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也谈廖化
性别:未知-离线 史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4
编号 101663
注册 2007-1-17


发表于 2007-3-26 14: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也谈廖化

 

     廖化(大约公元190年?—公元264年),襄阳人,字元俭,本名淳,早年投靠刘备,曾经在关羽的手下作过主簿,一直跟随关羽镇守荆州。关羽被杀后,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廖化不得已投降了东吴。后来,廖化做出了一个同关羽一样千里走单骑的的精彩故事:廖化忠心于刘备,一心重回刘备身边,想出了诈死的计策,居然还计谋得逞,并骗过了所有的人,带上自己的母亲躲开吴兵的追捕,日夜兼程,赶往益州,终于在秭归遇上了东征伐吴的先主刘备。刘备见到廖化后非常高兴。立刻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
    《三国志·廖化传》记载:“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关于廖化的事迹,《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并不多,《三国演义》则对廖化作了较多的发挥。从《三国演义》对廖化事迹的描述:随关羽北伐时的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失荆州走麦城时的奋不顾身、单骑突围;面对刘封见死不救时的叩头出血、大恸告求;上方谷单骑追司马懿时的威风凛凛、勇猛直前;辅姜维九伐中原时的尽忠竭力、勤勤恳恳,可看出作者对廖化本人的描写:本人并不具备显赫的才能,也不见其卓绝的功绩,但为蜀汉的事业付出了终生心血,体现了其忠贞不渝的可贵的品格。

    廖化是蜀国后期将领,以勇敢果断著称。廖化最初为关羽主簿,兵败被吴国俘虏,但用计逃回,随刘备伐吴。后任广武督、阴平太守,多次参与北伐活动,晚年因功升至右车骑将军,随姜维防御魏将邓艾、钟会伐蜀。蜀国灭亡后,廖化被徙往洛阳,于半道病逝,享年七十余岁。

廖化本名廖淳,沔南冠族世家出身。

[219年],蜀将前将军关羽兵败被杀,当时廖化任关羽主簿,也被吴国捕获。廖化思念蜀主刘备,于是诈死,当时人都相信了。廖化则带着老母昼夜西行,奔赴蜀国。

[221年],刘备伐吴,在秭归遇到廖化。刘备很高兴,让廖化为宜都太守,跟随伐吴。

[223年],伐吴失败,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后主刘禅即位。廖化升任丞相参军,后来为广武督,又当过阴平太守,多次参与北伐行动。

[238年],廖化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魏雍州刺史郭淮派兵救援,廖化击破南安太守游奕,射杀广魏太守王赟。

[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郭淮进攻,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

[259年],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262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果然,姜维为邓艾所破,还驻沓中。

[263年],魏将邓艾、钟会伐蜀,廖化同张翼、董厥等人率军前去抵抗。廖化前往沓中增援姜维,继而与姜维一同退守剑阁。后来,诸葛瞻被邓艾破于绵竹,廖化等人随姜维绕道退向成都,但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

[264年],廖化被徙往洛阳,于半道病逝。


以上资料取材于《三国志》、《襄阳耆旧记》

多少年来,人们在形容一种情势的无奈时,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这句话,含义多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句话的语素中,含有强烈的、明确的无奈因素。说白了,是否可以理解成为:这个蜀国真的找不出人来了吗!怎么连廖化这样的居然也当上先锋官了?! 那么,廖化在三国风云中到底是何等样人?是不是真的如此的不值一提?为弄清这一点,我对比史书和小说,找到了一些资料,对于廖化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在此仅对众“三国”迷们发表一点浅见。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对于廖化记述的很简单,只是寥寥百余字: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冀齐,而在宗预之右。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的形象丰满了,多次出现在我们面前:

……且说关公来赶车仗。约行三十里,却只不见。云长心慌,纵马四下寻之。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才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关公听言,乃拜谢廖化。廖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乃谢却之。廖化又拜送金帛,关公亦不受。廖化拜别,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第二十七回) ……玄德曰:“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孔明应允。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公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公安。玄德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玄德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马步兵五万,起程西行。临行时,忽廖化引一军来降,玄德便教廖化辅佐云长以拒曹操……(第六十回) ……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第七十三回)  ……杀至三更,正东上喊声连天,乃是关平、廖化分两路兵杀入重围,救出关公。关平告曰:“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以待援兵。麦城虽小,足可屯扎。”关公从之……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愿往。”……(第七十六回) ……汉中王闻之,大惊,即与文武商议曰:“曹操已死,曹丕继位,威逼天子,更甚于操。东吴孙权,拱手称臣。孤欲先伐东吴,以报云长之仇;次讨中原,以除乱贼。”言未毕,廖化出班,哭拜于地曰:“关公父子遇害,实刘封、孟达之罪。乞诛此二贼。”玄德便欲遣人擒之……(第七十九回)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第一百三回) ……却说姜维传令退兵,廖化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虽有诏,未可动也。”张翼曰:“蜀人为大将军连年动兵,皆有怨望;不如乘此得胜之时,收回人马,以安民心,再作良图。”维曰:“善。”遂令各军依法而退。命廖化、张翼断后,以防魏兵追袭……(第一百十四回) ……却说辅国大将军董厥,闻魏兵十余路入境,乃引二万兵守住剑阁;当日望尘头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军把住关口。董厥自临军前视之,乃姜维、廖化、张翼也……(第一百十七回) ……乃迁后主赴洛阳。止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却正等数人跟随。廖化、董厥皆托病不起,后皆忧死……(第一百十九回) 从上面的记叙,我们看到:

