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巧合还是必然:御驾南征皆败, 曹操赤壁、符坚淝水,蒙哥襄阳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13 16: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赤壁时,南方是统一的势力?

什么时候孙刘统一了?再说,还有四川的刘璋呢。

如果说起赤壁,为什么不说官渡?不说汉中?不说潼关?曹操亲冒矢石,戎马一生,胜仗无数,败仗也无数,赤壁不过其中之一罢了,基本上和御驾不御驾无关吧。

淝水之战的失败,第一是前秦内部矛盾林立,慕容垂、姚苌等人俱怀二心,加上秦军百万之众,后勤、通讯、指挥等都陷入混乱,这才造成了失败,其实和御驾不御驾也没有关系。——说句实话,当苻坚发90万大军出征时,其实败局就已经注定。中世纪的人们根本不具备统率如此庞大军队的能力。所以朱序一声“秦军败矣”就能造成百万大军的溃散,所以才有肥水桥边风声鹤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15 1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南宫未明 于 2009-4-15 10:36 发表
南征的成功率还算低吗?以统一为目标的北伐那才叫低,除了朱元璋的那次之外几乎就没有成功过(校长的那次也不太成功)。

北伐多不成功,这的确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15 1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9-4-15 10:49 发表

好像大阵仗只有朱元璋是北伐成功的

北伐不成功的原因,我想了一下,貌似有这么几条:

1、南方水网纵横,因此南方人多习水战而疏于陆战,更何况南方可用于作战的马匹极少,几乎没有战马资源。这就是所谓的“北人乘马,南人架舟”是也。所以当南人北伐时,一旦过了淮河,面对着一片空旷的大平原时,他们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面对着北方铁骑,南人很难有招架之功。

2、北方苦寒,又面临匈奴突厥等马背上民族的袭扰,因此北人自然强悍善战。而南方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又没有强有力的异族,因此南人多柔弱。反映在兵员素质上,南人也不如北人。

3、后勤补给的问题。南方骡马极少,军需补给必须走水路。而一旦过了淮河,南人失去了水运之便,军需马上就接济不上了。南朝北伐多有因此而失败者。

4、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南方政权多是北方侨民所建立,这些政权基本上都是北人的手下败将,因此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和北人死拼的勇气和意志。譬如东晋的历次北伐,譬如刘裕的北伐,除祖逖的那一次之外,其他各次都不是为了收复失地而进行的,而是为了解决南朝国内的各种矛盾而进行的,所以当他们的北伐一旦达到国内政治的目标,马上就撤兵。我们仔细看一下历朝历代的北伐,基本上90%都是因为国内原因而撤兵或失败的。

而朱元璋北伐为什么能够成功?很简单,因为朱元璋有北伐的意志和勇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21 14: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9-4-21 14:33 发表


“太宗得位多不正”?

这句是怎么来的我倒不清楚了

“太宗得位多不正”一句,是偶们几个人私下里说来开玩笑的。

而所谓“国号周者皆为人作嫁”一句,却是某人正经写了文章的。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啊不可同日而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21 15: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reambe 于 2009-4-21 15:01 发表
宗周、成周、北周、武周、后周。我就想到这五个“周”,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周了?
太宗得位多不正,这个不正可以认为不是太祖亲传或者干脆夺位吧?庙号“太宗”的皇帝多了去了,有百分之多少是得位不正的,谁给统计一下?

宗周、成周不是朝代名,而是地名。宗周指镐京,为周旧地,“武王自酆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成周指洛邑,成王时周公所建。《尚书·洛诰》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则宗周、成周为地名,明矣。

至于“太宗得位多不正”之说,本来就是开玩笑的。偶的意思是庙号“太宗”的皇帝,其即位大都不是合法手段。

至于说“太宗”多了去了,那倒未必。商太宗太过遥远,不必论矣,周代无庙号,虽然后世儒家以武王为太宗,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太宗。

从汉开始算,第一个太宗是汉太宗文皇帝,其皇位是周勃平诸吕,非少帝后迎立的

第二个太宗是晋太宗简文皇帝,其皇位是桓温废掉海西公后,所拥立的。

第三个太宗是北朝魏太宗明元帝,清河王拓跋绍杀道武帝,明元帝杀绍后,自立为帝。

第四个太宗是南朝宋太宗明帝,其皇位是派人刺杀废帝后,自立的。

第五个太宗是南朝梁太宗简文帝,其皇位是候景造反,饿死梁武帝萧衍后,被候景拥立的。

第六个太宗是唐太宗,其皇位是玄武门事变,大家众所周知。

第七个太宗是辽太宗,辽太祖死后,述律皇后摄政,太宗兄长耶律倍率群臣请于述律后立耶律德光为帝。

第八个太宗是宋太宗,其皇位斧声烛影,也是众所周知。

第九个太宗是金太宗,这是个得位较正的,算是个例外吧

第十个太宗是元太宗窝阔台,这个是忽里台大会推举的,算是得国较正的吧。

第十一个是明太宗朱棣,靖难之役就不用再说了。

第十二个太宗是清太宗皇太极,他老人家的故事被编成电视剧演过n遍了。

算起来,汉朝以来历史上共12个太宗,有十个得位不正,仅有的两个较正的还是没有汉化的胡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4-21 16: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9-4-21 16:07 发表
补一个:夏太宗李德明,好像是正常的嗣立。

李德明是追尊,基本上不算数的。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当皇帝。

QUOTE:
原帖由 大多数人 于 2009-4-21 16:03 发表
阿骨打诸子不得立,吴乞买兄终弟及;窝阔台是铁木真三子,并非嫡长。
这俩跟耶律德光差不多,都不算很正。

吴乞买时候,女真还远未开化,其风俗兄终弟及,倒也不算是不正。

窝阔台是忽里台大会选举,在蒙古人来说,也是合法的。所以这两个就算他们较正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7 10: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9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