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栾青 于 2008-5-5 19:24 发表
话不对吧,卫霍不败由天幸,中国历史上又可以找出来几个卫霍,卫青,霍去病一生都没败过,只因为运气吗?战绩说话,卫青,霍去病当然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名将,汉武帝没有重创匈奴?,把河套,河西全部夺回来,把匈奴由漠南赶到漠北,前后总计消灭匈奴30多万人还不叫重创匈奴,那怎么才叫重创匈奴,至于损失吗打仗有不死人的呢?没有能完全消灭匈奴,怪卫青?漠北决战确实有机会,怪只能怪那位缘数奇的李广将军为什么会迷路了呢?而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我可以肯定的说是胡说八道,葛剑雄先生已经做了专门的研究,汉武帝时期损失的人口不会超过200万,汉武帝发布罪己诏,纠正自己晚年的错误不正说明他的伟大吗,但凭它能够否定汉武帝出击匈奴意义吗?汉武帝之后汉朝有昭宣中兴经济继续发展,人口在汉平帝的时候达到6000万的顶峰,如何能说汉武帝把汉朝的家底败光,这不是无稽之谈吗?汉武帝之后汉朝虽然没有能够完全消灭匈奴,但对匈奴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匈奴在汉朝面前不过就是一条死狗,陈汤调集西域的军队就可以把匈奴郅支单于斩于马下,喊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最强音,呼韩耶单于更是汉朝绝对的奴才,没有汉武帝的重创这样的局面可能出现吗?汉朝不完全消灭匈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非要汉朝像满清对准葛尔一样对匈奴进行种族灭绝才算做得对吗,不觉得那样做太过分了吗?
我说过什么了吗?
我说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了吗?我说了武帝没有重创匈奴吗?
您这么对偶气势汹汹,恐怕是找错了对象。笑~~~
偶仅仅是不同意武帝时汉朝国力最强,将领最强的说法而已。
偶前面的发言,一直都承认武帝对匈奴的打击之沉重,只不过并不认为匈奴之衰亡,为武帝一朝之功而已。
诚如您所言,昭宣中兴是如何牛B,武帝罪己是如何伟大,那么如果武帝不败家,那他何须罪己?宣昭又何须中兴?
有一点您恐怕是没办法否认的,武帝一朝对匈作战,的确是耗尽了高后文景近百年的积蓄,的确是在后期搞得国库空虚民怨四起。偶不否认武帝罪己的胸怀,但他罪己恰恰说明了他前半生穷兵黩武政策的失败。武帝无亡秦之祸,这是他高明的地方,可这丝毫不能掩饰他的亡秦之失。从武帝后期的经济政策来看,盐铁专卖、平准均输等政策的实施,明显反映出汉朝国力透支的局面。
至于说到武帝一朝对匈奴的打击,无人否认这种成就,但是,也要看到,尽管在武帝一朝对匈奴经常性的、强大地打击之下,但匈奴的政治架构仍然颇为完整,军事力量也没有全面崩溃,对汉朝的威胁并未就此消失。这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明:
1、在漠北之战后,武帝接连对匈奴发动的几次大的攻势,全部以失败告终,李广利、赵破奴、李陵等大将接连降敌。
2、匈奴狂傲依旧,未曾稍减。征和四年,匈奴单于遗武帝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遣我蘗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
3、直到昭宣时期,匈奴依旧多次大规模入寇,
由此三点可知,,武帝一朝的对匈攻势虽然对其造成了重创,但并未能伤其根本。
匈奴最后的衰亡,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一是汉朝连续不断的打击,——这不仅仅是武帝一朝的打击,更包括昭宣二朝的打击;其二是乌孙等西域属国的反抗;其三是大雪灾造成损失。正是这三点,导致匈奴国力极度衰退,国内内乱丛生,最后五单于争立,最终使得匈奴分裂。这才算是彻底接触了汉朝的北患。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武帝在匈奴败亡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却绝不是唯一的作用,他只是诸多因素之一。严格来说,武帝的意义在于,他结束了汉朝近百年来的和亲政策,而使汉朝臣服匈奴的屈辱历史自他手中而告终。
至于说道卫霍的军事能力,偶不否认他们是有能力的,起码他们比李广利有能力。但是不是说他们就真象网上吹捧得那样高明,这是个问题。事实上,卫霍的成功,的确是“由天幸”,这个“天”一方面指的是老天爷,他们运气好没办法;另一方面则指的是皇帝。譬如霍去病,“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把最好的士卒武器都先让他们挑,然后运气又很好,“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这种情况下,中人之上者便可保无败了吧。
至于把漠北之战未竟全功归罪于李广,也太无厘头了吧。明明是卫青走失单于,关李广何事?早在战前,“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卫大将军早就杜绝了李广“当单于”的机会,现在却把走失单于的罪责归结于李广身上,这怎么能不叫人兴起“欲加之罪”之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