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教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吗?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8-8 08: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8-7 23:34 发表


两方面都是证据。

看来,这事就只能存疑了。

三国志作者写过中山靖王,但众所周知,这个并不可信,没准就是“陈寿说五事”之一呢。

刘备姓刘,至于究竟真是汉室后裔,或者仅仅是个假冒的料,看来不 ...

若从没人公开说张三是个人,也没人公开说张三不是个人。
难道“张三是不是人”就只能存疑了?
若阁下坚持以此为据,俺倒不妨存疑一把。

“众所周知”是谁?莫非阁下能代表大众观点?
“陈寿说五事”?没听过,只知道郭冲五事,而且样样都有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8-8 08: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很灰 于 2009-8-8 08:31 发表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A:李嘉诚财产有两千亿港币。
B:李嘉诚财产有三千亿港币。

这两种说法虽然冲突,但没有人会因为冲突而认为李嘉诚其实是个穷光蛋。
反而两个冲突的说法可以坐实李嘉诚是富翁。

临邑侯枝属跟中山靖王之后两种说法的冲突也是同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8-13 08: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8-12 21:06 发表


那你也先证明鱼豢说错了,然后,才来说事啊。总不能在别处找个错误,就认为这里也错了。

即使鱼豢的说法,比陈寿的说法,可信度要低一些,那陈寿的说法也仍然是个孤证,不能立。

所谓“刘备冒充”不但不是孤证,连一个证据都没有。
多证据高于孤证,但孤证比起无证是要高出N个档次。

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
中山靖王后裔或临邑侯后裔两种说法都属于孤证,但作为反证又不够有力,充其量只能两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两者均以刘备为远支,也是一定程度的互证。

[ 本帖最后由 大多数人 于 2009-8-13 08:1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8-15 09: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01:20 发表
刘备的七庙最终建立这个肯定是没有疑问。 刘禅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可以作证。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公元372年裴松之出生。

裴松之能不知道刘备的四亲庙供了谁?

这句话用感叹的语气,是裴松之描述 ...

刘备的七庙最终建立既然没有没有疑问。
那“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的难道还会是刘备?

裴松之的说辞,很是明白。
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所以裴松之认为宗庙制度,必有宪章
可惜载记阙略,裴松之没法了解当时的制度,所以感慨良可恨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8-15 16: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15:01 发表



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从全文看,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 ...

刘备连庙里供奉什么人都不知道,居然就把庙立起来了,糊涂得够可以啊,不过还有更牛的。
又有曹朔,不知何许人,作《汉颂》四篇。
野王二老者,不知何许人也。

这三位连自己是什么人都不知道。

哦,还有两位连名字都没有
瞿硎先生者,不得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
麻襦者,不知何许人也,莫得其姓名。


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
评曰: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
魏书载诏曰:“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不幸早殒,命也奈何!赠征南大将军、昌陵侯印绶。”
吴历曰:预临别,谓孙权曰:“蜀土僻小,虽云邻国,东西相赖,吴不可无蜀,蜀不可无吴,君臣凭恃,唯陛下重垂神虑。”又自说“年老多病,恐不复得奉圣颜”。
若“先主虽云出自孝景”是刘备自己说,这些又是谁自说来?

[ 本帖最后由 大多数人 于 2009-8-15 16:2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10-4-15 08: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正阳真人 于 2010-4-14 19:19 发表
我心中一直有一句话,不吐不快,虽然说出来肯定要挨骂:
古人说:相由心生;
这不仅是说人的相貌会随着人内心的思想而呈现不同的气质,更是说人的思想会左右他对事物的认识以及言行举止。
三国这段历史过去1800年了,从两晋开始,刘备的形象就是”正人君子、仁义君王、勇担末世危局的大丈夫“,怎么到了现代,反倒成了小人、伪君子了呢?
是我们太聪明、古人太傻?还是我们都不相信善良了呢……

现代人自己当不成君子,所以以己度人,认为别人也当不成,所以才会有伪君子不如真小人之类的论调。
刘备未必算是真正的君子,但在汉末群雄之中,已经很难得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01:3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9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