本也就是“丙子本”,可庚辰此句却作“两湾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文字庸俗我们自不必论,可这样的句子和前文甲戌等以毫不相同了,等于是“再创作”的结果。假如这是曹雪芹的改本,那么可能出现越改越差吗?如果不是曹雪芹自己改的,那么为什么从甲戌之后十年,曹雪芹对他这个“血泪之作”虽处“半成品”却不加关心?其中隐情,自是我想寻求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人在江湖于2004-07-29, 19:55:10发表
所谓“古抄本”,就是脂批本,根本也没有一部完整的八十回脂本存世,少的只存二回,多的也不过七十多回,且文字各异,本本不同,不知狐兄八十回古抄从何而来?而且这种情况,恰恰证明红楼梦未完成定稿。

却是如此,版本缺失情况严重。我的疑问是,脂砚曾三番五次点出后面情节,甚至还列出过一个回目,点出过袭人走时对宝玉说“好歹留着麝月”,见到潇湘馆龙吟细细凤尾森森,曾说过后文描写此处是“寒烟漠漠,落叶萧萧”。如果说脂砚点出的情节你们认为是曹雪芹的构思,尚未付诸实践等等,那么这些具体的语句可以证明后面已然成稿。作为成稿了的红楼梦后稿为什么不拿出来?只让前面流传?富察氏明义是个王室宗亲,曾做过二十首题红楼梦的五言,他就说过红楼梦此部书“其中多有碍语”。所以红楼梦的后稿不传,实际上是因为他的内容过于犯忌而不敢传。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人在江湖于2004-07-29, 19:55:10发表
刻本问题已见狐兄入魔之迹,首先,没发现不等于没有;第二,开始时,作为一部未写完的书,大约只限于朋友流传,而后渐渐出名,这个依靠流传而出名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这种例子很多,比如《聊斋志异》就是完稿五十多年后,才有刻本面世,自此风行天下的,那狐兄是否可告诉我为什么聊斋在五十年后才“有资格”刻印?

高鄂的续书就是因为看脂批甚至有原稿,才会黛死钗嫁,抄家出家,只是和原著初衷还是相去甚远,但在这一点上,他是有功的。因为有了他的续作,后人续书也只能挖坟救黛玉,转世续前缘,要是高鄂不是尽量按原意写的话,红楼梦早就成了红楼圆梦了。狐兄全盘否定之举,未免偏颇。

红楼梦与《聊斋志异》不同,红楼梦一出世便风靡于世,一开始在上层流传,可到了程高那会儿已经是置于市中,值已达十金,在此之前戚寥生还买了一部带到了福建。可见在程高之前红楼梦的风靡早就达到了刻印的程度,迟迟没人出来做,这就奇怪了。
我再举一个奇怪的现象,红楼梦大书,连上高续前后百余万言,现已考明程伟元并不是单纯的书商,而且这个人的生意并不大。以他的能力印出书活字排印最少也要五六个月才能完成,可是程甲程乙两本仅仅相隔四個月,并且程甲【前八十】带有强烈的脂本风格,而程乙却已经做了多达三万字得删节。唯一的解释就是程甲程乙是同时排印的,并不是程甲出现以后好卖然后再来弄程乙。以程伟元的实力,同时排印两部红楼梦,需要活字印泥数百万,这样的工程量,就算程伟元是大书商,以当时的社会技术想要做到真是有点夸张。这其中的支持支援~~吴元叹曾举了“和珅进呈”的史料,前后联系果不然,除了皇家谁还能有此手笔?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人在江湖于2004-07-30, 11:30:24发表
我想请问狐兄一个问题:狐兄自己有没有写过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小说?
凡是写过长篇小说的人都有体会,尤其是作品时间跨度长,而写作时间也长的,前后改来改去不知道要改多少遍,而且越是有伏笔多主线的,越容易出现前后不一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大家是知道的,所以在未定稿的情况下,出现很多矛盾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狐兄不信,请自己写部长篇小说体会一下就能了解.
另一方面,在清代,不像我们现在有飞机火车互联网,曹雪芹不是对自己在外流传的小说不闻不问,而是闻不到也问不着.他隐居写书,穷困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还能天天在外面收集自己小说的不同版本?他的全部精力放在写书上,而不是像我们现在有些人一天到晚就知道算版税.试想一下那个时代的情况,你就不会奇怪曹雪芹为什么不加关心,因为他关心不了.
我承认,红楼梦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首先它是一部小说,不是推背图,我们研究它欣赏它,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打动,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作法,是在毁坏红楼梦,实在不值得推崇.

呵呵,曹雪芹确实出外过,回了趟南京,就在已卯庚辰年前后  

中秋诗未作,两首七绝,脂砚在他死前六年就有“俟雪芹”的批语,总不至于五六年写不出一首诗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剩下的一并做答:
1、你自己引得列藏本资料中有这么一条“反折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纸”,呵呵,红楼梦一部小说,小说在清朝还算是歪门邪道,小说家也算是不务正业吧,谁抄红楼梦居然用“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纸”,是不是也算是有趣?
2、第二十一回庚辰眉批就算全录,仍旧与文章无关,仍旧奇怪。这条批和孙策那条一样,实在是奇奇怪怪。
3、明珠索隐自然是荒诞离奇,可这是唯我这个人见过的《石头记》老抄本,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与附会明珠索隐根本就两回事。
4、东宫,确实是我疏忽了。那还是奇怪,元春加封,不忙着回家报喜,去见太子作什么?难不成老爹加封姘妃,和太子还有关系?或者说是太子帮忙让皇帝加封元妃?这好像都说不过去。
还有贾政哪天不上朝,被传唤也是常有之事,为什么这次却惹得全家不安宁,“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探信。”“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这也太反常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1: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再有一例: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元春点戏,戏与脂批如下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江湖《一捧雪》想必看过得吧,其中原委应该明白;长生殿说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杨贵妃怎么死的恐怕你也清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7: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低估对手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4-7-30 18: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蛮《小说小话》:《石头记》……后编因触忌太多,未敢流布……以重金延文士续成之,即今通行之《石头记》是也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7 18: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