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论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论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告诉你中国历史的真相
八番宣抚使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1
发表于 2015-7-11 22: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论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传统政治讲究的是社会秩序的和谐,其基本立场是统治者应“无为而治”所谓“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 先秦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原则,即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所谓“治世”,即统治一方从上到下均可以无为,而天下的社会秩序仍能和谐,正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用今日的话说,“无为而治”就是压缩和限制政府权力,放开社会自由度,对民间实行不干涉主义。《左传》上说:“ 晋祁胜与鄔臧通室。” 杜预注:“通室,易妻。”晋国大夫祁盈得知他的家臣祁胜和邬臧搞“换妻”游戏,先是怒火中烧,继而准备处罚这两个家臣。后征求司马叔游的意见,司马叔游引《诗经》中说:“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大意是说,民众往往会有些不良的下流嗜好,你又何苦管他们这些私事。中国古代对民间社会的管理大体就是这种不干涉主义。故中国的传统政治,至少在理想型的层面,基本是一个不特别主张“作为”的“小政府”模式,接近于西方经典自由主义那种社会大于政府的概念。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国家机器的权力很可能会自主而且自动地扩张,所以必须从意识形态上和体制上对此“国家自主性”进行持续有效的约束。与“小政府”对应的是某种程度上的“大民间”或“大社会”,过去常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中央集权的帝王专制国家,那最多只体现在京师的中央政府本身。到了各地,则大体是一种逐步放权放责的取向,越到下面越宽松。秦汉时的乡里已非常弱化,实不能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行使帝王的专制。至少从西汉中叶以后,大体上官治只到郡县一级,且能够有权力直接管理的事项不多,地方上大量的事情是官绅合办甚或是由民间自办的。用现代术语来表述这一官绅共治或民间自治的模式,即皇权和国家不在基层,也缺乏向基层扩张其管制的意愿和动力。王安石的“变法”曾有过试图强化基层保甲制而弱化士绅的努力,但并不成功,也未见延续,此后基本维持着西汉中叶以后政权不下县的民间自治政治形态。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帝王专制,绝非近代西方政治术语中的政治专制。真正的政出皇帝一人,历代是很少见的。过去早有历史学家指出: “中国名为专制之国,然版图太大,人民太众,势非一人所能理。故自秦并七国以至今日……皆有专制之名,而无专制之实。” 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只有改朝换代而无制度革命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政府的权力本已不大,所以无变革制度之必要。而政府对于民间社会又实行不干涉主义,人民的各种自由实际上远超今天的欧美各国,历史上也就无民主诉求与帝王专制的冲突。
从世界史的视角看,中国统治的国土面积那么大,维持那么久,全球仅此一例。按照欧洲的经验,广土众民几乎是不可能一统治理的,也没有实施实际政治管理的先例。而根据中国的历史经验,由于实行了真正“小政府”的无为模式,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运作,广土众民的状况是可以治理的,实际也在很长的时间里成功实施了治理。其间一个重要因素,即政府把权、责层层释放。用古人的话说,即天子慎择宰辅,宰辅慎择守臣,守臣慎择牧令,皆“责其成”而不问其具体之所为。且权、责不仅是分给省或州县一级的地方官,很多时候是直接分给了基层的民间社会。
中央与各地官员也有明确的职责划分,袁世凯后来用新名词解释说:“国家设官任职,首须权限分明。其大要不外立法、行政而已。内而各部,皆为立法之地,此中央之所以集权;外而各官,皆为行政之人,此地方之所以寄治。”简言之,就是中央“议事 ”而外官“办事”。相应地,各部的部员也“为中央议事之人,而非地方办事之人”。 若“立法有未善者,外官亦得而条陈之,但不能分中央制度之权; 其行政有未善者,部臣亦得而纠査之,但不能攘地方治事之权”。他以立法和行政这样的新术语,非常简明扼要地对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制度中议事和办事的权力制衡进行了学术说明,即中央政府负责订立制度,更多起引导作用, 而各级地方政府则承担具体的治理。
