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ZT】中国城乡掠影系列之四:公祭狂潮与磕头政治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0-27 23: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虽然在现有材料里孔子没有一个完整的本体论体系,但仁作为本体,已经是比较明确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0-27 23: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孔子本人有无形成体系不好判断,因为材料缺乏,总不能因为没材料将其断为没体系吧,这个东西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我们存而不论
孔子的仁并不是纯道德概念,里面还参杂了一些虚拟的期望性,比如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仁是作为孔子理想的终极形态出现,可以类比大同。仁“天下”如果算是形而上,那么大同则是形而下,虽然也是虚构的。这倒有点后来王弼论有无,朱熹论理和气的感觉。当然孔子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但事实上,孔子没有给仁下过任何一个定义。这倒与柏拉图迥异。所以仁我个人觉得比较具有本体意义,虽然带有比较强烈的道德色彩。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 16: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5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