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诸葛亮敢于冒险,那司马懿敢不敢出击也不好说。因为司马懿得到魏明帝的明确指令坚守不战。
这一句似乎和后面的几句有自相矛盾之处。
而实际上魏军的两次主动出击,都是在魏明帝明确要求固守的前提下发动的。如果司马懿本无战情,其何必既要冒违抗圣旨的危险,还要冒出击失败的危险而主动出击呢?
所以孔明如果真要冒险,司马懿是必然会出击的,魏明帝的圣旨不会起束缚作用。
所谓军事上出奇的关键就在于出乎对方意料,而经过前几次的战役,双方都已经知根知底了,很难再出什么奇招,加上实力接近,统帅的水平也接近,最后的结果是正常反映。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可能还是把最大希望放在东吴的联合作战上,如果东线不能取得进展,西线也难有作为。
至于诸葛亮为何不在死前主动退军,理由很简单,诸葛亮既然是病死的,那么这病一定不轻,主将染重病,大军撤退途中无疑会加重病情,等诸葛亮交待后事的时候就更走不了了,大军撤回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死在路上同样风险很大。说诸葛亮为了搏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名,与理不通。魏国抽调东线主力加入西线作战的担心倒没什么必要,既然西线战事不错,就没必要增援,因为还不到大举进攻的时候,东吴卷土重来怎么办?不又来回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