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百人武将档《秦楚汉唐+梁山好汉》
性别:未知-离线 恒双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105089
注册 2007-1-29


发表于 2007-1-29 03: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专门为了回贴才注册个号!
战国四大名将:
第一李牧.一生未败,历史上唯一不以兵力优势大破匈奴,为人隐晦长期镇守边疆掌握兵权避祸,并且直接在背后支持廉颇,蔺相如,赵奢在朝中的政治斗争,自长平之战后,是赵国唯一可以倚重的将领,并且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下盟约,并接回赵国质子.
在秦对赵数度用兵的时候连续大败秦军打的秦国几位早期名将羞愧抑郁而亡,并且曾经大败秦,魏,韩三国盟军.最后在与同王翦僵持下,秦贿赂郭开施反间计,被赵王杀害,
李牧死赵国亡.王翦父子攻陷赵国后,拿到了李牧的防御地图,这张防御图是李牧根据赵国的地势和兵力分布精心设计的,王翦问王贲如何破解,王贲苦苦思索之后仍感无奈,前去请教父亲,王翦一言不发。
第二白起,也是一生未败,进攻长平打的廉颇避其锋芒,采取守势,并第一次对赵用了反间计,赵王临阵换将,导致长平一战俘虏赵军40万,且全部杀死.因为评价居李牧之后,
然而正是这一杀,才使得赵国元气大伤,为日后灭赵埋下了伏笔.就连王翦奉命决战李牧得时候都万分无奈得说,惟有白起一人方能和李牧一较高下.
第三王翦秦的天下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在秦国名将桓齮,杨端和等人尽数败在李牧手下后,王翦奉命出战,面对绝世名将,王翦仍能与之僵持数月不败,可见其本事.后来王翦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带兵攻打楚国,掌握了秦国的绝大部分兵力,靠不断向赢正要官要钱要大房子来打消秦王的猜疑,多高的政治手段啊?比起同为功高震主,得胜后靠自陈己过请罪唐皇的李靖来,王翦可是保命之外更得实惠,高下可见!
第四位廉颇,长平一战未能与白起分高下,后来又被赵王谋害,无奈出逃,老人家惨啊!
即便如此也是战国名将第四,可以说赵国若没有这2位名将,是没有实力和秦国在军事上抗衡得.
另外楼主把项少龙这个虚拟人物做进去,汗!既然做进去就是以小说为参照了.
可是又做得这么差!这家伙武力居然低过龙阳君?军事上也仅小败于绝世名将李牧一次,且保证得大部队无损失撤退.统可以低过李牧和白起,也不能这么次啊?
说到魅力,这家伙哄骗了多少美女?我看倾国特技对他都应该免疫了吧?另外作为后世得人熟悉历史,对于计策,政治斗争都能及早发现,并且避免损害,不仅保全自己还保全亲人,就算平衡考虑下智力政治可以做得低一些,但是特技也该给个魔免.
另外本来就是不同时空得人一起登台,就不该故意做得太次,否则只见其名不见其才,
太委屈了.
三国策李也做了许多非三国时代得名将,比如李牧,韩信,蒙恬孙膑,吕尚,李斯,西施,妲己等,别人我没抓到过,但是李牧我就抓到过,统99武99,其他3项没注意.能力超过赵云关羽才正常.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恒双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105089
注册 2007-1-29


发表于 2007-1-29 04: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高祖曾说:张良立定战略、韩信指挥军队,而萧何则负责稳固后方,自己就是靠着这三人而取得天下的。楼主把这3人做得很完美,还有陈平这家伙多次用反间计于范增,龙且,钟离昧、周殷,反间是针对君主进言,不至于智力高到97吧?相对得楚军人员就差多了!
楚汉里龙且号称项羽手下大将,与钟离昧、周殷齐名。英布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英布与龙且战,不胜,归汉。,能力低过英布了?
还有范老先生,智力低过张良没得说,可老先生多次出计,
都十分又价值,提议拥怀王以号召天下,建议杀刘邦这个危险人物,这2点可媲美文若先生了吧?并且多次识破汉军计谋和军事动向,使得项羽大破汉军掌控天下大势,因陈平之反间计被项羽猜疑夺权,范增:"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饵"。
可是范增一走,2年时间项羽就完了.刘邦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样得人物似乎做得差了点.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恒双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105089
注册 2007-1-29


