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burrjiang 于 2010-4-8 09:54 发表
马岱兄好,俺在这里也没有认为毛本是胡改,(呵呵,马岱兄当然不是说我了),另外,即使是批毛本注明的气概文鸯也不会认为“毛本都是胡改”,呵呵。
当然,无论马岱兄如何分析太史慈和孙策的高下,马岱兄都不会否认太史慈很多亮点被毛本修改后事实上贬低了太史慈武力的事实。
另外,“失盔者输”也不至于没有道理,孙策盔甲丢了,头部失去保护,很容易受伤的。
演义中也不完全按照常理来分析,作者既然能够杜撰了这三四百次武将单挑,能够杜撰姜维杀死无数牙将,则再杜撰一个太史慈射死数百人的战例,也没关系
毛本确实作出了一些修改,当然修改之后会带来一些影响,就武力评定而言,有人会占便宜,有人会损失,但就其改动宗旨而言,平衡性和合理性才是出发点。
比如对张飞战吕布的两次战例,张合对张赵马的回合数修改等等,出发点都是如此。当然不可否认,这种修改仅仅是毛氏个人的看法,但也很难看出毛氏在武力问题上有意抬高谁贬低谁。
就拿太史慈和孙策的交锋,毛氏改的也不是交战过程,而是一些旁观者的评论。B兄认为原评论的合理的,毛氏认为原评论与相关描写不大对应得上,所以才调整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太史慈用头盔打伤孙策?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生搬硬套,那么马超的兵器折断也可以算输了。