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比较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尊王攘夷”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2-5 16: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齐桓公虽然称霸,但其力量不出黄河中下游。其功业,主要是安鲁、存卫、救邢,以及此后伐山戎以安燕。

但狄灭卫,桓公坐视不救,这是他被诟病之处。虽然之后他出力迁卫,但只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

若论攘夷,自然是晋文公成就更大。而且晋国不单单文公一世为霸,此后襄公、厉公等依然霸于诸侯,继续进行攘夷大业,于是,南拒楚,北灭狄,遂成大功业。

至于尊王,不得不承认齐桓公做得比晋文公好。其他的不说,先是请隧于王,次则召天子于河阳,何尊之有?故孔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PS:楚的的确确是蛮夷。而且他们也自称蛮夷,以蛮夷自居。他们并不是周天子封分的诸侯。《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夷王时,……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又记载: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从第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楚也称王,在政体上完全是和周室平行的,从第二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楚之伐随,正是在努力让周室承认它的地位。

而秦的情况和这完全不同。秦非西戎。秦是嬴姓,而嬴姓和赵姓同源,若秦为西戎,则赵将何置?何况秦乃是周天子正式分封的诸侯,怎么可以和蛮夷混为一谈?《史记·秦本纪》记载: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又记载: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明明白白,一目了然。

而多以西戎目秦者,不过是秦居西鄙,夏戎杂处,治下百姓或多为戎人,但决不能说秦是蛮夷。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2-5 16:54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2-6 10: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白木 于 2007-2-6 09:45 发表
周成王时,周王室为赏赐开国功臣的后代而分封诸侯。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封为第四等爵号,称为楚子,居住在荆山一带,国都设在丹阳(今秭归县东南)。分封后,周成王在岐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盟会诸侯,熊绎异常高 ...

错。楚王从来没有被周室分封过。这本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至于说楚是“子爵”,明显是对春秋爵位不了解而导致的误解。

事实上,春秋时代并没有绝对严格的爵位系统,“公侯伯子男”的称呼很混乱,如宋、卫、陈、蔡、纪、滕诸国的君主,或称公,或称侯,或称子;杞或称伯,或称子;许或称子,或称男。

而相对而言,对于蛮夷国家的君主,《春秋》多称其为子,非楚为然。

《公羊传》曰:“楚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忄占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解释的很明白了。

楚是蛮夷,这点根本不用争论。就从文化上来看,楚文化也和华夏文化截然不同,即使是到了屈原时代,依旧可以看出楚文化与华夏文化极大的差异。

其实,入夷则夷,入夏则夏。华夏民族从来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而是以文化为归依的。若论血缘,周人之中有二姓,一为姬,二为姜。然而有戎人也号姜戎,以姜为姓,则其与周人有血缘关系明矣,然而依旧是戎狄。楚始为蛮夷,春秋初年尚自称蛮夷,春秋末年已自称华夏,而中原诸国亦以华夏目之。

因此,楚国在春秋前期、中期,基本都是蛮夷。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9-19 10: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wgb 于 2007-9-19 10:00 发表
晋文公落魄出逃,逃亡途中给不戴见他的国家后来都没好果子吃,所以我觉得他不是什么有气度的人

谣传而已。

晋文公欲攘楚,则必先剪其羽翼,而当时曹卫都是楚之与国,因此文公才侵曹伐卫的。
楚伐宋而宋人告急于晋,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这才是晋伐曹卫的真正原因。

至于郑,郑本附楚,不得已而亲晋,首鼠两端,不以力屈不足以阻楚之北进,故又与秦围郑,这和他逃亡过程中的待遇没关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0-8 17: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各有所指。

楚当然是蛮,不是夷。

但若统而呼之,称之为蛮夷也没错。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22: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4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