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江东双杰与东吴命运[原创], [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3-11-6 15: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应该说,孙策确实不大相信孙权的能力,从他托孤张昭一事可见一斑,他告诉张昭如果守不住,就归顺朝廷,如果是孙策自己恐不会有此想法,等到曹操真的南下时,张昭“照章办事”力劝孙权投降,结果未被接受,从此失宠。所以孙权对孙策也是有意见的,自己当皇帝时,只是“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并没有按照常规追谥孙策为皇帝,对孙策的子女也很一般,还逼死了孙策的女婿陆逊。

孙策初遇周瑜,大喜过望:“吾得公瑾,大事谐矣”。这与刘备得孔明时说如鱼得水其实差不多一个意思,对于创业者来说能得到一个宝贵的人才,自然非常高兴,但实际使用未必真如此,周瑜在孙策手下并未建多大功勋,同样在开始阶段诸葛亮的作用亦很平常。而孙策死托孤张昭(周瑜受到了冷落,并非象演义中所写托孤二人),孙权同样也没有很器重周瑜,赤壁时周瑜请兵五万,孙权只给三万(而且是与程普孙瑜分兵带领),后来周瑜提出取蜀,孙权再次拒绝,除了上面文章所说原因之外,孙权认为把握不大,另外怕周瑜成功之后拥兵自重恐也是原因之一。不过周瑜提出的这个战略方针,其可行性确实值得怀疑,在江东还没有稳固时强行取蜀,难度颇大,而且既然看出刘备终非池中之物,却没有看出刘备早有取蜀之意,实为失策,若真强行取蜀,恐怕刘备还会在后面捅刀子,周瑜取蜀希望渺茫。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6 10: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74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