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YOKO 于 2013-1-5 13:42 发表
清朝有三个祖啊,太祖、世祖、圣祖,介点解?
“一祖二宗”什么的,其实都是理论上的(还不是唯一的理论)。这里说的“祖”和“宗”不能狭义的理解为某祖某宗。而是泛指有庙号的君主。
就以周朝为例,周朝无庙号,但汉儒认为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这就是周朝的一祖二宗。——其实按照汉儒的这种说法,那就是二祖一宗了。
在汉朝对于庙号最严格,也有两个祖(太祖、世祖)。
魏国的一祖二宗,其实是三个都是祖(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睿)。
到底什么人称祖,什么人称宗,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原则: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
拿清朝的例子讲,努尔哈赤是始受命的人,当然是太祖,这个是没异议的。顺治入关,掩有天下,这虽然不是他打下的天下,但要算开创之功,除非多尔衮当皇帝,否则只能算到他头上,所以这个世祖其实也是名至实归的。康熙平三藩、收台湾、败葛尔丹,也是武功赫赫,称为祖也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只要庙号中称“祖”的,一般情况都是武功赫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