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清华简引出古史学界丑闻,教授+博导涉嫌抄袭网友考证, 转自龙空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5-5 08: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人家占得就是这些解释谁都想得出这条,稍加换面就能是自己的东西。说抄袭,证据确实不足,这个博导聪明,我就是抄了,你们也没证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5-5 13: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不胖老王 于 2009-5-5 12:38 发表



红狐被引用没有不知道,不过你引用我的帖子我知道。开个玩笑,无疑中发现我的帖子被转载,过来看看。支持子居,希望转载越多越好

顺便问下,你是从哪里转的?是龙空吗

这位细心

这位博导显然是仗着无证可查,大家看得见的古书他自然也看得见,于是他自然也想得到,想通了这一层再于是堂而皇之的用开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5-6 11: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姜广辉先生的声明
五点声明

<DIV class=t_msgfont>
  拙作《保训十疑》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因属质疑之作,遂上网浏览,看有无正面回应,但看到的却是来自后面的“炮轰”,在武汉大学《简帛网》转帖拙作的后面,帖有“此文章观点多与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学术讨论区子居等网友的观点雷同”字样,本人多次点击此此网址,却总是出现“MSSQL数据库连接出错”,而打不开,于是搜索到《中国先秦史网》“子居超级版主”的网页,该版主则说拙作“文中很多所谓‘内容’都是直接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讨论帖中抄袭来的”,“鄙视之”云云,继有嘲骂之语。这真是“无妄之灾”!

  后来终于打开了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网页,参加讨论的各位网友的真名实姓本人不知,据讨论内容看应该是先秦史或文字音韵学的学者圈中人。网上讨论的内容很多很细,与拙文观点和使用材料确有雷同之处。如果本人确实抄袭了网友的讨论材料,而不加注明,那是应该受到“鄙视”和嘲骂的。不过,这里本人必须郑重做以下声明:

  一、 本人虽然学问做得不好,但从来不敢掠人之美,不仅是观点,虽采用他人一字之考释,必注明出处。此点若搜索2003年拙作《古诗序复原方案》等若干论文,即可证明。其中无论引用他人论文或网上文章皆一一详细注明出处。即使论文中未引用,只要参考了他人文章也一一列出。

  二、 本世纪初本人一度热中于简帛学研究,写过多篇论文(其中几篇被海外译成英文或法文发表),并主编《中国哲学》的郭店简、上博简的专题研究。近些年主要精力集中于编著《中国经学思想史》,没有继续做简帛学的研究,对此方面最新进展未予关注,甚至孤陋寡闻,并不知道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的存在,当然更谈不上从中抄袭。</DIV><DIV class=t_msgfont>
  三、 更为重要的是,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的网友关于《保训》的讨论,皆在今年4月13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解读清华简文章之后。而本人早在此之前就已接受《光明日报》国学版委托,帮助审看清华简研究小组这批稿件,看后两次复函提出了若干质疑意见,本文的观点和内容所反映的也正是当时复函中的质疑意见。

  四、 本人研读了网友们的讨论,所谓“雷同”之处,约有三点:一、本人从李学勤等先生的引文中辑出一个《保训》文本,网友子居也辑出一个文本,但比本人辑的多出四句,如若抄袭,应该把这个更全的基本文本抄上才是。二、网友们讨论猜测到“前夗”可能读为“前臤”,我想这一点相当多的学者也都猜到了,关键是本人唯一作为证据的方以智《通雅》的材料,网友们并未提到。三、网友们讨论“曰不足惟宿不羕”句时对比了《逸周书•大开》“维宿不悉日不足”的材料,本文恰好也做了这样的对比。其实研究清华简,主要使用的材料就是《尚书》和《逸周书》。本人这十几年专做经学史研究,近几年发表了多篇关于《古文尚书》考辨方面的文章,并点校完了梅鷟的《尚书考异》和《尚书谱》,上述对比方法正是梅鷟惯用的。某虽不才,不至于看了网友的讨论,才想到做这样的对比。况且现在大家都已普遍使用搜索引擎的办法搜索同类材料,而只要用同样的方法,所得到的材料应不会相差太多。

  五、 原以为拙作观点比较“异类”,既然有这样的“雷同”,亦可谓“德不孤,必有邻”。

</DIV>
姜广辉  


二〇〇九年五月五日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5 18: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23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