发表于 2007-1-29 18: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秦末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劳是很大的。

陈平曾在项羽手下做过谋士,但不被重视,后来就投奔了刘邦,“六出奇计”历史典籍中给他总结的六种计策是:

第一 重贿对方将领,实施反间计;

第二,故意招待不周,离间项羽和范增;

第三,派女子出城,解荥阳之围;

第四,脚踢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第五,假游云梦擒韩信。

刘邦做皇帝后,想清除权臣,陈平学到了黄老之术中藏而不露的真髓,成功地保全了自己。陈平最后是病死的,得以善终。

后人比喻为前人,并非是以能力做对比,而是以当时所处的位置,功绩,以及用现代话讲,个性,风格等.大家都知道郭嘉在曹操势力弱小的时候是屡屡行险着,却屡屡成功,使得曹操尽灭周围势力而壮大到一统中原,河北,这正是他绝对自信的表现.反观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行险,并非是他没有自信,而是风格不同.

正如郭嘉被比喻成陈平是因为都是擅长用奇计险招.郭嘉的人品如何,三国里没有褒也没有贬,但是陈平的人品缺极为不堪!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恒双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105089
注册 2007-1-29


发表于 2007-1-29 19: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陈平一生只追逐权利而无品行.世人皆知陈平盗嫂受金,所以大多诸侯都不重用陈平.
陈胜起义后平定魏国,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往投,但不受信任,且同僚多鄙视其为人!
陈平就逃离魏王而投奔项羽,其间,陈平曾为项羽平定了殷王司马卬的叛乱,项羽封陈平为都尉,赏黄金二十斤。不久,汉王刘邦又攻下了殷地,项羽大怒,想要杀掉那些平定殷王的将官。陈平惊恐,就把项羽封赏的黄金和印信打包封好,派人送还项羽,自己逃往刘邦处,刘邦的为人也是众所周知的了!刘邦很信任他,当即封他为都尉,让他做贴身侍卫,并掌管监督诸将。将领们先是起哄:“大王当天得到楚军的一员逃兵,还不知道他的水平高低,就和他共乘一车,还让他来监督我们这些老将!”随后周勃和灌婴等老将在刘邦面前攻击陈平:“陈平的相貌虽然不错,但恐怕就像帽子上的美玉一样,只能作装饰,中看不中用。我们听说他在家里时,曾和嫂子私通;在魏王身边做事,魏王不能容他,只得逃亡归楚;在楚不得重用,又逃亡归汉。如今大王让他做高官,委他监督诸将。这小子又有什么资格监督我们呢!我们听说他接受诸将的贿赂,贿赂多的被派到好地方,贿赂少的就被派到差的地方。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望大王明察。”总之,刘邦的部下公认陈平“盗嫂受金,反复无常”,做人很不地道,人品是很差的。刘邦果然“明察”了一番,结果发现“盗嫂受金”是确有其事。然而刘邦是聪明人。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城中,濒临绝境,还要等着陈平的奇计来解救,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自然不能追究这等关于个人“品行”的区区小事了。
不过,刘邦虽然对陈平的“盗嫂受金”无所谓,对他的“反复无常”毕竟有点忌讳,便召见陈平责问道:“陈平!你事奉魏王不能善终,事奉楚王又半途而废,如今又来跟从我,有信用的人难道就是这样三心二意的吗?”陈平回答:“我事奉魏王,魏王不重视我,不能采纳我的意见,所以去事奉项王。项王不能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虽有像我这样的奇士却不能用,所以我就离开了项王。我一向听说汉王能够用人,于是又来归顺大王。我空手前来,身无分文,不接受一点钱财就无法办事。如果我的计策确有可取,希望大王采纳;如果毫无可取,那么钱财都还在,可以查封缴公,请大王让我辞职回家。”