廖化的首次出现,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

此时,该是官渡之战前后,那时,廖化还只是个落草为寇的少年将军,算来年纪也就十六、七岁。

廖化归于刘备帐下是在刘备进川的路上,演义对于廖化来归只用了简单数语,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国良先生的《三国志评话》则对此做了细致的描写,大意是——

曹操得知刘备进川,派徐晃等将假冒黄巾余党伏兵于宜都道,夜劫汉营,刘备措不及防单骑而走,在腾龙山下遇到五位占山的大王,杀退曹军,这五位在三国中均较为有名,即:廖化、王甫、赵累、丁立、白寿。

廖化、王甫、赵累回荆州成为关羽部下;丁立、白寿随刘备进川,后来,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专门提到此二人。刘备进川在211年,孔明此时30岁,此时的廖化该是二十七、八岁左右的青年。 在诸葛亮的南征六次北伐中,廖化出场不是很多,我想可能是因为赵云、魏延、张苞、关兴、王平、马岱、吴班等大将尚在的缘故。在“五丈原”诸葛亮去世前的一场大战中,廖化单骑追司马,后者被杀得丢盔弃甲,算算,这时的廖化已经是五十岁的中年人了。 诸葛亮死后,姜维九伐中原,作为诸葛亮的旧将,姜维手下,不过廖化、张翼、张嶷等几人了,廖化做为复兴汉业的中坚力量,奋战在北伐的前线,直到蜀国灭亡。 蜀汉建国共43年,先主二年,后主四十一年,那么,蜀国灭亡时的廖化早已是鬓似雪、眉如霜八十多岁的老将军。 廖化的身份、才能、武艺与刘备手下的许多将领,如关、张、赵、马、黄、魏延、关平等等是无法相比的。他既不是刘备起兵时的老部下,也不是身名显赫的将军;他既没有出众的统兵才能,也没有卓绝的武功业绩。那么,是甚么让普普通通的廖化为蜀汉的事业付出了整个一生?我想,那就是做为一个人最为可贵的品质---始终不渝的忠诚! 做为关羽的先锋官,在北伐的过程中,廖化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关羽败守麦城,他单骑突阵赴上庸求救,面对刘封、孟达的见死不救,他痛哭失声、叩头出血;刘备伐吴,廖化力陈刘、孟二人的罪恶,指出造成关羽遇害的祸首。 关于荆州丢失后的廖化,《三国志》的记载则是这样的:关羽败亡后,廖化隐姓埋名被迫归属了吴国,日日想着回归先主,于是假称死亡,携奉老母昼夜向西,正好在秭归遇到东征的刘备,重新回到蜀营。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看到廖化的品格。 由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廖化是三国中经历了魏、蜀、吴整个兴衰过程极少数人中的一个;

他对关羽、对刘备的感情发自内心,情真意切;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原来历史上的廖化作先锋和后世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蜀国亡国的前夕,就因为后主刘禅把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派上战场,能说明在蜀国没有什么人材吗?看来这个成语有点不妥。从廖化的年龄看,这还有点老骥伏枥的味道,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将廉颇有相似的地方,是值得称赞的一件事情,“廖化作先锋”和“蜀中无大将“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至于后世者常常以此来指责诸葛亮,看来是有点搞错方向了:如果说是因为廖化无能的话,从史料看,廖化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只不过没有姜维、夏侯霸那么出名;如果说是指廖化七十多岁还要被指派上阵杀敌,那和诸葛亮也没什么关系,这是刘禅的决定,这时候的诸葛亮已经死了29年了,而且这时候的廖化只是年老,却并非无能;如果说这是由于诸葛亮对蜀汉人才的培养不够,造成后来老廖化作先锋的话,更是有点牵强,又不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就灭亡了,中间还隔着蒋琬、费祎等几代领导集体,单纯把责任都推到诸葛亮身上,有欠公允。以笔者看,象廖化这样的忠勇仁孝之士,又有领兵作战的经验,就算到了七十岁刘禅还会用他去作先锋,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也没准还是这个忠臣孝子自己自告奋勇、主动请战的呢。“廖化作先锋”只是个案,不用联想的太多。

我想,能不能这样理解:它所叹息的绝不是廖化的平庸与无能,而是在叹息----廖化这样的忠臣勇将已经是太少太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史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4
编号 101663
注册 2007-1-17


发表于 2007-3-27 08: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还有一点,本人觉得廖化的年龄有问题啊?他参加过黄巾起义,好象是190前的事吧。如果就算那时他15~20岁,一直到264年死的,也就是15+74=89。怎么算也不应该是文中所写的享年74岁啊?而且那时侯作为蜀中先锋大将,这年龄也太老了吧?比黄忠还老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史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4
编号 101663
注册 2007-1-17


发表于 2007-3-27 08: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凌云茶 于 2007-3-27 08:37 发表
苦笑,楼主抄了几本书。却一点没看进去,为抄而抄。
那本史书说廖化参加过黄巾起义????

纠正一下,我不是为抄而抄,不过是找了点文章,贴出来做个话题讨论的引子罢了。
三国演义中老罗描述廖化参加过黄巾起义,曾参加过黄巾军的还有龚都、刘辟、周仓、管亥等人(在三国志游戏里,他们的服饰明显就有黄巾军的影子),这样就造成直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时期,廖化的年龄明显不合理的状况。至于史书,貌似廖化的出现,是从随关羽守荆州开始的

[ 本帖最后由 史异 于 2007-3-27 08:5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史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4
编号 101663
注册 2007-1-17


发表于 2007-3-28 16: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请教各位,我怎么感觉主薄是个文官的官衔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7: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4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