当然,所谓无为,并非零行为,而是对某种行为方式和取向的强调。若论政府参与的事务,似乎中国还胜过西方。严复曾比较东西立国之异说,“西国之王者,其事专于作君而已; 而中国帝王,作君而外,兼以作师”。故西方君主“所重在兵刑”,而“中国帝王,下至守宰,皆以其身兼天地君亲师之众责”,举凡礼乐、宗教、营造、树畜、工商,乃至教育文字等,皆其事也。“师”就是精神领袖,所以中国古代传统的皇帝不仅是中国的政治领袖,也是中国的精神领袖。
实际上,历代真能“作之君作之师”的皇帝是很少的; 大部分时候,是皇帝和士人共治天下,实现一种群体的君师之治,即所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以致“圣人久与其道而天下化成”,“沛然德教溢于四海”。用蒋梦麟的话说,中国久已没有贵族,只有“相当于贵族的士大夫阶级”。逐渐衍化成一个“学者之国———最受尊敬的是学问,最受珍视的是文化”。统治者依靠“学者来驱策督导”民众,通过“教育人民”以“真正地领导人民”。这样的群体君师之治,也可以称为“士治”。在此体制下,从帝王到守宰的责任固无穷,具体治法却又是相对放任的。类似中央与地方的情况,各级政府也更多是起引导的作用而已。
严复自己的意思,是不满中国政府干预民事太甚,但他的确领会到了中国传统政治那种政教合一的特色。从根本言,政府可以无为的前提就是教化。即贾谊所说的“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之”。这里的“政治”,意思就是以政教为治和政事得到治理。百姓受教而化之,各亲其亲,则政府对内的职责只在老幼孤寡的福利问题,当然可以无为,且可以真正趋向“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样一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理念,与其说是一个可以完全实现的目标,不如说是一个值得争取、可以趋近的理想。
现在我们来讲清末的变法和革命。当时主张革命的是孙中山,主张变法的是康有为。康有为的理论,也不能说他全不对。他说一个国家只要能变法,皇帝存废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俄国也都有皇帝,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当时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掉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变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但康有为只知道皇帝无害于变法,却不知道满清皇帝的后面是一个民族在掌权。满洲民族政权的性质是决不容许有所谓变法的。孙中山等人主张革命,一定要推翻皇帝,他们立志驱逐鞑虏,实现西化。“听说西方无量乐,一闻妙道忘知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主张在推翻满清后在中国山寨一个美国的共和制出来。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这个错误也就是错误在他没有像西洋人般懂得政治上的所谓主权的观念。他不懂得当时的中国政治,是满洲民族主权的政治。掌握主权的是满洲民族,哪里是像他所谓的皇帝专制呢?他误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故而以为只要皇帝听我话,便可由皇帝专制一变而为皇帝变法。后来康梁失败了,梁启超曾慨然说:“两千年中国历史都没有正式的革命。”他这句话也不错。但他不知道在中国传统的帝王政治下,实不需要制度的革命。而在他们当时,则非革命不可。不革命,便无法推翻满清的民族政权。梁启超也如康有为,误把中国秦汉以来的传统政治看成为帝王专制,帝王专制只是一种政治制度,所以只要变法,改革此制度即够。他不晓得在他当时,这一制度之后面,还有一个满洲民族力量在拥护,在咫尺。不是皇帝一人就可以专制,皇帝背后有他们的民族——满洲人在拥护这皇帝,才始能专制。现在光绪皇帝既跳不出满洲人的这一圈,如何能改革这制度?若要把满洲民族这集团打破了,就非革命不可。说到政府背后拥有的一个力量,这便是今天所讲的政治立场和背景。至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权,无论汉、唐、宋、明,却并无私权力,私立场,私背景,它的立场背景便是全国的汉人,便是全社会。所以遇到政治腐败,只要换一批统治者,把制度的漏洞作些修补,则传统政治制度就仍可继续下去。于是中国历史上便只有造反,而更无革命了。任何一朝代,既没有一种私的力量在支撑,它腐败了,天下便乱。而实无一个阻碍我们拨乱返治的真力量。现在则有此一个满洲民族的力量在阻碍我们非把此力量打倒不可。这个非打倒不可的情势,就逼成了革命。所以唐、宋兴起不能称为是革命,只是统治集团变动。可是满清末年,就非革命不可了。他这两百多年的政权,和汉唐宋明不同。套现在的政治理论,可以说当时一切主权在满洲民族。打倒满洲民族,就是打倒这政治上的一种特权。我们不能说汉代的一切主权在刘家,唐代的一切主权在李家。中国传统政治,自汉以来,很少这种特权之存在。现在则政权落到一个特殊集团的手里,这便是满洲民族。
