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西汉“关内侯”属不属于“侯”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7 12: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列候有食邑封国,而关内侯无食邑封国,只有特恩者才得食邑。

列侯可代代承袭,而关内侯仅止于本人,儿孙不能继承。

因此关内侯不能算侯。——其实,这里要搞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封爵,一个是赐爵。列侯是封爵,而关内侯以下只能算赐爵。封爵有食邑封国,可世代承袭,赐爵则仅仅是赐予个人的,不能继承。史书中对这两个区分的很清楚的,凡是授予列侯,均称“封”,授关内侯,均称“赐”。

《汉书》中各种侯表,如《功臣侯表》、《王子侯表》,均未收关内侯。由此可知关内侯不算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8 10: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孔方 于 2012-8-18 09:41 发表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是西周创制的,后世很少沿用,著名的大概只有新莽和西晋。
关内侯之类的赐爵在汉以后就不用了,基本上后世多沿用汉高祖白马之盟即非同姓不王,非功臣不侯。

不对。后世所沿用的基本都是西晋的五等爵制度。

西周的五等制度,是对诸侯而言,和后世的爵位不可同日而语。

汉代的爵位只有两等,大者王,小者侯,这个侯即列侯,到东汉时,列侯又分成三级:县侯、乡侯、亭侯。

而曹魏建国伊始,就在王、列侯这两等中间,又插入了国公、郡公、县伯等爵位,可以看作是五等爵的初始形态。到曹魏末年,司马代魏的前夕,则将五等爵系统化,分为郡公、县公、乡公、侯、伯、子、男。因此曹魏这时的爵位制度,实际上是三等十二级。

到西晋时,在此基础时又有所增损,变成了三等十九级:上者王(又分为国王、郡王、县王,其中郡王又分大、中、小三级),次者五等爵(即前所述,公、侯、伯、子、男,公又分为郡、县二级,侯分为郡侯、大国侯、次国侯三级,以后伯、子、男各自又分大国、次国),最低者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自此之后,东晋、南朝皆沿袭西晋三等爵制度,分为王、五等爵、列侯。至于具体级别,或十二级、或十六级、或十三级不等。

北朝则去掉了列侯,成为两等爵,即王、五等爵。至于具体级别,或七级、或九级、或十三、十五级不等

由于隋朝是继承北朝而来,而唐又继隋,因此隋唐以后制度都沿袭北朝,分两等:王、五等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8 11: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2-8-17 12:46 发表
我们的眼光都盯在了成功人士身上,相对于后世的公侯伯子男一级级的封爵,前期的略嫌复杂。比侯爵、关内侯低等的爵位就说不上来

其实后世的爵位系统才复杂呢,动辄十几级二十级。

最简单的就是西汉,一共两级,“大者王小者侯”六个字而已。

至于关内侯之下的赐爵,不在爵位系统之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8 13: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2-8-18 12:46 发表
关内侯,爵位名。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

所谓关内侯不可世袭,这是《汉唐封爵制度》一书的观点。

刚才水王提醒,我又仔细查了一遍《汉书》,发现有的关内侯是可以世袭的。《汉唐封爵制度》一书在这个问题上讲错了,也误导了我。

特此更正。

《汉书·萧望之传》:“赐望之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其后萧望之被石显等人陷害下狱而死,“有司请绝其爵邑。有诏加恩,长子伋嗣为关内侯。”

另外一个例子是《冯奉世传》:“赐奉世爵关内侯,良邑五百户”。后来冯奉世死后,其子冯野王“嗣父爵为关内侯”。

这两个例子表明关内侯也是可以世袭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大量的关内侯在死后都没有提到继承的问题,譬如苏武,苏武回国后为关内侯,他儿子卷入政治斗争而死,宣帝同情他老而无子,因此将苏武留在匈奴的儿子接回封为郎,但在苏武死后却没有提到继承关内侯的事情。

因此《汉唐封爵制度》一书的说法也不能说全错。

前面所举的两个继承的例子,都是有食邑的关内侯,因此我怀疑有食邑的关内侯可以世袭,而一般的关内侯不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8 14: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2-8-18 14:06 发表
三红还木回答俺啥是“封国”捏?

同样食邑,有封国的侯和无封国的“关内侯”有啥区别

简单得说,所谓“封国”就是领地。给你封王或者封侯了,划一块地方作为你的领地。譬如,封你吴王,就在吴地划出一个郡几个郡来,成立一个吴国送给你。这个吴国就是吴王的封国。侯也是一样,侯也有侯国,只不过侯国的面积很小,列侯中的县侯也就一个或几个县,乡侯、亭侯就一个乡或一个亭。

这就是封国。

食邑和封国是一个意思,就是你受封后管理、收租税的那个地方,其实也就是封国。

食邑的另一个意思,就是食邑户。譬如某人受封后,后面总要加一句“食邑××户”,就是说,这些人家以后交税就不交给国家了,而是交给这个受封的人。

列侯必然有封国,有食邑。也就是说有领地,而且领地上的人民会供养他。

但关内侯是没有领地的,一般情况下,老百姓也不给他上税。只有特殊情况下,皇帝加恩,才给你一些食邑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26 2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 南极 的帖子

集解的这个注释是错误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8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02: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47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