陈平的答复,很有意思。先是拍刘邦的马屁,说他能用人,器量在魏王和项羽之上;接着为自己的“受金”辩护;然后提醒刘邦别忘了自己是“奇士”,所献的计策还是很有用的;最后还暗含了一个意思,既然我的计策有用,那么我“受金”不是合乎情理么!而对于“反复无常、三心二意”的指责,几乎就是默认,视之为理所当然。

刘邦生前陈平谋划为其铲除手握重兵之韩信,樊哙,在捉住樊哙的同时刘邦已死,
吕后当权,于是陈平惟恐生祸立刻向吕后表示忠诚,吕后称制,行天子之权,想要立娘家吕氏诸兄弟为王,询问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为人耿直,当场便表示反对:“当年高帝曾有白马之盟:‘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现在要立吕氏为王,那是违背白马之约的。”原来刘邦晚年为了巩固皇权,永久性保住刘氏江山,曾经向功臣们索取同心辅佐刘氏皇室的承诺。为了保证承诺的有效性,刘邦亲自与彻侯级别以上的功臣举行一个仪式:当场杀了一匹白马,割取白马之血,滴入加盟者的酒杯,然后宣誓,誓毕,将血酒一饮而尽。白马之盟作为刘邦晚年的一项重要举措,相当于他的遗嘱。王陵以白马之盟答复吕后,自然是理直气壮。吕后十分恼怒,便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的意见。陈平和周勃都说:“高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称制掌权,想让吕氏兄弟称王,有何不可!”吕后大喜。王陵责骂陈平和周勃道:“当初和高帝歃血订盟,你们两位不也在场吗?现在高帝死了,你们便纵容太后的欲望,阿谀奉承,违背盟约,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陈平的阿谀奉承,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吕后假意提升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实际上夺去他的右丞相之职。王陵免去右丞相职务后,吕后立即令陈平取而代之。

陈平确实非常擅长保全自己。如今樊哙早已去世,但是吕媭对陈平的恨意,就像一坛酝酿多年的淳酒,越来越浓烈。吕媭多次在吕后面前诽谤陈平:“陈平当丞相,也不管事,天天饮美酒、玩女人。”陈平听说以后,反而更加放纵地饮酒作乐。吕后知道了,暗自高兴,顿觉放心。有一次当着吕媭的面,吕后对陈平说:“俗话说,‘小孩和女人的话听不得’,现在就看你对我的态度怎么样了。不必害怕吕媭讲你的坏话。”陈平从此更加积极表态,卖力讨好吕后。吕后先后立吕氏家族四人为王、六人为侯,陈平都一一顺从。

汉高后八年三月,吕后发病,而且病势沉重。一向对政治气候极其敏感的陈平,马上就开始审时度势,见风使舵:吕后这些年来大权在握,一手遮天,但是这棵多年来遮住汉家天空的大树,马上就要倒塌,刘氏皇族的身姿眼看就要从树荫下显露出来。现在最佳的保身之道,莫过于积极消灭诸吕,一劳永逸地刨掉它的老根,永绝后患,以此作为取悦刘氏皇族的进身之阶。天下安定时,人们注意的是丞相;天下危急时,人们注意的是将军。如果丞相与将军联合,那么人民就会归附,人民归附,则天下即使有变,权力也不会分散。现在天下就在丞相和太尉的掌握中了。为什么不主动和太尉周勃多交往?于是陈平拿出五百金为周勃祝寿,周勃也桃来李答。从此“将相和”,只等吕后驾崩。七月,吕后病逝。齐王刘襄率先发兵,以白马之盟为旗帜,号召天下共诛“非刘氏而王”的诸吕。陈平和周勃趁机里应外合,策划了一场政变,尽除诸吕,然后迎取代王刘恒进京为帝,这就是文帝。现在,陈平摇身一变,从一个“吕党”变成了刘氏社稷的一大功臣。
陈平是一个政治上的投机分子,他一生中作为谋臣而追随主公,从未对一个人“善始善终”过,晚年对刘邦和吕后是如此,早年对魏王咎和项羽也是如此。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21 01:4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4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