以后满清是推翻了,不过连我们中国的全部历史文化也同样推翻了。这是因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误以为满清的政治制度便完全是秦始皇以来的中国旧传统。又误以为此种制度可以一言蔽之曰帝王的专制。于是因对满清政权之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全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不满意。结果是发展到五四时期对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一切政治制度、文化、学术、宗教、伦理、中医和汉字的全部否定,民族自卑到甚至认为中国本土的人种都不行。而人民对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一种共尊共信的价值观也就没有了,国家和民族由此走上了分崩离析与持续不断的浩劫。诗云:“三圣沉沦怎聚殃,四维解散必丧疆。”清代两百几十年,哪一天乡试,哪一天会试,从来也没有变更过一天。这是因为全国人民对此制度,有一个共尊共信心,所以几百年来连一天的日期也都不摇动。这不是制度本身的力量,也不是政治上其他力量所造成,而是社会上有一种共尊共信的精神力量在支持。当知一切政治,一切制度都如此。现在我们则对于政治上的一切制度,好像拿一种试验的态度来应付,而对此制度并没有进入共尊共信之境,空凭西方国家几个人的新理论来且试一下,治理国家当成“摸着石头过河”这问题就严重了。试问哪里有无历史因袭的政治,无传统沿革的制度,而可以凭空想像建立得起来的?我们硬说中国文化和政治传统要不得,中国文化和社会须彻底地改造,把传统政治制度和革命推翻的口号捆绑在一起。我们并不根据历史事实,而是盲目得追随西方中心论和西方制度优越论叫嚷要打倒本土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其实这问题已经变了性质,已不是中国传统帝王政治与制度该打倒,某些文化与经济政策该改革,而是全部的中国传统文明被消灭了。《左传》上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西方中心论者要毁灭我们的国家和文化,使我们成为其附庸,就必定要抹杀和丑化我们的历史和文明。在此一过程中,中国的西化派知识分子扮演的就是西方的政治棋子。中国在辛亥革命后这一百年来的浩劫,包括计划生育这一人类罕见的罪行,主要都是追随西方中心论和西方制度优越论的西化派知识分子们制造出来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八番宣抚使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2
发表于 2015-7-11 22: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左传》上说:“ 晋祁胜与鄔臧通室。” 杜预注:“通室,易妻。”晋国大夫祁盈得知他的家臣祁胜和邬臧搞“换妻”游戏,先是怒火中烧,继而准备处罚这两个家臣。后征求司马叔游的意见,司马叔游引《诗经》中说:“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大意是说,民众往往会有些不良的下流嗜好,你又何苦管他们这些私事。中国古代对民间社会的管理大体就是这种不干涉主义。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八番宣抚使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3
发表于 2015-7-13 22: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小冰河期”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公元1645年至1715年正是我国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时期。从竺可桢写的中国气象史的资料中,可以知道中国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未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国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明末最后一次人口只锐减一半是得益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救的命。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变动缺乏史料记载。东汉末,汉族人口是六千万,几十年饥荒和大战乱后到西晋一统时汉族人口仅剩七百七十万。随后又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国南北汉族人口仅存四百万。当时人口锐减是相当惊人的。唐末汉族人口也是六千万,至北宋初期只剩两千万。明末汉族人口一亿二千万,至清初社会安定时剩五千多万,此赖美洲传入的土豆、红薯和玉米等抗旱高产作物以救命。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13 21: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28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